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院制度为中心展开司法现代化建设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是社会的产物,同时又服务于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现代化也就成了法治发展的应有之义,而作为法制现代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司法的现代化,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仅要继承法律原有的、内在的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同时更要适应现代社会,进行制度上的自我革新;当法制现代化成为站在新旧世纪门槛上的法学家们热切关注、认真探究的中心问题时,司法现代化作为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也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接下来笔者就“现代化中的法院制度建设”提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完善审前准备阶段的相关制度
  外国立法中规定了审前程序,其制度目的主要是为了庭审能够顺利进行,由法官在开庭审理前先组织当事人双方交换证据,确定争议焦点,同时起着实现案件分流、节约诉讼资源的功能。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有着相类似的规定,即审前准备阶段,主要体现于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第一百二十五条到一百三十三条。从条文看来,我国审前准备阶段基本上可以完成制度设计的目的,但是仍然有两个缺陷:第一,关于答辩制度的规定,容易造成庭审中的证据突袭;第二,证据交换制度没有规定相关的保障措施。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中规定:“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由此可见,被告在审前不提交答辩状不承担任何不利的法律后果,但是由于被告不提交答辩状可能导致原告无法知道被告的主张和其对案件的看法,进而无法收集、整理证据,影响庭前准备的效果。但是由于被告对原告的起诉状是知悉的,被告可以在庭审中有针对性的提出证据及主张,这样就造成了审前准备制度被架空,而诉讼中双方权利与信息又不对等的结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审前程序,在审前准备阶段中应当规定“答辩失权制度”,此制度是指在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情况下,丧失一定的诉讼权利,比如不可以提出原告未准备证据的诉讼主张,不可以提出应当交换而为交换的证据,由于一些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本来就不应当公示,所以这些证据没有进行证据交换也是可以在庭审中提出的。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對证据交换制度做出规定,但是并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这样就容易是证据交换制度流于形式,达不到其本身的制度目的。首先,对于证据交换的范围,由于法律不可能完整的规定什么证据应该交换,因此我们可以对不必交换的证据予以规定,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对一些涉及当事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的证据进行保护。笔者认为不得交换的证据资料有:第一,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第二,诉讼代理人为开庭而作的准备一些体现辩论技巧的间接证据与辅助性证据;第三,证据的来源信息,证人的相关信息及联系方式。另外,像笔者在前文中叙述的那样,我国同样可以规定“证据失权制度”,即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官的组织在审前准备阶段将证据出示给对方,如果没有出示或只出示了部分,则非经法律规定未出示的证据不得在庭审中进行举证、质证。当然“证据失权制度”也有例外,即那些在举证期限届满后的新证据是可以在庭审中提出的。
  二、审委会制度的改革
  我们都知道,审判委员会是法院中最高的审判组织,对于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和法官必须执行,这就使审判委员会在法院审理案件中拥有最高决定权,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审判委员会的制度设计能否支撑得住他的最高决定权?我国审委会制度现存的两个弊端是:第一,有较强的行政色彩;第二,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缺乏公开性。
  关于第一问题,要想实现审判委员会去“行政化”,最重要的就是在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时保证过程的民主并确定一个主导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其一,是优化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时的投票方式,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第九条的规定:“审判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对议题应当展开充分讨论。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必须获得半数以上的委员同意方能通过。少数人的意见可以保留并记录在卷。”在实际操作时,很可能会出现委员各持不同意见,但是每个意见都达不到半数以上,这时应该由审理案件的法官总结委员们的讨论结果,分别就各个意见表决,选出过半数的意见进行再次表决,依次类推获得最终结论。但是这也只是形式上相对合理的一种表决方式,不能对得出一个公正合理的决定起到实质性帮助。所以其二,是对于案件最终意见的形成,应该明确的是审理案件的法官才最有发言权,即审理案件的法官才是审委会讨论案件时的主导力量。因为根据直接审理原则,只有亲身接触过案件的人才更容易形成接近案件真实情况的“心证”,尤其是在民事诉讼中,法官的个人经验、知识结构对自由心证的形成与案件的审理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在法律中硬性规定合议庭和法官必须执行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很可能会造成审委会成员大都不了解案件或者出于外在压力的情况下,直接听从别人意见,致使审判委员会做出一个不合理的决定,而真正接触案件的法官却成了硬性制度下的机器,并没有左右案件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案件的审判应当实行法官个人负责制,而将审判委员会的讨论意见只作为判决时的参考,并非必须执行。
  关于第二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设立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初衷就是要给案件的审理再加一道保障措施,更好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第十三条:“审判委员会委员、列席人员、秘书和书记员,应当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事项。审判委员会会议纪要,属机密文件,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外传。”可见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过程是秘密的,当事人既不知道审判委员会委员发言的内容也不清楚审判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情况。这样的做法,首先是对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的一种剥夺,因为当事人并不知道审判委员会委员组成人员是否同本案具有利害关系,或者是否有已经被申请回避的人参加案件讨论;其次,对审委会讨论、决定事项进行保密,是对当事人救济权利和诉讼权利的一种限制,因为在参与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成员中,只有审理案件的法官是直接接触当事人的,但是当法官向审判委员会介绍案情时,想要保证其完整的、不带偏见的陈述是很难的,如果讨论的内容不让当事人知悉,只让当事人通过评议的结果来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并不能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审判委员会的讨论、决定事项的过程可以不向社会公开,但是应该让当事人知悉,当事人本来就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这样做才能更好的保障当事人的诉权。
  参考文献
  [1]何家弘:《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陈瑞华:《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汤维建:《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梁彗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悄然生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获取资讯、信贷、娱乐、理财等,尤其网络购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74亿,较2014年底增加1249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3.5%。可见网络购物群体的持续增长,势
期刊
【摘要】:“单独二孩”政策是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为缓解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而适时提出的生育政策,是我国基本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补充。但“单独二孩”自实施之初并未如预期那样刺激民众生育愿望提高,反而在实践中遇冷,基于此,我国于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本文将从“单独二孩”政策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背景出发分析政策转变的法律原因,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单
期刊
【摘要】:人们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承受着工伤灾害带来的痛苦。如何使工伤职工得到合理救济,历来是法律研究者关注的话题。《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丧葬补助金的数额、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范围以及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标准,未对“三金”的性质进行明确界定,也缺乏可操作性的分配标准。本文将通过研究“三金”的性质,讨论合理的分配原则,尝试提出可行的分配方案,以期实现有益于司法和立法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商标侵权行为与商标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不同法域的两个不同概念,但二者亦有诸多的交叉之处。现实生活中二者之间的区别简单表现为:有的商标侵权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不构成商标侵权,当然也存在同时构成商标侵权又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情形。现实中也有类似同案不同判的例子,若能明确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各自的认定要件及其二者竞合的情形,对解决类似的案子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一起商标侵权
期刊
【摘要】: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退休老年人能否顺利的进行角色转换成为衡量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帮助退休老年人进行顺利的角色转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
期刊
【摘要】:在法律科学中,法理学是基础,是首屈一指的理论法学,构成了整个法学的基础理论、一般理论、方法论。在法学教育教学体系以及课程设置中,法理学的地位是专业基础课,一般最先开设课程,源于部门法又高于部门法,成为法学集大成学科。法理学以法理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理性分析为形式,以塑造和提高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为目标。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发,犯罪低龄化趋势显著,形势严峻,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对此,不少民众和学者反响强烈,要求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制约未成年人犯罪。但是应当强调指出,法律在未成年人定罪和处罚问题上所规定的年龄界限不可有任何的伸缩性。本文即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和处罚的刑事法定年龄界限能否突破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未成年人; 犯罪;年龄;界限突破;降低  据报道,2004 年
期刊
【摘要】:《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实施至今引发了全民热议的浪潮,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中的第五条和第十条,首次对一直以来的裁判难点作出了回应,但由于其明确性不足,不能完全解决此类问题,本文特对此进行浅析。  【关键词】:夫妻个人财产;孳息;投资收益;增值  一、问题的提出  《婚姻法》调整的是作为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婚姻家庭关系,其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良性发展,所以立法有必要对家庭关系中尤为重要的财产关系
期刊
【摘要】:我国宪法没有明确地把家庭权写入条款中,但可根据宪法的根本法的作用,以及宪法第49条的分析,寻找到宪法对家庭权作为基本权利的基本保障方面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家庭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家庭权的内涵以及家庭权的宪法保障的具体内容,借鉴美国将宪法规定内容作为实践中原则的现象提出我国宪法保障的实施方法,即进行必要的原则性约束。  【关键词】:家庭权;宪法保障;原则性约束  一、家庭结构  从古至今,家
期刊
【摘要】:我国虽有多年的行政补偿实践,但主要集中在对公民财产权的征收和征用方面。随着诚信政府理念的引入,信赖利益保护问题在行政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实践中,信赖利益补偿纠纷多发,但我国并没有制定《行政赔偿法》,也无关于信赖利益补偿的法律规定,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信赖利益补偿进行界定,确定信赖利益补偿的原则和范围。  【关键词】:信赖利益补偿;补偿原则;补偿范围   一、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