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煞巧布局,致美旺百年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dongt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广州人都知道,在城隍庙附近有间著名的酱园,行人常常是“未到其门,先闻其香”。原来旧时酱园门前有一石磨,有专人推磨,缓缓转动的石磨流出金黄色的麻油和咖啡色的麻酱,香飘几条街,酱油的醇香、添丁甜醋的醋香……行者驻步,路人垂涎。
  这酱园就是致美斋。
  致美斋——广州著名的酱料品牌,首创于康熙十九年,即公元1680年(也有人说是1608年创立,而1680年的提法较为可信),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致美斋位于今广州越秀区中山四路与文德路交界处,1996年就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致美斋除了主打的传统名牌酱油,还生产小磨麻油、甜醋、各种调味酱、调味粉和南北酱菜等诸多产品,与北京六必居、上海冠生园、长沙九如斋并称中国四大名酱园。
  时移斗转,商业兴衰,致美斋也多次搬迁。现在,致美斋在广州有多家分店,其中2011年,致美斋老铺在广州市中山四路(原称惠爱大街)与文德路(原称学府东街)交界处的原址复业,成为世界上同一地点经营相同品牌食品最久的店铺,也是目前为止广州首家“老字号”原址回迁。兜兜转转,搬走又搬回,致美斋回到了初创时的位置。据悉,致美斋刚起步时的兴旺与这个位置精巧的堪舆布局息息相关。
  致美斋:由驻粤旗人创立
  清初期,驻粤的旗人,因地理环境的变化,生活上有很多不习惯,尤其是饮食。众所周知,旗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吃饭有游牧特色。在关外,旗人为适应居无定所的戎马生活,发明了大酱,不仅便于携带和保存,且有助下饭;在外行军打仗,旗人吃饭经常席地而坐,中间铺一块布,拿四块石头压住四角;后来有了桌子,四块压布石头就衍化成四个压桌碟。压桌碟里放什么呢?一个酱油,一个大酱,一个麻油,一个小青瓜。小青瓜粤语也叫茶瓜,俗话有讲:茶瓜送饭,好人有限。就是讲后期八旗里纨绔子弟比较多,不好惹,十分形象。
  由此可见旗人的日常饮食是离不开酱油、大酱的。致美斋酱园创始人刘守庵祖上是汉军旗人,家族显赫,属上三旗。按理说八旗子弟不可经商,但介于驻粤旗人对酱类食品巨大的需求,刘家办起致美斋应该是经过特许的。不论其过程如何,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刘守庵凭藉八旗子弟的特殊身份,看准酱料调味行业发展的前景,又便于购买东北大豆、粮及盐等原料,开始筹办致美斋酱园。
  选店址,偏偏遇上“孤阳煞”
  那么店面选在哪里好呢?为了使生意蒸蒸日上,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刘掌柜请教了光孝街光孝堂“满古堂”堂主,堂主建议:选择的店址除了位置要好之外,建筑正门建议向北。北属水,有利于主要生产酱油(属液体)的致美斋。刘守庵谨记,选择了现在这块位于今中山四路(旧称惠爱大街)与文德路(旧称学东路)交界的“风水宝地”,并购置了下来。
  当时的广州省城内城一周12里又19步,不大。这块地毗邻当时的小北门、大东门及小南门,对于开门迎财的商业用地,按理说属于不错的位置。为求保险,刘家主人还是请满古堂堂主亲临现场勘察相地,不料却发现:如果店门向北,则正对城隍庙!这可不得了!此所谓堪舆中的“孤阳煞”!城隍是一城之主,一个普通的酱园千万不能与之相对。古人万事讲究平衡,若强对,生意要越做越好是不可能的。
  但地已购置,难不成要弃之而择它?从头再来?满古堂堂主说了一声“且慢”,表示这块地并非完全不可用,经过重新布局亦可扭转。这就要在地形,字号,方位,建筑等多方面“做文章”。
  有“靠山”,才好做生意
  现代的广州,日益便利的交通和高密度的建筑,让我们很容易忽略市内地形的高低起伏。现在的致美斋附近有两座山,番山和禺山。在现在的中山图书馆旧馆,还有一座番山亭。番山和禺山,一高一低,且番山高于禺山,番在禺之上(当时的番禺县也因此而得名)。在地形上,致美斋选择的这块地靠近番山,侧对禺山。致美斋酱园只要背靠番山,也就是有了所谓的“靠山”,店铺兴旺红火起来也就有了风水基础。
  字号里的“大地之土”
  关于字号,满古堂堂主根据酱料的行业特点,选择了“致美斋”作为字号。从店名来看,按《康熙字典》笔画,“致美斋”三个字一共35画(“致”9画,“美”9画,“斋”17画),此数在堪舆中属于“大地之土”,适合酱料、面食等行业,极其稳当吉利,属大吉之数。
  一开先河:角落开门“有弯转”
  致美斋如果把大门开向正北,就会正对当时惠爱大街路对面的城隍庙,形成所谓的“孤阳煞”。满古堂堂主为帮致美斋“破煞”,建议将大门朝向改向东北。把门开向东北,主要是有以下考虑:
  一是东北乃是满族发源地所在,也是旗人酱料的发源地,旗人应居一隅不忘故乡。
  二是东北—西南方位,属土。致美斋的主要产品原料都离不开土的属性,如大豆,致美斋如处在五行中“土”的方位,便抓住了行业之本,大吉。
  三是最重要的,便是破开“孤阳煞”,面向东北,错开了对面坐北朝南的城隍庙,改成斜对,朝向东北,岔开城隍庙的大门。
  以前大门的方向以正南正北居多,满古堂因地制宜,创造了先例,选择了角落开门(即原来惠爱大街与学府东街交界处),取“有弯转”之意,在粤语里的意思是“还有的改”;同时大门左进右出,以“玉带抱腰”之势作缓冲,是为纳气;另外,在中国传统方位中,东北向的城隍庙在致美斋左侧,在此方位上放置从盛京(今沈阳)带来的奉天大酱缸(约有一人高,要爬梯上去搅拌酱料),且用官帽状的盖子盖住缸口,十分吸睛,以助招徕生意。
  满古堂堂主一开先河,把商业大门选在角落,却能通过布局改善风水,妙哉!现在很多银行,比如香港恒生银行,都跟随此法,选择角落开门。
其他文献
在闽赣两省的建宁、宁化与广昌三县的交界处有一座山,称“五龙山”,五座山峰相连,山下有个居住着刘、谢、杜等姓氏人家的中畲村,是边界交通的要道所在,也是兵家战事的制高点,距建宁县城关70多公里。在中畲村,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农历六月十八日“过半年”。  相传南宋年间,天下大乱,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的番兵(村里老人说,番兵也叫西兵)长驱直入,直逼中畲村。中畲村村民为了一方安宁,自发成立了民间武装组织,在
期刊
云披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竟往还;  万朵莲花开海市,满天星斗落人间。  明代正德年间,四川状元杨升庵 (1488-1559,四川新都人) 被贬官云南永昌,途经西昌时住在泸山寺庙里,时值彝族民众过火把节,看见四周火把齐明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在此写下了这一千古传颂的火把节诗句。  时隔近半个世纪,我们依然可以想象那彝家火光,多么壮观!  火把节,凉山彝语中称为“都者”即“祭火”。在每年的彝历猪月下弦月
期刊
鹰骨里的呜咽之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中常出现“羌笛”这个意象。成就了许多古诗佳作又从古诗里走来的羌笛,是羌族独有的一种双管乐器,从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羌笛起源于秦汉时期的甘青高原一带,用鸟兽的骨头做成。那时,被史书称为“西戎牧羊人”的羌族在黄河和湟水滋润的草地上牧羊,悠然自得
期刊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闷湿的季节,身体容易感到不适。不过热在三伏,养生也在三伏,如果能借此季节排毒,可谓是最佳时机。除了适度流汗,借助刮痧、拔罐等传统方法来排解三伏暑湿之毒,在饮食调养上,还应注意清暑祛火、多酸多甘等原则,以舒适度三伏。  三款靓冰粥,清凉过伏天  三伏天热症较重,容易火气上升、情绪烦躁、焦虑激动、失眠等,夏季暑湿,适宜清补,“祛火”是夏日食补的关键。  【荷叶绿豆粥·祛暑养生
期刊
“三块瓦,盖个庙,里面住了个白老道”。  儿时的谜语,冀中人都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荞麦!  在盛夏的冀中平原,荞麦那可是农家家家户户做消暑美食扒糕的主打料理。别看它是主角就以为哪哪都有,想要多少有多少,要知道这种食粮产量不高,对种植又有要求,只在立秋后,故有农谚道:“立秋十日种荞麦。”  荞麦得月而秀。可荞麦如果在生长灌浆时得不到明亮月光的滋养,那么收成就不好了,所以农谚又说,“中秋月儿大又
期刊
远古时,金色的鲤鱼想跃过龙门成为金龙,飞腾入云升天,可却误吞下了海里的龙珠,变成了龙头鱼身的鳌鱼,仍旧在大海里遨游。  一日,一位书生上京赴考,途经美人国,因其相貌英俊、才学出众,被一群妖女纠缠戏弄。为了摆脱困扰,书生以墨涂面化装逃出,却被妖女们发现并穷追不舍。后逃至海边,见到了在海浪中首尾相随、逐波嬉戏的两尾雌雄鳌鱼,随即纵身跳入大海,向它们大声呼救。鳌鱼见状,便背驮书生渡海而去。后来书生高中状
期刊
在中山民间,没有哪种中草药能够如沙溪凉茶那样家喻户晓、广受欢迎。人们感冒时喝沙溪凉茶治疗疾病,四肢乏力时喝沙溪凉茶解除疲劳,喉咙沙哑时喝沙溪凉茶清除热毒。就算没有任何不适,家庭主妇也乐于每隔三五天就煲一壶沙溪凉茶供全家人饮用,以达到预防疾病的保健功效。在气候湿热的岭南地区,人们对沙溪凉茶的信赖度,远远超出一般的中草药。究其原因,其蕴含的丰富传统中医药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沙溪凉茶竟由轿夫始创  广
期刊
陕西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境内及周边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地处渭河下游平原,土地肥沃,盛产小麦。在这片土地上,花馍在人们的年节民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花馍品种包罗万象,大到两三米高的馍盘,小到只有盈寸的花鸟虫鱼面塑,近三百种,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根据不同的活动,主家客家蒸制赠送,谓之“行礼” ,欣赏完,交际毕,还可以吃掉,避免浪费。  上次我们为大家展示了华州地区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
期刊
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温哥华市华人众多,约占当地人口的1/6。其中,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华裔裁缝店创始人Wong Kung Lai(黄光礼)一家在加拿大的生活经历,是许许多多中国移民生活的缩影。  来,看看你西装的牌子!  这个位于温哥华市中心的裁缝店名叫Modernize Tailors(趋时裁缝店),这里做出来的西服以做工精细、裁剪合体著称。温哥华前市长Sam Sullivan(萨姆·苏里曼)就是这里的
期刊
手工凿花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之一,  早在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就已经出现凿花艺术的萌芽——镂花。  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  纸张成为镂花最常用的材料,凿花也因此诞生。  时至今日,湖南省隆回县六都寨镇66岁的胡如运老人依然在从事这门古老的凿花手艺。  胡如运是六都寨凿花艺术的第五代传人,其父从小练就一手凿花技艺,足迹遍及隆回八都和高沙、新化及湘西各地。凿花技艺流传至胡如运手里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