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孝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xq1357130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於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父母在堂名之为富,父母不在名之为贫;父母健安名为月明,父母病弱名为暗夜;父母在时名为日中,父母逝时名为日落;於诸世间,何者最苦?何者最痛?子欲孝而亲不待时,苦哉!痛哉!”今天的中国最缺乏的是什么?是孝。因为失去孝,我们缺少了很多彼此信任;因为忘却孝,我们失去了很多恩爱和亲情;因为没有孝,我们更多只顾眼前不管未来;因为丢失孝,我们失去了根。孝,是人的本心;孝,是家的灵魂;孝,是生命的开始;孝,是家族的源。
   孝,曾经被我们唾口谩骂,曾经被我们视为禁锢,曾经被我们冠以封建,曾经被我们视为天敌。孝,始终呆在群山的谷底,默默凝视过往的一切:没有源,怎么会有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没有根,何以会长成如此冠盖群伦的千年古木?没有种子,怎么会有如此大地繁花似锦的茂盛?没有父母,为什么会有今天的你我此时此刻、此生此世?
   难道,我们还没有走多远,就忘记了回家的路?难道我们真的可以从此不需要水的源头?树的根?万物的种子?生养的父母?因为失去孝心,我们经常忘本;因为失去孝道,我们经常不知道感恩;因为失去孝,我们总失去爱。孝,可以让我们安心;孝,可以让我们顺心;孝,可以让我们知足;孝,可以让我们自在。孝生信、孝生敬、孝生诚、孝生慈、孝生福,孝生养万物。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中华文化的核心伦理思想中,孝,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在古人看来,一个弟子,如果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团结兄弟姐妹,出言谨慎而讲信用,这样的人,才是仁义君子,才会得到更多人拥护爱戴。人类不需要走得太远,只需要回归人的本性: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对象时形成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促使人们“自强不
期刊
每到年终的时候,天气变得很冷,孔子会安排一些问题课,同学可以问一个字,也可以集中问一个问题,目的是将这个问题研究透彻。这一年的问题大家都关注一个字,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就是“政”。   政,也是道德。如果执政者道德高尚,那么,就如同天上的北斗星,你不用号召别人来景仰你,但却有无数的人围绕着你,向往着你。反之,如果执政者无道无德,那么,别人就会疏远你,甚至背离你、反对你。  
期刊
我们这一代60后出生的人,正在以急快的速度奔向老龄化,没有时间、没有心情、甚至没有资格去反思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文化环境、文化基础、文化积累,是幸?是不幸都不重要,但是该到我们开始反思的时候了。   1911年前的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把孔家店打倒了,把传统文化革命了,余下的是西学东渐,好不热闹了三十多年。20年代到1949年的三十年间,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知识阶层是得到了些许传承、弘扬
期刊
周代末年是个乱世。可以肯定的是老子的心里已经抛弃了那个乱世。也大抵因有远去之志,于是老子在公元前516年前后选择西游秦国。那一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老子也受到牵连,蒙受失职之责而辞旧职。宫廷的纷乱,戎伐的无情都让老子决然地想要离去。相传老子一路看见野外一片荒凉:断壁残垣,井栏摧折,阡陌错断,田园荒芜。田野里不见耕种之马,大道上却战马奔驰不息。目击这一切,老子是否心如刀绞已经无从知道,但是在《道德经》
期刊
音乐能治病。能治什么病?心病、抑郁、狂躁这些情绪和心理上的病,很多人都知道可以通过音乐来调理。那生理的病能用音乐来治吗?音乐能调整人的内分泌,能调整人的五脏六腑,那自然也能治一些生理上的病。   音乐养生的核心机理:“摩”细胞、唱“巫”   音乐治病最核心的机理,就是“摩”细胞,也就是按摩你全身的细胞。唱“巫”的时候就能把全身内的细胞都给按摩了。人体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水,声
期刊
中国诗兴精神表现出生命的脉动,它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因此,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便高度关注这种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的彼此关系,贬斥不良文艺现象,以推动文化精神的向上发展。鲁迅先生在1925年写的《论睁了眼看》中提出:“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中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宗白华先生在上个世纪的1935年《建国月刊》写过一篇文章《唐人诗歌中
期刊
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抽象虚无的东西,但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文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孟子云:“吾善养浩然之气。”武术人炼气功,生活中,人们恭维一个人时说:“你真有福气。”遇高兴事云:“喜气洋洋。”遇不吉之事时云:“今天真晦气。”国家、集体、个人运势衰退时说:“气数已尽。”商场人头攒动说:“这里有人气
期刊
孝为儒家文化起点   如果说道家是天地自然的道,而儒家的道是人文的道,社会的道,道德的道。我们理解儒家的孝道一定要从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上来思虑和考量。儒家有一个“三年之丧”的故事。过去就是父母死了以后儿女要守三年的丧,孔子的学生宰予认为三年时间太长了,三年礼乐都不做,都礼崩乐坏了。孔子那么重视礼乐的一个人,在孝这个问题上他是绝对不让步的,他说了一段话:“予之不仁也。”(你这个没有仁义
期刊
孝在传统中国社会备受推崇,它不仅是“百善之首”,而且历史上不只一个朝代明确宣示以孝为国策,“以孝治天下”,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孝心文化,传统社会建立在以家庭为本位的孝心基础之上,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国民在民国之内,需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
期刊
很久以前,有一个日本人到中国学习一方艺术,那时候日本称东瀛,中国称华夏,彼时华夏之美,尚且流芳。中华之博大,仿佛逆水流光,深深烙在每一个到过中国的行者心中。  中华的威严,中华的壮阔,同样让他深深地呼吸,每一寸的草木,每一方黄土,都渗透出了文化的蕴色。他第一次拜访的地方,是一座寺庙。  寺庙里人丁繁忙,显出大国的大气,就像他曾经到过的洛阳、到过的长安一般,这一次,他不只是站在官道旁眺望。  他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