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还是“手机控”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后,儿子就整天机不离手,不是听歌、玩游戏,就是刷微博、上QQ。我让他喊他爸爸吃饭,他给他爸爸发一微信。我几次严厉斥责儿子,不要一天到晚玩手机。可完全没用,儿子成了彻头彻尾的“手机控”,这可怎么办?
  姚堪
  答:1.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
  对任何人来说,不是自己认可的行为,都无法获得积极的效果。要改变沉迷手机的现状,必须让孩子认识到“控”手机的危害,并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家长要通过平和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和孩子达成共识。不要情绪过激,也不要危言耸听,否则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相对于其他成瘾行为,手机成瘾只要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并得到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还是比较容易戒除的。
  2.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
  枯燥空虚的时候,人对手机的依赖性就大。如果拥有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这样人对手机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要鼓励孩子参加同龄人的团体活动,这是最根本、有效的途径。
  3.约法三章,坚决执行
  孩子的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无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机成瘾的过程中,家长的帮助不可缺少。家长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行,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惩罚、做到了又有什么奖励,赏罚要分明,执行要坚定。
  要注意的是,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变需要家长充分的耐心、爱心和鼓励,千万不能着急。
  4.利用同伴的力量
  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鼓励孩子和朋友面对面交流,少用手机短信、微信和QQ。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时,手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同时,也可以请孩子的朋友们当监督员,在孩子违规的时候进行适当提醒。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资深媒体人杨政放弃从事了25年的新闻媒体工作,回家专心做“奶爸”,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与女儿的亲子阅读中,杨政被绘本描绘的美妙世界深深吸引。5年时间,他和女儿一起读了1200本绘本,父女关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鉴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杨政在微博上推荐的世界经典绘本“三个百本书单”,被转发6万余次,阅读总量达千万次,使很多家庭走上了亲子阅读之路。他们和女儿的故事也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  接触绘本被震撼  女
美国西奈山医疗中心实验室的心理治疗师埃里克·内斯特勒博士在田鼠身上进行了一项实验,试图找到父辈的负面心理对遗传的影响。内斯特勒博士将其称之为“社会挫败感实验”。  内斯特勒博士把体型很小的普通雄性田鼠和体型很大、脾气暴躁的雄性小鼠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每天让小鼠攻击田鼠大约5分钟。如果用透明板将田鼠和小鼠隔开,板上便会留下小鼠继续攻击的爪印。这样做,是为了让田鼠体验到可怕的压力。这一过程会重复10天,
问:2010年10月起,我受雇于一家服装公司,劳动合同中约定岗位为车间作业员。今年5月,公司突然给我调岗,让我当清洁员,并要我马上到岗。我向公司提出交涉,既然我没有工作失误,工作能力也不错,希望继续当车间作业员,但公司坚称,我必须服从公司的岗位安排,不接受调岗就不给我发工资。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可以提出辞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吗?  律师意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除非用人单位有法定理由,
众所周知,亲子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长的心态、情绪以及处理危机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焦虑,则孩子抑郁;父母急躁,则孩子紧张……那么,家长应该怎样驾驭自己的情绪,为孩子营造良性的家庭气氛呢?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罗晓雁女士,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内心平静的力量  柯忠民(初一男生的爸爸):孩子上了初中,学习陡然紧张起来,我和妻子越来
本刊一直倡导,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与孩子相伴成长,而不是家长对孩子的单向管教。但有些家长不认同,他们觉得家长的思想观念已定型,人生轨迹已确定,不可能改变什么,更不可能被孩子改变。家长这样想,其实是拒绝进步。那么,孩子能不能改变家长呢?让我们来说说著名作家韩寒和他女儿韩小野的故事吧。  韩寒年少成名,拥趸众多,媒体冠以“青年领袖”的头衔。他性格桀骜不驯,经常与人在媒体上打嘴仗,且笔锋犀利,口无遮拦,
近十年,我国的学前教育迅猛发展,幼儿园纷纷开设学前班,各种民间教育机构竞相大资本投入,大街上随处可见学前班的招生广告,大多以灌输知识、提前学小学课程为主。对此,教育部三令五申,叫停学前班小学化。教育专家也大声呼吁,学前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主,不宜让孩子过早承受学业压力。那么,学前教育应如何开展?怎样的学前教育才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让我们看看国外的做法。  ——编者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  在德国弗
近日,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清单一公布,立刻在网上被热传,引发热烈讨论。清单中包括常见病、多发病,一些外科、妇科炎症以及小儿的疾病,都明确可以不使用抗生素输液。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推注和点滴、局部用药等。现在所说的输液就是静脉点滴。其中最常用、最安全、最简便的是口服,如果疾病用口服给药能够达到治疗目的,就应该口服给药。输
时下,随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许多名校纷纷开办了寄宿分校,住校的初中生、高中生日渐增多。许多学校和家长只把关注点聚集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孩子们由群居衍生出来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会产生抑郁、焦躁等症状。文中高一女生蓉蓉就遇到被舍友集体孤立的事情,幸运的是,她的妈妈发现得早,求助专家之后,母女及时达成了共识,使得孩子顺利度过了心理危机……  女儿被室
成绩波动莫惊慌  万辉(12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上小学时成绩特别好,拿100分是家常便饭,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可是上初中半年来,她没有拿过一个100分,考试排名在班里也仅仅是中游水平。这样的变化让孩子很受打击,说实话我也受不了。都说初中学习方法与小学大不相同,具体有哪些不同,我很想了解。  李华庆(13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也是这种情况。他对我说,初中的知识太难学了,光记住不行,还得会推理,
“菜鸟”父母带着一个“问题”孩子,在传统教育中四处碰壁。从繁华都市到顺义乡下,在一步步的退缩中,是崩溃是绝望,还是置于死地而后生?2014年6月,自称“生活严重失败者”的冯丽丽,以亲身经历创作了30万字的纪实文学《下乡养儿》,告诉我们一段耐人寻味的教育传奇。  小女难养,  只能教育大逃亡  2001年6月6日,北京市民戎小捷和妻子冯丽丽的女儿天天出生。当时,戎小捷在中国登山协会会刊《山野》杂志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