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健灵小说《橘子鱼》中的少女形象解读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殷健灵在其成长小说《橘子鱼》中对少女妈妈问题进行了聚焦书写,作品采用双线叙事方式展现了两位少女妈妈艾未未与夏荷的成长轨迹,她们都有着成长的危机,都不懂青春冲动所带来的后果,所幸的是她们最终都像逆行的橘子鱼通过引渡者的帮助和引导走出了成长的困境。这部成长小说探索了当代少女面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成长的启示。
  【关键词】 殷健灵;少女问题;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10-03
  基金项目:赣南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418005)。
  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的成长小说《橘子鱼》着重探讨了“少女妈妈”这一沉重的社会问题。花季的少女如花一般的绚烂,“偷食禁果”无疑是给美好的青春蒙上一层浓重的阴影。而殷健灵用她空灵而温暖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两位“少女妈妈”的成长故事,让读者在惋惜之余,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少女妈妈”这一社会问题。
  一、成长的危机
  小说成功塑造了夏荷和艾未未两个少女形象。她们生在不同的时代,却有相似的成长轨道。小说在进行叙述时,也别具匠心地采取了“双线叙事”的方式,用“A面”和“B面”命名章节,交错讲述夏荷和艾未未的故事。如果有一盘关于青春的磁带,两位少女就是磁带的两面,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依存的。
  小说的书名和叙事文本中有一个重要意象——橘子鱼。书中多次提到,橘子鱼是一种“非常娇贵”的鱼,只有在最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展现其的本色,也就是其最美好的一面。两位少女也如橘子鱼一般,只有在最适合的环境中,才能顺利成长,找到了正确的人生道路。艾未未和夏荷这两尾不幸的“游鱼”因何误入成长的歧途,她们又是怎么逆行向上、摆脱困境,迎来人生新篇章,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对比夏荷和艾未未的成长轨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两人的家庭都是不完整的,父亲或母亲的身份的缺失让她们都在内心渴望更多关爱和理解。
  夏荷和单身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一人辛苦抚养夏荷,把夏荷当为生活的支柱和期盼,也把夏荷作为自己生活的附属,希望把夏荷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手中。母亲以爱之名织出一张密实的网把夏荷牢牢网住,夏荷常常喘不过气来。夏荷体谅母亲的苦心,也渴望精神的独立。母亲过分的关注,让母女之间无形的鸿沟越来越大。直到夏荷发现母亲一直都在偷看自己的日记,但母亲认为看女儿的日记是理所应当的,母女间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隐藏,两人之间爆发了剧烈的争吵。这一次母亲没有等来孩子的道歉和安慰,夏荷走出了家门,走向了郭晓芒的家,走向了青春的岔路口。
  而艾未未则是处在母爱缺失的环境中。未未和父亲一起生活,但父亲长期沉浸在失去妻子的痛苦中,对女儿缺少关注。母亲是父女之间的禁忌话题,父亲不敢在女儿面前提起,女儿也因害怕父亲痛苦对关于母亲的话题闭口不谈。但未未一直以来都极度渴望母爱,她嫉妒其他拥有母爱的同龄人,甚至避开其他女性对她的关怀。当父亲找到新的女友,她的生活中将要出现一个陌生女性成为自己的“母亲”时,未未开始抗拒,拒绝父亲和其女友对自己的关爱。长期以来母爱的缺失,让未未对母亲的感情非常矛盾,她渴望母亲回来,但当自己的母亲真正出现时,她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所以当她意外怀孕后,听到父亲和母亲因为她产生激烈的争吵时,她异常痛苦,“她恨不得杀了自己,有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就是邪恶的源头” ①。
  夏荷和艾未未两人虽属于不同的时代,但两个时代的教育语境和社会语境是相似的。青春期的成长是具有双重性的,不仅生理上出现第二性征,发生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会出现较强的性别意识,会对异性充满好奇心。但两位少女所处的时代,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都是闭口不谈,谈“性”色变,把少男少女之间纯洁而懵懂的感情视为洪水猛兽。学校和社会只是简单地告诉青少年,不可以“偷食禁果”,但从来没有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面对“性”。
  夏荷所在學校的大多数老师都像古板的葛洪宝老师一般,坚决遏制异性之间的交往苗头,甚至不惜以学生的自尊为代价,在课堂上辱骂有早恋苗头的学生并规定异性之间的交往距离。而其他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常是抱着看热闹和嘲讽地态度看待互有好感的男女学生。夏荷的同学因为嫉妒夏荷和郭晓芒太过亲近,偷偷把郭晓芒写给夏荷的情书贴在学校的公告栏,一时之间同学和老师都议论纷纷。舆论的重压,让夏荷和郭晓芒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也让两人的心越靠越近。缺少正确“性教育”的少年和少女,最终一起“偷食禁果”,酿成大错。夏荷在几个月后才发现自己可能怀孕了,但为时已晚。
  而跟着父亲生活的艾未未,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也是十分茫然。当她第一次来例假时,看到自己身上流出来的血,她以为快要死了,没有人告诉她发生了什么,更没有人告诉她该怎么办。直到一个女同学给她送来了卫生巾,她才知道自己并不是要死了。当她遇到志趣相投的松山,她把这个异性作为心理依靠。她开始频繁和松山相处,甚至和松山在外过夜,想要摆脱生活的烦闷,找到青春的出口。当她意外怀孕时,和夏荷一样,她惊慌失措。
  有关青春期常识和性知识的缺乏,导致夏荷和艾未未无法发现自己正一步步接近青春的危险漩涡,也让她们在漩涡中无法自救,陷入绝境。
  两人在对待异性的态度上也是相似的,都把优秀的、兴趣相投的男性当成心理上的依靠。夏荷发现了郭晓芒对自己的关心和他在写作上的才华,于是两个人越走越近。而家庭的重压和学校老师、同学带来的舆论压力让两人超越合理交往的界限。艾未未和松山的开端,也是因为爱好——音乐和写作,两个人惺惺相惜,逐渐亲密。当未未回忆这段感情时,她也才明白过来自己贪恋的只是松山温暖的怀抱,因为以往从来没有人给她一个拥抱。她们都曾以为和自己相互依靠的男生是最重要的,但回归适合的成长环境后,才发现之前固执的感情都不过是自己孤独时的依靠,并非是真正的爱情。因此最后夏荷和艾未未都和自己和解,和曾经的男孩成了好朋友。最终四人都找到了正确的位置,回到了正轨。   夏荷和艾未未也有不同的地方——二人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夏荷是一个乖巧的女生。她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同时内心非常同情母亲一个人撑起整个家,所以她压抑自己想要自由和独立的心理,选择顺从母亲,做一个乖乖女,过着平静如水的生活。而艾未未则是一个不羁、叛逆的女孩。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喜好,并把这些想法和爱好付诸行动。她有不同于同龄人的音乐品味,她大胆地、不顾他人目光的染了蓝绿色头发,喜欢穿大胆前卫的服装,喜欢和父亲作对……她的生活是热烈的、特立独行的。两个不同性格的人有着相似的遭遇,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突出了小说的中心,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青少年才能快乐成长。
  两个少女都是不幸的,在不合适自己的环境中,孤独地在漩涡中挣扎。而她们又是幸运的,生活中及时出现了把她们从漩涡中救出来,为她们指明方面的“引渡者”。
  二、“引渡者”的出现
  在小说的代后记《美丽的泅渡》中,殷健灵如此说道:“我非常固执地认为,帮助青少年顺利地泅渡青春之河,是必须要有引渡者的介入。” ②小说中的夏荷和艾未未能够顺利地从“少女妈妈”重新坐上正轨,“引渡者”的帮助和正确引导不可或缺。
  夏荷的“引渡者”是她的语文老师秦川。秦川去进修的那一个学期,夏荷所在的班级在古板的老教师葛洪宝的带领下,对异性之间的交往和性讳莫如深,犹如陷入深渊。而当秦川进修结束,再次出现在夏荷的生活中时,正是夏荷发现自己怀孕之时。那时的夏荷是孤立无援的,她不敢告诉母亲,而之前看上去可靠的、成熟的郭晓芒其实也是个和自己一样幼稚的孩子,根本帮不上忙,事情好似陷入死局。她开始自己自救,翻看妈妈的医书,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尝试来路不明的堕胎药……直到秦川发现夏荷的不对劲,主动找到夏荷,打开她的心扉,并承诺会帮助她解决一切事情。事实上,秦川做到了。他偷偷带着夏荷去医院解决了她肚子里的“怪物”,并帮夏荷隐瞒了一切,让夏荷能够在劫难之后能够回到正确的轨道。在心理上,秦川多次开导夏荷和郭晓芒,“不要过分自责,要宽容自己在成长的道路跌跤,可是宽容自己并不意味着纵容自己。” ③在秦川的帮助下,夏荷和郭晓芒都回到正轨。事实上,在这一阶段,秦川这一角色承担着夏荷心理上的父亲这一身份。在夏荷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夏荷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当夏荷遇到和自己有着相似遭遇的艾未未时,夏荷在秦川的影响下,及时向未未伸出援手,倾听未未心中奇怪的想法;帮助未未的父亲照顾未未;当未未发现自己怀孕时,带未未去医院,并积极联系未未的双亲,解开未未的心结。她引导未未和爸爸试着用给对方写信的方式述说自己的内心,从而帮助父女两化解矛盾。夏荷作为未未信任的成年女性,她承担了一部分未未母亲的身份。而未未在夏荷的引导下,自己和解,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合适的成长环境。她回到校园,重新把头发染回黑色,和叛逆的生活告别,和松山也成为了好朋友。
  引渡者对误入歧途的少女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讲述夏荷的故事时,小说中还提到另一个不幸的少女妈妈。她缺乏相关知识,怀孕时未察觉身体的异样,而家人、同学和老师为因她本身的肥胖而没有意识到她日渐臃肿的身体有什么反常,直到她在学校的厕所生下孩子。她处在巨大的痛苦中,没有人伸出援手。最后她的孩子被送到乡下,而她也被学校开除学籍。这是何等的悲剧,“少女妈妈”和无辜的孩子该何去何从,未来的人生路该怎么走下去?如果没有引渡者的存在,夏荷和艾未未的结局是否会像这个无名少女一般走向悲剧?答案是肯定的,而不管是小说的世界中,还是现实世界中都有无数个“少女妈妈”,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引渡者”而步入深渊。
  小说中的“引渡者”和“被引渡者”两种身份时可以相互转换的。夏荷在青春期时是“被引渡者”,而在“引渡者”的影响下,成年的夏荷成为“引渡者”,帮助了像自己一般的艾未未,也致力于帮助了其他需要“引渡”的少女。相信艾未未在经历了这一场劫难之后,也会成长为一个“引渡者”,帮助其他需要“引渡”的少女。
  三、逆行的“橘子鱼”
  夏荷和艾未未这两尾在青春的漩涡中挣扎的“游鱼”在“引渡者”的帮助下,成功逆行,回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夏荷和郭晓芒都学业有成,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过往的记忆远去,二人成为了老朋友。艾未未和松山也相互激勵对方,在青春正好的年纪奔向美好的未来。
  结局都是美好的,但背后付出的代价小说却是一笔带过。“少女妈妈”受到的不仅仅是生理的伤害,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伤害。付出代价的也不只是“少女妈妈”自身,有时“引渡者”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小说的结尾,秦川老师已逝去,夏荷才得知:因当年带着自己去医院,秦川老师背负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但不管是面对舆论,还是面临失业的后果,秦川老师为了保护夏荷,始终保守这一秘密。夏荷感慨不已,她发出反问“老师,那个秘密,难道需要您用这么大的代价去换取?” ④
  怎样避免这些悲剧?这是《橘子鱼》想表达的思想核心,也是作者殷健灵想为读者敲响的警钟。但就这一思想内核,《橘子鱼》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小说美化了“少女妈妈”问题。小说的整体基调充满了温情,不见其批判的力度和深度。痛苦的堕胎过程,小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这个过程带给少女的伤害是巨大的。风波过后,两位“少女妈妈”最终都迎来了美好结局——夏荷定居城市,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艾未未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哲学系。这是读者喜闻乐见的结局,但现实中一路顺遂的少女通过努力尚难以达成这个结局,更不必说现实中“少女妈妈”们,她们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已属不易。《橘子鱼》并没有把血淋淋的事实放在读者面前。在新闻中,我们更多地看到是“少女妈妈”走向悲剧。对青春和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迷茫的少女,到底需要的是怎样的引导?这是读完《橘子鱼》之后,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回到当下的社会语境,对青春期的少女们的教育仍满是缺失的。和小说一样,时间在流逝,但对青春期少女的性教育却仍然是缺失的。老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是谈“性”色变,而萌动的少女则更多地从小说、电影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纵观国内的成长小说,多面向低幼的儿童,写亲情、写友情,充满温情,却忽视了青春期遇到的种种问题。而青春小说、电影中,则似乎矫枉过正,女学生意外怀孕,再去堕胎,仿佛是生活中常见的事。这对正确引导青春期的少女都益处不大。   尽管《橘子鱼》中只是对“少女妈妈”进行了片面描写,但其中的社會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如何处理现实中的“少女妈妈”问题,小说提出了两个层面的解决办法。一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少女们成为“少女妈妈”之前,引导她们避开的青春的漩涡。“逆行”的“橘子鱼”在“引渡者”的引导下能够回归正轨,但其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如果一开始“橘子鱼”就在合适的环境成长,就可以顺利的、轻松的展现自己最美丽的颜色。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建立系统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体系。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努力。有关专家需要编写合适的青春期课本;而学校需要为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上一堂真正的“青春期教育课”;家长在面对孩子关于“性”的好奇时,应正面回答,而不是羞于开口。只有青春期的少女们对“性”有正确的认知,心中才能有一把行为准则的“标尺”。如果艾未未在“沦陷”之前,对“性”有正确的认知,也不会因松山一个拥抱,就踏入深渊,也不会在自己怀孕之后,懊悔“只是一次,以为不会出事的”。
  而在青春期少女不幸成为“少女妈妈”之后,要怎么处理,小说也给出了处理办法。但这种方法也对“少女妈妈”和少女的监护人(或者是“引渡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是“少女妈妈”要敢于开口说出自己的困境,其次是处理问题的大人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冷静的处理方式。这些也是建立在社会有一定的“性”的教育的基础上。如果艾未未和夏荷都不敢说出自己的困境,如果她们的家长都不能冷静理智地处理问题,小说将会走向悲剧。
  夏荷和艾未未两个“少女妈妈”的形象体现了殷健灵对于“引渡”青春期少女的社会担当。殷健灵自己从青春期走到成年,有感于自己在青春期的迷茫和无措,想为青春期的少女奉献一己之力,写下《橘子鱼》,塑造了夏荷和未未两个少女角色。她希冀处于成长期的少年读者能从《橘子鱼》中的两个少女身上汲取力量,能够像生活在合适环境的“橘子鱼”一般,不在逆流中挣扎,而是勇敢向前,游向自己的美好未来。
  注释:
  ①③④殷健灵:《橘子鱼》,新蕾出版社2017年版,第101页,第130页,第147页。
  ②殷健灵:美丽的泅渡(代后记),《橘子鱼》,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页。
  作者简介:
  廖晓虹,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与责任,为避免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取向出现偏差,应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基于此,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入手,结合《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分析思政教育的渗透要点,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概论》;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 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经济生活表现形式,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及社会的主流思想,而对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更加生动的创作,也让人们感知文化魅力所在。文艺复兴时期是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经济以及政治在逐渐转变的同时,社会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哥特式艺术就是这一时代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这时期大量的著作都体现了哥特式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雾都孤儿》中的哥特式表现
期刊
【摘要】 《人面桃花》是格非的转型之作。作者在保留先锋文学的创作风格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物的塑造,叙述的技巧和语言的优美性。本文从当代文学思潮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多角度阐释作品的深意。  【关键词】 格非;人面桃花;文学思潮;革命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06-02  二十世纪初问世的《人面桃花》与稍晚发表的《
期刊
【摘要】 跟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大众物质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当前的产品需求的重点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从一开始单纯意义上的产品已经慢慢的转向了对消费者诉求的满足,产品也随之变的越来越多样化,竞争也变得非常的激烈,对产品的需求不再像传统的需求那样局限,对产品甚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对产品的高需求,感性意象产品也开始慢慢的涌现。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如果能够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和想法,并且深
期刊
【摘要】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都以婚恋为题材,且以对新旧社会交替下矛盾、冲突的婚恋观念与现象的广泛而深入的刻画而获得成功。《半生缘》由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删改而成,以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顾家、沈家两代人的婚恋观及其对家庭和儿童产生的影响,反映出上世纪30年代的社会风貌与婚恋实况。其中许多人物形象、观念、成长经历从当代的视角来看依旧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即试从几组重要的人物分析入手,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电影逐渐走向海外,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有助于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电影中的文化负载词体现了汉语中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是译者最难处理的部分。字幕翻译同口译不乏相通之处,释意理论所倡导的脱离源于语言外壳对于字幕翻译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而现今运用释意理论对字幕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国漫电影《风语咒》为例,运用释意理论对该电影字幕进行分析,探讨电影中所采取的
期刊
【摘要】 《乡土中国》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角度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会感受到中国社会的乡土味,其中的文化,其中的礼仪,其中的道德无不折射着乡土光彩。正是这种乡土味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把社会变成了一个人们熟悉的社会,而不同于法理上的陌生社会。也是这种乡土味把社会以及不同阶层的人们团结起来,凝聚在一起。本文主要从《乡土中国》
期刊
【摘要】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村上春树凭借《且听风吟》开始进入日本文坛以来,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他国文字进行传播,作为日本作家他也取得了世界性的讨论,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可,作品中也会提及中国的部分。本文针对村上春树文章中的中国描述,深入分析当代日本作家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 村上春树;作品;中国观;转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在旧时代,鄂尔多斯曾出现过难以计数的,诸如历史学家、赞颂人、音乐家、歌手和诗人等等贤才。但像近代的著名民主主义诗人贺希格巴图这样,能将美妙的诗歌艺术的广阔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杰出艺术家,还是不多的。本文简写了贺喜格巴图创作的部分民歌诗句。  【关键词】 贺喜格巴图;诗歌;佛教;喇嘛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
期刊
【摘要】 自写史开始的“曲笔”手法在《左传》中得到极大发展。《左传》作者在叙写赵姬主动让嫡这一事件时,明里写出了赵姬的深明大义,也以双关式曲笔写出了晋文公的执家以礼。《三国演义》作者刻画司徒王允这一人物形象时承袭了《左传》的这一手法,在“连环计”事件中通过貂蝉这一形象,突出了王允为国事忧愁、痛恨奸恶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 《三国演义》;王允 ;《左传》晋文公;曲笔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