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高一的数学学习是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是学生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期,期间存在着很多影响数学学习的不利因素,有必要探索一下这些因素,以便寻找解决对策。
【关键词】过渡期 脱节 教法 学法
我们的数学学习是个连续的过程,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不小的过渡。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课堂容量小,而到了高中,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大(如:必修1第一章就包含了大量的符号和运算,必修2第二章则密集了大量的公理、定理),从而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通过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高一的数学学习是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是学生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期,期间存在着很多影响数学学习的不利因素,有必要探索一下这些因素,以便寻找解决对策。
一、初高中数学存在的脱节内容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二、造成知识脱节和学习障碍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往往内容通俗、具体,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题型少而且简单。对于不少定理没有严格的论证或以公理形式直接导出,从而避免了证明。另外,初中教材坡度小,直观性强,对于每个概念都配备大量的习题和练习;加之升学压力,教师多采用反复训练,机械重复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每一道题的求解而不是理解。但高一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些全新的概念,接下来是抽象性更强的集合运算问题、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和初中相比,明显提高了一个层次。尽管近年来高中教材的难度有所下降,但由于高考的存在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敢随意降低难度。
2.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另外,高一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和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这使得刚入高一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3.学法原因。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要能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刚入学的大部分高一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
4.思维方法上的原因。
不少高一学生还是沿袭初中的思维方式,把许多问题的解决建立为统一固定模式,初中生习惯于这种机械、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
(湖南衡阳市耒阳第二中学;421000)
【关键词】过渡期 脱节 教法 学法
我们的数学学习是个连续的过程,从初中到高中是一个不小的过渡。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课堂容量小,而到了高中,知识点增多,课堂容量大(如:必修1第一章就包含了大量的符号和运算,必修2第二章则密集了大量的公理、定理),从而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通过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高一的数学学习是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是学生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期,期间存在着很多影响数学学习的不利因素,有必要探索一下这些因素,以便寻找解决对策。
一、初高中数学存在的脱节内容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二、造成知识脱节和学习障碍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往往内容通俗、具体,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题型少而且简单。对于不少定理没有严格的论证或以公理形式直接导出,从而避免了证明。另外,初中教材坡度小,直观性强,对于每个概念都配备大量的习题和练习;加之升学压力,教师多采用反复训练,机械重复的方法,让学生熟悉每一道题的求解而不是理解。但高一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些全新的概念,接下来是抽象性更强的集合运算问题、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和初中相比,明显提高了一个层次。尽管近年来高中教材的难度有所下降,但由于高考的存在和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敢随意降低难度。
2.教法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另外,高一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和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这使得刚入高一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3.学法原因。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要能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刚入学的大部分高一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
4.思维方法上的原因。
不少高一学生还是沿袭初中的思维方式,把许多问题的解决建立为统一固定模式,初中生习惯于这种机械、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
(湖南衡阳市耒阳第二中学;4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