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交融”: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境界追求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b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首先要强化形象思维训练,为抽象思维奠定基础。其次是采用“数形结合”的策略,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架设桥梁,提高抽象概括水平。在日常的辩证训练过程中,做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达到“数形交融”的境界追求。
  一、 强化形象思维训练,奠定抽象概括的基础
  1. 丰富表象储备。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形象思维要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必须打好基础,丰富表象材料的积累。
  2. 体验形象思维的过程。表象不但可以储存,而且可以通过猜想、联想、想象等方式进行加工、重组,形成新的表象。猜想、联想、想象是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形象思维训练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联想、想象,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往往是通过猜测进行假设,然后再经过逻辑论证才确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如在教学“能被3整数的数的特征”时,可这样引导学生猜想:① 复习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这一特征的。② 老师示范,激发兴趣。让学生举出一些自然数,老师很快地告诉学生这些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③ 学生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再通过思考、猜测、举例验证,最后由学生推导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具有形象性、新颖性、创造性和高度概括性等特点。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许多地方都需要想象能力的支撑。如圆面积的推导,小学数学中是运用转化策略进行推导的:沿着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再让一系列圆心角互相咬合,便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平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与长方形越近似,可以想象,若能无限分割,则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再由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材是用平均分布16份、32份的图形引导学生想象的。这里是极限思想的渗透,如果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学生是无法理解的。
  3. 进行画思维导图、知识树的训练。思维导图、知识树是比较高级的形象思维,已经脱离具体的物象,是在文字与图形的结合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画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的训练。经常把知识点按一定的知识的层次、方面制成整体结构图,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图式表象,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整体知识结构。
  二、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架设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桥梁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把数学问题中的运算、数量关系等与几何图形与图像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想方法,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完美的统一起来。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架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桥梁,在培养形象思维的同时,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纵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如“倍数应用题”内容的安排:二年级教材是通过数与物的结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在学生初步建立起“倍数”概念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对实物形象的依赖,过渡到画线段图理解,“数物结合”过渡到“数形结合”。教材从直观的“数物结合”起步,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数形结合”,进而学习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感知、“数形结合”到抽象表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形成“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
  三、 “ 数形交融”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辩证统一于学习过程之中。形象积累、抽象概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形象积累丰富到一定程度,抽象概括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搭配中的规律”是四年级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通过例题探索“木偶与帽子的搭配”搭配种类,理解帽子的顶数乘木偶的个数等于搭配的种数。怎样引导学生经历表象积累、探索规律、抽象概括,达到数中有形、形中有数这一“数形交融”的境界呢?那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形—数”的学习过程。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1. 操作图片,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学生用图片操作,看有几种搭配。然后让学生交流。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规律。
  2. 画图表示,运用符号,初步抽象。教师提出要求:用画图的方式简洁地表示这种关系。学生的画法很多,有实物的,有文字的,也有字母、图形的,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性。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说说线表示什么?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说说思考的过程。之后课件演示,从木偶出发怎样思考,从帽子出发怎样思考,逐步引出2个3和3个2,而这正是计算的基础。
  3. 抽象概括,总结规律,构建模型。
  教师板书:帽子的顶数木偶的个数搭配的种数分别在下面对应写上2、3、6。但教师不急于让学生总结,而是继续深化,让学生进行思考,积累经验,增加了一顶帽子,一个木偶,让学生画图用简洁的方法表示。学生操作后说说思考的过程,同样要从两个方面去思考。
  板书:3、4、12
  再增加一顶帽子,一个木偶。这时要求学生不画图(学生在头脑中已经有图了,能够用积累的表象进行思考了),先想想,再说说,同桌互说。然后在学生交流后板书:4、5、20
  再增加一顶帽子,一个木偶。学生几乎脱口而出:5×8=40。教师似乎并不着急,在40后面添上“?”,让学生画图验证,突出5个8和8个5。再根据板书,让学生总结规律。这时水到渠成,计算公式已经不再抽象,学生看到算式,必然会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也必然会想到算式。数和形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自然地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2011版部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而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机械、教条、繁琐的教育模式,阻碍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新的课改形势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增
期刊
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时期的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处于对外部事物,特别是对生动的语言刺激的敏感期,是人生中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们可以通过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深入透彻,欣赏更有滋有味,并逐渐形成生动的语言审美能力,享受朦胧的色彩、嗅觉、情感、意象等各种审美联觉。  一、 享受朗读的色联觉  我们知道,色彩万物皆备,奥妙无穷,既能使人亢奋、愉悦、心神爽畅,也能驱人压
期刊
日记短小精悍,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循环日记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之上,又突破了作文的固定课时等,无疑是一种写作训练有益的尝试。  创新的规则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不断循环进行的一种写作方式。  1. 引进竞争,公平分组  全班40名学生,我把他们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先聘出各小组的组长,然后由组长选组员。各组长先挑选1人。选完后,再依次选第二人,第三人,第
期刊
我总是回味着带学生们品读《花瓣飘香》一文的情景。每当学生读到“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这段话时,我的耳际总会回响起学生C动情的话:“这真是个心疼妈妈的好孩子,我要向她学习!”——心疼妈妈!猛然间,“心疼”这个字眼瞬间钻进了我的心窝,爱的底线是“心疼”。爱的底线是心疼,想到此,我的心沉甸甸的,重得直往下坠。  “心疼”——不是经常用在长辈
期刊
新课标指出: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因此,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环节中的设计可谓百花齐放,精彩丰呈。然而,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将唱歌教学落在实处的并不多,有些教师过分注重演唱形式上的出新出奇,在歌曲处理中过繁过难,忽略了唱歌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何选择更恰当的表现形式去表达歌曲的内涵和意境,让学生在会唱歌、唱好歌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能力
期刊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语言精炼,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古诗词的浸润,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都能注意适当拓展,巧妙地突破古诗词教学难读、难解的瓶颈,让古诗词的教学更精彩。  一、 拓展,让理解诗意锦上添花  古诗的简洁、凝练造就了古诗的写意。很多生动的意象在诗中是点到即止,教师巧妙、适时地加以拓展,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学会品味古诗大有帮助。  例如,《冬夜读书示
期刊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教师执教《我的劳动感受》,课堂上,学生表现得特别积极,回答问题真实,情绪高涨,气氛活跃,让上课的老师感到高兴。可是,在平时的班级卫生工作中,却能拖则拖,能不干就不干,有的甚至大打出手。  这使我想起我们平时的品德课堂:借助品德教材,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看起来也很配合,可结果怎样呢?有关品德的知识点是学会了,让他们完成品德书面作业,他们都能答得让人满意。但落实到行动上呢
期刊
幼儿园绝大部分的文学活动,通常是以某个单独的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存在于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也就是说仅仅把文学活动看成了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使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形式单一,且缺乏整合性、系统性,并忽略了其蕴含的多元价值。  运用中华民族优秀、健康的民间文学作品来进行幼儿体、智、德、美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将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内容与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多元的角度出发,将幼儿民间文学活动合理有
期刊
当前的小学习作课堂,仍然存在着教师一讲到底,一评到底,学生只能被动作文的倾向。因此,我们需要探寻习作蹊径,让习作课堂敞亮起来。  一、 创设辅导情境,启发真情作文  敞亮的习作课堂应使学生源于自我,发自内心的真我表达。我们在教学《精彩的一堂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 任务情境——鼓励学生真情告白。老师出示作文任务:写一件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语句要生动、具体;字数在4
期刊
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修改为“问题解决”,在继续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突出了数学教育在继承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蕴含着思维的创造性,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发现问题更多是指发现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以前不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