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涂鸦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ec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涂鸦法是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运用非语言的象征方式表达出潜意识中隐藏的内容,来访儿童不会感觉被攻击,阻抗较小,容易接受,有利于真实信息的收集。并不受来访者的语言、年龄、认知能力及绘画技巧的限制。以此帮助儿童获得心理的疏导。
  关键词:儿童涂鸦;辅导作用
  从字面上解释:涂(随意的涂涂抹抹);鸦(泛指颜色),也指艺术上的各种颜色交融,以抽象的感觉描绘出一种色彩的特殊风格。人类最早的涂鸦可以追溯到尼安德特人的洞穴壁画,在后来的不同历史时期,各种随手涂抹在特定建筑或物品上的文字、图画、符号等,都被认为是涂鸦。一般说来,喜欢涂涂画画的儿童正处于艺术和审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绘画形式就表现为涂鸦。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将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儿童涂鸦贯穿了孩子的整个成长时期。这说明了涂鸦是伴随儿童成长的重要手段。英国艺术家瑞利认为,艺术是个人经验和自我外在的一种形式,是可视的思想和情感。涂鸦就是最直观的艺术表达形式,透过这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窥探到孩子内心的风景,体会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用更好的方式爱孩子。
  一、美术涂鸦对儿童注意力的提升
  一名在课上总是发呆,无精打采的小男孩班主任的要求到辅导室来进行注意力的干预。第一次他来时在桌子前,面对干预游戏“迷宫”一会咬铅笔,一会抬头望着沙盘上的摆件,行动力很弱不能完成任务。第二次我将干预内容改为涂鸦的填色游戏,他很快就用水彩笔将模板的颜色填充好了。在接下来的辅导中他又独立完成了两次涂鸦,完成的速度较快,中途没有 走神和拖沓的情况出现。请看他的涂鸦作品(图1图2)。
  二、美术涂鸦是与儿童沟通的契机
  儿童对涂鸦天然不排斥,拿起画笔,不受限制的涂鸦表达,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讯息。在一次辅导中,请学生画一画“家”(图3)。一名同学,画了一只老母鸡和两只小鸡。老师问他:“这个老母鸡和小鸡在干什么?”孩子的回答是:“老母鸡在不停的对着小鸡,咯咯咯,小鸡都烦死了。”
  孩子最擅长用象征性的事物表达身边的亲人、朋友与关系。在接下来的谈话中,不难发现画中的“老母鸡”指的是她的妈妈,而两只小鸡分别是她和弟弟。然后孩子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原来在家里,妈妈总爱对孩子罗嗦,就像老母鸡对着小鸡“咯咯咯”一样,孩子不喜欢妈妈这样,但不知道怎么向妈妈表达,所以很不开心。当我们从涂鸦中看到这一点,就理解了孩子的需求,原来她不喜欢妈妈这样对待她,妈妈也就会适时地做出改变了。
  另一个多动症儿童在课上幾乎每天都在扰乱课堂秩序,在辅导中他也不能安静的做好,老师索性请他趴在地上,画画自己的班级和生活的环境。(如图4)他觉得自己是超人,周围到处都是怪兽,而他每天都希望能打败怪兽取得胜利。
  这说明在长期的班级生活中,因为他的不能自制,影响了其他同学,从而与周遭产生了矛盾。这为老师对他的干预又提供了突破口。
  三、美术涂鸦有效地表达悲伤、焦躁等负面情绪
  孩子在遭遇到伤害或者恐怖事件时,最本能的反应就是哭泣或者攻击,但也有孩子因为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不被允许这样表达。一个不被允许表达的孩子。一名来访儿童在一次出去玩的时候,在外面受到比她大的学生欺负,非常委屈,回家向爸爸告状。原想找家长给她撑腰,结果家长根本不听她的任何解释,反而还把孩子教训一通。
  孩子内心更加委屈了,这份委屈就一直压抑在内心。老师请她画出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如图5)。孩子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就选择不再告诉家人,自己一个人去承受;再以后,她就学会了只报喜不报忧的沟通模式,以获得爸爸的爱。
  老师接下来请她再画出她理想的家庭环境,包括和家长的关系。她用图6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渴望。这个例子说明儿童是需要情绪表达的。而绘画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情绪,也能让成人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需要。假如孩子只是一直处在负面情绪中,什么也问不出来,此时请她用纸、笔,让孩子随意在纸上涂鸦。彩笔是心理辅导中赋予孩子的一件“武器”,表达他的愤怒与委屈。
  另一个孩子在和同学发生争执后直接就画出了图7的画面,把它拿给老师看。还说:“我当时真的是真的太生气了,可是我没有打人,只是一边画一边骂他!”老师对他这个克制冲动的方法给予了肯定。
  孩子可能会用力地在纸上画出一些杂乱的线条,在手臂运动的过程中,情绪找到了出口,慢慢的,他的情绪就会平复,不再那么焦燥。如果再准备新的纸给他画,此时,孩子会尝试画一些图形,或者人物,线条也不会那么凌乱了。成人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委屈与愤怒,那么,负面的情绪就得到了较好的宣泄。
  四、美术涂鸦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
  在儿童涂鸦中,我们经常会让孩子画自画像,自画像可以投射出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当然,通过自画像分析孩子,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等很多背景资料,而分析的结果也仅仅是做为参考,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有一个网络成瘾的孩子,自画像的整个人物都非常小,头发像一团乱草,衣服涂成黑团,腿也涂成黑团(图8),这些都投射出孩子自身价值感、成就感低,行为退缩,对自我的接纳度不高。衣服的黑色反映出对自我的否定,腿部涂黑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诱惑,这正是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通过儿童涂鸦治疗,可以帮助孩子缓解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将心中无法释放的恐惧与焦虑通过绘画和交谈表达出来,增强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自信。儿童从治疗初期到治疗结束的整个过程中画面的对比,我们也很容易看出孩子的变化。
  五、美术涂鸦改进儿童交往技能
  Y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工作。他不太喜欢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经常独自拿着玩具自言自语,但有时会出奇不意地把小朋友推倒,有时会抓人、咬人,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在通过对家长、抚养者、老师的访谈中,我们获得了比较详实的背景资料。在绘画设计上,让他完成了自画像、我的家、我喜欢的人、我的学校生活等等主题,把他内心的冲突借着绘画活动向外界投射或转移。情绪发泄后,逐渐唤起他的积极体验,引导他在认知上去发现攻击行为是别人不接受他、不愿意与他一起玩的原因,同时要求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孩子的攻击行为逐渐减少,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游戏项目,使他与同伴的关系得到改善。
  六、结语
  与传统的心理辅导相比,儿童涂鸦法是运用非语言的象征方式表达出潜意识中隐藏的内容,来访儿童不会感觉被攻击,阻抗较小,容易接受,有利于真实信息的收集。儿童涂鸦法不受来访者的语言、年龄、认知能力及绘画技巧的限制。辅导的实施不受地点和环境的限制,并且可以灵活采取单独或集体进行的方式。儿童涂鸦法可以使患者通过正当的方式安全的释放毁灭性能量,使患者的焦虑得到缓解,心灵得到升华。儿童涂鸦法的测验可以多次使用而不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涂鸦和辅导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评估辅导过程,并澄清人格的内在动力,以及揭露隐藏的冲突。涂鸦催化儿童的自发性,并帮助受阻的儿童远离个人发展上的关卡。实践表明,涂鸦是人们最适宜的心灵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魏 源.国外绘画心理 治疗的应用 性研究回顾《JJ.中国 临床康复 ,2004,S(27J:5946W 7》
其他文献
摘要: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一次足球课事件引发了当事人愤怒的情绪,也引发了事件双方家庭的矛盾,在咨询中,教师以倾听、陪伴为主,尽量采取中立、接纳的原则,不对冲突事件做过多的评论,通过与学生面谈、沙盘游戏、朋友式相处,获得学生的信任。通过辅导,学生的心灵更加纯净、更加安详,学生也在辅导中不断感悟、反思,使得那焦躁不安、甚至是愤怒的情绪慢慢平息。  关键词:情绪;愤怒
期刊
摘要:王某,是一名外地借读学生,正值青春期的他又面临母亲再婚的问题,于是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借酒买醉等不科学的做法,逃避现实。我采用“雕塑”技术帮助其修复亲子关系;采用积极强化帮助其树立信心;挖掘成长点帮助其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方法,使“忧郁王子”变为“阳光少年”。  关键词:“雕塑”技术;积极强化;发挥优势  背景描述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离婚率也再不断地攀升,在单亲家庭中成
期刊
摘要: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是人生性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引导青少年成为健康、自信、快乐的少男、少女,为他们成功进入成年社会打下基础的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氛围中,我们把教学研究的焦点指向“有效教学”,这是教学发展的需要。而性健康教育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性健康教育课,使学生科学、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接受性健康知识。如何实现高效的
期刊
摘要: 惩罚与骄纵之间的拉锯从来不曾停止.对于儿童不良行为,传统的教养方式下的父母或者教职人员会以惩罚、预告惩罚、变相惩罚等作为矫正方式的基础,辅以娇纵失当的方式来奖励而不是鼓励孩子。对于儿童不当行为所蕴含的积极意义不能给与足够的关注,忽视行为背后的意义。通过文献的研究结合教育实际,笔者探讨了如何用友善而坚定的态度,花时间来训练孩子掌握正确的技能,让孩子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用这样的方式来消除孩子的
期刊
摘要:活动体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近年来被广泛认可,这源于活动体验所带来的最真实感受、最有效的触动问题深处,反应最突出的问题和共性,效果可见一斑。  关键词:活动体验;渗透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渗透的主渠道。要知道,心理素质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二
期刊
摘要:“心态决定幸福”,有时候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摆正心态也是一个人的必修课。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每天面对繁忙的事务,面对一群调皮的孩子,难免会心生烦恼,每日工作之后感到疲惫不堪。那么如何才能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呢?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然后积极想办法,试着改变学生,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先从内心里真正接受自己的工作,摆正心态,努力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本文将从:1.言传身教,
期刊
摘要:文中是对于教师创作隐喻故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视角的发掘。第一部分以笔者创作的隐喻心理小说《让过去的过去》为例加以说明,隐喻描述带来了丰富的心理意向表达,发生一种体验的旅途。第二部分论证了好的隐喻作品充满了积极心理的转念;第三部分,隐喻作品它破解了灌输和讲道理的模式,逐步走入人的内心深入。  关键词:创作;隐喻;心理教育价值  《让过去的过去》隐喻心理故事被《今日教育》刊物作为专栏推出,同
期刊
【场景一】舞蹈教室  几个女生正在为了韵律操比赛自己练习着,申思总是肢体不协调的跳错。  同学甲:你看你看,申思总是手脚配合不对呢!(偷笑)  同学乙:就是的,他要是这样上场,肯定给咱们扣分。  同学丙:哈哈哈!这动作,太好笑了!  同学乙:唉唉唉,我觉得他这种情况就叫肢、体、不、协、调!  申思一边练习着自己总也做不对的动作,一边听着同学们的嘲笑,心理别提多不是滋味了。  这时,音乐老师来了!同
期刊
摘要:随班就读的智力低下儿童的心里发育较差,他们与人交流甚少,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些孩子,他们很可能自我封闭,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来剖析影响健康成长的原因,通过送关爱,暖心灵;亲其师,信其道等策略。教师要用爱画出同心圆,培养随班就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随班就读生;教育策略;健康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但随班就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用品伴随着孩子成长,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从小缺少玩伴,从小不知也不会何如与同伴沟通,使孩子逐渐形成了“我心说”的心理认知,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使得很多孩子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儿,但是又不会与同伴交流,不会与人合作,最后导致结交不到朋友,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消除交往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