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闻视听作品中,对新闻事件的评论类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有个人观点的融入及交锋,评论类新闻视听作品容易收到受众的青睐。
随着网络媒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种新型热门新闻视听作品形式——网络脱口秀,以其宽松的节目选题、短小精悍的节目内容、较快的传播速度[1]等突出优势迅速走红,其中既包括《晓松奇谈》(《晓说》)、《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等以网络视频网站为主要发布平台的自制节目,也包括《老梁观世界》等在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共同播出的节目。在这类节目中,既有与传统个人评论类视听作品相似之处,也有在融媒环境下的新发展。
一、节目特点
(一)个人特色
在个人评论类视听作品中,个人特色可以说是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网络脱口秀也如是。这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节目要有鲜明的个人立场及观点。如《晓松奇谈》少帅张学良系列中,评论者高晓松结合历史资料,评价张学良花天酒地、骄横跋扈等,较具个人色彩,且观点较为激烈直观。受众在此类节目中,如能感受趣味性,满足同理心,获得启发性,则方能实现观众的长期留存。另一方面,个人评论类视听作品中,评论员往往为既成意见领袖。拉扎斯菲尔德与卡茨在其二级传播理论中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指出其为大众媒介(当时主要指广播和报纸)信息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中介,在线下社区,可以根据其社会地位、知识背景或思想观点的影响力来划分,延伸到目前的網络社区,则更多的是依据思想和观点的影响力进行划分。
意见领袖的形成与其长期以来表现出的个人特色,发布言论的专业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密切相关。现如今,观点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是虚妄的,意见领袖往往仅能用有个人特色的观点态度吸引一部分群体的追随者,所以,在其所有的观点发布平台,其观点需一以贯之,才能维系其现有追随者并尝试扩大自身受众群。
(二)新型交互技术的应用
在节目中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是融媒时代,新媒体的突出优势之一。
网络脱口秀节目,更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更多的与受众实时互动,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在现有的这几档影响力较大的个人网络脱口秀节目中,均有相关的互动呈现,如扫码关注微博微信实时参与节目互动等,但这些形式远远未能充分调动起平台优势,在这一方面,目前的诸多新兴网络自制节目均有可借鉴之处,如《奇葩说》中,受众可实时进行投票进行参与,另外,还有在节目中加入弹幕墙,从而进行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
多平台多交互是融媒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多屏时代已然来临,受众注意力的抢占是各平台的重头戏,而通过互动,维持受众的注意力,新媒体本身即占据自身的优势,则更应充分发挥。
二、内容分析
(一)选题定位
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选题地位重中之重,大大影响节目的受关注程度。一般来讲,网络脱口秀与传统新闻评论类节目相似,一般选题分为两个方向。
首先是阶段性热门话题。选取一个时间点内的社会热点事件,由于已有舆论的造势,会更易诱发对节目的转发扩散。如《吴晓波频道》《限购后我们还要抢房吗》一集,结合先进房价热点进行解读。但由于个人评论类节目主观性较强,此类选题一般会选择避免较敏感的争议性话题,避免错误引导舆论。其次是根据节目定位的不同,选择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重大事件,如此,在分众化时代,更能够满足节目所针对受众的需求。如晓松奇谈偏向对历史热点的选取,如《晓松奇谈之张学良:西安事变》、《太平天国与南北战争》等;《吴晓波频道》则偏重于对当前经济热点的解读等。
(二)结构
由于脱口秀节目为个人观点的集中表达,所以结构的清晰显得较为重要,只有在节目前期策划中确定逻辑线、列出小主题,才不至于使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混乱,也更利于观点的表达。
根据节目的不同,每个节目所采取的具体节目结构、形态均有所区别,但总体来说,基本符合阐述主题、分析事实、发表观点,引申介绍几个步骤,且在具体的节目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起承转合均有转场提示,一般表现为镜头的切割,有多种表现形式:直接页面提示、《罗辑思维》采取的加入空镜头的形式,另外,更换拍摄角度也是方法之一。
(三)基调、情感表达
由于节目形式的原因,此类节目的情感表达一般为直接传达型,个人的观点直接传递给受众。但向受众传递观点并不等于受众接受观点,而只有受众在总体上接受节目的观点,才能对节目逐渐增加粘性与依赖度,为了更好的传达节目的基调、情感,除意见领袖的个人人格魅力外,在表达方式上,也需增添一些技巧。
首先,观点应明晰。在节目进行当中,对于已有观点,要适当进行总结提炼,并最好以清晰的文字方式呈现于屏幕上。其次,借助事例进行观点的说明。对于个人观点的表达,一味说教是不被大多数受众接受的,适当借助事例,是大多数节目不约而同的方式,事例使节目更富有趣味性。第三,资料的多形式呈现。在进行事例讲解中,资料呈现必不可少,文本资料、图像资料、音视频资料等均能够加入节目中,多种形式的资料呈现有利于观点表达及佐证,也有助于提升节目的多样性。如《晓松奇谈》《九一八真相》一集中,开篇即使用张学良与夫人于凤至的历史影像资料,给观众心中树立起人物形象,并将资料的运用贯穿整个视频。第四,对画面进行包装。对评论主体拍摄的取景对节目的基调也有影响,摄制背景的包装有利于气氛的表达,如《晓松奇谈》、《罗辑思维》均以书架等较具文化气息的装饰作为背景,突出节目的文化气息,利于受众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另外,画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提升视频画质,也有利于受众对节目的好感度。
三、评析
对于颇受欢迎的此类节目,经过分析,从节目本身及受众角度,均有所启示。
从节目角度。首先,现如今,在新闻视听节目的制作中,融媒理念需贯穿其中,表现在多平台发布、兼顾多平台受众等方面。如《老梁观世界》即为传统媒体平台及新媒体平台共同兼顾,尽可能的扩大受众群体。在多平台兼顾方面,节目需充分考虑传统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区别,因地制宜进行节目的制作播出,如不同平台受众观看节目的设备不同,则可设置不同的景别优化受众体验,在新媒体平台上,增添互动模式等等。其次,通过对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分析,当今时代,新闻作品不可忽视的一条原则,即为内容为王,至于平台方面,则重要性次之。真正优质的内容,受众会进行自发的主动传播,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观众都是一个宣传的传声筒,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平台的界限逐渐模糊,多平台联动对于大多数制作方来讲已并非难题,所以,相对于一味的强调新媒体平台,真正有观点、有新意的内容才是真正能够使受众喜爱的。
从受众角度。由于个人评论性节目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且存在为吸引受众而对观点进行夸大的可能,所以受众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是必要的,对于事件应多方位理解,不能被一言蔽之。尤其是对于争议性较强,未有定论的事件,更应谨慎理解,多让时间来厘清真相。
注释:
[1]张少惠. 关于中国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热现象探究[D].山东大学,2015.
参考文献:
[1]吴俊锋.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解析及发展创新趋势探究[J]. 新闻传播,2012
[2]夏迎宾. 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多元化语态[J]. 视听纵横,2012
[3]余昇. 浅谈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包装[J].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8
随着网络媒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种新型热门新闻视听作品形式——网络脱口秀,以其宽松的节目选题、短小精悍的节目内容、较快的传播速度[1]等突出优势迅速走红,其中既包括《晓松奇谈》(《晓说》)、《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等以网络视频网站为主要发布平台的自制节目,也包括《老梁观世界》等在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共同播出的节目。在这类节目中,既有与传统个人评论类视听作品相似之处,也有在融媒环境下的新发展。
一、节目特点
(一)个人特色
在个人评论类视听作品中,个人特色可以说是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网络脱口秀也如是。这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节目要有鲜明的个人立场及观点。如《晓松奇谈》少帅张学良系列中,评论者高晓松结合历史资料,评价张学良花天酒地、骄横跋扈等,较具个人色彩,且观点较为激烈直观。受众在此类节目中,如能感受趣味性,满足同理心,获得启发性,则方能实现观众的长期留存。另一方面,个人评论类视听作品中,评论员往往为既成意见领袖。拉扎斯菲尔德与卡茨在其二级传播理论中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指出其为大众媒介(当时主要指广播和报纸)信息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中介,在线下社区,可以根据其社会地位、知识背景或思想观点的影响力来划分,延伸到目前的網络社区,则更多的是依据思想和观点的影响力进行划分。
意见领袖的形成与其长期以来表现出的个人特色,发布言论的专业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密切相关。现如今,观点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是虚妄的,意见领袖往往仅能用有个人特色的观点态度吸引一部分群体的追随者,所以,在其所有的观点发布平台,其观点需一以贯之,才能维系其现有追随者并尝试扩大自身受众群。
(二)新型交互技术的应用
在节目中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是融媒时代,新媒体的突出优势之一。
网络脱口秀节目,更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更多的与受众实时互动,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在现有的这几档影响力较大的个人网络脱口秀节目中,均有相关的互动呈现,如扫码关注微博微信实时参与节目互动等,但这些形式远远未能充分调动起平台优势,在这一方面,目前的诸多新兴网络自制节目均有可借鉴之处,如《奇葩说》中,受众可实时进行投票进行参与,另外,还有在节目中加入弹幕墙,从而进行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
多平台多交互是融媒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多屏时代已然来临,受众注意力的抢占是各平台的重头戏,而通过互动,维持受众的注意力,新媒体本身即占据自身的优势,则更应充分发挥。
二、内容分析
(一)选题定位
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选题地位重中之重,大大影响节目的受关注程度。一般来讲,网络脱口秀与传统新闻评论类节目相似,一般选题分为两个方向。
首先是阶段性热门话题。选取一个时间点内的社会热点事件,由于已有舆论的造势,会更易诱发对节目的转发扩散。如《吴晓波频道》《限购后我们还要抢房吗》一集,结合先进房价热点进行解读。但由于个人评论类节目主观性较强,此类选题一般会选择避免较敏感的争议性话题,避免错误引导舆论。其次是根据节目定位的不同,选择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重大事件,如此,在分众化时代,更能够满足节目所针对受众的需求。如晓松奇谈偏向对历史热点的选取,如《晓松奇谈之张学良:西安事变》、《太平天国与南北战争》等;《吴晓波频道》则偏重于对当前经济热点的解读等。
(二)结构
由于脱口秀节目为个人观点的集中表达,所以结构的清晰显得较为重要,只有在节目前期策划中确定逻辑线、列出小主题,才不至于使受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混乱,也更利于观点的表达。
根据节目的不同,每个节目所采取的具体节目结构、形态均有所区别,但总体来说,基本符合阐述主题、分析事实、发表观点,引申介绍几个步骤,且在具体的节目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起承转合均有转场提示,一般表现为镜头的切割,有多种表现形式:直接页面提示、《罗辑思维》采取的加入空镜头的形式,另外,更换拍摄角度也是方法之一。
(三)基调、情感表达
由于节目形式的原因,此类节目的情感表达一般为直接传达型,个人的观点直接传递给受众。但向受众传递观点并不等于受众接受观点,而只有受众在总体上接受节目的观点,才能对节目逐渐增加粘性与依赖度,为了更好的传达节目的基调、情感,除意见领袖的个人人格魅力外,在表达方式上,也需增添一些技巧。
首先,观点应明晰。在节目进行当中,对于已有观点,要适当进行总结提炼,并最好以清晰的文字方式呈现于屏幕上。其次,借助事例进行观点的说明。对于个人观点的表达,一味说教是不被大多数受众接受的,适当借助事例,是大多数节目不约而同的方式,事例使节目更富有趣味性。第三,资料的多形式呈现。在进行事例讲解中,资料呈现必不可少,文本资料、图像资料、音视频资料等均能够加入节目中,多种形式的资料呈现有利于观点表达及佐证,也有助于提升节目的多样性。如《晓松奇谈》《九一八真相》一集中,开篇即使用张学良与夫人于凤至的历史影像资料,给观众心中树立起人物形象,并将资料的运用贯穿整个视频。第四,对画面进行包装。对评论主体拍摄的取景对节目的基调也有影响,摄制背景的包装有利于气氛的表达,如《晓松奇谈》、《罗辑思维》均以书架等较具文化气息的装饰作为背景,突出节目的文化气息,利于受众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另外,画质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提升视频画质,也有利于受众对节目的好感度。
三、评析
对于颇受欢迎的此类节目,经过分析,从节目本身及受众角度,均有所启示。
从节目角度。首先,现如今,在新闻视听节目的制作中,融媒理念需贯穿其中,表现在多平台发布、兼顾多平台受众等方面。如《老梁观世界》即为传统媒体平台及新媒体平台共同兼顾,尽可能的扩大受众群体。在多平台兼顾方面,节目需充分考虑传统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区别,因地制宜进行节目的制作播出,如不同平台受众观看节目的设备不同,则可设置不同的景别优化受众体验,在新媒体平台上,增添互动模式等等。其次,通过对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分析,当今时代,新闻作品不可忽视的一条原则,即为内容为王,至于平台方面,则重要性次之。真正优质的内容,受众会进行自发的主动传播,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观众都是一个宣传的传声筒,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平台的界限逐渐模糊,多平台联动对于大多数制作方来讲已并非难题,所以,相对于一味的强调新媒体平台,真正有观点、有新意的内容才是真正能够使受众喜爱的。
从受众角度。由于个人评论性节目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且存在为吸引受众而对观点进行夸大的可能,所以受众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是必要的,对于事件应多方位理解,不能被一言蔽之。尤其是对于争议性较强,未有定论的事件,更应谨慎理解,多让时间来厘清真相。
注释:
[1]张少惠. 关于中国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热现象探究[D].山东大学,2015.
参考文献:
[1]吴俊锋.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解析及发展创新趋势探究[J]. 新闻传播,2012
[2]夏迎宾. 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多元化语态[J]. 视听纵横,2012
[3]余昇. 浅谈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包装[J].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