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中的故事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2d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无法不到波格赛美术馆去看看。
  真正是太了不起了,从网络信息上知道,拥有贝尔尼尼、卡诺瓦、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等著名艺术家精品而闻名遐迩的波格赛美术馆,竟是私人美术馆。
  以散步的心情,自由呼吸的形式,释放一下灵魂,与艺术来一次美丽的邂逅,是我们这次赴欧洲美术馆巡礼的准则。
  以前随国内旅行团来过意大利,行动像赶场,根本无法享受行程的自由呼吸。这次,我们借在那不勒斯参加国际人类学大会的机会,获得大会的中国负责主席的张继焦教授准假,幸运地多争取了两天时间。临时抱佛脚的开始计划“自由呼吸”的新行程。尽管知道去波格赛美术馆,必须提前一个月预约日期。可“提前预约”的信息也隐隐告知我们,那里的作品一定非常值得去看。
  于是,一直不死心地上网点击预定波格赛美术馆的票,竟让我们得到了一张!浪漫的苦果也不好吃,整个过程酸酸涩涩,搞得之后几天里,只要一有时间,就上网寻定,希望能再侥幸撞个彩,俩人能同去。终于,在去的前晚,又预定到了另一张票。虽然两张票的参观时间,同天不同时,我们已开心地顾不得许多,按规定需要提前30分钟到售票处凭预约号,我们老老实实地按最早的时间,朝起前往。
  一经这么折腾,奇怪,这次的波格赛美术馆之约,变得很神圣。
  出门特别早,因担心去迟了不让进或路上堵车,罗马的天比中国亮得晚,又因下雨,更灰阴阴的。美术馆坐落在绿树成阴的波格赛公园内,我们搭乘地铁前往,可能是因为太在意,紧张之下提前出了地铁站,出站口是波格赛公园的另一头。眼前的公园很大,只见一片又一片的绿叶加绿阴,闻不到一丝人气,雨点打着初秋的落叶,心里竟增了点怯意……幸亏沿途找到了指引的路牌,否则一定难以相信,这么僻静的地方,有美术馆?还藏有这么多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疑惑不安中,我们不懈地寻觅着,在穿过公园一片空旷草地时,风,几次肆虐地将我们的雨伞顶吹得反翻,雨,越下越大。
  终于,在途中遇上两位穿着雨衣的欧洲人,上前一问,也是寻往美术馆的,心里才踏实起来,看来这条路的大方向是对的。很有意思,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中,遇到奔着相同目标艰难同行的异国人,这人与人之间突然没了国界,仿佛是心灵相通的亲人。一路,大家相视微笑,或许是相互赞赏吧,用眼神招呼示意,一起踩着泥泞的林中小道,边问边寻。
  哦,波格赛美术馆,终于找到了。
  这是一座典型巴洛克风格的别墅建筑,不大,但它的价值是世界上任何别墅都无法比拟的,不仅是里面有价值连城的藏品和布满院子的顶级雕塑群,更重要的是它为意大利留下了值得炫耀的历史。
  猛然,秋雨更迭,我仿佛站在了17世纪的初秋,似当年虔诚的艺术朝圣者们,刚刚艰难地穿越了寻探生命价值的风雨隧道,站在别墅前,自由地呼吸着艺术的雨露,酣畅淋漓。
  (2)
  刚过9点,候在馆外的参观者骤然多了起来,并迫不及待地开始排起队伍。美术馆的指示牌上说明:参观时不能带过多的东西,不能拍照,每场的参观时间只限制在2个小时。幸运的是,入口的放行处同意我们俩人同时入场。
  波格赛美术馆真是不负虚名!它的主体展厅分两层,一楼展示雕刻,二楼展示绘画。这里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雕塑和墙上挂满大大小小的名画,让我既震撼又兴奋,因为以前从没看到过这么多著名雕塑和油画密集一堂的展览,而且可以零距离地欣赏。
  这个美术馆的主人波格赛和艺术家贝尔尼尼,让我心生敬佩。
  因为他们,我获得艺术享受之外的另一种强烈感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波格赛美术馆本来是西皮奥内·波格赛的别墅,坐落于罗马市北部的波格赛公园。他是雕塑家贝尔尼尼的赞助者,曾为枢机主教,也是著名的收藏家。1613年,他把建成的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别墅直接改成了美术馆,陈列他身为名门的巴尔贝里尼家族的历代收藏。其家族中著名的人物安东尼奥·巴尔贝里尼,曾保卫过佛罗伦萨,后去了罗马,并推动罗马的文艺复兴;这家族还出了教皇乌尔班八世。其家族现于罗马巴尔贝里尼广场的巴尔贝里尼宫,也有大量惊人的收藏,现已为国家古艺术馆,我们正好安排在下午去参观。
  从15世纪到18世纪,随着历史的推移,不少艺术作品诞生于世,波格赛美术馆正好开始收藏。在这种光辉时代开馆的美术馆展,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到——什么是“历史的变迁”,什么是人类“生存的意义”。
  雕塑家贝尔尼尼,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创始者,1598年出生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贝尔尼尼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现为国家古艺术博物馆的巴尔贝里尼宫也是由贝尔尼尼设计完成的。他用一件件杰作把罗马点缀成了一座巴洛克式的城市,他与波格赛家族将皇家别墅的优雅气质第一次带给了普通民众。
  贝尔尼尼的作品将建筑与雕刻、绘画等姊妹艺术完美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他的作品也证明当艺术与宗教互相满足彼此需要之时,能促进时代的繁荣和发展,并由此引导了时尚。
  据说,贝尔尼尼在8岁时就作了一个小孩头像,这件事使他雕塑家的父亲大吃一惊,至17岁时,他已能独立地给大主教萨道尼作一件很不错的胸像了。后来贝尔尼尼结识了显赫一时的枢机主教波格赛,在其初出茅庐的时候,波格赛为了装饰自己的花园,曾向他订购了一系列作品。通过制作这些作品,贝尔尼尼可谓初露锋芒,展示了自己的天才,获得了出人意外的成功,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贝尔尼尼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以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贝尔尼尼与米开朗基罗相比,更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从其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响。当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完成后,贝尔尼尼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连一些宗教界的高级人士都为之感动。
  (3)
  我们惬意地散步于波格赛美术馆中,边观看,边听语音解说那些艺术与宗教血肉依存的故事,讲述人与神悲喜情爱的传说,蛮有意思。
  波格赛美术馆是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一座艺术宝库。眼前的雕塑《阿波罗和达芙妮》是贝尔尼尼在25岁左右创作的,极为生动。
  雕塑内容取自希腊神话故事:一天,阿波罗看到爱神丘比特正在拿着弓箭玩,就非常不屑地说:“这哪是你们小孩玩的?”小爱神不服气地顶嘴道:“别自以为了不起,有让你后悔的时候。”说完随手从箭袋中取出两支箭,一支是尖头金箭,它会使人深深坠入爱河,另一支是钝头银箭,则使人对异性不为所动。丘比特带着满心怨气将金箭射向阿波罗,把那支银箭射向河神帕纽斯那美如天仙的女儿达芙妮。这样阿波罗就对水泽仙女达芙妮产生了疯狂的爱慕,而达芙妮却对阿波罗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厌恶,一见到他就跑。终于有一天阿波罗忍不住想去向达芙妮诉说衷肠,达芙妮见状赶忙跑开,阿波罗急匆匆地在后面狂追,就在阿波罗快要追上的瞬间,达芙妮向他父亲祈求改变她的外貌,河神立刻用神力把她变成了一颗月桂树。阿波罗看到后懊悔万分,却又无可奈何,最后还是紧紧抱着月桂树以表达对她的爱,并答应将用月桂树枝编成王冠送给伟大的凯撒大帝和所有的胜利者,还要让月桂树四季常青、永不凋零。
  最精彩的是,艺术家将故事过程的浓缩处理——将人性的本能升华,定格在阿波罗的左手触到达芙妮肚子上的那一霎那。
  《普鲁托和普洛塞尔皮娜》雕塑内容取自罗马神话故事;造像天神宙斯的两个弟弟,一个是冥神普鲁托,另一个是海神波塞冬,两人都听命于朱庇特。普鲁托整天在冥界生活感到有些寂寞孤单,就想到人间讨个老婆,他看上了谷物女神色列斯的女儿,明媒正娶人家肯定不答应,那只能强掠。有一天他趁姑娘家在采花时突然把她掠到冥界中,并改名为普洛塞尔皮娜。姑娘的母亲色列斯为了寻找女儿把大地上的粮食都烧光了,人们辛劳一年颗粒无收,无奈之下只得来祈求天神朱庇特。迫于朱庇特的压力,冥神普鲁托最终答应让他的妻子每年有一半时间陪母亲,一半时间在冥界陪他。当几近疯狂的色列斯见到女儿后,顿时怒气全消,大地立马长出了谷物、鲜花和果树,人们也能安居乐业了。
  以后每年当色列斯见到女儿时就心花怒放,大地也万物生长茂盛,而另外一半时间则忧伤悲痛,大地就变得一片凋零;从此大地有了季节之分。
  贝尔尼尼惟妙惟肖地把掠夺的瞬间,凝固在了这个雕塑上,从后面看普鲁托全身上下结实的肌肉和举起“猎物”时肌肉的变化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雕像右边因为用力和兴奋,普鲁托右手的四个手指深深地陷进了被掠走女人的大腿里,看上去有很强的质感和力感;并从他们的眼神和神态上表现出了两人的极大差别,女主角微微张开的嘴唇仿佛是正在尖叫或寻求帮助。
  贝尔尼尼能让你从雕塑的肢体动作上“听到”他和她要发出的呐喊声和哀求声。
  《大卫》也是贝尔尼尼在25岁左右的作品,虽然它没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那么出名,但仍算得上是件杰出的雕塑。
  作品取材于圣经《旧约全书》中大卫王的故事,在圣经中他被描绘为骁勇善战的勇士、音乐家(会弹竖琴)和诗人。当时以色列人正在与腓力斯人作战,在对方阵营中有一个虎背熊腰、力大无穷的巨人哥利亚天天来骂阵,但以色列人无人敢应战。这天耶西最小的儿子大卫带着食物来看望在军中服役的两个哥哥,见到这种情形主动要求应战,以色列国王索罗看大卫和巨人个头、身材相差悬殊不同意,但大卫说他牧羊时杀死过熊和狮子。索罗看到大卫坚持也就同意了。哥利亚见到出战的是个连铠甲都没穿的俊美少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挥舞着大刀气势汹汹地奔了过来。只见大卫拿起弹弓,将鹅卵石压在弦上,瞄准哥利亚的额头,石头击穿了哥利亚的脑门,大巨人轰然倒地,大卫赶紧跑过去用哥利亚的大刀割下他的头颅,腓力斯人见状立刻溃不成军,以色列人乘胜追击,收复了大片土地。后来大卫接替索罗成为了以色列第二任国王。
  《时间的真理》是贝尔尼尼在1645年开始创作的。当时贝尔尼尼因圣彼得大教堂西边两个塔楼的结构问题而饱受争议,再加上他的资助人教皇乌尔班八世去世,使得他的整个事业处于低谷。他为自己创作了这尊雕像,并在他的遗嘱里明确指出将这尊雕像传给他的长子,作永恒的警示,要求永久地保存在他出生的家里。所以直到1924年,这尊雕像才被移到此美术馆。
  我想,贝尔尼尼可能希望用太阳来代表真理,来反驳那些诽谤者,告诉世人,真理是永恒的。
  在波格赛美术馆中,另一位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的作品,不得不提。这尊名称《作为胜利者维纳斯的波利娜.波拿巴》是卡诺瓦以拿破仑最喜欢的妹妹波利娜为原型塑造的。女主人右手支撑着头,左手拿着象征爱神维纳斯在选美比赛中获胜的金苹果。
  波利娜不是一般人物,她婚前因与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闹出绯闻,被拿破仑逼着两人成婚。丈夫在30岁时因感染黄热病死去,不久她又嫁给了波格赛家族的一名成员,结婚后因知丈夫在外有一个情妇,与丈夫不和,分居达10年之久,后又被丈夫说波利娜有很多变态的想法和做法,如让高大的非洲男仆背着她去洗澡,将侍女作为脚凳使用等等。1825年在教皇的劝说下丈夫又重新“接纳”了她,3个月后她患癌症去世。在她的婚姻中,当哥哥的拿破仑也得到了不少好处,譬如他迫使博尔盖塞家族从他们的收藏品中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卢浮宫或法国政府344件绘画和雕塑珍品。
  这些拿破仑的“战利品”至今仍挂在卢浮宫的展室里向后人炫耀着,这也是波利娜牺牲爱情交换的代价。
  (4)
  艺术,震撼你灵魂的不仅是色彩和造型,更是画面内容给予的启示。
  在整个美术馆的油画中,我最喜欢卡拉瓦乔的作品,尽管这里有比他更出名的大师如拉斐尔、提香等。而我欣赏的是他的创新,这大约也是他敢于自由呼吸,在当年被称为“异端者”的“另类”原因吧。
  卡拉瓦乔的作品,构思大胆,气势雄伟,充满哲学思想。他在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以明暗对照法,透过几乎夸张的色彩,以丰富的色彩使得主题极富戏剧性,把情感的强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打破了那时期命题绘画的模式化和理性的宁静和谐。画风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我特别喜欢卡拉瓦乔的《哲罗姆》这幅画,画面大胆的以大面积的红色,来衬托哲罗姆的格性和地位。哲罗姆是当年西方教会中最有教养、最伟大的学者,被罗马教皇封为圣徒。画中的修士哲罗姆,身着红衣,桌上的头骨和圣人的低头学习脑袋出现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一个巧妙的偶合,暗示哲罗姆已充分认识到,世俗享乐的虚荣。
  《手提哥利亚头颅的大卫》是卡拉瓦乔在1610年完成的作品,同年病死。而画中的歌利亚的人头,是卡拉瓦乔以自己为模特画的。或许,他早已预知自己的命运;或许,他希望通过在画中交出自己的首级,告诉世人生命的真谛。
  卡拉瓦乔开始成名后,便脱离他当时的雇主,去创建自己的画风。这种敢于放弃物质享受,去争取自由呼吸的行动,实属不易。后来他充满戏剧性的明暗对照等创新的画风,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影响。
  临回,有个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举动——以前因欧洲许多美术馆都严禁拍照,想要留下资料,就得买画册。我因为怕重,背不动,虽然喜欢但都未买过。可这次波格赛美术馆的画册,竟不容分说地买下,爽爽快快地背上,完全不嫌其重了。
  迈出美术馆许久,我的灵魂,仿佛还未回神……用视觉听故事,放任想象的自由,释放一下灵魂的感觉真好。
  美术馆链接
  波格赛美术馆,坐落于波格赛公园东端,由波格赛家族宅邸改装而成,自18世纪起即为美术馆。美术馆分为2层楼,有20个房间,一楼展示雕刻,二楼展示绘画。
  馆内大部分展出的是公元1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古典艺术品和古典及新古典主义的雕塑,如《金星—特利克斯》。
  众多雕塑品以它们原有的姿态展示在宽阔的空间中,大多数作品是著名雕塑家贝尔尼尼的。
  绘画收藏品中有提慈·阿诺的《圣爱与俗爱》、卡拉瓦乔的《达那埃》和《手提哥利亚头颅的大卫》、拉斐尔的《抱着独角兽的女人》、《基督的葬礼》等不少大师的精心杰作。
  总的来说,波格赛美术馆是是最能享受艺术之美的美术馆。
  作品:《年轻的酒神在病中》
  作者: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1-1610)
  类别:布面油画
  馆藏:波格赛美术馆
  这幅画属于卡拉瓦乔的早期作品。画中人物酒神的脸色呈铅色,他戏谑的表情和对神之尊严的一本正经的嘲笑,这些都在强调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传统表现方法的淡漠。这里没有上帝,只是一个多病的年轻人遭受着宿醉后遗症。虽然在描绘鲜美的桃子和黑葡萄,手里拿着白葡萄和葡萄藤叶做成了发冠时没有什么错误,令画家感到喜悦。但画家并不仅仅是满足于展示他高超的技术:他希望扮演亲和的角色,只有画板才能将他和观众分离。人们更能感觉到的是他外貌的震撼,相对于他英俊的外貌。因为他在画中既表现了他的脸色不健康,也展露了他的右肩膀不是那种社会习惯中美男子所拥有的古铜色,但是在生病情况下脸色苍白的人通常都得穿衣服。
  作品:《抱着独角兽的女人》
  作者:拉斐尔(Raphael Sanzio ,1483-1520)
  类别:木板油画
  馆藏:波格赛美术馆
  这幅画早前被认为作者是佩鲁吉诺,或者里多尔福加冕,或者葛兰纳奇。1928年时认为作者是拉斐尔,作为圣凯瑟琳代表,绘画已被重涂抹过。经过仔细清洗,完美的几何和宫廷女人显现出来,不过她的身份依然不清楚。今天的评论家认为是拉斐尔的画作,它涉及到1505年和佛罗伦萨的环境。事实上,它可以归为肖像画时期,因为它代表一个艺术家的风格发展的顶点。丰满的构造图是分开了一个巨大的景观背景,它的灵感来自列奥纳多,但清晰的典型执行者是拉斐尔。皮耶罗·德拉·弗朗西丝卡和佩鲁吉诺对绘画的风格也有影响。
  作品:《神圣和世俗的爱》
  作者:提香(Titian ,1488-1576)
  类别:布面油画馆藏:波格赛美术馆
  《神圣和世俗的爱》是威尼斯画派的鼻祖提香在1513-1514年,25岁时完成的作品,该作品也叫《维纳斯和新娘》,是波格赛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画中的新娘身着白衣,一旁的维拉斯正在亲自帮助丘比特。新娘手拿的珠宝罐象征着『尘世中的短暂幸福』,而另一罐子里盛着神之爱的火焰正在燃烧,象征着『永恒的幸福在天堂』。提香的作品构思大胆,气势雄伟,构图严谨,色彩丰富、鲜艳;主要以宗教和罗马神话为题材,充满戏剧性的气氛和动感的人体线条,其中包括许多以维纳斯为主题的人体作品。
其他文献
广东  深圳市民中心B区东西两厅和工业展览馆二楼为起点,向北跨越中心书城天台长廊至莲花山公园,再转入关山月美术馆  “时代 创造”2012.12.07-2013.02.26  本届大展汇聚了全国设计师共644件作品参展(含港澳台地区77件),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设计发展的最新成果,代表了中国设计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民生、高科技、生态、环保的理念,引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2月7日-2月26日 
期刊
意大利很幸运,受到时间调色板的青睐,将最浓郁的色调留给了它。  对那里的艺术,我有种无法解释的偏爱,彷佛有种骨子里的熟络,使我一踏上这片土地,就像猫嗅到了家的味道,特别放松。  从小便神迷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古罗马的遗迹辉煌、庞贝古城的顷刻毁灭、威尼斯水城的典雅商埠、梵蒂冈宗教的神秘、佛罗伦萨艺术的惊艳……意大利拥有全世界近半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它艺术最辉煌的时期,铸就了中世纪古罗马的拜占庭艺术、罗马
期刊
(1)  爱上意大利不难,但你一旦爱上了它,就很难抵御它那令人心往神驰的魅力,特别是那不勒斯。  11年前,我第一次见到这座城市时便被它深深地吸引。因而,当这次收到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有关城市发展会议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邀请,便欣然前往。而正是这次会议“跨文化和民族商业在混合城市”的议题,点醒我对意大利文化根源形成的许多迷惑。  小时候便神迷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古罗马的遗迹辉煌、庞贝古城的顷刻毁
期刊
你是否曾经设想过,死亡的一刻可以凝固成一种不朽?  当今天的我们踏在这些残垣废墟上时,仍旧可以清晰地感到那一刻的黑暗。这里是公元79年8月24日被维苏威火山摧毁的庞贝城。  庞贝在6米多深的火山灰下被遗忘了1500多年。要不是小普利牛斯在信件中提及庞贝的存在,要不是后来人们意外的发现这个地方,相信今天它可能还在沉睡。那是一场铺天盖地无法逃脱的宿命,在之前数次地震及火山活动的预警下,很多人已经迁出了
期刊
如果你不去,就是回教徒没有到过麦迦。  这是老崔劝我的一箩筐话里,唯一让我动心的一句。  在任何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地方,能有什么与众不同,值得见多识广的崔大记者把它抬升到精神的高度?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已无法再回绝。  越野车离开西宁,一直往北,个把钟头就进入了祁连山。老崔娴熟地驾着车,还抽空跟我神侃。他是老青海,从18岁入伍来到这块高原,从没离开过,后来转业做了社会新闻记者,成了一个敏感的触角,
期刊
西西里岛的海洋不是纯蓝色,而是橄榄绿色。  我的这种感觉,不知是受其紧邻城区酱红活火山的暖色影响?还是因为蓝色被岛上三步一个的罗马古迹,五步一个古希腊遗址象牙白调和了?或是成片橄榄树林的掺与?又抑或是因黑手党曾经的血腥,渗染了大自然的调色板?  橄榄绿色——  也是西西里大区美术馆内的墙面颜色。  橄榄绿色——  是西西里的过往生命,留下了太过浓郁的色痕。历史,挥着大画笔,将这海岛不掺杂色的蓝色天
期刊
2012年,我追寻自己的心,踏着时空的烙印,开始了一段对自我的旅程。  时光很静,岁月很安详,而人生还是波澜不惊,很多人喜欢旅途,那是因为在旅途中我们可以因为一件事,一些志趣相同的东西成为莫逆之交,然后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开始我们生命的征程,年华虽美,记忆最深,有的人在这条路上,小憩一段时间继续前行,有的人,选择了真正的留下,并且开始肆意的享受,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我只知道,时间的旅程就
期刊
记得2003年夏天我在梵蒂冈博物馆内驻足太久,在外边驾车等候我的朋友不断打来手机电话催促我。匆匆走出梵蒂冈后,我还是坚持拉着妻子抓紧时间跑进圣彼得大教堂。我对妻子说:“你必需看看米开朗基罗的《怜悯》,哪怕只看一眼。”  上世纪90年代末,我第一次站在米开朗基罗这件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前,整整站了20分钟。我那时的感受是——我自己成了凝固不动的石雕了。2003年这次,我再一次站在《怜悯》前面,感到的是
期刊
那不勒斯被描述成欧洲最脏且黑手党横行的城市,去前朋友一再讲述这个城市不安全的故事,但越是危险的东西,越是容易激起人的挑战欲,我倒是满心期待见到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城市。  直到亲自置身于这个城市,才大呼上当。先是碰到一位不把你送到目的地不罢休的司机,然后是单纯可爱不会说英文但真诚想和你交流的另类艺术家,再后来是我见过最最热心及完美主义的酒店老板娘,以及一路上不断提醒你把背包背在胸前把相机收好的路人(
期刊
在我小时候,大人往往会讲一些童话来警示小孩不要说谎,他们会提到《狼来了》中那只爱开玩笑的小羊羔,当然也会提到《木偶奇遇记》中那个鼻子不断变长的匹诺曹。  在我的潜意识里,变成木偶,是一件极为可怖的事情。巫毒娃娃、提姆·波顿的《圣诞夜惊魂》、鬼娃娃花子……这些人偶们不断挑战我脆弱神经的极限,让我一提木偶就联想到恐怖片中一个个被背后黑暗的大手操纵着的傀儡,心中升起一股寒气。后来,我大学考上了北京电影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