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的“春秋战国”时代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x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代,一方面战火纷飞、列强侵略、国破家亡、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另一方面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思想巨匠、各界学人、政治精英在时代的夹缝中尽显其个性和性情,梁启超的善变、王国维的决绝、胡适的宽容、章太炎的狂妄、辜鸿铭的迂阔、鲁迅的呐喊、傅斯年的认真、叶企孙的高尚、陈寅恪的耿介……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醒狮国学》透过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接近一百年的文化事件,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文化争鸣的时代、思想大师辈出的时代、学术诸子百花齐放的时代、精神领袖层出不穷的时代,更是各种主义张扬的时代。为此我们统称这一时代为浓缩版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无关乎更多民国的政治。
  任何对民国政治和治理的称颂都是过份的。因为那时的中国处于分崩离析内外交困民不聊生的时代,列强统治、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国破家亡,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煎熬和绝望之中。任何对于民国文化的藐视甚至轻视都是无知的。因为那时的文化大师、思想大师、科学大师、经济大师、学术大师、哲学大师比比皆是。民国,这个飘零的岁月,这个黑暗的时代,这个腐败的政府,这个鱼肉百姓的统治。但丝毫不影响那时的文化巨匠,照亮中国贫瘠羸弱时代人们的心灵。
  寻找民国文化精神,不谈政治。以文化的名义,以华夏子孙的名义,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名义,去寻找那些往事、那些温暖、那些落寞、那些惊诧、那些孤鸿、那些主义、那些精神、那些颜色、那些忧愁、那些人物……民国,中国人最近的历史、最悱恻的梦、最被遗失的精神。
其他文献
这是历史的回声,这是巨人的呼唤,这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起过重大推动作用至今仍震聋发聩并放射耀眼光芒的一群人,他们用热血与赤诚,用无畏与勇敢书写了一段救亡图存的抗争史。  秋瑾:敬告二万万女同胞  ——1904年10月担任“演说练习会”会长时的演讲  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初那些腐儒说什么“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说,我们女子要是有志气的,
期刊
编者按:董平教授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哲学系主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儒学、宋明理学、中国佛教哲学方面的研究。继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名相管仲》之后,他又被选为《传奇王阳明》的主讲人,此后又在教育部首批网络视频公开课上主讲《王阳明心学》,对心学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他说:“我愿意传播王阳明的心学,不仅是因为我本人从事中国古代哲学
期刊
下篇:民国人物往事
期刊
不知何时,民国风悄然吹遍华夏大地。无论讲坛媒体,抑或街头巷尾,章太炎之“疯”、刘文典之“狂”、辜鸿铭之“怪”、傅斯年之“猛”、梁实秋之“雅”、陈布雷之“悲”……皆成为学者与民众共同津津乐道之话题。其人其事被后世争相追慕玩味,自然说明民国这一批知识分子有其特立独行、异于别代之处。倘换个角度,此种“民国风”恰又映照出当下社会所缺失的精神气韵。该气韵究系何物?笔者于此不揣浅薄,愿拉杂言之。  文章可传千
期刊
“先生”不唯指教人知识者,更指言传身教以处世立身之道的人。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康宁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而先生又为教育之魂魄。  民国先生们具有可敬的共同特质。他们都有丰厚的学养和远见卓识,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民主科学感同身受;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勇于为国传
期刊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都以自己的方式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也标志着古老的中国将迎来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春天。这就是民国。随着循环王朝的陨落,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这一时期凡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无一能与报刊脱开关系的,有的甚至终身成为新闻人。报刊成了引导大众的舆论高地,近现代思想文化都与之息息相关。属于那个时代的声音和身影在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被记录下来之后,才能让我们
期刊
著名杂文家吴非先生说:“跑了不知多少历史名校,发现校史陈列室内‘陈列’的能够真正称得上名人,并能够为学校撑足台面的,居然大多是民国时期培养的文化教育精英!”人们不禁要问:民国时期何以能培养那么多的文化教育精英?  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无分种族、阶级、宗教,一律平等,公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这就在法律上赋予国民以各种自由和权利
期刊
敬爱的闻一多先生:  最早接触到您的名字,是在中学课本上。从《最后一次演讲》一文中,我知道您不仅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诗人,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英勇无畏的民主战士,而且是我们湖北浠水的老乡,这让我倍感亲切与自豪。  我读着您的诗《一句话》,感到一种难以抑制、喷薄而出的爱国激情:“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爆
期刊
上篇:民国文化:精气神
期刊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王国维  有人说,她是一朵艳丽的罂粟花,蛊惑着寂寞的可怕的文坛,蛊惑着凡俗的世人的爱情。然而,她也被蛊惑其中,只是与众不同的是:一身孤傲的她可以华丽转身,只留给世人一个苍凉、永恒的背影。  如果我们能够想象,一个女子在银色的月光下起舞、飞扬,又悲恸低回,最后缓缓旋起,慢慢化入一片平静澄明的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