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施美育课程的实践经验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指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而课程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或学习。由此得知,幼儿园美育课程即是为了达到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或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十年前,我园将美育作为幼儿园探索的方向,在实践过程中遵循着“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路径,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为幼儿提供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美术活动与学习。下面,我将从我园实施美育课程的独特优势、具体做法、实践之路、收获成果和努力方向五个方面介绍我们的经验。

一、实施美育课程的独特优势


  (一)人的优势
  首先,我园拥有五名专业的美术教师。他们都是美术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虽不是幼教专业出身,却把我们带入了“跳出幼教看艺术”的新境界。他们在美术方面的造诣远远高于普通幼儿教师,可以带动整个团队在美术方面的素养提升,探索出美术教育的新思路。其次,拥有高素质的家长群体。我园的家长普遍艺术修养较高,艺术审美较强,一方面能在家庭生活中给幼儿较好的艺术熏陶,另一方面能有质量地配合幼儿园开展美育活动。再次,拥有丰富的美术专家资源。我们的老师是广东省美协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活动推广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身边的美术专家资源相对丰富,在课程实施中能更便利地得到专家的指点引领,丰富幼儿园的美育课程内容,提升幼儿园美育课程质量。
  (二)经费优势
  2013年6月,我园有幸成为首批广州市艺术重点基地学校,重点项目是美术。每年有政府拨款的若干经费用于幼儿园的美育活动,在经费方面有了保障。
  (三)科研优势
  我园成立了科研小组,将课题研究“实验艺术背景下幼儿美术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支持策略”与我园的美育课程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支持,互相促进,推动两者的发展。

二、实施美育课程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课程目标
  我园围绕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践行“让幼儿在美的熏陶中成就梦想,让教师在美的环境中提升内涵,让园所在美育特色中扬帆远航”的办园理念,逐步形成“以美激趣,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化情”的教育思路。所以幼儿园的美育课程目标并不是要将幼儿培养成艺术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和创造力。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重视美术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性始终是主要的、决定性的,而认识则是次要的、从属的。
  2.重视美术活动文化的多元性、材料的多元性和技法的多元性。
  3.重视名画欣赏,从中感受大师们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创造性的表达能力,积累形象思维的高端素材。
  (二)丰富课程内容
  丰富的内容能带给幼儿全方位的体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汲取艺术养分,提升艺术素养。我园美育课程内容由四大板块组成,分别是美术学习活动、美术区域活动、美术交流活动和美术生活活动。
  1.美术学习活动
  根据幼儿美术方面的发展需求,每月确定一个小目标,围绕小目标结合各班工作室特色设计学习活动,体现层次性,推动幼儿的学习发展,让幼儿拥有表现艺术的能力。
  2.美术区域活动
  匹配月目标及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丰富的、多元的材料,为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提供机会。幼儿尝试运用已学技法,创造性地进行创作。
  3.美术交流活动
  以拓展幼儿视野、丰富幼儿体验为目的,主要包括同年龄段工作室间交流活动、不同年龄段工作室间交流活动、艺术名家进校园、美术参观活动等,让幼儿与更多的人进行艺术对话,产生心灵的共鸣。

  4.美术生活活动
  美术生活活动有两层含义,一是将美术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每个班都创设一块名家名画欣赏角,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融入名家名画名曲欣赏。二是将美术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园内美术活动渗透于生活中,包括班级环境的创设、自助餐场地的布置、植物角的摆放、进区卡的装饰等;园外每月请家长带幼儿进行一次美术生活活动,如赏花、踏青、看画展、做陶艺、做烘焙等,让幼儿充分感知艺术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是艺术。
  (三)整合资源进行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在美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每个班的美术学习活动由一名美术教师和两名班级教师共同负责,三名教师围绕共同的目标,发挥各自的优势带给幼儿高质量的学习活动。美术区域活动主要由本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思考区域的空间规划、内容设置、材料提供、环境创设等,由教师、家长、幼儿共同协作提供材料、创设环境。美术交流活动一方面非常重视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本班幼儿、同年龄组幼儿、全园幼儿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借助艺术名家进校园、美术参观活动等,为幼儿创造与艺术名家交流的机会。美术生活活动则充分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让幼儿美育的实施者不仅仅是幼儿园,还有家庭的参与。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合力下,美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体现了一致性、延续性、整合性与生活化的特点。   (四)以儿童视角进行的课程评价
  陶行知先生说过:“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您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做的事。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子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从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中,我们悟出儿童视角的重要性,当你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儿童,所做的课程评价才是贴合幼儿的。我们认为,为幼儿所喜爱、能让幼儿投入其中、能提供有益经验、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即是有价值的课程。

三、实践之路——以全园艺术工作室活动优化为例


  没有一设计出来就非常完美的活动,我园的美育活动都是在实践——调整——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的。下面以全园艺术工作室活动为例,谈谈优化实践之路。
  全园七个班级是艺术工作室,各具特色。全园幼儿每学期有两次机会自选工作室进行美术创作。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三个共性问题,并根据问题采取行动进行改进。
  问题一:七个艺术工作室怎样设置会更适合幼儿?
  对《指南》中各年龄段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再次认真分析后得出:3—4岁幼儿重在兴趣培养和简单技能的习得,4—5岁幼儿重在用艺术作品表征所见所想,5—6岁幼儿重在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所想所思。根据各年龄段的美术教育目标重点,我们分别创设乐玩——表征——创想三个层次的艺术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又分为几个各具特色的小工作室,每个小工作室选取一个能与幼儿产生共鸣又贴合工作室特点的美术大师为代表性人物,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让艺术工作室更符合幼儿的需要。
  问题二:在全园艺术工作室活动中,幼儿热衷于动手创作,但对艺术的感知与表达比较薄弱,教师如何去支持幼儿的艺术感知和表达呢?
  通过研究,我们采取了以下三个策略:??????????
  1.重视全园艺术工作室活动方案的设计
  一个好的全园艺术工作室方案具备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符合《指南》精神,以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好玩、有趣。我们的方案不能纸上谈兵,每个活动教师先要试玩,只有教师自己觉得好玩,幼儿才有可能觉得好玩。二是将艺术大师的艺术精髓与幼儿的学习规律与特点完美结合,例如马蒂斯的撕贴形式、施威特斯的多元材料运用、达利的天马行空想象。三是适合全园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水平。全园的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扩展有益经验和视野。好的方案适合幼儿,是幼儿所喜爱的,也是有益于幼儿的,自然幼儿也乐于表达分享。
  2.充实活动过程
  初期阶段过程非常简单,就是教师摆好材料后幼儿直接选择进入,但这样幼儿只会模仿着创作,不会表达,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为什么做?作品中没有幼儿的任何思考,这是我们非常担忧的问题。所以,我们现阶段活动过程中包含了欣赏感知、自由创作、分享交流三部分内容。欣赏感知是幼儿表达的支持,分享交流是幼儿表达的机会,自由创作是幼儿表达的素材。三者有机结合,带给幼儿全方位的感受、认知、创作、交流。
  3.扩展前期参观选择做计划和后期回顾分享两个部分
  教师提前进行场地的规划与布置,设置了欣赏区(包括作品展示以及課件滚动播放),材料区、创作区,为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每次活动前一天,教师都会带领幼儿参观七个工作室,让幼儿带着自己的喜好、想法选择工作室,做好计划。而活动后回到自己班级的回顾环节与在工作室的交流有着不同的意义,本班教师会利用幼儿带回去的作品或者照片,请幼儿与班级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艺术之旅。幼儿会特别开心地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同时也向小伙伴们介绍了其他的艺术工作室情况,为下次的选择打下了基础。

  问题三:全园艺术工作室活动日趋完善,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学期两次的活动频率太低,需要调整为一月一次,但高频率开展大型活动势必会让教师感觉压力大、负担重。如何在不影响幼儿参与体验的前提下,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呢?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了解了教师压力和负担的主要来源,采取以下具体做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1.延用全园艺术工作室优质活动方案。优质的方案产生后,我们会让它面向更多的幼儿,有更广的辐射面,使用的次数不再局限于一次,而是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充分发挥教师劳动成果的价值。
  2.统一制作工作室标识卡、幼儿信息卡、活动记录证等,一方面帮助幼儿准确找到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室,为幼儿活动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记录下幼儿每次参加艺术工作室活动的足迹,不管是对幼儿还是对教师、家长都有重要意义。
  3.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幼儿自主选择工作室的权利。全园幼儿选择工作室是需要统筹协调的,以免出现过于拥挤的现象,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体验。教师可固定班级选择每个工作室的名额,每个幼儿可以在班级名额内自由选择。这既保证了幼儿选择的权利,又减少了每次全园性的沟通协调成本。
  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优化的过程。我们将以满足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原则,用正确的态度面对每一个产生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完善全园艺术工作室活动。

四、我园实施美育课程的收获成果


  (一)促进幼儿的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美育活动,我园幼儿不仅热爱美的事物,能敏锐感知周围的美,而且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他们热爱生活,对自己充满自信,对自己的作品能发自内心地产生积极的正面评价。
  (二)助力教师的成长
  在美育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经常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爱思考、爱交流了,不再是园长怎么说自己怎么做的工作状态,将工作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次,教师的美术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并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他们的教育言行中。尤其是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真正做到了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再次,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教师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

  (三)凸显幼儿园特色
  幼儿园的美育课程不但体现在我们的环境中,更体现在我们的活动中。全园艺术工作室活动已经作为我园的特色之一用于各类的接待、开放和交流活动,多次在省、市、区各类平台分享我园美育课程的经验做法,凸显和宣传了幼儿园的艺术特色,推动了我园的发展。

五、我园实施美育课程的努力方向


  我园美育课程的主体是幼儿,幼儿拥有美好的感受和体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美育课程中,我们希望幼儿是快乐的,愉悦享受活动的过程;我们希望幼儿是大胆的,敢想敢画敢说;我们希望幼儿是自由的,天马行空自由表达;我们希望幼儿是自我肯定的,欣赏自己的独一无二;我们希望幼儿是有成就感的,是他们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责任编辑:郭凯云)
其他文献
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儿童身体和心灵成长的地方,而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地制宜使用乡土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就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
期刊
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随着我国教育与文化领域的发展,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联系愈发紧密,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启蒙阶段,更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创新,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据此,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之中,应当关注传统文化环境创设,发掘传统文化环境创设的“隐性课
期刊
在我园的班级管理中,除了常规管理,我们更注重将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其更生动、丰富、有趣,使幼儿“爱”游戏,“喜欢”游戏,“主动”游戏,“参与”游戏。一、让幼儿爱上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成长,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
期刊
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读书与学习,但现实中真正能够坚持读书的教师却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时间看书;二是不知读什么书;三是不知如何读书。对这三个阻碍教师读书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初读”“精读”“品读”来帮助教师形成一种“悦读”习惯,从而更加享受生活和工作,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2019年9月的一天,我们走进小二班视导,唐老师向我们诉苦:“小班孩子们刚入园,特别喜欢建构,可搭
期刊
尧都区幼儿园是一所拥有60多年办学经验的幼儿园,六十载春秋弦歌不辍,一甲子轮回弘文励教,形成了独特的办园理念——“为爱而生,与美同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前教育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将美育目标融入课程。我园基于美的课程、美的艺术、美的文化,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构建了具有“儿童立场、尽情体验、灵动表达、玩美创造”的特色美育课程,培
期刊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制约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要素之一。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可依托有效的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2018年以来,我园逐步推进幼儿园亲自然教育活动园本实践研究,亲自然教育就是通过户外自然课堂,尊重、顺应幼儿的成长规律,欣赏、理解幼儿原生态、基础性的成长生活,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宜的帮助,促进其自主、健康成长,达到人的“自然性”与物的“自然性”融合统一。在开展幼儿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园地处农村,园所周围布满农田。“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幼儿平时耳濡目染庄稼的播种、管理、收获、储藏等一系列农耕环节。于是,我们因地制宜,积极提炼农耕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教
期刊
初心:与STEAM教育的结缘  2017年,我园陈园长随浙江省教育厅组团的学前教育考察团赴美学习,在此期间,听取了有关STEAM教育在学前教育实施的报告,很受震撼,深受启发。回国后,决定在我们的课程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这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原因有三:  1.认识到了STEAM教育的优越性——契合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  2.整合理念上自然、便利的衔接——幼儿园教育
期刊
幼儿教育越来越科学化、系统化,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应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在上学期江苏省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科学教育研讨会的契机之下,我园为幼儿设置了一个近300多平方米的“青苹果科技乐园”,这是一个集基础物理、科学、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十大科学探索区域,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究活动的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
期刊
幼儿一日活动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在各个环节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等待现象,然而很多时候的等待都属于消极等待。消极等待是对幼儿时间的一种隐性浪费,在这段时间中,幼儿不仅无法有效利用时间让自身得到发展,甚至还会发生打闹的情况,而且消极等待不利于良好班级常规的建立,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也会造成不便。一、细观察,说现状  根据笔者对中班幼儿一日活动的长期观察发现,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等待的情况时有发生。受幼儿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