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們大家都知道评价一堂数学课成功与否,不仅要看它的形式、花样如何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最终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看学生是否达到了活学活用,能否顺利解决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材的编排灵活化、生活化了。面对着“丰富多样”的数学课本,我们教师并未感到轻松,而是感到沉沉的压力。如何在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既组织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产生、发展、形成过程的探究,同时又达到巩固应用,实在太难两全了,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了新知,但学生在自己做题时,仍“两眼摸黑,无从下手”。此时就导致我们的教学形式、过程与教学效果成了两张皮的怪现象:课堂上学生会说会做,课下却不知从何入手。就这一问题,我们一线的教师都感到很困惑,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反思与探究,我校实施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学落到实处,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会说,更会做,轻松地解决了身边的一个个数学问题。我想就自己的所思所想浅谈如下:
一、学案导学中重视课堂的高效,摒弃不必要的形式。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讲求实效的活动过程,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摒弃“形式化”的教学,重视教学的重难点。前段时间大家一古脑地为了体现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谐、民主,为了展示学生合作学习的风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求“表面”上的热闹,学生热热闹闹说起来、做起来,然而这些说和做并不全是合作小组智慧的精华,大部分想法和说法只是个别人的“专利”,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成了“听客”和“看客”,而多数时候许多学生不做深入思考,胡猜乱想,甚至在交流、反馈过程中固执己见、失之偏颇,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淡化了教学主题,导致练习时间不够,甚至没有练习时间,所以学生也就不会应用,更别说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我们采用学案导学,首先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学案的导学内容,无需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自学学案的同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然后组内互相交流讨论,统一思想。学案中对概念教学做到了细致分析,对知识点、知识规律、方法技巧做到了重点教学,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找准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最终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案教学做到了堂堂清、课课清。
二、学案导学中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示成果。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凸显于课堂中,而忽视了学生错误的暴露,忽视了对做题中的歧路的剖析,丧失了良好的引导和启发机会,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削弱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致使绝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模式化,结果出现“上课听得懂,下课就不会做”的怪现象。为了改变这种怪现象,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在巡视与查看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让有不同想法的学生陈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尤其关注有错误想法的同学,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上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的缺陷,然后集中所有学生的智慧加以讨论与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做到活学活用。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以不断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也能很好地体现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人都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收获。
三、学案导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状态的评价。
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具有鼓励、赞赏的作用,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种评价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和实行的学习评价。当然,“激励”要有度,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四、学案导学中重视问题后的反思,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在学案导学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本节课的收获。许多教师往往认为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淡化了对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知识规律及方法的剖析,只是一味地沉浸在题海战术中,就题做题,最终苦了我们的学生,而收效甚微,尤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贫乏单一,不会变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知识规律及方法的剖析,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做好反思工作,反思问题本质,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反思解题方法,优化解题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反思错误原因,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练习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对每一个题目考察的知识背景与数学方法的剖析,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这样就会达到触类旁通的最佳学习效果。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始终把握住教学的主导方向,不仅要关注学生自主性对知识、方法的探究过程,更应该体现学生的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学案导学中重视课堂的高效,摒弃不必要的形式。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讲求实效的活动过程,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摒弃“形式化”的教学,重视教学的重难点。前段时间大家一古脑地为了体现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谐、民主,为了展示学生合作学习的风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求“表面”上的热闹,学生热热闹闹说起来、做起来,然而这些说和做并不全是合作小组智慧的精华,大部分想法和说法只是个别人的“专利”,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成了“听客”和“看客”,而多数时候许多学生不做深入思考,胡猜乱想,甚至在交流、反馈过程中固执己见、失之偏颇,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淡化了教学主题,导致练习时间不够,甚至没有练习时间,所以学生也就不会应用,更别说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我们采用学案导学,首先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学案的导学内容,无需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自学学案的同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然后组内互相交流讨论,统一思想。学案中对概念教学做到了细致分析,对知识点、知识规律、方法技巧做到了重点教学,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找准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最终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案教学做到了堂堂清、课课清。
二、学案导学中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示成果。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凸显于课堂中,而忽视了学生错误的暴露,忽视了对做题中的歧路的剖析,丧失了良好的引导和启发机会,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削弱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致使绝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模式化,结果出现“上课听得懂,下课就不会做”的怪现象。为了改变这种怪现象,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在巡视与查看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让有不同想法的学生陈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尤其关注有错误想法的同学,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上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的缺陷,然后集中所有学生的智慧加以讨论与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做到活学活用。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可以不断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也能很好地体现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人都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收获。
三、学案导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状态的评价。
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具有鼓励、赞赏的作用,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种评价注重激励性和发展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和实行的学习评价。当然,“激励”要有度,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四、学案导学中重视问题后的反思,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在学案导学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本节课的收获。许多教师往往认为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淡化了对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知识规律及方法的剖析,只是一味地沉浸在题海战术中,就题做题,最终苦了我们的学生,而收效甚微,尤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贫乏单一,不会变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知识规律及方法的剖析,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做好反思工作,反思问题本质,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反思解题方法,优化解题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反思错误原因,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练习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对每一个题目考察的知识背景与数学方法的剖析,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这样就会达到触类旁通的最佳学习效果。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始终把握住教学的主导方向,不仅要关注学生自主性对知识、方法的探究过程,更应该体现学生的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