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对当前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已经成功地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将互联网与养老行业相结合,对传统养老行业进行改造升级。本文以"互联网+"与养老服务融合为切入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智能终端,加大互联网+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探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养老创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养老服务;智慧养老;模式创新
1.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在2000年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截至2016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达1500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0.8%。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与之相对的是我国低下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与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结构矛盾。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已经成功地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将互联网与养老行业相结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终端与智慧养老平台系统,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解决养老问题。
2.我国养老体系与发展现状
2.1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当前老年人们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养老模式,与子女住在一起,不仅便于子女的精心照顾而且能与子女们朝夕相处,减少了晚年的孤独和寂寞感,精神生活得到了慰籍。家庭养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根据有关单位预测,2050年,中国将会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但在与其他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國家相对比,中国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这就导致了未富先老这一情况。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的观念也在进一步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的是小家庭的幸福,有些人觉得与老年人在生活上与思想上相差太大,无法在一个屋檐下好好相处,有些人甚至拒绝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当代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2.2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的载体就是一些具有专门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能够对老年人提供相对专业的照料看护,对于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子女在照顾老人尤其是一些在身体或精神上患有疾病的老人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机构养老的出现能大大减少子女的压力。机构养老也存在不足。养老机构的供需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来养老机构发展迅速,床位数快速增加,但总体上供给与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其次当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人员不足且专业化程度不够。很多养老机构收费非常高,与之对应的是老年人相对弱的支付能力和子女自身生活负担的加重。
2.3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住在家里,以社区为中心,并依托社区的各种社会力量来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 在社区养老的模式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既减轻了子女照顾老人的精力,也能让老人在家就享受到服务,使老人在不脱离原有生活环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但其资金来源方式单一、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与专门化的从业人员等等。社区养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3. 我国养老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3.1养老资源不足
尽管近年来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发展较快,床位数也不断增加,但目前养老机构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仍有差距。根据 2013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拟定的目标,到 2020 年,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要达到35-45 张。目前还存在缺口,若以“百名老人 5 张床位”的国际标准计算,我国养老床位的缺口将更大。
3.2养老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养老机构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资源配置问题,养老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是不少养老机构人满为患,老年人只能等待里面的人出来后才能进去,一年仅能新入住十几人,但同时又有些地方的养老院空床率居高不下, 因此养老资源的错配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对于我国养老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利用好已有资源,汇总养老服务供需信息,做好资源配置的整体规划,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3养老服务内容少,质量低
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机构机构养老,都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环境差、卫生不达标等因素,导致养老机构整体硬件水平差。一些民营养老机构布局差、管理差、安全意识不到位,不仅不能服务于老年人,甚至会对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威胁。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十分单一,许多养老服务只是做表面工程,并未深入探索分析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缺乏服务精神。
4.互联网+养老模式基础系统建设
4.1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
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是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建立的基础,主要包括需求方老年人的信息和供给方养老机构的信息。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养老服务机构信息数据库、养老产品生产商基础信息、养老服务志愿者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要时常更新,随着政府逐渐扩展大数据运用范畴,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多方数据联系在一起,进行数据的碰撞,找出数据间的关系,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做出贡献。
4.2应用系统建设
这个系统是以老年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在整个大系统下有许多的子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养老服务业务受理模块、支付系统、安全系统、老年人文娱系统。只有这些子模块间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确保整个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稳定运行。
4.3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以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基础,以各种可穿戴智能设备为手段,以云服务平台为支撑,以社区为依托,面向老年人提供高质、多量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种养老资源,使老年人及家属能通过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获得更多的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使社会养老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各个养老服务参与主体能够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化。
作者简介:
章慧俊(1995.11.27),男,福建省厦门市,汉族,学历:本科生,研究方向:互联网+养老。
关键词:"互联网+";养老服务;智慧养老;模式创新
1.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在2000年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截至2016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达1500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0.8%。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与之相对的是我国低下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与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结构矛盾。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已经成功地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将互联网与养老行业相结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终端与智慧养老平台系统,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解决养老问题。
2.我国养老体系与发展现状
2.1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当前老年人们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养老模式,与子女住在一起,不仅便于子女的精心照顾而且能与子女们朝夕相处,减少了晚年的孤独和寂寞感,精神生活得到了慰籍。家庭养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根据有关单位预测,2050年,中国将会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但在与其他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國家相对比,中国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这就导致了未富先老这一情况。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的观念也在进一步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的是小家庭的幸福,有些人觉得与老年人在生活上与思想上相差太大,无法在一个屋檐下好好相处,有些人甚至拒绝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当代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2.2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的载体就是一些具有专门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能够对老年人提供相对专业的照料看护,对于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子女在照顾老人尤其是一些在身体或精神上患有疾病的老人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机构养老的出现能大大减少子女的压力。机构养老也存在不足。养老机构的供需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来养老机构发展迅速,床位数快速增加,但总体上供给与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其次当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人员不足且专业化程度不够。很多养老机构收费非常高,与之对应的是老年人相对弱的支付能力和子女自身生活负担的加重。
2.3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住在家里,以社区为中心,并依托社区的各种社会力量来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 在社区养老的模式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既减轻了子女照顾老人的精力,也能让老人在家就享受到服务,使老人在不脱离原有生活环境的情况下解决问题。但其资金来源方式单一、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与专门化的从业人员等等。社区养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3. 我国养老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3.1养老资源不足
尽管近年来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发展较快,床位数也不断增加,但目前养老机构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仍有差距。根据 2013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拟定的目标,到 2020 年,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要达到35-45 张。目前还存在缺口,若以“百名老人 5 张床位”的国际标准计算,我国养老床位的缺口将更大。
3.2养老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养老机构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资源配置问题,养老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是不少养老机构人满为患,老年人只能等待里面的人出来后才能进去,一年仅能新入住十几人,但同时又有些地方的养老院空床率居高不下, 因此养老资源的错配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对于我国养老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利用好已有资源,汇总养老服务供需信息,做好资源配置的整体规划,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3养老服务内容少,质量低
无论是社区养老还是机构机构养老,都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环境差、卫生不达标等因素,导致养老机构整体硬件水平差。一些民营养老机构布局差、管理差、安全意识不到位,不仅不能服务于老年人,甚至会对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威胁。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十分单一,许多养老服务只是做表面工程,并未深入探索分析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缺乏服务精神。
4.互联网+养老模式基础系统建设
4.1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
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是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建立的基础,主要包括需求方老年人的信息和供给方养老机构的信息。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养老服务机构信息数据库、养老产品生产商基础信息、养老服务志愿者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要时常更新,随着政府逐渐扩展大数据运用范畴,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多方数据联系在一起,进行数据的碰撞,找出数据间的关系,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做出贡献。
4.2应用系统建设
这个系统是以老年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在整个大系统下有许多的子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养老服务业务受理模块、支付系统、安全系统、老年人文娱系统。只有这些子模块间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确保整个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稳定运行。
4.3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以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基础,以各种可穿戴智能设备为手段,以云服务平台为支撑,以社区为依托,面向老年人提供高质、多量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种养老资源,使老年人及家属能通过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获得更多的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使社会养老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各个养老服务参与主体能够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化。
作者简介:
章慧俊(1995.11.27),男,福建省厦门市,汉族,学历:本科生,研究方向:互联网+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