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花艺术把“花”从纸上“凿”出来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to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工凿花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之一,
  早在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就已经出现凿花艺术的萌芽——镂花。
  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
  纸张成为镂花最常用的材料,凿花也因此诞生。
  时至今日,湖南省隆回县六都寨镇66岁的胡如运老人依然在从事这门古老的凿花手艺。
  胡如运是六都寨凿花艺术的第五代传人,其父从小练就一手凿花技艺,足迹遍及隆回八都和高沙、新化及湘西各地。凿花技艺流传至胡如运手里后,他用一生坚守着这门传统手艺,并在祖辈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独具风格,自行体系。
  走进胡如运简陋的房屋,只见他正在全神贯注地凿花,丝毫不受外界干扰,案板上摆满了金银纸、凿花图案及各种凿花工具。半个时辰左右,一对活生生的喜鹊脱纸而出。他手持作品郑重地告诉我们,凿花手艺看似简单,实则特别讲究。光他的凿花工具就有松木、刷子、镊子、案几、圆凿、直凿、十字凿、V形凿、S凿等十余种,凿花艺术品更达120种之多。
  凿花首先要选取软硬适中的松木作为刻板,然后绘制好图案,再将图案贴覆于五色金银纸上,最后才能用凿刀沿图案细细凿划。凿花时特别注重手腕力度,刀法必须准确而流畅。
  凿花图案以人、物、生活和神话故事为主题,或“八仙过海”、“蟠桃献瑞”,或“鸳鸯戏水”、“龙凤呈祥”,或“二龙戏珠”、“狮子滚球”,或“金玉满堂”、“双喜临门”……题材十分广泛。艺术风格注重写实,柔美明快,镂金彩绘,玲珑剔透。图案讲究对称。
  凿花图案主要用于红白喜事、宗教仪式、装饰或造型艺术等方面。如寿堂、大型婚礼装饰。特别是在葬礼、祭祀场合,用凿花图案来装饰逝者的“灵堂”、“灵屋”,寄托亲人的哀思。
  近50年来,胡如运传承和创新的凿花产品种类有喜鹊、荷花、回弯格、双龙缠牡丹、蝴蝶冬瓜窗、楼门花窗、小帐檐等120余种。他被评为隆回县“能工巧匠”、“非遗传人”。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凿花的传统功能已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限制,昔日“凿一天纸花赚三担稻谷”的好光景一去不复返,胡如运现在连个凿花学徒都很难招到,他只好打破“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把凿花手艺传给老婆和三个女儿。
其他文献
过去的东北,地处偏僻而荒凉,居民以蒙古族、朝鲜族、满族、哈萨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为多。这些民族大多以狩猎、游牧为业。动物的肉被吃掉了,兽皮做成了衣服或用具,骨头多被当成没有用东西而被扔掉,而动物后腿膝部的一小块膑骨,也就是“嘎拉哈”,小巧玲珑,很是好看,人们就将其留下来,拿在手里把玩,到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别出心裁的玩法,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讲究说道甚多,便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欻嘎啦哈”。
期刊
在闽赣两省的建宁、宁化与广昌三县的交界处有一座山,称“五龙山”,五座山峰相连,山下有个居住着刘、谢、杜等姓氏人家的中畲村,是边界交通的要道所在,也是兵家战事的制高点,距建宁县城关70多公里。在中畲村,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农历六月十八日“过半年”。  相传南宋年间,天下大乱,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的番兵(村里老人说,番兵也叫西兵)长驱直入,直逼中畲村。中畲村村民为了一方安宁,自发成立了民间武装组织,在
期刊
云披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竟往还;  万朵莲花开海市,满天星斗落人间。  明代正德年间,四川状元杨升庵 (1488-1559,四川新都人) 被贬官云南永昌,途经西昌时住在泸山寺庙里,时值彝族民众过火把节,看见四周火把齐明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在此写下了这一千古传颂的火把节诗句。  时隔近半个世纪,我们依然可以想象那彝家火光,多么壮观!  火把节,凉山彝语中称为“都者”即“祭火”。在每年的彝历猪月下弦月
期刊
鹰骨里的呜咽之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中常出现“羌笛”这个意象。成就了许多古诗佳作又从古诗里走来的羌笛,是羌族独有的一种双管乐器,从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羌笛起源于秦汉时期的甘青高原一带,用鸟兽的骨头做成。那时,被史书称为“西戎牧羊人”的羌族在黄河和湟水滋润的草地上牧羊,悠然自得
期刊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闷湿的季节,身体容易感到不适。不过热在三伏,养生也在三伏,如果能借此季节排毒,可谓是最佳时机。除了适度流汗,借助刮痧、拔罐等传统方法来排解三伏暑湿之毒,在饮食调养上,还应注意清暑祛火、多酸多甘等原则,以舒适度三伏。  三款靓冰粥,清凉过伏天  三伏天热症较重,容易火气上升、情绪烦躁、焦虑激动、失眠等,夏季暑湿,适宜清补,“祛火”是夏日食补的关键。  【荷叶绿豆粥·祛暑养生
期刊
“三块瓦,盖个庙,里面住了个白老道”。  儿时的谜语,冀中人都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荞麦!  在盛夏的冀中平原,荞麦那可是农家家家户户做消暑美食扒糕的主打料理。别看它是主角就以为哪哪都有,想要多少有多少,要知道这种食粮产量不高,对种植又有要求,只在立秋后,故有农谚道:“立秋十日种荞麦。”  荞麦得月而秀。可荞麦如果在生长灌浆时得不到明亮月光的滋养,那么收成就不好了,所以农谚又说,“中秋月儿大又
期刊
远古时,金色的鲤鱼想跃过龙门成为金龙,飞腾入云升天,可却误吞下了海里的龙珠,变成了龙头鱼身的鳌鱼,仍旧在大海里遨游。  一日,一位书生上京赴考,途经美人国,因其相貌英俊、才学出众,被一群妖女纠缠戏弄。为了摆脱困扰,书生以墨涂面化装逃出,却被妖女们发现并穷追不舍。后逃至海边,见到了在海浪中首尾相随、逐波嬉戏的两尾雌雄鳌鱼,随即纵身跳入大海,向它们大声呼救。鳌鱼见状,便背驮书生渡海而去。后来书生高中状
期刊
在中山民间,没有哪种中草药能够如沙溪凉茶那样家喻户晓、广受欢迎。人们感冒时喝沙溪凉茶治疗疾病,四肢乏力时喝沙溪凉茶解除疲劳,喉咙沙哑时喝沙溪凉茶清除热毒。就算没有任何不适,家庭主妇也乐于每隔三五天就煲一壶沙溪凉茶供全家人饮用,以达到预防疾病的保健功效。在气候湿热的岭南地区,人们对沙溪凉茶的信赖度,远远超出一般的中草药。究其原因,其蕴含的丰富传统中医药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沙溪凉茶竟由轿夫始创  广
期刊
陕西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境内及周边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地处渭河下游平原,土地肥沃,盛产小麦。在这片土地上,花馍在人们的年节民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花馍品种包罗万象,大到两三米高的馍盘,小到只有盈寸的花鸟虫鱼面塑,近三百种,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根据不同的活动,主家客家蒸制赠送,谓之“行礼” ,欣赏完,交际毕,还可以吃掉,避免浪费。  上次我们为大家展示了华州地区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
期刊
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温哥华市华人众多,约占当地人口的1/6。其中,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华裔裁缝店创始人Wong Kung Lai(黄光礼)一家在加拿大的生活经历,是许许多多中国移民生活的缩影。  来,看看你西装的牌子!  这个位于温哥华市中心的裁缝店名叫Modernize Tailors(趋时裁缝店),这里做出来的西服以做工精细、裁剪合体著称。温哥华前市长Sam Sullivan(萨姆·苏里曼)就是这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