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生写作活动的心理及作文现状
(一)模仿改动期。初一的学生作文多属此类。初一学生喜欢模仿而尤其注重形式上的模仿,表现在作文 时,他们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简单、单调的儿童语言和思维方式,追求更成熟更完善的表现形式。但又不善于独立思考、选择材料、概括中心、组织语言,因此往往是根据文题选找与其相适应的文章,用范文的“谱”填上自己的“词”。例如:在一次命题“珍贵的……”的作文中,初一两个班的110人中有96名同学仿写了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范文。取材构思、表现形式大同小异。但这一时期的模仿和小学的机械抄录不同,不再或很少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直接写话期。将口语直接转为文字,形成书面的口语。初二学生作文多半属于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文题选择相应的材料,能够较清楚地原原本本地叙述事物,但往往是就事物的表面现象平铺直叙。例如:描写人物就只会直接描写,不善于通过环境的烘托、人物的对比、群众的褒贬、事件的铺垫等方面去表现人物,突出主题。语言形式上则表现为词语贫乏或生造词、滥形容、语句简略或重复罗嗦。教师给予的评语多半是中心明确而不突出,叙事清楚而不生动。
(三)突破创新期。初二下学期到初三学年是学生作文的突破飞跃期。学生逐步进入第二次模仿期,但这时的模仿脱离了形式上的模仿,而注重思考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在作文中表现为构思能力加强,更加有意地注意段落的过渡,层次的安排,首尾的照应及各种表现方法的运用。在主题表现上也刻意求新,语汇较初二时更 丰富,文章常常在平淡中露出精彩的一笔。相对地,这一时期的作文语言比较繁杂,语病也较多,特别是逻辑语法毛病尤甚。
总之,初中各年级学生的作文在中心思想、组织结构以及文字表达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确切掌握不同年龄、不同学年、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因势利导地引起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命题
命题作文是写作训练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好的文题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作用,所以要重视作文的命题。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好的作文题目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源泉和知识经验,英国十九世纪教育家约翰•珞克说:“一个人在对任何题目发挥意见之前,他应该是先熟悉那个题目,否则叫他去说,就等于叫一个瞎子去谈颜色或叫一个聋子去 听音乐一样愚蠢。”可见出好作文题目必须考虑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2)利用和激发积极性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初一到初三,千篇一律“我最熟悉的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冬天(春天)的早晨”等等老生常谈式的命题状况。丝毫没有新鲜感,不能激发兴趣,岂能写出好的作 文?因此作文命题应探求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初一、初二的学生稚气,喜欢敞开思想,具有开放期少年的特点。因此,文题既要注意具体,避免成人化 ,又要符合儿童心理,激发其想象。例如:写《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就不如《我希望像他那样》更符合儿童心 理。写《参观历史博物馆》就不如《啊!我真开了眼界》更能引起兴趣,开启思路,把握中心。写《植树》就 不如《让祖国披上绿装》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初三学生已向成熟过渡,具备了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喜欢儿童化的文题,追求写些较深刻的东西 ,来表达思想。文题应避免重复单调,公式化,以免造成写作心理障碍,挫伤写作积极性。这一时期可以多写 些哲理性散文,如《镜子》《荷花与藕》《孔雀》等等。
记叙文的文题要适应学生追求情节的曲折和构思奇巧的特点,要有新意,例如《班主任笑了》《在惭愧之余》《雷锋在我们中间》《没有党籍的一个共产党员》等等,文题取材范围广,要求明确,使学生学习运用选取典型的材料,从特定角度或一个侧面表现人 物、记叙事件的方法。
总之,作文命题应有层次分类型地研究心理特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二)作文指导
前边谈到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往往喜欢模仿,作文内容空洞,主要原因一是无从下笔不善构思,二是材料不 充实,无话可谈。对此教者可指导其先作准备谈话然后动笔。拿记叙文的写作来说,初一学生观察事物往往不 精确,容易忽略主要东西,加上遗忘的影响,印象往往模糊,如果只凭自己的感知印象写,势必会空洞,无内 容,产生脱漏、含糊,甚至错误。相互口头谈论,可以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使感知印象更明确完善,补充感知不清或遗忘的东西,加上教者相机点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会由感性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写出来的东西会比以前丰富正确得多。
初三学生不喜欢轻易发表看法,而是长于深思,其观察力、思维能力较之初一都加强了,谈论对写作的作用减弱,作文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上。如给学生提供写作材料,使学生经过分析、对比各取所需,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写作对象进行观察,提示观察角度和学生一起给获得的材料归类,帮助学生找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另外,在打开思路时,不可忽视范文的作用,优秀的范文不仅可以给学生构思时以启示,同一文题不同构思的作文还可以激发学生另辟蹊径的创造心理。
(三)作文批改
作文批改的原则既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中的不足和缺陷,又应注意避免挫伤其写作积极性。至于作文批 改的方法,目前还是个正在探讨的问题。就目前学生的作文现状看,语句欠妥,尚可评议;思路不清,实属大病, 务必指出。而构思的毛病是简短的评语可使写生领悟的,所以单纯地精批、细改则将事半功倍。况且,学生在 作文中如果能获得并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那么也就标志着写作能力的提高了,这个目的依靠传统的批改方式 是难以达到的。因此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着眼,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
(一)模仿改动期。初一的学生作文多属此类。初一学生喜欢模仿而尤其注重形式上的模仿,表现在作文 时,他们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简单、单调的儿童语言和思维方式,追求更成熟更完善的表现形式。但又不善于独立思考、选择材料、概括中心、组织语言,因此往往是根据文题选找与其相适应的文章,用范文的“谱”填上自己的“词”。例如:在一次命题“珍贵的……”的作文中,初一两个班的110人中有96名同学仿写了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范文。取材构思、表现形式大同小异。但这一时期的模仿和小学的机械抄录不同,不再或很少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直接写话期。将口语直接转为文字,形成书面的口语。初二学生作文多半属于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文题选择相应的材料,能够较清楚地原原本本地叙述事物,但往往是就事物的表面现象平铺直叙。例如:描写人物就只会直接描写,不善于通过环境的烘托、人物的对比、群众的褒贬、事件的铺垫等方面去表现人物,突出主题。语言形式上则表现为词语贫乏或生造词、滥形容、语句简略或重复罗嗦。教师给予的评语多半是中心明确而不突出,叙事清楚而不生动。
(三)突破创新期。初二下学期到初三学年是学生作文的突破飞跃期。学生逐步进入第二次模仿期,但这时的模仿脱离了形式上的模仿,而注重思考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在作文中表现为构思能力加强,更加有意地注意段落的过渡,层次的安排,首尾的照应及各种表现方法的运用。在主题表现上也刻意求新,语汇较初二时更 丰富,文章常常在平淡中露出精彩的一笔。相对地,这一时期的作文语言比较繁杂,语病也较多,特别是逻辑语法毛病尤甚。
总之,初中各年级学生的作文在中心思想、组织结构以及文字表达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确切掌握不同年龄、不同学年、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因势利导地引起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命题
命题作文是写作训练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好的文题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作用,所以要重视作文的命题。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好的作文题目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源泉和知识经验,英国十九世纪教育家约翰•珞克说:“一个人在对任何题目发挥意见之前,他应该是先熟悉那个题目,否则叫他去说,就等于叫一个瞎子去谈颜色或叫一个聋子去 听音乐一样愚蠢。”可见出好作文题目必须考虑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2)利用和激发积极性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初一到初三,千篇一律“我最熟悉的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冬天(春天)的早晨”等等老生常谈式的命题状况。丝毫没有新鲜感,不能激发兴趣,岂能写出好的作 文?因此作文命题应探求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初一、初二的学生稚气,喜欢敞开思想,具有开放期少年的特点。因此,文题既要注意具体,避免成人化 ,又要符合儿童心理,激发其想象。例如:写《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就不如《我希望像他那样》更符合儿童心 理。写《参观历史博物馆》就不如《啊!我真开了眼界》更能引起兴趣,开启思路,把握中心。写《植树》就 不如《让祖国披上绿装》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初三学生已向成熟过渡,具备了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喜欢儿童化的文题,追求写些较深刻的东西 ,来表达思想。文题应避免重复单调,公式化,以免造成写作心理障碍,挫伤写作积极性。这一时期可以多写 些哲理性散文,如《镜子》《荷花与藕》《孔雀》等等。
记叙文的文题要适应学生追求情节的曲折和构思奇巧的特点,要有新意,例如《班主任笑了》《在惭愧之余》《雷锋在我们中间》《没有党籍的一个共产党员》等等,文题取材范围广,要求明确,使学生学习运用选取典型的材料,从特定角度或一个侧面表现人 物、记叙事件的方法。
总之,作文命题应有层次分类型地研究心理特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二)作文指导
前边谈到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往往喜欢模仿,作文内容空洞,主要原因一是无从下笔不善构思,二是材料不 充实,无话可谈。对此教者可指导其先作准备谈话然后动笔。拿记叙文的写作来说,初一学生观察事物往往不 精确,容易忽略主要东西,加上遗忘的影响,印象往往模糊,如果只凭自己的感知印象写,势必会空洞,无内 容,产生脱漏、含糊,甚至错误。相互口头谈论,可以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使感知印象更明确完善,补充感知不清或遗忘的东西,加上教者相机点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会由感性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写出来的东西会比以前丰富正确得多。
初三学生不喜欢轻易发表看法,而是长于深思,其观察力、思维能力较之初一都加强了,谈论对写作的作用减弱,作文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上。如给学生提供写作材料,使学生经过分析、对比各取所需,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写作对象进行观察,提示观察角度和学生一起给获得的材料归类,帮助学生找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另外,在打开思路时,不可忽视范文的作用,优秀的范文不仅可以给学生构思时以启示,同一文题不同构思的作文还可以激发学生另辟蹊径的创造心理。
(三)作文批改
作文批改的原则既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中的不足和缺陷,又应注意避免挫伤其写作积极性。至于作文批 改的方法,目前还是个正在探讨的问题。就目前学生的作文现状看,语句欠妥,尚可评议;思路不清,实属大病, 务必指出。而构思的毛病是简短的评语可使写生领悟的,所以单纯地精批、细改则将事半功倍。况且,学生在 作文中如果能获得并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那么也就标志着写作能力的提高了,这个目的依靠传统的批改方式 是难以达到的。因此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着眼,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