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之语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on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一定铺展于地吗?不一定。有的路在地上,有的路在心上,有的路在梦里。
  地上的路,眼未失明,或多或少都有所目睹。然而心里梦里的路,却非凡俗之眼轻易能鞭辟入里地予以洞察。
  路既具象又抽象,既平凡又非凡,既浅显又深奥,既实用又虚无——路时常被挪作他用,在无尽的哲学化和文学化中,被花花绿绿的形容词包装,以比喻和象征的面目出现,沦为某种观念、某种志向、某种誓言和某种价值托物言志的承载工具。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对路的偏好,更是达至极致,仿佛执意于要把路化为一剂春药,以刺激人的神经,引发人的亢奋。
  被脚掌踩踏,被车轮碾压,路很疼痛;被文人吟咏,被绘画师美化,路很陶醉。
  路并非源于地球的随身携带。地球的原始行囊里,装有大地、空气、草木、山川、湖海等,唯独遗忘了路。路是大地的衍生物,而野生动物,则是它的造物主。最初的路,不是修出来的,筑出来的,而是动物们跑出来的:动物的爪蹄反反复复地跑动,将虚土踩实,将草芥踩灭,将岩石踩秃,从而在山涧,在荒野,在河道,硬是开辟出一条条七扭八歪的的斑驳小径,以供自己和自己的族群专享。植物的特性在于静,动物的特性在于动。躁动不安的动物,要活命,要迁徙,要撒欢,要猎取,要寻欢作乐,就非得冲破荆棘的围堵和山石的阻隔不可。
  比之于人,动物的能力显得过于有限。而人,才是路真正的缔造者,也才是路真正的主角。原始状态的人,未曾从动物中彻底脱颖而出,因此也就不比动物高明多少。然而伴随人大脑的开化,人发明了铁器,打造出了牛车马车之类的代步工具,于是踩路的脚掌,便被修路的铁镐铁锨取而代之,从而供人步行的便道,才拓展为可供牛车马车通过的马路。既为马路,就不再那么随心所欲,而是受之于规则的约束。但奇异的是,明明是人来往的路,却不叫人路,而叫马路。谓之曰马路,既指向一种宽度,又指向一种属性——马路别称公路,无排他性,不专属于某个人或某部分人,而是人人皆具备使用它的资格。
  再后来,筑路机械与技术升级换代,路的生成,纯粹有赖于推土机和挖掘机的张牙舞爪。而脚则被闲置,闲得无处安放,乃至于异化为洗脚屋的宠儿,在泡脚盆的药水里愁度光阴。脚与路,曾经是那么地恩爱,生死不离,而今却相互疏远,彼此厌弃,反倒是車轮,像插足的第三者那样,与路日久生情,眉来眼去,在相互成全中产生肌肤之亲。
  现代化的道路,貌似平坦宽阔,却隐崎岖于无形,藏坎坷于无影,匿危险于无声。
  路很多,路上的划线更多,不是想走哪条路就能走哪条路,也不是想随意变道就能随意变道。违反者,轻则受罚,重则车毁人亡。路途标牌上的箭头,指向天堂,不一定真的就能通往天堂;指向地狱,也不一定真的就能通往地域。
  有脚,不一定就能远行;有车,不一定就能巡游世界。能抵达远方的,永远只有人心。心长,路则远;心短,路则近;心无碍,千山万水也能越过;心有惧,一粒石子就能化为拦路虎。
  路托举着人,也囚禁着人,头破血流的车祸总是发生在路上。于是对路的抉择和走路的方式,就异常重要:是顺行,还是逆行?是走阳光大道,还是走鬼魅之道?抉择不同,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要远足,要抵达目的地,既需要定力,亦需要毅力,一旦出发,就要像犟牛一样地躬身向前,不回头,不犹疑,不因风雨而踌躇,不因雪霜而后退。与此同时,还要牢牢掌控住心中的方向盘,不受他人脚印的蛊惑,不受冷嘲热讽的干扰。结伴而行或独行,没有对错,皆能走成一道风景。就独行而言,也许路途更为艰辛,更为孤独,也更易招致误解,但独行留下的每一个脚印,皆属于自己。要坚信,你有多强,路就有多长;你怎样,路就怎样!
其他文献
马兆琳,1979年生于山东烟台,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写意人物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教授。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二工作室。
期刊
吴海立  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  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收录《中国当代绘画艺术》 作品获深圳宝安沿海美术巡回展银奖 作品参加漓江画派新农村画展  作品获全国第二届风景——风情油画展入围奖  作品收藏于上海美术馆。
期刊
引言  风水术又称为堪舆学,萌芽于史前社会,东晋郭璞在其所著的《葬书》提及“风水”一词。《山海经图》是我国最古老的风水地图。风水术与山水画的发展关系得益于两者所追求的自然山水观。风水术主要是从自然山川的物质基础着眼,经过术士的观察、研究的体验之后,寻找适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地,而山水画是把这种理想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山水画与风水术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山水画作品中,而且也在山水画论中在所论及。
期刊
人之所以能称之为人,是因为有与动物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们不断的向自己提问,例如:我们从哪来?等等。千百年来,人类为了回答自己的问题创造出称之为信仰的构架,每个民族的信仰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传播。由图腾到祭祀,由祭祀到宗教,由宗教到文化,由文化到文明;由人权到神权,由神权再回到人权;由部落到村庄,由村庄到城镇,由城镇到城市,由城市到国家。在这一系列的辗转反侧中,人类甚至摆脱了基因里为生存而生存的本能。
期刊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人物刻画深刻,故事情节曲折。曹雪芹在他的巨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更是清代园林在书面上的最杰出代表,无论从选址、造园设计理念、景观营造、植物配置均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的最高境界,集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景观艺术以及园林意境美之大成的“天上人间诸景备”。  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不仅要有优美的景色,而且要有幽深的境界,应有意境的设想。使人能见景生情,因情联
期刊
鲁敏,1981年生。湖北荆门人,广州美术学院水彩教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现为钦州学院讲师。
期刊
小升初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学生费了很大劲考上了理想的中学,但进入初中后学习很吃力,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语文衔接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找准衔接点,做好过渡教学成为当下最关键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点行之有效的实践路线和建议。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意义  通过多年调研,我发现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要
期刊
张纯桂,1961年生,湖南人。198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学习。现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期刊
引言  标新立异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当代油画的显著特征。当代中国油画的风格、面貌样式正在不断变化发展。对于这些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这些现象也许不是艺术繁荣的表示,但它们是艺术繁荣的前兆。因此,这段历程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会有特殊意义。  刚接触当代绘画,感觉似懂非懂。可以简单的画也可复杂的画;可以用纯油画形式画;还可以用国画形式和油画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甚至用综合材
期刊
侯东辉,1968年8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2010年获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美术学硕士,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员。现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