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game1209327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有较大的帮助。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才能优化化学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化学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成为辅助教学手段后,使现代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文化,使用好多媒体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有较大的帮助。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才能优化化学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多媒体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某些不足,体现了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如实验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课堂上无法完成或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媒体处理,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教学中借助媒体的投影与实验相结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初中课本中的一个演示实验,为了探究金属Mg、Fe、Zn、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将Mg、Fe、Zn、Cu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放在投影仪的承物玻璃片上,分别加入相同的稀H2SO4.把反应产生的现象借助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学生就能清楚地观察到Mg、Fe、Zn三种金属表面都有气泡产生,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学生一看就清楚了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Mg、Zn、Fe、Cu。这个实验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教学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实验时,把两只烧杯放在投影仪承物玻璃片上,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半烧杯的冷水和热水,然后用药匙取两小粒品红,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品红最初在冷水中缓慢溶解,在热水中却扩散较快。待片刻后,扩散完成,并能明显地看出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很多,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投影到银幕上,学生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整个运动过程,并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到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并且还能得出物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这就避免了以住教师枯燥乏味的说教,这样将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宏观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性质的深刻理解,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一般选用试管,试剂用量少,操作方便。而演示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很多实验,如“氢氧化钠使酚酞变色”,“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等。这类实验可见度较小,只能近看,不能远观。有时除了前排学生能看清楚外,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实验的现象,若重复做实验,既浪赞时间,又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采用放大、慢放、重播等方法帮助学生观察,学生就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看到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有沉淀生成,有气体产生等现象。这样增强了实验的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学生能观察得一清二楚,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只能作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即使是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只能处于从属地位。在化学实验中人是第一因素,如果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任多媒体唱主角,教师成为课堂的摆没和“放映员”,学生成为“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主次颠倒,人机错位。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靠多媒体程序化以及千篇一律的显示。因为虽然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既顺利又简便,还能避免某些有毒药品可能造成的伤害与危害,但如果任何实验都用媒体模拟实验代替,学生往往缺少失败的经历,缺少受挫折的感受,缺少从失败中找原因的毅力.缺少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体验。
  三、将多媒体技术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才能优化实验教学
  电化教学是在传统的教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多媒体引入化学实验教学,不能只是千篇一律的显示。而应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程度的不同,因人因地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帮助学生学好知识,多媒体实验教学只有与讲解、板书、演示等手段恰当地配合,才能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也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多媒体引入化学实验教学,用好了固然能提高教学质量,用不好,效果定会适得其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能较大程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能证明客观物质的内部规律,在教学中,决不能放弃化学学科的特点,将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化学实验放下不管,而简单地去搞多媒体教学,刻意去追求华而不实的实验模式.好像给真实的实验化妆。长此以往,也失去了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煅练机会,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只有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梁慧姝、郑长龙著,《化学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11月第1版。
  [2]蔡素萍,多媒体教学与化学实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年10月。
  [3]张厚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化学2003年第7期。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其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所以,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着手。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力的发展必须有自由而宽容的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所谓宽容,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
德育,是所有的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伦理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
【摘要】21世纪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也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中学美术课与环境有联系的题材也是相当丰富的。我们应以校园等自然环境为教学课堂渗透环保意识,通过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来渗透环保意识,综合利用废弃物制作小工艺品来增强环保意识 ,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宣扬环境保护主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环保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在
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育者不可缺的职业道德要求,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有利于防止学生辍学,有利于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原因造成学困生人数不断增多,从而增加了转化工作紧逼性,也加大了转化工作的难度。面对种种困难,我们在转化学困生时不应片面、单一的去转化。在转化工作中不但要取得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还要有恰当的方法,把方法和艺术相接合,把爱和教有机的融合起来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人格特点等方面成型的重要时期,尤其是90后的中学生,他们具有个性张扬,追求时尚等特点,这对高中各科老师的教学是一个挑战。本文结合本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经验,首先介绍了90后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其次介绍了中学体育老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重点阐述中学体育老师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 教学 效果 分析    体育学科
以前的传统语文教学,只注重外在形式,如生字、语法、思想内涵等,忽视语文本身的内容。语文是文化内涵很丰富的一门学科,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细心筛选的,可以说是那一时代的精品。这些文章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绝大部分是因为它们各有其独特的魅力,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生动流畅的文笔,独特巧妙的构思,深邃广博的思想。这些向孩子们敞开了另一个世界,孩子们在朗读、体会、赏析、感悟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阅读的快
【摘 要】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好寄宿制学校的作文指导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的资源共享…发现寄宿生活中的闪光点诞伸语言”“同中求异平中见奇”的方法,让学生不再为写作文而握笔千钧。充分发挥作文指导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作文指导教学 探索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应成为广大教师研究、思考的一大课题。我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用科学方法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教学领域中的体现。狭义地说,指学
笔者从事了十多年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这学期第一次任教三年级(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笔者清醒地认识到英语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一门新学科,同时又是一种新的语言,在上第一堂英语课之前,几乎所有的小学生对英语一无所知,老师如果上好了这第一堂课,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到底如何让孩子们对英语“一见钟情”呢?这第一课该上些什么呢?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