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灵魂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外话》是《第二部:珂赛特》中的一卷,在小说中与剧情无关,确属“题外话”,但在作品文学整体性上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笔。这一卷中最使人思潮涌动的便是雨果对修道院的探讨,对宗教的论述,当然这只是表面,而深层次的含义则是在用另一种概念来诠释“上帝”与“信仰”。相信细读的智者都会在此发生共鸣。
  《题外话》是这样一篇文字,在内容上分隔开了读者的思维,在思想上使上下衔接浑然一体,用文学语言阐发作者深刻的哲学感受,可谓是一篇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经典之作。作者用哲学概念定义了“上帝”与“信仰”。如作者所言,《悲惨世界》本身就是一部“以‘无限’为主角,而以人为配角”的著作。而“无限”,在此又有两种含义,一个是灵魂,而另一个就是“上帝”。简单一点,真理、光明、正义、良心,便是抽象出的“上帝”。
  所谓“宗教”,在雨果心中,便是灵魂与责任。而人们信仰的传统宗教,任何一种,都有人们唾弃的一面,也有人们崇敬的一面。无限——“是‘上帝’的光辉在人墙上的映射。”人性总是两面的,辩证而统一,而完全使人类向善是自古以来人们的美好愿望,但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让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圣人社会”,与其说是妄想,不如叫作天真。我从雨果的笔下懂得,即使远方不能到达,但我们可以接近。以有限不断靠近无限,使灵魂得以洗礼和再塑,这便是信仰。
  “人赖以生存的东西,肯定比面包更重要。”雨果说。而几千年前的哲人苏格拉底就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是的,人活着,有梦在,有一种对无限的追求与渴望,对思想与智慧的向往。“进步是目的,理想是象征,真正的信仰是以无限为理想,而戴上面纱或穿上修袍,是支付永生的一种自杀。”《悲惨世界》告诉人们,拯救人的是理想与人性,而非“修道院”。在《题外话》中雨果谈到,修道院是平等博爱这种公式的产物,是在用极端克己为目的来达到极端自私——“目的,是永福;而方式,是牺牲”。
  雨果在《题外话》中讨论修道院,讨论宗教,讨论过去沦落的灵魂,是在告诫:用神圣来统治愚昧,是对神圣的亵渎。神圣不是被强制的,而是被激发的,激发这种神圣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文学。想到了日本一休大师的“自力本愿”与“他力本愿”原则。有些好事是我们从心里排斥的,但出于“道德”“法规”“舆论”的约束,我们不得不去做,而且不得不做好,就像那些雨果笔下修道院里的人们——这就是他力本愿,用一种外在的压力施加给自己,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情,久而久之,自己却错认为自己喜欢做这件事了——这只是习惯而已。这些人性的暗面有时确实是超出我们的调控的,即使我们在不断追求无限,无限却还是那么遥远。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用冉阿让的自我转变教给我们:灵魂是一个无限,只是一个有限在作用着他——放开有限的限度,才能使无限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辉。
  “信仰,人所必需。毫无信仰的人实所不幸。”信仰,便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理想是上帝,理想、绝对、完美、无限,全是同义词”,这是雨果在遗嘱中所写的。是的,真正的上帝就是这些可以使灵魂升华的无限。信仰无限,接近无限,用无限来净化信仰是《悲惨世界》中深埋的哲学内核。信仰需要净化,信仰是人生前进的一大动力。“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而合上眼”,雨果的这句话表明了“信仰”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及理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价值。“理想灭时,方坠暮年”,理想是人生活的必要条件。
  《题外话》极力批判了一种利己主义与享乐主义,赞扬了米里哀主教救赎灵魂的高尚品质,宣扬“当代文明的温和性是由神性的眼泪与人性的微笑组成的”,即有限与无限相统一,使有限的人性接近无限,从而发挥人性的无限性。而对于享乐主义者,连那些受批判的修道的人也不如。修道人最起码比那些“沉溺里于短暂而丑陋的物质生活”的人可敬得多。
  在《题外话》中,雨果提到了“爱”与“相信”这两种动力。而这两种人类共同的语言,贯穿了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始终。“真、善、美”一直是雨果所宣传的无限中的原则,在《巴黎圣母院》里,年轻的雨果就开始了对无限的讨论。一种以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在作者笔下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孚罗洛被错误的宗教扭曲了人性,毁灭了自我;而卡西莫多这一包藏着无限的人,用爱点燃了读者的灵魂,从而实现了作品对假、恶、丑的批判。同样是以人道主义贯穿,《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中融入了基督教宽恕的思想,并且充满信心地相信道德感化可以消除社会弊病的强大力量,实现对灵魂的雕刻。
  《悲惨世界》以极细腻的笔法描绘人物内心活动与语言行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播种太阳,正如米里哀主教对冉阿让说的那句话:“我赎的是你的灵魂。”的确,雨果是在赎千百万读者的灵魂。有时,雨果的作品也体现出无限中有限的一面,歌德说过,文学家自然要显示出个人伟大的人格与魅力。文学家就是这样的灵魂雕刻师,在完善自我灵魂的同时,在雕刻着一颗更伟大的作品的灵魂,这颗灵魂不灭,且继续雕刻千百万读者的灵魂。像是雨果始终固执地认为人道主义宽恕和爱的观点,可以达到救世的目的,但此无限对当时乃至当今的人们而言还显得过于遥远,有一段路程需要我们去走,去寻找那个无限中的平衡点。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图书馆的占座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图书馆出现占座现象的原因、图书馆占座现象中租值消散的具体表现以及影响占座中租值消散的因素,最后笔者对减少图书馆占座中的租值消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占座;租值消散;相对稀缺性;非专有使用权  现如今,大家对中国大陆大学图书馆中占座的现象似乎已经司空见惯。那么,什么是占座?占座的原因是什么?占座在何种意义上是种浪费行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手段
期刊
摘 要: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走近诗歌是非常必要的。诗歌作为一种纯洁、高雅、庄重的艺术,对塑造学生的心灵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研读;感悟  诗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磨灭的童心梦幻,精彩纷呈,让人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处处可闻诗意的香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强调:“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八年级(上)科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展开讨论,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在八年级(上)科学电学内容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实验包进课堂这种方式给学生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对科学实验包开发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科学;电学实验包;课堂教学;科学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一直在进行实验包的使用研究。笔者也曾尝试利用电学实验包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探究实验。但由于课外时间难以控制,课外使用电
期刊
摘 要:学会倾听是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本文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倾听;知识积淀;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学会“倾听”,是一个古老且永有新意的话题。人从一出生就在听人说话。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活动中,听是放在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语言活动。“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
期刊
摘 要:没有师生对话,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教学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流教学模式。本文从师生对话教学模式应以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前提、以学生的课堂参与为关键、以学生的课后复习为保障三个方面来探究师生对话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开展精彩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对话;预习;参与;复习  没有师生对话,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教学已然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流教学
期刊
摘 要: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对高一学生对物理课与物理学的认知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物理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技巧,通过实践对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课;物理学;贯通;技巧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提到,高中物理课程应该注重结合物理学知识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要注重提高
期刊
摘 要: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也需要音乐,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所以,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做些努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审美核心价值;课堂实践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放在课程基本理念的头条位置,因为音乐的美决定了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
期刊
摘 要:教学中的问题设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问题设计要把握一定的技巧和形式。  关键词:化学教学;设置问题;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基础知识,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些兴趣,但学一段时间后便觉得枯燥无味,渐渐出现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通过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
期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提到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省沁阳县人),这可能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诗句。是的,作为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李商隐存世的六百余篇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多以“无题”命名的绮丽哀婉的爱情诗。然而李商隐的咏史诗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就是他的咏史诗作《咏史》中留给后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策之言。游国恩等人合著
期刊
摘 要:人类在劳动中既创造了丰裕的物质世界,也缔造了绚丽的精神世界。没有劳动,就没有文明;没有劳动,世界永远是一片原始洪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建立明确的劳动目标,激起他们劳动的欲望,给予他们参加劳动的机会。  关键词:劳动;教育;精神  2013年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10~15岁的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参加劳动的时间只有10分钟。  植树节这天,某小学在校园里种树。学校门口出现了一支奇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