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教师;具备;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7—0017—01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及物质文明,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教师的信息素养发展是一个过程,并且这种能力的获得是不能跨越的,它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教师第一次了解信息技术到开始使用信息技术上课,然后上升到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帮助他们更好地上好课,教师的需求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化、层级化的特征。
笔者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根据国内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标准,结合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划分为7种具体能力,即:信息系统使用能力、基本信息操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1. 信息系统使用能力。信息系统是随着信息的出现而产生的。使用与操作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与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因此,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基础。
信息时代中小学最重要的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能力相应地也成为中小学教师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能力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能否安装与启动硬件系统工作;能否正确无误地操作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能否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当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否判断与估计故障的原因,并且进行必要的处理等等。
2. 基本信息操作能力。基本信息操作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与其他事务处理过程中普遍用到的技能。自从计算机问世,它就分担着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作:管理文件、记录文字、统计数据等,这些工作分别由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常用应用软件完成。如,利用计算机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利用Office办公软件系列的Word编写教案;利用Office办公软件系列的Excel统计学生成绩等。
3. 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指采用多种方式从众多的信息资料中查找出有用信息的能力。如,教师在制作PPT课件时一般都会需要大量的文本、图片及视频等资料,那么他们就可以在百度或者google等搜索引擎工具上去检索这些资料,从而为自己的课件提供丰富的资料。然而中小学教师所要具备的信息检索能力并不是简单的关键字查询,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搜索能力,首先他们要学会分析自己需要哪些信息,去哪里能够找到这些信息,还要知道他们要获得这些信息需要哪些技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进行高速而准确的目标检索的能力。
4. 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是指教师通过对自然的感应、人际交流和大众传媒,并且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如,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通过数码产品可以获取图像和视频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捕获软件从计算机系统中直接捕获信息等。
5. 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包括从收集信息到发布信息的整个处理流程,具体有以下五个步骤:有效地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发布信息、评价信息。当教师掌握了获取资源的能力,就能够从网络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然而当使用这些收集到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时,有些原始资料不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所以必需经过二次加工、处理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的能力称为资源处理能力,主要包括对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的处理与加工。
6. 信息整合能力。教师不仅要能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包括多媒体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等。如,要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等内容,才能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7. 信息交流能力。信息交流是一切传递和分享各种思想、事实和资料在内的个人或集体的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使师生交流渠道增多,交流时间延长,除了师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又增加了“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教师”这样一个交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BBS论坛、聊天工具QQ、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双向交流,也能进行一对多、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在BBS论坛贴出帖子,说明问题,然后请教师回答或与小组同学讨论;也可以通过聊天工具QQ与教师实时交流,从而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
?笙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7—0017—01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及物质文明,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教师的信息素养发展是一个过程,并且这种能力的获得是不能跨越的,它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教师第一次了解信息技术到开始使用信息技术上课,然后上升到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帮助他们更好地上好课,教师的需求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化、层级化的特征。
笔者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试行)》,根据国内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标准,结合不同学科教师的需求,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划分为7种具体能力,即:信息系统使用能力、基本信息操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1. 信息系统使用能力。信息系统是随着信息的出现而产生的。使用与操作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与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因此,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基础。
信息时代中小学最重要的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能力相应地也成为中小学教师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能力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能否安装与启动硬件系统工作;能否正确无误地操作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能否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当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否判断与估计故障的原因,并且进行必要的处理等等。
2. 基本信息操作能力。基本信息操作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与其他事务处理过程中普遍用到的技能。自从计算机问世,它就分担着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作:管理文件、记录文字、统计数据等,这些工作分别由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常用应用软件完成。如,利用计算机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利用Office办公软件系列的Word编写教案;利用Office办公软件系列的Excel统计学生成绩等。
3. 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指采用多种方式从众多的信息资料中查找出有用信息的能力。如,教师在制作PPT课件时一般都会需要大量的文本、图片及视频等资料,那么他们就可以在百度或者google等搜索引擎工具上去检索这些资料,从而为自己的课件提供丰富的资料。然而中小学教师所要具备的信息检索能力并不是简单的关键字查询,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搜索能力,首先他们要学会分析自己需要哪些信息,去哪里能够找到这些信息,还要知道他们要获得这些信息需要哪些技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进行高速而准确的目标检索的能力。
4. 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是指教师通过对自然的感应、人际交流和大众传媒,并且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如,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通过数码产品可以获取图像和视频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捕获软件从计算机系统中直接捕获信息等。
5. 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包括从收集信息到发布信息的整个处理流程,具体有以下五个步骤:有效地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发布信息、评价信息。当教师掌握了获取资源的能力,就能够从网络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然而当使用这些收集到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时,有些原始资料不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所以必需经过二次加工、处理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的能力称为资源处理能力,主要包括对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的处理与加工。
6. 信息整合能力。教师不仅要能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包括多媒体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等。如,要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等内容,才能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7. 信息交流能力。信息交流是一切传递和分享各种思想、事实和资料在内的个人或集体的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使师生交流渠道增多,交流时间延长,除了师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又增加了“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教师”这样一个交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BBS论坛、聊天工具QQ、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双向交流,也能进行一对多、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在BBS论坛贴出帖子,说明问题,然后请教师回答或与小组同学讨论;也可以通过聊天工具QQ与教师实时交流,从而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
?笙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