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相比其他普通高等学校,在心理上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状态。尤其是高职入学新生、贫困生和实习生等几种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更值得我们去关注。要针对其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去认真解决。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特殊群体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31-01
高职院校学生相比普通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独立的学生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掌握探索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关注入学新生、贫困生和实习生等几种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1. 抓好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新生普遍有高考挫折感,加上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不能很快适应,有焦虑和茫然心态。因此学校应重点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及时开展好入学教育,通过大会、讲座、同学相互交流、参观校园等各种有效途径,让新生了解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二是要帮助新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信心。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高考失利,多数是因高中阶段文化基础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问题。
来到职业院校,一个新的环境,相同的起点,和高中阶段的基础基本没有多大的联系,并且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更应适合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发展。另外,系和班级老师要积极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和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确立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加强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让学生能积极地、愉快地、迅速地融入新的生活[1]。三是要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在新生入学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2. 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原有的封闭单一的说教形式,采取开放和谐的对话方式,将教育重心由学业教育向人格教育转移。关心爱护每一位贫困生,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帮助其树立信心。在贫困生教育中要时刻体现平等和尊重,听取并理解他们的意见心声,帮助贫困生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总之,我们的工作要立足于贫困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才能把贫困生管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2 加强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通过咨询、讲座、树立榜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困而丧失追求理想和实现抱负的信心,逆境更能磨炼个人的意志。强化他们的自尊自强意识,鼓励大学生积极用自己的劳动和才智解决自身实际困难。强化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教育贫困生胸怀感恩、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抵制拜金主义、浪费攀比的不正之风。
2.3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帮助贫困生树立信心,培养能力。
对待贫困生要体现人文关怀,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满足安全和归属的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发挥学生会、党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互助活动,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互爱互助的生活环境,使贫困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此外,还可以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家教、支教、校园和社区劳动等途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有合理报酬的助学工作岗位,这样就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统一起来,能够增强自信心,有效地解决心理压力。
2.4 强化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业教师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方便系统地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问题;加强专职学工干部、辅导员教师的心理知识培训,使其具备在日常生活中有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可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不善言谈或者不愿面谈的贫困生,可以选择网上留言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交流[2]。
3. 注重顶岗实习阶段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加强高职学生在就业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是校内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补充。做好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工作可以使学生角色的转变更快,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接受企业文化。
3.1 要建立、健全学生就业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一个好的机制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基本保证,目前校内有关心理健康的预防、处置机制已经非常健全,但学生就业实习阶段仍然是学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的把学生就业实习阶段认为是学生“个人”的事,放任自流,一推了之。要建立完备的教育机制,要让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继续延伸,这样的机制包括人员的配备、如何监控流程、经费如何支持、教育效果如何评价等内容
3.2 要加强实习阶段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专、兼职队伍的建设。就业实习使得学生的流动性增大,使得心理健康工作的难度也在加大,主要表现在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和设施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也是多重多样。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网络覆盖,与学生的实习单位取得联系,聘用一些在心理健康工作方面有经验的同志来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或者选聘一些以往毕业的校友来担任“心理健康辅导员”,使心理辅导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3 要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网络信息化建设对于心理健康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用于就业实习的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的网站建设,增设“一对一”的网络服务和心理健康讨论区,保证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疏导、解决[3]。可以充分利用好一些沟通软件,比如QQ、MSN、ICQ以及电子邮箱等,让众多有需求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还可以开展视频辅导等。
文献参考:
[1] 崔吉芳.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4:49.
[2] 邱崑,蔡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议[J].教育研究,2010,10:187-189.
[3] 王磊.浅谈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0,27:284.
[4] 金秀岩;;高职高专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5] 周琳;刘勇;;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卢爱新;;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7年03期
[7] 桂守才;王道阳;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差异.心理科学.2007.869-872
[8] 辽宁3000名大学生SCL-90测定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295-295
[9] 孟晓乐.农业职业院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學报:职业教育版.2004.69-70
[10] 樊富珉,王建中. 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04):26-32.
[11] 叶海燕.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3,(05):794.
[12] 吴先超,杨怀中.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04):37.
[13] 卫根泉,孟欣征.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74.
[14] 肖昊醒,孙莹莹.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吉林师范大学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74.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特殊群体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31-01
高职院校学生相比普通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独立的学生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掌握探索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关注入学新生、贫困生和实习生等几种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1. 抓好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新生普遍有高考挫折感,加上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不能很快适应,有焦虑和茫然心态。因此学校应重点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及时开展好入学教育,通过大会、讲座、同学相互交流、参观校园等各种有效途径,让新生了解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二是要帮助新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信心。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高考失利,多数是因高中阶段文化基础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问题。
来到职业院校,一个新的环境,相同的起点,和高中阶段的基础基本没有多大的联系,并且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更应适合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发展。另外,系和班级老师要积极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和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确立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加强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让学生能积极地、愉快地、迅速地融入新的生活[1]。三是要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在新生入学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2. 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原有的封闭单一的说教形式,采取开放和谐的对话方式,将教育重心由学业教育向人格教育转移。关心爱护每一位贫困生,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帮助其树立信心。在贫困生教育中要时刻体现平等和尊重,听取并理解他们的意见心声,帮助贫困生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总之,我们的工作要立足于贫困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才能把贫困生管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2 加强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通过咨询、讲座、树立榜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困而丧失追求理想和实现抱负的信心,逆境更能磨炼个人的意志。强化他们的自尊自强意识,鼓励大学生积极用自己的劳动和才智解决自身实际困难。强化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教育贫困生胸怀感恩、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抵制拜金主义、浪费攀比的不正之风。
2.3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帮助贫困生树立信心,培养能力。
对待贫困生要体现人文关怀,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满足安全和归属的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发挥学生会、党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互助活动,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互爱互助的生活环境,使贫困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此外,还可以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家教、支教、校园和社区劳动等途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有合理报酬的助学工作岗位,这样就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统一起来,能够增强自信心,有效地解决心理压力。
2.4 强化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业教师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方便系统地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问题;加强专职学工干部、辅导员教师的心理知识培训,使其具备在日常生活中有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可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不善言谈或者不愿面谈的贫困生,可以选择网上留言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交流[2]。
3. 注重顶岗实习阶段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加强高职学生在就业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是校内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补充。做好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工作可以使学生角色的转变更快,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接受企业文化。
3.1 要建立、健全学生就业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一个好的机制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基本保证,目前校内有关心理健康的预防、处置机制已经非常健全,但学生就业实习阶段仍然是学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单纯的把学生就业实习阶段认为是学生“个人”的事,放任自流,一推了之。要建立完备的教育机制,要让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继续延伸,这样的机制包括人员的配备、如何监控流程、经费如何支持、教育效果如何评价等内容
3.2 要加强实习阶段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专、兼职队伍的建设。就业实习使得学生的流动性增大,使得心理健康工作的难度也在加大,主要表现在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和设施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也是多重多样。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网络覆盖,与学生的实习单位取得联系,聘用一些在心理健康工作方面有经验的同志来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或者选聘一些以往毕业的校友来担任“心理健康辅导员”,使心理辅导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3 要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网络信息化建设对于心理健康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用于就业实习的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的网站建设,增设“一对一”的网络服务和心理健康讨论区,保证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疏导、解决[3]。可以充分利用好一些沟通软件,比如QQ、MSN、ICQ以及电子邮箱等,让众多有需求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还可以开展视频辅导等。
文献参考:
[1] 崔吉芳.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4:49.
[2] 邱崑,蔡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议[J].教育研究,2010,10:187-189.
[3] 王磊.浅谈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0,27:284.
[4] 金秀岩;;高职高专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5] 周琳;刘勇;;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卢爱新;;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7年03期
[7] 桂守才;王道阳;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差异.心理科学.2007.869-872
[8] 辽宁3000名大学生SCL-90测定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295-295
[9] 孟晓乐.农业职业院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學报:职业教育版.2004.69-70
[10] 樊富珉,王建中. 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04):26-32.
[11] 叶海燕.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3,(05):794.
[12] 吴先超,杨怀中.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04):37.
[13] 卫根泉,孟欣征.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74.
[14] 肖昊醒,孙莹莹.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吉林师范大学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