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母教是无可替代的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kyky666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母亲,因肩负使命而崇高!母教,从推动摇篮到推动地球!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是母亲。在家庭中指导、教育孩子的大部分工作多由母亲承担,母亲在孩子幼年期的教育要比父亲重要得多,所起的作用也大得多。母亲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孩子的成长状况。提升母亲们的人格修养和教育素质是时代的呼唤和广大母亲们的急切需求。
  关键词:亲子教育 母亲 母教 学习 观念
  深圳宝安区自1997年以来,大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十多年的实践表明,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也表明,母亲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及各种家庭教育活动人数占全体参加人数的80%,在家庭中指导、教育孩子的大部分工作也多由母亲承担。母亲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孩子的成长状况。国家提出的优生、优育、优教这“三优”重任的落实,彰显着母教的特殊地位。进一步阐释母教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提升母亲们的人格修养和教育素质是时代的呼唤和广大母亲们的急切需求。
  一个孩子成长得好坏,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是最直接的,孩子幼小时父母特别是母亲对他的教育是根性的教育,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种和栽根。播下爱和善良就会收获美德,播下冷漠和虚伪必然结出残忍和卑劣的恶果。幼时失教,学校很难弥补和矫正。母亲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会有了警示和启示,在教育孩子时不会掉以轻心。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投入大爱悉心照料,认真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把研究自己孩子,教育孩子当作最重要的职责,母亲的这种职责称为母职,母职在科学地履行教子宗旨时则被称为母教。
  一、母亲。因肩负使命而崇高
  母亲是世界所有文字和语言中,最令人动心的一个词语,是人类生生不息、万古不灭的伟大形象。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都发源于伟大的母爱,人们从感受母爱中获得陶冶,走向成长和成熟。友情、爱情、爱家报国之情、自强自爱之情都是从自幼感悟母爱的氛围中逐渐产生的。
  母亲给了每一个来到世界上的新生命以无私无限的爱:怀孕时的保护,分娩时的痛苦,哺育时的精心,给婴儿的怀抱,给童年孩子的照料,给年青孩子的宽容引导……哪一刻不写满了期望,哪一处不洒满了心血和汗水?!
  母亲不仅给了儿女物质的生命,更难能的是培育了儿女健康的精神生命,让儿女在漫漫的人生长途中,眼前有明灯,心中有“马达”,把“人”字写在天地之间。当母爱自觉地升华为母教之时,母亲的所有言行细节都成了孩子人生成长的教科书。以母爱作基础的母教,便“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儿女的心灵,使孩子脚下有根,心中有魂。使儿女在风雨中感受到温暖,坎坷中获得激励,失败时获得鼓舞,孤独时有着安慰,成功时有着分享。一切天涯游子深心中对故乡、对民族、对国家的依恋和归宿感,只要细作推敲都来自对母亲的一片感恩的赤子之情。
  母教源于母爱,是肩负使命和责任的教育和引导,是对孩子的起始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孟母三迁,体现了母教选择孩子教育环境的智慧。陶侃的母亲拿着三件东西送儿子去当县令,一包土块,一只土碗,一块白布,教育儿子珍爱家乡故土,保持清白俭朴,永远廉洁为民。司马光小时因剥核桃皮的事撒了谎,他母亲含着眼泪教育他,永远记住撒谎不是小事而是大节。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是一个胸怀天下的清官,四岁就死了父亲,他母亲时时以父亲为官清廉、对百姓仁爱宽厚的事迹教育他,父亲判案十分细心负责,凡判死刑的便尽力寻找有无可以不死的条件和理由,尽力保下生命。实在无法保下的还常常流着泪不断叹息痛心。蔡元培是我国最杰出的教育家,原来他母亲从小就十分注意对蔡元培进行情感教育和随机教育,就是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的道理耐心地一件件告诉他,使他明理识体,从小就学习到分析和识别,具有人文情怀。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小时都是得不到老师和校长肯定的人,他们的母亲却永存爱心、独具慧眼,勇敢而真情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与众不同的梦想。母亲的信任和支持,诞生了二十世纪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这两位母亲的杰出母教,世界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居里夫人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以科学巨人闻名于世,作为伟大的母亲,她对女儿伊蕾娜的精心教育是手把手一起做实验,送女儿到创新教育专家郎之太教授那里学习发现问题求异思考。居里夫人去世后,女儿在1935年也荣获了诺奖,这是世界科学史上的盛事,也是母亲教育史上的奇迹。
  母教不仅体现在杰出人物身上,一切具有教子责任心的平凡的母亲,都在做着意义重大的工作。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每一个社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人的素质的提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保证。人的成长主要靠教育培养,一个国家的衰落主要也是因为教育的衰落。大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享誉全球的儿童教育家斯特娜夫人几十年前针对中国的教育状况曾痛切地指出:“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
  二、母教。从推动摇篮到推动地球
  人人都有母亲,但获得的母教却各有不同。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凡是妇女的社会地位低落的时代,在家庭中的地位也随之低落,地位卑微的母亲,母教的力量便衰微,这是必然的。古代的中国原本是有较好的母教传统的国家,西周时有周室三母,战国有三迁的孟母,晋代有退口的陶母,唐代有和丸的柳母,宋代有画狄的欧母、刺字的岳母,她们的母教事迹在社会上传扬,有的还获得朝廷的旌表。然而,到了明清二朝社会加速腐败,朝廷官员文恬武嬉,淫靡堕落,把妇女当成玩物,逼迫妇女缠足便是打造驯服的无意志的细脚花瓶,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成了生育机器,丧失了教育孩子的功能。辛亥革命乃至五四运动,部分地恢复了妇女的人权,但在社会意识中妇女仍然是男子的从属,在社会上和家庭中的实际地位依然难和男性平等,母教依旧难彰。1949年建国后,男女平等逐步实现,但社会分工的绝对平均主义,使得母教的巨大意义被压抑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难被发现和倡扬。二十多年前全职母亲还往往被指认为无业或失业。把养育教育孩子视作母亲最崇高的第一职业的观点,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上诞生了中产阶层而逐步被启蒙和认可的,但在广大低收入阶层中,依然被视作遥挂天外的五彩梦想。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中小学校教育的普及以及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在众多门类的生产事业中,人的生产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醒目地高悬在国人面前。回归教育本真的呼唤,学校无法万能、家庭教育必须正位的呼声日渐强烈。
  1991年3月,我国签署《儿童生存、保护和发 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之后,政府颁布了《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规定:“使90%儿童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建立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开展全国性的家庭教育宣传、咨询、服务工作。层层培训家庭教育骨干。”经二十年的奋斗,在不少先进城市中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启蒙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2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八部委共同制定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提出了新婚期、孕期及0-18岁五个年龄段的家庭教育指导要点。这在我国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即从宏观的提倡和号召,逐渐迈向了科学有序的具体指导和落实的实践。
  在深圳宝安区开展家庭教育十多年,深深体会到,家庭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心灵事业,要首先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要扎实开展好对家长的教育,父母们真心而勤奋地学习和培训取得了开启家庭教育奥秘之门的金钥匙之后,才可能有正确的父教和科学的母教,父母们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称职的第一任人生导师。只有舐犊之爱是完全不够的,对孩子的爱要升华为教育之爱是需要潜心学习、艺术地把握的。父母只有朴素的责任感而无育儿教子的诸多具体知识也是完全不够的,如婚检、孕期的知识,婴儿保健防病、饮食科学、感官训练、行为习惯、想象力激发、好奇心的满足、语言交流、心灵沟通、体育锻炼、人际交往、开发智能、抗挫锤炼、自理实践、消费指导、兴趣激发、感恩施爱、性别教育、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异性交往、青春逆反、理想信念、学习指导、人生规划……都是一项一项十分具体和严密的知识,它贯穿于孩子教育的全程,缺失哪一项都可能造成孩子成长的遗憾。而且运用这些知识对孩子教育绝非照本宣科,而是父母们把这些知识化作自身成长的养料,化作自身优良的观念、行为、习惯和人格,在每时每刻的家庭生活中,在日常言行细节中体现出来,以种种有声无声的表现导引着孩子,感动着孩子,使孩子敬佩父母的所作所为,心悦诚服地以父母为榜样,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和特征。
  从以上所举的家庭教育诸多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知晓,虽然要求父亲和母亲都要肩负教育孩子的使命,父母教子的第一职业永不下岗,永不虚位,但我们看到,在培育孩子的全程中母亲比父亲要承担更多的具体任务,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辛劳。孕育期、哺乳期、婴儿期的许多繁难艰辛父亲无法替代,孩子的生活照料和情感陪伴,显然父亲干得少得多。研究表明,决定孩子一生的智能、情感和人格发展倾向的恰恰是孩子的幼年期。许多早教理论家和实践者都指出:儿童的智力和性格,从出生到3岁,就已经完成了60%,而且这三年儿童都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6岁,脑细胞的组织完成了80%(每年约生成10%),在这时期若能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导语言、音乐、绘画、文字,孩子会有明显的进步。从6岁到8岁这两年儿童脑部发育达到了90%(每年为全部成长的5%)。也就是说,孩子要进小学一年级时,聪明与否,大致上已经决定了。不难发现,0-3岁之间,实在是儿童智力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错失这个家庭教育的黄金期,孩子年龄愈长,教育培养的难度愈大,愈费功夫,效果也愈差。有人说遗传作用也不可忽视,没错。据脑科学家们尤其是jencks的多年研究指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约占45%,环境(后天经验)占35%,遗传与环境交互联合作用占20%,所以除了遗传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外,后天环境的影响占着更为主要的地位。遗传决定天赋,环境和后天的经验更有助于智慧潜能的推展。
  据此可以体会到,母亲在孩子幼年期的教育要比父亲重要得多,所起的作用也大得多,对全国四万名18-25岁的青年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认为对他们一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母亲的占85%,认为父亲影响大的占12%,认为其他人(如养父母、老师、朋友)影响大的占3%。
  事实的确如此。从宝安区2003-2009开展两个大型家庭教育个案指导的课题研究发现,问题学生与母亲自身存在的问题有许多高度相关性的表现。
  母亲如果是病弱之躯,极难有健壮的孩子。
  母亲在孕期不注意保护,较易生出畸形儿。
  母亲不用母乳哺育,孩子不仅免疫力差,情商、智商均受损害。
  母亲缺少温暖、慈祥的语言情感和态度,孩子心理问题发生率便高,人际关系难和谐。
  母亲不善于回答孩子种种天真的发问,孩子好奇心必然受挫,求知欲望常被泯灭。
  母亲的人际关系紧张,孩子往往恐惧、愁闷、孤独。
  母亲忽略早期与孩子作亲密的心灵沟通,孩子对父母往往很冷漠,少感恩。
  母亲有晚睡晚起床的习惯,孩子生活节奏往往混乱,并有诸多不良习惯。
  母亲急躁、情绪不稳定,孩子常常焦虑、抑郁,语言系统不发达,不善说理。
  母亲的法治意识弱,极难保护孩子不受具有暴力倾向的父亲的伤害。
  还有一项调查,父亲和母亲在参加了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之后,作前测后测的对比表明,母亲的学习上进幅度比父亲高5.8个百分点,在转化问题家庭时,孩子和母亲转化效果较好,而父亲转化效果相对较差。这使我们在转化问题家庭时产生了孩子和母亲牵手带动父亲的转化策略。事实证明也是比较有效的。
  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是母亲,而最好的父亲在孩子的婴幼期也只能是第一任助教。有的父亲却连第一任助教都没当好,还要让位于保姆。常言道,在家庭中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孩子是树苗,它扎根在大地上,吸吮着大地的乳汁,仰望苍天,披拂阳光,向上生长。孩子的成长父亲起着定向导航、提供精神和环境支撑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生存竞争,事业打拼,父教淡出已是不争的事实。父教的回归目前还要做许多艰巨的工作,而弘扬母教,优化母教则更为紧迫而切实。孩子的今天决定着未来世界的面貌,优化孩子必先优化母教,母教不仅推动摇篮,也推动地球。母教是无可替代的。
  三、优化母教,从提升母亲素质做起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育人先要塑己身”。开办学校首要条件便是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应在师范学校里接受很全面的教育,品德要过硬,专业基本功要过关,文化知识要丰富,精神气质要达标。在宝安有一些取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的年轻人,分配在小学里任教,学生和校长都还觉得离真正优秀的小学教师还有不小的距离。有的是缺乏实践经验,有的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所以,教师们年年都有培训,被称为不断充电,其实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以追赶和适应瞬息万变的教育变革和教育发展的要求。试想,家庭中的第一任老师——母亲,要培养孩子成人成才,其复杂和奥妙程度甚至比学校里当老师还要高难,因此,要优化母教,必须为母亲充电。
  大家知道,人类的三种学习指的是:知识学 习、行为学习、精神学习。这三种学习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要开展,但各有侧重。比如知识学习在学校主要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在家庭中则主要学习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行为学习在学校中主要学习在集体中的规范行为,而在家庭中主要养成个人的文明细节行为;精神学习在学校主要是宣读和提倡国家、民族的主流精神,而在家庭中则主要是陶冶个人的美德以及将真、善、美、爱体现于生活细节并深植心中。学校教育长于讲解,家庭教育长于默化。家庭中的教育不会讲高深难懂的知识,一般也不会传授专门化的特别的技能,但却全靠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榜样带动和心灵感动。家庭教育的难度就在于教育者自己做人做事要做得好,才能教得好。想让孩子品德好,家长的品德应当更好;要求孩子有文明行为,父母就要成为文明行为的榜样;你想指导孩子的学习,父母必须是正在努力学习并能为孩子提供方法经验的人。要实现良好的母教,母亲们应深知,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切表现都在影响教育着孩子,母亲身上所有的不良习惯、不当言行、不良作风,都会像生理遗传一样,成为社会性遗传去习染孩子。一个有种种毛病的母亲,如果想要有一个优秀的孩子,你就得下决心改善自己、改变自己,对自己要下一番重新塑造的功夫。只要求孩子,并告诉孩子说:“母亲的毛病你千万别学,”那不仅难以让孩子学好,而且孩子从此会动摇对母亲的信任和尊敬。
  总之,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位低素质的母亲,优化母教的第一件大事是提升母亲的素质。一个现代优秀的母亲,其优秀素质体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仅就母亲开展母教这个侧面作简要阐述。
  (一)母教要求母亲是一个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人
  学习可以点燃慧目,智化自身,扫除愚昧,杜绝盲目,产生人生智慧和教育智慧。要掌握一点哲学常识,学会使用电脑开通汲取知识的通道,认真读一点家庭教育的优秀著作,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和优秀家长交交朋友,懂得咨询和求助,学会观察、研究自己的孩子,常常记录孩子成长过程发生的问题,反思自己教子的得失。当然,母亲自己从事着的社会职业也得努力学习,要有进取心,是善于思、敏于行、勤于学的人。把学习当成人生的快乐,当成提升生命质量的意义追求。那么,如果具有了这种学习素质,即使目前只有小学、初中的文化程度,也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优秀的母亲。
  (二)母教要求母亲具有良好的精神品德
  首先要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生命之所以无价是因为它有意义,追求生命的意义才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知道为孩子与家人、为社会做好事、作贡献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共同的使命。那么这位母亲便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就有了动力,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坚持和担当,就不会被金钱、权力、暂时的私利而迷失,就能给孩子的人生以积极的影响,也为家庭的建设和发展定舵导航。
  有了积极的人生追求,便会主动追求种种美德,如诚信、善良、上进、礼貌、关爱、友善、同情、互助、勤奋、慈悯、自信、坚强这些体现人类真善美的道德精神和优秀的品德,因具备了它而快乐,因尚有不足而不懈追求。母亲具备了上述道德精神和美德,便是教育孩子的本钱,是给孩子提供的最佳榜样。自己没有的东西是无法给予孩子的,期望孩子具有种种优良品质,母亲要及早具备,要想具备除了努力修炼自我,别无他途。
  (三)母教要求母亲具有正确的教子观念
  教子观念是母亲教育孩子的主张、见解。观念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有先进与落后之别。观念决定教育的方针、方向、方法,观念决定着教子的成败。观念错误必然给孩子作了错误的导航。
  1 教育孩子首先要正确认识孩子,即要具有正确的儿童观
  孩子不是小大人,孩子是正在成长尚未成熟的人,特点是天真、幼稚、好奇、好动、不懂社会规范、毛手毛脚、出言无忌、常犯错误;身体和心理都不成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甚至常会损坏物件,惹点乱子造成麻烦;有的爱哭爱闹,有的执拗不听话,不守规则。这些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点特征。绝不能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儿童,要以理解、乐观、悦纳、耐心的态度细心引导。作为母亲,面对孩子时应将自己的心态返回到自己的儿童时代,产生童心童趣,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希求、困惑,以换位思考的同理心体贴、陪伴、引导孩子,而不是简单、武断地对待孩子。比如四岁的孩子为找不到玩具猫而发脾气在痛哭,以大人的标准评价便是:小气、大惊小怪、没出息,责备一番,批评一顿。而以童心的理解便是:孩子学会珍惜了,对陪伴他的玩具猫有了感情,是成长的标志。会为孩子一起着急,帮他一起寻找,然后指导他今后放置东西要有点头绪,会自己安排。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方式和态度,出自不同的儿童观。前一种是把儿童当小大人,不把儿童当儿童;后一种是把儿童当儿童,教育孩子时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态去看待对待孩子。这两种不同的儿童观指导下处理问题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孩子抵触、反感、痛苦,后者使孩子悦纳、感激并学会了整齐有序地放置物件。孩子与母亲能否终身亲密知心,和母亲具不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关系极大。
  2 要具有正确的儿童权利观
  要认识到儿童虽然不成熟,但他们是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私产,更不是父母身体上的一个器官。他们在未成年时是国家社会委托父母在家庭里照料和培养的人才。他们来自家庭但终究是国家社会的公民。父母担负着国家社会赋予的养育教育孩子的使命,孩子的天赋人权是不可侵夺的。因此要依法承担起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而不是只养不育。把孩子当作父母私有的财产,必然侵害孩子的独立和权利。孩子小时,父母在决定孩子的学习、生活问题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可武断代决;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独立意志和判断力时,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孩子作出了错误选择时,父母要耐心导引,科学地指导孩子作出选择。凡对孩子施加暴力、贬斥、遗弃、包办婚姻、包办择校、择业的,都是无视孩子权利的错误乃至违法行为,往往是亲子反目,家庭悲剧的诱因。
  现代亲子关系要告别古时老子与儿子的统治关系,要摒弃封建时代“父为子纲”的家庭专制,应当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动、互助的一种特殊的朋友般的亲密关系,与孩子共同成长。
  没有民主、平等、尊重便没有真正的亲子之爱,而爱是亲子教育的起点,更是母教的起点。
  3 要具有正确的孩子成长观
  孩子成长的标志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化发展良好。在这个基础上,孩子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会顺理成章地获得迅速的提高。孩子的成长有了目标,学习奋斗的动力也获得了激发,才有条件对孩子作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才有望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当前,在学校应试教育的风潮下,为数不少的家长把孩子在学校里的学科成绩误作孩子成长的等义词。把成绩当作成长这是极大的观念误区。这种错误的观念使父母们急功近利,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忽视孩子更多 更重要的许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内容,如良好的习惯、文明的行为、诚信善良的品格、合作互助的精神、乐观淡定的人生态度、自理独立、抗挫折的毅力等等。淡忘了成才先成人的铁律,也曲解了成才的真正内涵。
  成才的标志最终体现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能履行公民之责,能承担社会交给你的任务,能完成你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工作,能具有创新发展你所从事的事业的潜力。如果你的孩子学科成绩优秀但不是从人格发展的基础上获得的,只是单纯从考试拼搏中获取的,那么高分低能、高分无德、高分多病、高分无情、高分无知的怪相都会产生。你培养的只是一枝扭曲的病梅,而不是参天栋梁。
  以单纯的学科成绩作评价孩子的标准,已酿成了无数悲剧和不幸,这不仅是个人的、家庭的,更是国家民族的不幸。为此,在孩子童年应关注的是健康成长,无健康成长别急于乱谈成才。做人的功夫没教好,就急着设计如何成才,不仅徒增孩子的压力和恐惧感,还会堵塞孩子多条成长之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当今孩子成长观的正确选择。
  4 要具有自觉的教子责任观
  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大办教育就是大办学校,这是不全面的。对人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共同在起作用,必须达到三教协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有些家长认为养育孩子是家庭的事,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学校应承包孩子教育的全部责任。这是很严重的观念误区。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出现了问题后,一味责怪学校,埋怨老师,很少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妥当不妥当。孩子的许多问题,病根往往不在学校而在家庭。家长的这种表现,就是承责意识淡薄造成的。宝安区历经九年的家庭教育研究,提出了一个被全国教育界所欣然接受的命题:“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成功在社会。”就是说,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善良、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良好的精神品格情操的人,这打基础的责任主要是家庭应当承担起来的,幼儿园、中小学、大学负继续培养提升的责任;而孩子的学业成绩如何,是否长智慧有能力,是否学到了技能和从业的本事,这主要是各级学校的责任,家庭应予密切的配合并提供支持;当孩子的品格和学业都成长得不错,到了社会上能否受到公正公平的接纳,能否有发展服务的平台,这是国家、政府和社会要负责的。以上这个教育分工且合作的理论,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精诚合作,又反对推卸责任。
  (四)母教要求母亲们急切提高教子的基本功
  1 学会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并非只关注孩子的饥饱寒暖这么简单浅表。要通过观察和深入地与孩子真情沟通,才能体察孩子的喜怒哀乐,破解孩子种种行为背后的原因。要熟知孩子的优长和短处,更要熟知孩子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才能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种种具体问题。不仅要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还要了解孩子在学校里、在社会上、在朋友中的表现。孩子有了成绩,母亲要知道是如何取得的,才会激励孩子下一步如何继续进取;孩子有了错误,母亲要细追发生错误的种种原因,才能帮助孩子改正。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把握孩子的智力类型才能对孩子作学习以及发展方向的指导。要真正了解孩子不仅要下一番工夫,而且要在观察、调查、沟通、与教师建立友谊、熟悉孩子活动的所有环境方面真正用心,付出大爱和智慧。
  2 学会评价孩子
  学会评价孩子,对于母亲和孩子都意义重大,它使母亲能掌握对孩子教育的分寸,它使孩子认识自己,找到目标,产生信心。
  要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孩子,怀着期望对孩子作鼓励性的评价,是评价孩子的出发点。要永远强化孩子做得好、做得对的地方,给孩子打下“我能行,我会成功”的深刻烙印。评价孩子时除了用语言,还可以用手势、暗示、欣赏的眼神作表达。即使孩子没有做好,也要先看他做得稍好的部分加以肯定。指导孩子改错时不要下贬义的断语,只指导怎么做才能做对做好。别完全相信“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固化结论,许多孩子到了十六七岁才悟性大发高歌猛进。更不要相信“女孩到了高中数理不如男孩”的无稽之谈,在许多有名大学里女生人数超过了男生。永远不对孩子嘲讽、贬低、羞辱。要知道,别人贬斥了孩子所遭受的伤害,母亲可以抚慰恢复;母亲如果贬低、看不起自己的孩子,造成的伤害将是久久不愈的。母亲评价孩子时,要先调查后作正确的归因,比如孩子和同学吵架,原因未弄清就不要归因为“不会团结”;孩子考试成绩下降原因未弄清也不要归因为“不努力”。实事求是地评价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孩子才能获得具体切实的指导。
  3 学会协调关系
  孩子成长的人际环境是否良好。决定于三种最重要的关系,即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伙伴关系。孩子年少缺乏经验,母亲要起协调和主导的作用。母亲缺少协调能力,则家庭教育大都比较失败。
  搞好亲子关系的前提是建设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夫妻关系良好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孩子出生之后,孩子的母亲把爱和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了,要注意把孩子的父亲也吸引到对孩子的关爱和培养上来,防止把丈夫冷落到一边。孩子渐渐长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要协调一致,有矛盾、有争议要在孩子的背后去讨论。家里时时有歌声、笑声、读书声是亲子关系良好的标志。母亲的善解人意、耐心宽容、理解以及常持乐观期待的态度是形成密切亲子关系的主动因素,形成平等讨论、真情沟通的习惯是亲子间亲密关系的保证。
  搞好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前提是指导孩子学会尊重和敬爱老师,极力维护教师的威信。孩子对老师有意见时,母亲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客观对待,即使老师有不当之处,也不在孩子面前贬低老师,而是主动与教师交流,积极去作弥补的工作。母亲应与教师形成合作关系,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经常通气,相互支持。
  母亲指导孩子与同学结成良好伙伴关系的重点是让孩子学会关心帮助同学,记下同学的优点向同学学习,记下同学的困难给予安慰、支持和帮助。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不嫉妒、不傲慢,欢迎同学到家里做客。母亲也要和孩子的朋友常常沟通,关心他们的共同成长,防止孩子们攀比摆阔、拉帮派、迷网络、交损友、上当受骗。为此,母亲也要和同班的其他孩子的母亲主动联系交往,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形成教子方面的合作。
  4 学会把握教子的分寸
  教育孩子要掌握好尺度,不足和过头都会使教育失败。过严则近于苛刻,过松则流于放任,都会产生不良效果。以看电视为例,有的家长除节假日、双休日外,其他日子一律不准孩子看电视,以便让孩子专心作业,这就过严了。孩子作业完成后看看电视,既可以调节精神,又可以扩大知识面,了解社会状况。有的父母则根本不提要求,孩子放学回来就迷在电视或电脑游戏中,这就是放任。不少家长采取民主讨论的方式形成了家规,规定:一是不做完作业不看;二是到了就寝时间不看;三在非节假日、双休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也不得超过两小时。这就是比较得当的。   给不给孩子零花钱?有的家长是富人,孩子过年得了几千元压岁钱,家长不加管理就是放任。它不仅使孩子失去一次合理消费、勤俭理财的教育,而且易被小偷盯上。我省某市一位初中生用压岁钱买了一双二千多元的运动鞋,在该校很特殊,被校外盗窃分子们跟踪盯上了,第二天他们家便失窃了价值几十万元的金饰。另一类家长则每天只给孩子坐公共汽车的钱,孩子在校铅笔丢了没钱及时买,临时有急事要打电话也无钱付费,在学生中显得无奈,常被取笑。这都是分寸不当造成的。无论富家还是普通低收入家庭,每月给孩子少量零花钱作为应急都是必需的,但不要每天给,可按月给,孩子花钱要记账,节约归己。家长年底检查,花得妥当予以表扬,不当则给予指导。
  孩子读课外书,有的家长赞成,认为愈多愈好,可以扩大知识面,可以触类旁通。有的家长干脆禁止,理由是作业都做不过来,读别的书没用。两种意见各执一端,还是个掌握分寸问题。课外书必须读一点,但要指导孩子如何选择,同时要量力而行,鼓励孩子写写心得并和父母交流交流。
  但不应放弃作业,不迷在情色、武侠、低俗的读物中。这个分寸也只有爱读书、爱讨论、具有阅读习惯的父母能够作得当的指导。那些家无藏书,几乎不读书的父母,往往不安排购书的支出,孩子一生只读了几本教科书,他们的精神世界十分贫乏,人生必然有诸多缺失。
  5 学会掌控情绪的本领
  情绪是由人的理性掌握的,掌控不了情绪有如汽车刹车失灵,随时有翻车的危险。母亲因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多,千万要学会掌控自己。有暴力倾向的父母除了头脑专制就是不加自控,孩子一有错误就怒气冲天,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孩子一有成绩就喜不自胜又亲又抱。这类家长便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能力,这种类型的母亲在孩子心中是没有尊敬和信任的,长此以往,孩子不是极端逆反,便是焦躁恐惧。
  母亲学会掌控情绪有助于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提供产生安全感的家庭环境,缓冲来自法盲父亲对孩子的种种伤害。
  母亲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那些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上级领导面前,在那些能助你走出绝境的珍贵朋友面前,你是怎样保持感激和敬畏之心的?为什么即使受了他们的误解、压制,但仍然能克制自己,冷静对待,甚至依然保持着淡定的微笑呢?因为你一旦失控发火,其后果十分严重,或砸了饭碗,或从此失去鼎助,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能十分小心。那么,可不可以把这种情境移植到对待犯了错误很气人的不成熟的孩子身上呢?事实证明,许多优秀母亲就是这么做的。她们想清楚了,控不了情绪伤害了孩子的后果甚至比伤害了上级和贵友更严重。亲情的断裂是毕生的伤痛,无数亲子背逆造成的悲剧都已成为母亲们的警世钟。因此,优秀母亲们时时在心里告诫自己,要冷静,要控情,要淡定。在处理孩子桩桩件件会引起母亲痛苦愤怒的问题时学会了“制怒”,心平如镜,有理有则,获得了孩子的理解和悦纳。进步以后的孩子将无限感激母亲。
  是的,“平静的湖面才能清晰地反映天上的朗月”。平静的湖面就是一颗因爱孩子而能掌控的心。
  6 提高指导孩子学习的能力
  母亲对孩子学习的指导与学校教师不同,是目标动力的激发,是方向方法的指导,不是当陪读,帮做作业或当监工。
  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爱发问、爱思考、爱发表意见,爱和父母讨论探索,爱说出自己的主意。要观察发现孩子的智力类型特点,注意鼓励孩子发扬自己的优势,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信心。
  所谓方法和指导,就是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书写、作业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比如读课文,在小学阶段,母亲可听听孩子的朗读,读后让孩子讲讲书中的故事,讲讲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养成孩子边读边想的习惯。在书写作业时要求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切戒潦草,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
  目前学校要求家长配合检查孩子每天的家庭作业,相当多的家长因把握不了分寸,不是陷在陪读之中,便是只唠叨指责不善指导,产生了不少苦恼。经长期研究,我们总结出指导孩子完成作业的八个步骤,认真实施,证明效果奇好。这八个步骤是:
  (1)问清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完成,然后给孩子备好闹钟设定时间,让铃声去管理孩子。
  (2)督促孩子作业前做到“三先”:先大小便,先洗手,先喝水。
  (3)让孩子把书桌上所有无关的东西,一扫而光,以免分心。
  (4)把窗户打开使室内空气新鲜,夜晚采用白炽台灯放在左侧。
  (5)把书、字典、作业本、笔、尺、橡皮等全部准备好,作业时不再寻找任何文具。
  (6)告诉孩子先做会做的,不会做的做好标记,最后攻克,真正不会做的最后再求助。如有多科作业,以先做数学、再做语文,最后做英语作业为较佳选择。
  (7)检查孩子的坐姿,握笔姿势,告诉孩子在作业过程中不再起身,如超过两小时,中间可以休息十分钟,但要按时归位。在孩子作业期间家中保持相对安静。
  (8)让孩子闭目深呼吸一分钟,并作自我暗示:“我一定能按时完成!”睁开眼后立即作业直到完成。做完作业后家长略作检查,做得认真又按时完成即给予表扬,并允许孩子做其他活动,未按时完成又不认真的,帮助孩子找找原因,明天继续努力。坚持约十天,孩子按八步要求去作业的好习惯便能逐渐形成。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决不只限于学习学校课程,在家庭中,母亲要指导孩子学会做家务,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办他这个年龄应当会办的种种社会事务。这种社会化的学习,主要依靠家长的榜样作用以及有意识地专门安排孩子承担责任去实现,其中建立良好的家规以形成文明上进的家风是值得效仿的一种保证。
  7 学会保护自己的孩子
  首先是对孩子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的保护。孩子在胎儿期,母亲要特别小心,别让自己感染了种种疾病,一定不要在怀孕期去减肥,别使用过多的化妆品以免伤害胎儿。心情要愉快,避免受到重大的精神刺激。婴儿期要坚持母乳哺育,摒弃传统的蜡烛襁褓。一切对孩子有危害的设备、物件要避免孩子接触,如电源插座、热水瓶、刀具、尖利的物品都要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选用幼儿食品要避免过期,不用掺有色素和添加剂的食品,少喝饮料,贴身衣服不选化纤产品,不随便用药,用则须遵医嘱,不受巫医神汉的蒙骗,不食不卫生食品,拒绝食用陌生人送来的食物。
  孩子上小学以前,就要指导孩子识别街道上各种交通标志,安全行走在道路上,教会孩子防骗受拐。提倡在家长保护下让孩子七岁前学会游泳,孩子上学不戴贵重饰物,不带大量钱款,不穿名牌,不露富夸口。六岁以上的孩子要学会一些应急求救措施。
  母亲要格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全都起源于不快乐,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不快乐,母亲都可以用主动创设温馨的家庭氛围加以解决。心态要良好,情绪要稳定,爱心要以慈和愉悦去表达。家里有“三声”,有关切的问候,有体贴和安慰,有到位的劝解,那么孩子心里便有阳光,便驱走了愁闷、烦躁、焦虑、孤独等不良心境。在家庭中母亲要带头,讲话用柔和的声调,禁绝高声大叫,摒除冷言冷语,相顾要微笑。养成进家门之前吐掉社会职场带来的闷气怒气,带进和气喜气。遇到了问题先稳定情绪,再冷静解决。家人之间形成共同想办法、一起承担的同舟共济的习惯,孩子的心理健康便有了保障。
  特别要保护有残疾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呵护,让残疾孩子学会关爱,走向自强。
  孩提时代好奇好问,是想象力、创造力萌生的时期,母亲千万要加以保护。要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回答不好赶紧查《十万个为什么》或请教专家。鼓励孩子的创见,奖励支持孩子搞小制作、小发明,指导孩子喂养小动物,栽花种革。提供丰富的适切读物,向孩子推荐思想家、科学家、慈善家、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都十分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以上所叙写的仅仅是母教对母亲们的最基础的要求。母教的天地无比广阔,内容极其丰富,然而母亲们取得了入门的金钥匙,继续努力便能拥抱这片天地,创造幸福的人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其他文献
年初美国“虎妈”登陆中国,现在中国厂东的“狼爸”又被媒体炒得很热。“虎妈”、“狼爸”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体罚教育被炒成教育子女成功的“教子经”,甚至被称为“中国传统教育模式”,而成为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  然而所谓“虎妈”、“狼爸”,完全是被人为渲染和炒作出来的形象,或日一个“概念”。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写的教育子女感悟和心得的书,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因为作者属虎,出版商便将书的主题名之为《虎妈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学校制度的逐渐确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将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机构发展的基本规划。在这种教育发展的格局中,家长参与并监督学校教育,学校开展家长教育并实施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将会以制度化形式确定下来。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需求,中国的家庭教育走向专业化之路已是发展的必然。为应对这种需求与变化,提升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的国际化水平,中国教育学会
期刊
由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四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至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来自海内外和全国1000多名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中小学校长、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代表参与了论坛活动。与会的专家、嘉宾和各方代表发表了精彩的演讲,现摘要精华如下: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期刊
“孩子嘛,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作为家长凭什么剥夺这个唯一的童年?”在亨通堂最新策划出版的《放养的女孩上哈佛》一书中,这句精彩的语录让我深感震撼。《放养的女孩上哈佛》由专业从事国际教育交流工作的秋野玉茜女士所作,她是留学圈的资深顾问,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让她对家庭教育有很深的感悟。书中通过“哈佛黑天鹅”丁丽晴父母的娓娓讲述,为我们揭开了丁家神秘的家教故事。  在选择“圈养”还是“放养”的教育方式上,
期刊
内容提要:许多农村的孩子成了以电视和电脑为伴的“宅童”。宅童的产生与~孩子本身、家庭教育以及周围环境都有重要关系,宅童的问题反映出我们教育的滞后与不足,宅童的出现也是未成年人公共服务缺失的一种表现,解救宅童,全社会责无旁贷,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是关键。  关键词:宅童网络假期家庭教育  2010学年度,我任五(1)班班主任,该班有学生51人,在平时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假期里许多学生悄然变成了“
期刊
内容提要:对本校一、二、三年级330名小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社会交往和家庭交往教育两方面的情况。结果发现:(1)小学低段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比较主动热情、能够合作互助,但处理同伴矛盾能力不强,适应并融入新集体的能力较差。(2)“付出类”的“主动热情亲近”的出现率低于“非付出类”的“主动热情亲近”。(3)影响小学低段学生社会交往水平的因素依次为:①家庭交往教育水平;②
期刊
内容提要:每一个孩子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长的启迪与润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领,家长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有意识调适不良的教育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基。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不良教育心态调适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天使,他们的逐步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
期刊
2011年10月4日上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大厦庭前两只巨大的红色彩球飘在半空中,彩球下挂的条幅上书写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图书商报》社共同主办的“港华燃气杯‘亲子阅读·书香中国’的优秀事迹演讲暨表彰会”就在这里举行,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家长代表出席了大会。  1995年11月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初中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年级的差异,不存在父母是否离异的差异。  关键词:初中生独立意识父母教养方式  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看法,比如,杨治良等人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指出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
期刊
2006年10月,我们接受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成立了课题组,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子课题“各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家长教育的研究”。历时五年,终于把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了。现将课题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题拟通过情报研究、经验总结、调查研究和理论提炼等方法,收集、分析、提炼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经验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