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西藏城镇中学如何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ing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这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其中包括教育。虽然教育技术的出现从始至终给教育者无限的期望和理想,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是众多教育者给予很高的期望,但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在全国范围内,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存在很多问题,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西藏地处边远,西藏地区的教育技术曾一度在硬件条件和教师配备上落后于发达地区,然而现在西藏各项事业正在稳步发展,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该正确把握其内容,避免步人后尘,加快步伐赶上发达地区。而“整合”与提高藏区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步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目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也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十分重视中学生学习能力、技能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信息素养终身学习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58-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党中央的持续帮扶和关注,一系列好的政策陆续实施。在这些好的政策下西藏城镇中学校的硬件条件和教师配备情况越来越好,我们应该再接再厉,正确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顺应时代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在今后的一生中起到作用,这就需要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课程整合的重要地位顿时突显而出。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键之一在于正确把握整合目标,关键之二在于改变对信息技术的传统观念与看法。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西藏城镇中学如何正确把握,我有以下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的“讲述者”、信息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等各种角色,很多学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深,培养出来就是知识型模仿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藏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平等的。有些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多。教师逐步失去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资源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一个良好环境的提供者、一个督促者的重要角色,要不断地培养和促进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习惯,并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认识到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与终身学习之间的联系。其他科目的教师也要从自身做好榜样,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本科目中一些问题的意识加以重视。因此,我们应确立“教学相长”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该从“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之二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综合基本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素养就能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1.在交往交流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缺不了理论结合实践,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民族特色、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用电脑设计班报、设计教室布置、成绩统计;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用邮箱接收和上交作业等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可定期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省内外实践活动,这对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2.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重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授,很多其他学科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他们忽略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不能熟练应用与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信息素养和情感层面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积极创造条件,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加强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中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从长远视角下优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之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然而一提到优化教学效果,很多教师的头脑中还是会呈现传统的信息技术观。传统的信息技术观主要是把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呈现工具,教辅工具,忽视了构建信息化环境的功能,忽视了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工具的功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教学效果,但还是“教师为主体”,还是一种披着“信息技术”皮的填鸭式教学,还是把视角放在了眼前的卷面成绩。教师应该改变原有观念,积极为学生构建信息化环境,加强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工具,只有改变传统的观念,才能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出路,真正做到从长远视角下优化教学效果。
   四、开发校本资源,把握好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同时,使其个性及时得到发展。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教师需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地区文化以及身边实际例子,开发更加贴切的教学资源,加强藏区学生个性发展。组织信息技术能力较好的学生,以个人网站、班级网站、小组合作专题网站为形式发布网页。利用专题网站丰富各学科知识,辅助学习,为其他同学提供专题知识;利用班级网站介绍本班学习生活情况,利用个人网站展示学生自我风采,张扬个性。
   五、整合过程中应把握如下原则
   1.教学目标控制原则:首先,相比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整合后的教学目标中要有所体现,不能还是原有的单一视角下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整合,使教学与信息化社会联系。例如:一堂语文识字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考虑教学目标时从学生对字词本身的掌握(包括理解、读、写、组词、造句等)和能用电脑打出这些字词两方面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生字词部分根据实际需求,用传统教法或者用信息化手段讲解完毕后,安排学生在电脑上用全拼或五笔字输入法打出这些字词。其次,信息技术的选择与运用,其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失去教学的方向。
   2.学生主体性原则: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现代教育思想下师生关系的重要转变。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认知工具,从教师大的任务方向自己选择具体的内容与方法,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与学习伙伴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发展,而这种活动是出于学生自身的需要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无耐的。因为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自己去选择选择一些认知工具探索和解决,所以相比教师为主体、填鸭式传授大量知识块,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在信息化社会显得更加合理。
   3.课堂活动性原则: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向着活动课的形式转变。教学应该让学生做,这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学生更喜欢听故事,做游戏,比赛,做实验,搞课题研究以及上网查资料,上机操练等形式。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出发,与目前的信息化社会生活联系,采取多种形式与方法,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培养出现代人才观视角下的智能型、创造型人才。
   4.教学开放性原则:这是现代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藏区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学的突破口,是“整合”应该很好遵循的一个原则。开放有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也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这种开放是相对于传统、封闭而言的开放,不是无限制的开放。这种开放可以表现为教师不一定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一定是权威,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与学生可以是合作伙伴式的关系。教学内容来源不局限于教材,更不局限于教师,渠道可以更多,范围可以更广。题目本身将趋向于开放题,根据藏区的实际情况,联系多民族、多元化文化背景,条件不确定、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更新与能力的形成。
   总之,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我们要做到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效果为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用研究性、协作性、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观,信息技术既是教学的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与对象。只有这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给藏区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04)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 2005(01)
其他文献
现代电力系统需要现代的管理,供电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有先进的手段进行加工处理。传统的管理方式,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对收集的信息不能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加工缺乏综合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的能力,不可避免的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因此利用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和电力营销理论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具有辅助分析决策功能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开发实
【摘要】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也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难点。文章从英语听力教学实践出发,对听力理解的四大障碍进行一些尝试性的分析, 并提出了消除障碍,提高英语听力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理解障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9-01  一、前言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听力是最难掌握的语
期刊
【摘要】《会计模拟实训》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计模拟实训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教学效果不佳。下面就如何提高中职会计模拟实训的有效性发表个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模拟实训职业能力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高素质的实用型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如何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保障改革成效已经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应该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了。文章主要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评价的内容、方法及评价的实施,做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学生专业技能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较之前来说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传统的文化教育方面也已经显示出了一些教育过程中的不足与误区,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当前我国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现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误区等问题,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对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方法上进行了更多的改善与改进,以期能够使传统文化的教育为我国
期刊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至于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教改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这就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空间。英语课程功能定位和基础教育中的英语课程应是不同的。它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知识,培养国民英语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对将来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综合体,即职业能力,这是英语课程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最大区别之处。本
期刊
【摘要】以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两者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的研究引起了国内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人文素质的内涵,探讨了地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其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探索地方高校依托大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人文素质地方高校  【Abstract】A focus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llege English t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5-01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现代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并使之与其他教学技能结合起来,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新颖灵活的画面,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
期刊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落实,听力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大学英语教学也加大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力度。本文通过对听力教学现状分析,并结合英语听力的策略,阐述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力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6-01  一、引言  语言是
期刊
【摘要】变译理论填补了我国译论研究的空白,它根植于本土的译事,但与功能翻译理论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两者都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突出翻译翻译目的与译文读者的重要性,同时都以“合适”为翻译标准。但变译理论区分了全译和变译,将翻译研究从语内扩展到语外。同时,变译理论更注重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可以说变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与功能翻译理论一脉相承,但又有所突破。  【关键词】变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继承突破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