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综合治理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ing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的过重负担问题,一直被国家和社会各界长期关注。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出:“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目前学生负担的主要表现,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学生负担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作为学校及教师虽不能完全改变整个系统,但可以也应该责无旁贷地为“减负”做点事。要想“减负”有生命力,其结果就不能出现“减效”,“保质”甚至“提质”应成为减负的结果,“减负”才符合教育规律,才能被社会认可。保质提质的减负,有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改革作业制度,取消教辅资料, 还孩子的自主时间
  教辅用书乱征订,作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学生负担的主要源头。取消教辅,改革作业制度,把孩子从过长的作业时间里解放出来,也就成了减负工作的一个关键所在。取消教辅用书,全面实行自编定量分层作业纸制度。首先,要求作业定量,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加强学生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优化研究,每周编出与课时相符合的定量作业纸。其次,要求作业分层,作业纸实行分层设计,每张作业纸设有必做题和选做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最后,要求作业全批,根据批改情况再编错题、好题周末作业纸。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既规定作业量和质又规定作业时间,杜绝了作业的机械性、重复性,做到少时高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解放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有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的自由。
  二、缩小教师专业素质差距,深化课堂改革,变“减负”为“提质”
  减负的本在教师素质,质在课堂效率,没有教师素质和课堂效率的提高,“减负”将成为无源之水。首先,实行单元与课时相结合的集体备课制度,优化教师团队素质,提高教学整体有效性。在每一所学校,教师素质、能力不可能完全出类拔萃,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距。平行班条件下教师进行均衡搭配,优质师资分散,形不成教育合力,影响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实行单元与课时相结合的集体备课制度。在这种备课模式中,既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的作用,又解决青年教师或薄弱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增强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其次,深化课堂改革,实现多形式精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十几年的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催生了不计其数的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又不具备完全模仿的普遍适用性。在城市大班额条件下切实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行有效的精讲教学模式,如,导入贯通式精讲、思维方式训练式精讲等,可以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问题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使教学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学会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习源头上的“减负”。
  三、积极推动品质最佳发展期教育,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动力
  很长一段时间,学校对“减负” 的思考重点都落在学校如何办学,教师如何教学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本身的研究。其实,同样的学习任务,对于有热情、自愿而又有目标的学生来讲,心理负担是不存在的,实际学习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似乎也就变小了。这使教师找到了另外一条“减负”的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要融智育于德育、心育之中,去除教育功利,以品促学,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业发展特点,寻找最佳品质及最佳发展期,适时地引导、培养,使学生学习总能事半功倍。这样一来,科学的学习任务在强大的心理、道德品质面前,就变成了学生挑战自我的猎物,从而放大了学习的成就感,减小了挫败感和负担感。
  总之,减负不是形式,是还原教育的本质,让学生健康自由地成长。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应该联动,形成“减负提质”的合力,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其他文献
美是人们生活中向往和追求的,美的教育自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瑰宝,是永不凋谢的奇葩。虽经时代变迁,但古诗中蕴含的古典之美、悠远之美、朦胧之美一直被人们欣赏传颂。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渗透。  一、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音韵美  中国古诗自产生之日就与音乐有着不可割舍的血缘关系。在后续的发展中,
期刊
体验是感受,是理解,是发现,是自己的心灵与文本的对话。这也告诉人们:读文章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要用心去品味,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这就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还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期刊
学校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项目的优势,以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为依托,围绕一个轴心,做到四个结合,突出五个特点,着力研究大语文观下的“一拓多”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可简要总结为12345,即一个轴心,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两个整合,“主+辅”教材两整合;精读、略读、泛读,单元处理三条途径;落实大语文课堂的四步教学法:一前置预习,把握起始点,二整体感知,明确切入点,三抓点提升,找准升华
期刊
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上课之前,有期盼,有隐隐的小激动,想着将要怎样去展现、去欣赏、去发现;下课之后,有回味,有探究,有继续学习的热情。一朵花,再怎样描绘它如何美,都不如自己亲自去感受,闻其色,辨其香,这样才来得实在。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激活学生的思维,那样的课堂最容易陷入疲倦。因此,教师的点拨诱导很重要,教师要熔铸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的见解,与学生分享
期刊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互动主义教育观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实现的。由此可见,充分有效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作文教学课堂的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那么,通过互动这个媒
期刊
词语教学的最高层次是运用,运用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呵护学生的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这样学到的词语,在短期内可能会记得住,但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因为实践证明,“能理解”不等于“会运用”,就像成年人学文言文,能读懂理解文言文的人很多,但能运用文言文表达的人却凤毛麟角。所以,“能理解”的只是静态的语言,只有不断地在语言实践中促使学到的语言成为动态
期刊
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思维品质上表现为独创性、求异性和深刻性,它在思维过程上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多有发散性思维参与。往往能从某一给定的信息中,产生各种为数众多的信息,找到多个可能的答案、结论和假设。2.有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心理学家认为“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中,形象思维是比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却占主要地位”。3.直觉感受起
期刊
当时光碰撞着青春的腰身,甩给我一个又一个媚眼的时候,我慌乱得分不清东西南北了,甚至忘记自己姓啥名谁了。在高举个性大旗的同时,面对着种种诱惑,还有自身潜在的惰性,我已无法辨识。  那年,看到大家都在超市抢购盐,听说盐要涨价时,我也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去抢购;那年,看到汶川大地震期间人们纷纷捐衣捐物,说要帮助灾区人民时,我也赶紧拿出自己存了多年的压岁钱要寄给灾区的小朋友;那年,看到许多奶粉下架,听说那奶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相关的教学实践来看,在小学数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的各类作业均以“超”“上”“中”“下”或“优”“良”“及格”“待及格”为等第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评语简单快捷,使用方便而且“及格”“待及格”的评价方法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然而这样长期下去,每天面对着这几个熟悉的字眼,教师没了激情,学生没了动力,严重地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情感……因此笔者尝试着在学生的各类作业结束时加上一点自己的看法,作一下简单的评判、或表扬、或鞭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