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但是,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是否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实践呢?数据显示,学生在活动各阶段兴趣不是很稳定。那么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呢?
一、激情感共鸣——提升认可度
问题再现:兴致高,认可低
学生在活动前兴致勃勃,活动中积极主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些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所降低。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你的想法被组长采纳了吗?”肯定的比例是40%;“你所取得的成绩,受到组员的赞扬了吗?”肯定的比例是36%。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普遍感觉被认可度不高,或许这就是学生兴致滑坡的主要原因。
原因剖析:不可行,不统一
意见不被认可,产生懈怠情绪在所难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仔细剖析成因:一是因为在提建议或想法时考虑不周,不切实际,可行性差,无法引起组员的共鸣,造成被多数否定;二是因为组内成员意见不统一,各执一词,无法形成中心主题,造成相互否定;三是因为没有权威性的肯定,使得在筛选意见或建议时举棋不定,造成隐性否定。
应对锦囊:切实际,求大同
针对以上成因,笔者对症下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成功尝试。
1、舍远求近。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学生的想法很多,需要认真筛选,舍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选取贴近现实的主题,这样的活动成果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得到别人的认可,因为只有来源于生活,才具现实意义,才能服务于生活。
2、存同去异。组内成员之间的意见不统一是导致学生缺乏被认可感的重要原因,由于意见有分歧,自己既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又不会轻易认可别人,所以如何集中组内成员的意见是提升认可度的突破口。在选择意见时,既不能一味地否定别人的意见,也不能生硬地盲从别人的想法,需要在民主的氛围中,求统一,去分歧,最后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二、做微型试验——铸就成功感
问题再现:效能感,很欠缺
为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参与热情,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你觉得能顺利收集到想要的资料吗?”肯定的比例是32.5%,“你觉得你们的活动成果会很棒吗?”肯定的比例是50%。可见他们预测自己能成功的几率不高。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没建立起成功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偏低。
原因剖析:无体验,无从谈
他们对自己能否取得成功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其一,他们从未经历过搜集资料的过程,更不知道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心里没底;其二,他们或许没想过自己也能学着专家的样子写出调查报告,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去展示活动成果。
应对锦囊:小成功,大收获
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能有多少小学生能面对多次失败迎难而上?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认为,活动热情的延续不应该建立在无数次的挫败感上,而应赋予他们为之兴奋的成功感。但真正的成功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要想让整个活动取得大成功,必须保证每个环节取得小成功。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设置“小成功”来成就“大收获”。
《三年级学生的习惯》活动有个问卷调查环节,但没有问卷调查经历的学生对这次调查能否顺利开展心里很没底。为鼓励他们迈出第一步,我让他们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调查,并事先联系好四年级的15位同学,让他们协助配合调查,这小小的成功感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啊!随后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
或许成功更应该是成功之母,只有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由此树立信心,才能激发他们去不断探索无穷知识的蓬勃动力。
三、伸援助之手——增强稳定“心”
问题再现:好方法,弃可惜
进行问卷调查,是大范围了解学生各种习惯的最有效形式,学生也跃跃欲试,但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没有一个小组选择这种方式,后经询问原因,才得知100多份问卷无从复印是他们没敢选择的原因。
原因剖析:心有余,力不足
学生考虑事情过于谨慎,遇到一点小麻烦就将好的建议和方法全盘否定,而整个活动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以致于他们在活动中畏首畏脚,心存顾虑,不能安心开展活动。
应对锦囊:外帮困,内扶心
为了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安心选择最佳方法使活动达到最佳效果,作为指导老师,应该竭尽所能,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1、提供显性的帮助。综合实践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教师也担当着多重角色,当学生遇到无法自己克服的困难时,教师应该义无返顾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了解到学生为复印问卷而发愁时,我向学生保证,只要他们能用心设计出一份满意的调查问卷,我可以负责去复印。只要他们的家长同意让他把相机带来,我可以负责保管……学生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在“活动方式”一栏中写下了“问卷调查”四个字。
2、提供隐性的支持。态度决定一切,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除了踏踏实实地付诸于行动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心中坚定的信念。学生年龄尚小,遇到一点点挫折很容易临阵脱逃,指导者必须让他们懂得相信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团结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带给学生安心的可以有形的帮助,亦可以是无形的激励,但殊途同归的是都能协助学生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作者单位:东台市第一小学 江苏】
一、激情感共鸣——提升认可度
问题再现:兴致高,认可低
学生在活动前兴致勃勃,活动中积极主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些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所降低。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你的想法被组长采纳了吗?”肯定的比例是40%;“你所取得的成绩,受到组员的赞扬了吗?”肯定的比例是36%。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普遍感觉被认可度不高,或许这就是学生兴致滑坡的主要原因。
原因剖析:不可行,不统一
意见不被认可,产生懈怠情绪在所难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仔细剖析成因:一是因为在提建议或想法时考虑不周,不切实际,可行性差,无法引起组员的共鸣,造成被多数否定;二是因为组内成员意见不统一,各执一词,无法形成中心主题,造成相互否定;三是因为没有权威性的肯定,使得在筛选意见或建议时举棋不定,造成隐性否定。
应对锦囊:切实际,求大同
针对以上成因,笔者对症下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成功尝试。
1、舍远求近。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学生的想法很多,需要认真筛选,舍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选取贴近现实的主题,这样的活动成果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得到别人的认可,因为只有来源于生活,才具现实意义,才能服务于生活。
2、存同去异。组内成员之间的意见不统一是导致学生缺乏被认可感的重要原因,由于意见有分歧,自己既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又不会轻易认可别人,所以如何集中组内成员的意见是提升认可度的突破口。在选择意见时,既不能一味地否定别人的意见,也不能生硬地盲从别人的想法,需要在民主的氛围中,求统一,去分歧,最后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二、做微型试验——铸就成功感
问题再现:效能感,很欠缺
为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参与热情,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你觉得能顺利收集到想要的资料吗?”肯定的比例是32.5%,“你觉得你们的活动成果会很棒吗?”肯定的比例是50%。可见他们预测自己能成功的几率不高。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没建立起成功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偏低。
原因剖析:无体验,无从谈
他们对自己能否取得成功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其一,他们从未经历过搜集资料的过程,更不知道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心里没底;其二,他们或许没想过自己也能学着专家的样子写出调查报告,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去展示活动成果。
应对锦囊:小成功,大收获
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能有多少小学生能面对多次失败迎难而上?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认为,活动热情的延续不应该建立在无数次的挫败感上,而应赋予他们为之兴奋的成功感。但真正的成功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要想让整个活动取得大成功,必须保证每个环节取得小成功。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设置“小成功”来成就“大收获”。
《三年级学生的习惯》活动有个问卷调查环节,但没有问卷调查经历的学生对这次调查能否顺利开展心里很没底。为鼓励他们迈出第一步,我让他们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调查,并事先联系好四年级的15位同学,让他们协助配合调查,这小小的成功感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啊!随后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
或许成功更应该是成功之母,只有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由此树立信心,才能激发他们去不断探索无穷知识的蓬勃动力。
三、伸援助之手——增强稳定“心”
问题再现:好方法,弃可惜
进行问卷调查,是大范围了解学生各种习惯的最有效形式,学生也跃跃欲试,但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没有一个小组选择这种方式,后经询问原因,才得知100多份问卷无从复印是他们没敢选择的原因。
原因剖析:心有余,力不足
学生考虑事情过于谨慎,遇到一点小麻烦就将好的建议和方法全盘否定,而整个活动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以致于他们在活动中畏首畏脚,心存顾虑,不能安心开展活动。
应对锦囊:外帮困,内扶心
为了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安心选择最佳方法使活动达到最佳效果,作为指导老师,应该竭尽所能,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
1、提供显性的帮助。综合实践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教师也担当着多重角色,当学生遇到无法自己克服的困难时,教师应该义无返顾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了解到学生为复印问卷而发愁时,我向学生保证,只要他们能用心设计出一份满意的调查问卷,我可以负责去复印。只要他们的家长同意让他把相机带来,我可以负责保管……学生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在“活动方式”一栏中写下了“问卷调查”四个字。
2、提供隐性的支持。态度决定一切,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除了踏踏实实地付诸于行动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心中坚定的信念。学生年龄尚小,遇到一点点挫折很容易临阵脱逃,指导者必须让他们懂得相信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团结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带给学生安心的可以有形的帮助,亦可以是无形的激励,但殊途同归的是都能协助学生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作者单位:东台市第一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