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情境的创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具有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学习方式的合理性等特点,学好数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本文立足于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教师和学者参考意见,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以提高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拓宽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积极的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为此,创设有效情境显得尤为重要。
  二、 创设有效情境要结合生活实际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学科,很多知识点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當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小到日常购物,大到航天研究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基本的加减乘除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是教师丰富的教材资源,引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日常购物情境,由不同的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和顾客,计算商品的总价,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运算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
  三、 创设情境要侧重实践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和模仿,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交流的能力。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创设有效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材《体积与容积》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准备好水瓶和石头,让学生亲自实践,将石头放入灌水的瓶子内,提出问题,“石头从水里拿出来还会占用空间吗?”“石头放在桌子上会占用空间吗?”,帮助学生体会体积与容积的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四、 创设情境要注意师生互动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想法,将学生的观点纳入其中,这样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互动情境,教师提问“钟表有几个指针”“每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意思”,这样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极大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 创设情境要直观科学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注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应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空间和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仅仅是依靠在黑板上绘图和简单的口头表达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初次学习图形,理解较为困难,教师需要利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演示,制作教学模型或是积极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习《图形与变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裁剪图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并通过折叠、组合和裁剪的方式进行安装,或是分解图形,帮助学生快速的认识几何图形。在裁剪的过程中,通过将正方形裁剪为两个三角形,将三角形和正方形拼合成梯形,帮助学生准确的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六、 创设情境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探究的好奇心,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会跟着教师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听不懂,成绩下降。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情境中增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发学生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课堂很有趣,因此就会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从而提升课堂效率,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乘法》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的借助多媒体进行教授,向学生展示动画,动画中展示学生站成5排3列,计算总人数的时候,可以采用5 5 5的方法计算,还可以采用5×3的方法来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到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使学生充分的掌握到加法和乘法的共通性,提高教学效率。
  七、 创设情境要注意有挑战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课后反复地做题解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需要讲究挑战性和实效性,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自主的提出问题,并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精心的设计教学并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基础,使之符合综合教育的要求,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
  八、 结束语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还处于思想启蒙的阶段,因此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都与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是小学课程中基础的课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是现在人们一直不断密切关注着的话题。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求情境创设要联系生活实际,侧重实践,注重师生互动,直观科学,有挑战性,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黎玲.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35):26.
  [2]王柳.小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4):66.
  [3]孙玉玲.创设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方式的探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z1):4-5.
  作者简介:
  肖凤珍,广东省河源市,河源市源城区金沟湾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取得了很大的提升,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掌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对其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由此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极大地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
摘 要:数学是重要的理性思维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重点。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过程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注重方法独立思考和方法总结,对此,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培养  小学是夯实学生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阶段。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提升独立思考教学的比重,是现代教学改
关于海绵铪的纯度的分析,目前尚无统一的国标方法,此外,由于铪与锆性质的相似性,也很难找到一种直接的,准确度高的测定铪,而锆又不干扰测定的方法。该文采用苦杏仁酸重法测定海绵铪
摘 要:依据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但因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等因素,影响我国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小学生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旨在帮助小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一、 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1. 教材
该文结合第一重型机械厂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特点,介绍了海绵铁在一重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海绵铁炼钢的综合经济效益,指出质量与价格,是海绵铁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基础,肯定了海绵铁在冶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本文通过论述数学思想方法与素质教育间的关系,并着重讨论“化归”问题,提出了“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序”教学法,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规律进行研究,使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从杂乱走向有序,让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真正相结合。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素质教育  一位大师说过:“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数学知
该文主要研究了发泡剂H(N,N’-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在EPDM模压发泡中的发泡特性和硫化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对发泡效果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配方因素和工艺因素对发泡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