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鼓励传承下去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在公馆水源市场后方住过好长一段时间,那是1991年前后。
  每天我穿过脏乱的公馆夜市,踏着咸水鸡、水煮玉米流出的污水,嗅着沙茶羊肉、东山鸭头混浊又情意逼人的熏香,晚风习习,走过一米半的小巷,在一片违章建筑的二楼插入钥匙。
  那是一个只有两坪半大的小房间,一张床垫,一张书桌,一个迷你冰箱,几个组合柜,还有一扇70公分见方,如同监狱般好小的窗。
  那时,我刚到一家大型出版社上班,前辈们常常喟叹的是文学已死。
  我那时还不知道文学会先死,还是我先死。
  生命乘载着我疾驶在不见出口的隧道里,我听见高速运转的引擎轰隆隆地响,夜灯被拉成长长的线条,如果方向盘稍稍往右转30°,足以撞击爆碎燃起整个夜廊的火光。
  
  有一日去赶东南亚戏院的早场,回程时转入金石堂书店,我被眼前的光景震慑了。
  我看到一整墙新生代作家的照片,一平台的新书,那是希代出版社(现在的高宝集团)在同一时间推荐的新人,我记得有郭强生、吴淡如、彭树君、杨明、安克强……这几位年纪都大不了我几岁,才刚刚在文坛发声,有些甚至是第一次出书。在那个已经开始喊文学已死的年代,竟然有出版社愿意这样去推一组文学新作家、有书店通路愿意不讲究坪效地开放出空间给新人,我记得我站在那里很久,那个感觉很梦幻、很震撼,──很感动。
  这么多年过去,我始终不曾忘记,那样一个活动是怎样鼓励着一个年轻女孩,不管最后她成了失败或成功的作者、快乐或焦虑的读者、或是不断奋勇逆势杀上岸的编者。
  
  今年宝瓶迈入第十年,我们有了一点点力量,我们也可以给别人这样的鼓励与机会了,所以不管别人看我们有多蠢,我们希望将鼓励传承下去。
  “文学第一轴线”这六位新人,我搜集了一整年,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真诚、未来性以及旺盛的创作欲望,他们关注的面向更广。诚如为这些新作家写总序的甘耀明指出:六年级的彭心楺,历练丰富,十余年的护理经验融入《婴儿废弃物》中。徐嘉泽的《不熄灯的房》以疾病书写横跨篇幅,对人物幽微与小说细节均到位,他经验老辣,后续值得期待。如果本土文风向来以沉重缓慢为大宗,吴柳蓓《移动的裙摆》写外配与外佣反而灵妙轻盈,幽默生动,读者能感受到“微风吹袭”的喜悦。神小风以《少女核》展现孪生姐妹的镜像世界,从嫌隙到互助,却始终碰触不到各自心里最核心的控钮,读来令人不舍。《可是美丽的人(都)死掉了》是郭正伟生命经验伤痕累累的反刍之作,谦冲诚恳,毫无造作之处,适合慢读品味。朱宥勋是六人中最年轻,却也是成熟的压队老将,不吝将《误递》当作现代主义小说的展示平台,亲情与爱情写来皆入味不已。
  在这个多数出版社视新人出版为寒冬顾忌的年代,文坛新人常面对这样的困境:第一本书,不卖;第二本书,又不卖,出版社灰心,作者也灰心。我看过太多在半路阵亡的写手。2010年,我们这样大张旗鼓地宣传,无非是希望为这些新作家点燃第一个火炬,往前照亮一些,让他们有能量有勇气再走下去。
  他们的成长或许需要五年、八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这样又怎能见真章?
  我记得的1991,希望年轻的读者会记得2010。
其他文献
历史大口吃:食物如何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作者:汤姆·斯丹迪奇   译者:杨雅婷   出版社:行人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如果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经济脉动,食物就是一把看不见的叉子,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戳刺人类,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在人类历史中,食物是许多重大改变的背后主因:社会改革、政治改组、土地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以及经济扩张。这本生动的作品,就是在告诉大家,因
期刊
本文主要数据均来源于开卷自1998年7月建立的“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此系统参照全国图书市场的分布和结构,截止目前该系统已经覆盖全国30个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800余家书店门市。系统旨在通过收集全国主要图书市场(大中型城市)的主要零售门市的连续跟踪零售数据(月、周),对图书零售市场进行综合分析,以跟进全国图书市场的整体波动走势、市场构成、竞争结构等,及时准确地反映图书零售市场的销售状况。  
期刊
有个单身的哥们问我:畅销书好不好做?我问他:找个老婆好不好找?  在我看来,做畅销书就像在娱乐节目《非诚勿扰》上找老婆。毫无疑问,这篇文章不是教大家怎么找老婆的,而是告诉大家畅销书到底是怎么创造的。  最近《非诚勿扰》很火,这个节目的基本环节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男嘉宾从电梯里出来,女嘉宾飞速地用目光扫视男嘉宾的衣着、长相、气质,这个时间快到只有3秒;第二环节,男嘉宾走到主持人面前,扫视一下所有
期刊
华氏451度似乎即刻就会来临,这是纸张将被点燃的温度。传统出版社以及我们传统的阅读世界、我们与白色的纸和黑色的墨曾经唇齿相依了漫长岁月的阅读习惯,越来越被数字出版技术的烈焰所灼烧。今年年初iPad在海外的面市,让更多大陆出版商感受到了这股热浪,不仅是传统出版业,更有数字出版业。实体书店的危机、内容制造商的激烈竞争、数字与纸书的博弈……所有的生存艰难,内忧外患,却又都代表了出版行业的强大吸引力。  
期刊
书香:新闻出版总署授牌厦门“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与厦门外图有怎样的关系?  陈嘉忆(以下简称陈):总署授予厦门市“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是对厦门市整个新闻出版行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两岸交流工作的整体成绩的肯定,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对 厦门外图集团所做工作的肯定。这些年来,厦门外图集团在前两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在开展对台图书出版交流工作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实质性地推进了两岸图书
期刊
南京出版社(以下简称南京社)成立于1988年10月,是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服务的城市出版社,原为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002年底开始,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局、社分开的体制改革的部署,南京社与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完全分开,完成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独立运作,目前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出版社注册资本经国资委批准也由建社时的29万余元增至目前的2000万元。  建社以来,经过几任领导
期刊
书香:您是传统出版社的社长,同时也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您会愿意把作品内容卖给电子书平台?  陈: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对出版社来说你到底是不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像amazon现在的平台最大,电子书放在那里可以争取最大的销售量。如果传统出版社感觉,现在是有求于我,过两天做大了就会把我一脚踢开,我想所有的出版社都会心怀谨慎。以两岸的情况来看,尤其是在中文世界电子书整体的市场还没有起来的时候,对出版社而言,
期刊
书香:今年“海峡论坛”期间,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厦门市为“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总署为何将这个基地设立在厦门?  于浩(简称于):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厦门市为目前唯一的“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既是对厦门市在两岸新闻出版交流合作工作实绩方面的肯定,也充分表明总署对设立厦门基地所寄予的期望和要求。  总署在厦门建立两岸交流合作基地,我认为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厦门与台湾具有地域优
期刊
目前我对“海峡两岸新闻出版交流与合作基地”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经过征询,基地好像主要还是在印刷和物流仓储上。其实台湾比较关切的是,我们能不能去做出版,它能不能作为创作园区?另外,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成立海峡书局也做出版交流,这跟基地有多少重叠性呢?作为我们,到底要选哪一个才是对的?  目前两岸出版的合作多以单个项目进行,台商在合资主体里面是个别性要比整合性来得强,单个公司合作比较有可能,但整合起来共同投
期刊
你在超市里买过书吗?如果你的回答是NO,那你就OUT了!你知道有一群人专门在经营“超市图书”吗?如果你的回答也是NO,那就请你从这里开始了解吧!  “我们生活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世界里,无暇理性地思考生命的真谛。读书会使我们停下来,享受一种深度的安静,调养疲惫的心灵。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书业,希望留给世人一个生生不息的书业品牌。”   在唐码书业(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码)的网站上,我们看到唐码创始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