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安徽含山玉版图纹是原初的八卦图,可作为解读《易经》的实物资料,从含山玉版图纹的基本图形入手解读八卦的原生功能。玉版图纹包括圭形纹饰和八角星纹,是太阳原型和指向“四面八方”的宇宙符号。玉版具有根据太阳光线测定时空的实用功能。玉版图纹所蕴含的宇宙观和易经八卦学说基本一致。因此,《易经》八卦的原生功能与玉版图纹相同,为指向或确定时空。
[关键词] 《易经》;八卦;含山玉版;图纹;凌家滩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115(2019)03-0060-03
安徽含山凌家滩“原始文化”遗址出土精美玉龟甲,腹部“含”着一块长方形玉版,这就是古籍所谓“河图洛书”之类符号性灵器,可以命名为“龟书”。由于玉版处在玉龟腹中,也就是具有龟的神性或“灵力”(mana)。这是近年《易经》研究最可靠、最珍贵的参照物。
它的基本图形,是在中心小圆的周围“伸”出8道“圭形紋饰”,①将画面“八等分”。外围有大圆。
我们认为,这就是原初的“八卦图”。
“圭”就是“卦”,二者一音之转:圭,kiwe,见纽支部;卦kue或koa,见纽歌部;“卜”是意符,后世用以表示“圭:卦”的占卜功能。
“八圭”就是“八卦”。其简化就是米。
“圭”呈“长箭头”状,分明是在指示方向:八圭指向八方。为了强调“4向”或“4隅”的重要性或某种特殊作用,“外大圆”又向玉版4角伸出“4圭”,其所指“方向”大体跟“八圭”中央“十”字间的“斜箭”,即X形所指一致,即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为什么如此“重复”,没搞清楚;也许跟“原八卦图”的军事用途相关,指向器“四正”易明,“四隅”难辨,必须加以突出;或说即“四维”,但当时是否已建构出此观念,且与“八向”相间,待考)。
如果将“八卦”理解为指向器,原八卦图便主要用来指示“四面八方”,跟中心小圆里的“八角星”纹的结构基本一致。
在中外“史前文化”里都有所发现,中国境内特多的“八角星纹”,是原始符号里极重要的一种,本质上也是指向“四面八方”的米字纹(4个“大角”由8个直角三角形 构成,其顶角指示“八方”),属于“广十字”符号系统,要专门研究(王(矛矛)有专文论述其分布及载体种类,但仅说其为原始织机部件,远远不够)。
这里只能简单说,它是8幅“日芒”或8枚“太阳光箭”图像的高度图案化、规格化。它表示太阳光射向、从而也指明“四面八方”。陈久金、张敬国《含山出土玉片图形试考》很早就认出它是“象征太阳的图形”,②是很难得的。在后世的“八卦图”里,8个符号作蛛网式八角形布局,中心是表示太阳的圆圈○——再后来便置换以“太极图”。这三者(圆形、八角星、太极图)都是太阳原型。
这再次证明:八卦图最初是“标识”“规范”或“指示”太阳时空运动的符号,跟《易》最初的性质、功能一致。
“十”“米”与八角星纹最初都是太阳原型,都用来标识太阳(光芒)的“能指”;后来都生长为宇宙符号。四面八方就是世界。“八卦”就是“宇宙”,就是宇宙符号。这些都很像全球性的“十”字群符号系统里的“曼荼罗”(Mandala)。
《说文解字》卷13“土”说,作为“瑞玉”的圭是“上圆下方”,实物却是上尖下方,呈长箭头形(最初可能是长的锐角三角形),基本功能应是指向,或据太阳光测定时空。
《周礼·春官·大司徒》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求出“地中”,或随机定一“中”点,便可以画“十”字以指“四面”,作“米”形以定“八方”。这至少说明,圭(或土圭)可以根据太阳的时空运动测量方位与时间。玉版,可以在当中树起木表形器,测量日影长短及其位置,就可指示“相对时空”。现在依然能够利用阳光在含山玉版式的米形类八卦图上竖一小棍(木表)测出白天的相对时间;同样,也可能在特定时间根据小棍(简化的“表”)下的日影测出土地的大致方向(玉版很可能是微缩化的“八卦:方位图”,或者说是一种微缩模型或袖珍卜测法具,藏于龟腹取得灵性,实用却极不方便;加以“复原”或放大,即可实用)。
这在测量耕地、建筑(宗教)场馆,特别是决定行军、战斗的时机、路线或“方向”上是极为重要的,可惜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获得神圣性或灵异性,目前很难搞清楚了。《周易》里包含着很多行军、作战等等军事性内容(魏源等将其视为“兵书”或“兵法书”),根据各种方法测定“必要”的时空参数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可能为“兵阴阳家”前身之“兵巫”所使用。
它的用法跟后来的“式盘”有些相似,值得研究。
“八卦”由某种“线段”(草茎、木片或绳索)构成的八种卦符,最初可能曾用来标识“四面八方”。它跟占卜时众多线段在巫术场(例如取得神龟灵气的“原八卦图”)上的随机分布关系密切。通过某种仪式手续或巫术手段便可以显示出某一相对时空的吉凶利弊。这也许能够由专家复原出来。
《周易》的“易”,最可能是冠戴太阳光冕的“蜥蜴”(甲骨文等的“易”字是其“模糊”的变形)。蜥蜴不仅可能根据阳光或“环境”变易自己的“行为”、生理节奏乃至“肤色”;而且能够依照不同季节、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来休眠、复苏以及“蜕皮”——循环变化,或者说,“死而复生”。它头上有“装置复杂”的突起或“第三只眼”(接收日光变化信号的颅顶眼,机制尚未明确)。它跟太阳的时空运动的关系颇为繁复,有待阐明。古人或初民让它在头上“冠日”炫示神圣,就像早期艺术里常见的“太阳鹿”“太阳牛”或“太阳人”,它们头上都有日光符号。
古希腊人、印第安人等都以蜥蜴为极大神秘,中国人更把它看作龙的一种母型;其巫术功能,主要是祈雨、测晴,有时也根据其“反应”或“活动”来占测自己的行动方向。可惜它跟八卦式巫术场的关系还不清楚,但基本上与其“测向定时”的功能一致。
饶宗颐《未有文字以前表示方位与数理关系的玉版》认为,玉版图纹外方而内圆,像玉琮之形,涵化着天圆地方的原初“盖天论”。艾兰等也强调龟甲上圆象天,下方法地的旧说(把龟甲、玉版与琮联系看似“捏合”,实含深意,王仁湘曾介绍一种新发现的玉琮,一面半圆,象龟背般隆地;象天法地,成为宇宙模型的可能更大)。
玉版周边钻孔,原为系绳而作,饶先生说:“玉版[钻孔]是上9下4,而左右各为5,说明它很重视9、4、5这三个数字。玉版数字安排,看来是河图、洛书以及另一套数理系列。”③有人还做了复杂推算,以为符合八卦九宫之数,同样是一种“幻方”。是否过度诠释,还很难判定。
叶舒宪《玉成中国》(第一章)说,这个“龟/版”组合,是中国最古老的通神占卜神器。但前此还有距今约5500年的崧泽文化墓葬(M27),出土上下扣合的雌雄两只陶龟,上为圆形,下为长方形,也可能体现上天下地的宇宙图式。叶以为其合为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分开则宇宙开辟和乾坤始奠。两龟均有“六足”。我们猜测,或为适应“指示”八向需要,合六足与头尾而成。纳西族“金蛙八卦”,也因缺了二“指”,在蛙腹中部横穿一箭,才凑成“八圭”之数。
一般认为,含山玉版的“八方”指向,与中心的太阳象征符号匹配,且以“八等分圆”表示或指明冬至、夏至“日出/日落”的方位,并与“四时八节”相关。这,虽与某种原始性“八卦”学说暗合,但当时是否有如此复杂的时/节理论尚属可疑;而当前的学术界大都不重视“八圭:八卦”最主要的原生功能:指向。
采集,游猎、游耕、游牧,战斗,都需要指向,或确定时空。这就需要“圭:表”的发明(圭是表的技术先导)。尤其处在“山林险阻”之时。四川广汉三星堆的玉圭,上面刻的主要是山的图案。有一个类术士(或兵巫)跪地持圭祝告兼试测,这暗示着圭的主要功用。《书·舜典》等反映猎人舜曾被帝尧进行“婚姻考试”,看看他够不够“赘婚”的资格,将其“纳于大麓”;试验他会不会“找不着北”,如《路史·发挥》所说,此“历试诸难”。舜掌握以日影或温度辨识时空的办法,也许还利用“原始圭”,果然“烈风雷雨不迷”,得到了姊妹花和继承权。
[关键词] 《易经》;八卦;含山玉版;图纹;凌家滩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115(2019)03-0060-03
安徽含山凌家滩“原始文化”遗址出土精美玉龟甲,腹部“含”着一块长方形玉版,这就是古籍所谓“河图洛书”之类符号性灵器,可以命名为“龟书”。由于玉版处在玉龟腹中,也就是具有龟的神性或“灵力”(mana)。这是近年《易经》研究最可靠、最珍贵的参照物。
它的基本图形,是在中心小圆的周围“伸”出8道“圭形紋饰”,①将画面“八等分”。外围有大圆。
我们认为,这就是原初的“八卦图”。
“圭”就是“卦”,二者一音之转:圭,kiwe,见纽支部;卦kue或koa,见纽歌部;“卜”是意符,后世用以表示“圭:卦”的占卜功能。
“八圭”就是“八卦”。其简化就是米。
“圭”呈“长箭头”状,分明是在指示方向:八圭指向八方。为了强调“4向”或“4隅”的重要性或某种特殊作用,“外大圆”又向玉版4角伸出“4圭”,其所指“方向”大体跟“八圭”中央“十”字间的“斜箭”,即X形所指一致,即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为什么如此“重复”,没搞清楚;也许跟“原八卦图”的军事用途相关,指向器“四正”易明,“四隅”难辨,必须加以突出;或说即“四维”,但当时是否已建构出此观念,且与“八向”相间,待考)。
如果将“八卦”理解为指向器,原八卦图便主要用来指示“四面八方”,跟中心小圆里的“八角星”纹的结构基本一致。
在中外“史前文化”里都有所发现,中国境内特多的“八角星纹”,是原始符号里极重要的一种,本质上也是指向“四面八方”的米字纹(4个“大角”由8个直角三角形 构成,其顶角指示“八方”),属于“广十字”符号系统,要专门研究(王(矛矛)有专文论述其分布及载体种类,但仅说其为原始织机部件,远远不够)。
这里只能简单说,它是8幅“日芒”或8枚“太阳光箭”图像的高度图案化、规格化。它表示太阳光射向、从而也指明“四面八方”。陈久金、张敬国《含山出土玉片图形试考》很早就认出它是“象征太阳的图形”,②是很难得的。在后世的“八卦图”里,8个符号作蛛网式八角形布局,中心是表示太阳的圆圈○——再后来便置换以“太极图”。这三者(圆形、八角星、太极图)都是太阳原型。
这再次证明:八卦图最初是“标识”“规范”或“指示”太阳时空运动的符号,跟《易》最初的性质、功能一致。
“十”“米”与八角星纹最初都是太阳原型,都用来标识太阳(光芒)的“能指”;后来都生长为宇宙符号。四面八方就是世界。“八卦”就是“宇宙”,就是宇宙符号。这些都很像全球性的“十”字群符号系统里的“曼荼罗”(Mandala)。
《说文解字》卷13“土”说,作为“瑞玉”的圭是“上圆下方”,实物却是上尖下方,呈长箭头形(最初可能是长的锐角三角形),基本功能应是指向,或据太阳光测定时空。
《周礼·春官·大司徒》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求出“地中”,或随机定一“中”点,便可以画“十”字以指“四面”,作“米”形以定“八方”。这至少说明,圭(或土圭)可以根据太阳的时空运动测量方位与时间。玉版,可以在当中树起木表形器,测量日影长短及其位置,就可指示“相对时空”。现在依然能够利用阳光在含山玉版式的米形类八卦图上竖一小棍(木表)测出白天的相对时间;同样,也可能在特定时间根据小棍(简化的“表”)下的日影测出土地的大致方向(玉版很可能是微缩化的“八卦:方位图”,或者说是一种微缩模型或袖珍卜测法具,藏于龟腹取得灵性,实用却极不方便;加以“复原”或放大,即可实用)。
这在测量耕地、建筑(宗教)场馆,特别是决定行军、战斗的时机、路线或“方向”上是极为重要的,可惜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获得神圣性或灵异性,目前很难搞清楚了。《周易》里包含着很多行军、作战等等军事性内容(魏源等将其视为“兵书”或“兵法书”),根据各种方法测定“必要”的时空参数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可能为“兵阴阳家”前身之“兵巫”所使用。
它的用法跟后来的“式盘”有些相似,值得研究。
“八卦”由某种“线段”(草茎、木片或绳索)构成的八种卦符,最初可能曾用来标识“四面八方”。它跟占卜时众多线段在巫术场(例如取得神龟灵气的“原八卦图”)上的随机分布关系密切。通过某种仪式手续或巫术手段便可以显示出某一相对时空的吉凶利弊。这也许能够由专家复原出来。
《周易》的“易”,最可能是冠戴太阳光冕的“蜥蜴”(甲骨文等的“易”字是其“模糊”的变形)。蜥蜴不仅可能根据阳光或“环境”变易自己的“行为”、生理节奏乃至“肤色”;而且能够依照不同季节、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来休眠、复苏以及“蜕皮”——循环变化,或者说,“死而复生”。它头上有“装置复杂”的突起或“第三只眼”(接收日光变化信号的颅顶眼,机制尚未明确)。它跟太阳的时空运动的关系颇为繁复,有待阐明。古人或初民让它在头上“冠日”炫示神圣,就像早期艺术里常见的“太阳鹿”“太阳牛”或“太阳人”,它们头上都有日光符号。
古希腊人、印第安人等都以蜥蜴为极大神秘,中国人更把它看作龙的一种母型;其巫术功能,主要是祈雨、测晴,有时也根据其“反应”或“活动”来占测自己的行动方向。可惜它跟八卦式巫术场的关系还不清楚,但基本上与其“测向定时”的功能一致。
饶宗颐《未有文字以前表示方位与数理关系的玉版》认为,玉版图纹外方而内圆,像玉琮之形,涵化着天圆地方的原初“盖天论”。艾兰等也强调龟甲上圆象天,下方法地的旧说(把龟甲、玉版与琮联系看似“捏合”,实含深意,王仁湘曾介绍一种新发现的玉琮,一面半圆,象龟背般隆地;象天法地,成为宇宙模型的可能更大)。
玉版周边钻孔,原为系绳而作,饶先生说:“玉版[钻孔]是上9下4,而左右各为5,说明它很重视9、4、5这三个数字。玉版数字安排,看来是河图、洛书以及另一套数理系列。”③有人还做了复杂推算,以为符合八卦九宫之数,同样是一种“幻方”。是否过度诠释,还很难判定。
叶舒宪《玉成中国》(第一章)说,这个“龟/版”组合,是中国最古老的通神占卜神器。但前此还有距今约5500年的崧泽文化墓葬(M27),出土上下扣合的雌雄两只陶龟,上为圆形,下为长方形,也可能体现上天下地的宇宙图式。叶以为其合为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分开则宇宙开辟和乾坤始奠。两龟均有“六足”。我们猜测,或为适应“指示”八向需要,合六足与头尾而成。纳西族“金蛙八卦”,也因缺了二“指”,在蛙腹中部横穿一箭,才凑成“八圭”之数。
一般认为,含山玉版的“八方”指向,与中心的太阳象征符号匹配,且以“八等分圆”表示或指明冬至、夏至“日出/日落”的方位,并与“四时八节”相关。这,虽与某种原始性“八卦”学说暗合,但当时是否有如此复杂的时/节理论尚属可疑;而当前的学术界大都不重视“八圭:八卦”最主要的原生功能:指向。
采集,游猎、游耕、游牧,战斗,都需要指向,或确定时空。这就需要“圭:表”的发明(圭是表的技术先导)。尤其处在“山林险阻”之时。四川广汉三星堆的玉圭,上面刻的主要是山的图案。有一个类术士(或兵巫)跪地持圭祝告兼试测,这暗示着圭的主要功用。《书·舜典》等反映猎人舜曾被帝尧进行“婚姻考试”,看看他够不够“赘婚”的资格,将其“纳于大麓”;试验他会不会“找不着北”,如《路史·发挥》所说,此“历试诸难”。舜掌握以日影或温度辨识时空的办法,也许还利用“原始圭”,果然“烈风雷雨不迷”,得到了姊妹花和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