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智慧”

来源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聪明绝顶智慧超群。
  比如打麻将,日本人说,别看日本到处都是麻将馆,可怎么也玩不过中国人。这应该说的是真话,打麻将需要用尽各种心思骗上家盯下家,真真假假,欲擒故纵,声东击西,上下其手……日本人恐怕够呛!
  岂止是玩麻将,买衣服咱也比外国人聪明。一提美国,有些个中国人总是一脸的不屑,“嘁——,真笨!无条件退货的漏洞这么大,他们竟然都不知道!”美国的商店两周内都可凭发票退货,于是,颇有一些中国人去“借”来用用,然后送还。一俟完了,总是洋洋得意,到处宣扬一番。
  这种聪明最近已经衍化成“群众化智慧”。微博、微信,点赞、转发,话语抱团现象出现,面积大范围广。此类话语有观点无立场,有广度无深度,但绝对“正确”。倘有异议,便“使出乌合之众的长技”,一阵狂躁,拼命攻讦。
  然而且慢,奸巧使诈,贪占便宜,挑拨族群绝非聪明,更不是“智慧”,因为它不符合智慧的基本特质:善。
  那么,“智慧”应该是怎样的呢?
  江苏今年的考生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作文考题就是“智慧”,或者说,关键词:智慧。考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还不是“怎样”,而是对“智慧”内涵的准确理解,因为这个概念的含义到现在还是说法纷纭,扑朔迷离。少数有智慧的考生一见考题,马上心领神会,笔走龙蛇,一挥而就,清晰明白,不能不令人惊叹。多数考生只能既猜又蒙,或笼而统之,或含糊其辞,应付了事,结果可想而知。
  材料里没有界定。第一句解释说,“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似一种界定,实际只是相关。省略号告诉我们,这个界定或者相关是“无边”的,考生还可以做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思考。
  词典里有,但似乎大家不认可。《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版)说:“智慧,名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依据这一界定,“智慧”的本质是能力,只不过这个能力有点儿高,需要“辨析判断发明创造”。事实上,我们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又常常将智慧与聪明混同,把智慧与聪明一样看成是形容词,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这让“智慧”的内涵更加模糊。
  翻检典籍,我们发现,“智慧”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尚贤》中:“夫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在这里,智与慧先分后合,分解时似有高下之分,合成后应该是指能力。后来,佛教用“智慧”一词来表述佛教般若及其功能相用,而般若的核心意义在于摆脱凡夫的“我执”,因而智慧一词自然就有了放下、舍弃、超脱等含义。
  钱文洎先生则认为,“智慧”不同于“智力”,“智力”体现为“规定性的判断力”,智慧则体现为“反省性的判断力”。“慧”较之“智”,具有的精神层面无疑更高。“智”相对于“蠢”言,“慧”却相对于“智”言(《“智慧”的“平庸”解说》,《扬子晚报》2015年6月8日)。这一解释肯定“智慧”体现为判断力,只不过是“反省性”的,层次比较高,本质还是能力。这一解释将智与慧分开,明确指出二者侧重点在“慧”,且有高下之分。
  综合以上理解,我们认为,“智慧”是一种超越常态、不拘常规的判断、领悟与创造能力,是自由精神、独立意志的产物。
  智慧的这种内涵规定了智慧的特质。江苏评卷细则指出,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出发点是“善”,与“奸诈”“狡猾”等相对立;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两者的连结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即,善、活、妙是“智慧”的特质。再具体一些,就是灵气、悟性、才华;灵动、包容、创新;成功、圆满、通达等。
  鉴于此,作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能力”“境界”“景象”上,因为它们本身不是“智慧”,只是与之相关。比如,“经验”是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也指经历或体验。在某种经验形成的过程中,会有智慧的表现。一旦形成,它就程式化了,甚至固化了。“看云识天气”就不是智慧,农民根据云的特点判断天气趋势,只是依据了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现在端出一道淮扬风味的菜来,恐怕不能说厨师有智慧,因为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淮扬菜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厨师只是依法复制罢了。
  材料的第二句,“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是一种打比方,意在提示考生:“智慧”的面貌如同大自然景象一样,种类繁复,形态各异,不分大小,同时,每一种景象要有“自身”的姿态。如果你写成大自然姿态万千,或者大自然有智慧,那就明显偏题了,事实上阅卷中也被判为偏题,因为关键词是“智慧”。更重要的是,无论你多么“相关”,有多少“景象”,如果不能体现智慧的内核与特质,依然被视为概念模糊、偏离题意。
  但是,善、活、妙总有些玄乎,理解上,“善”相对好一些,本文开头已作了简单分析。就是人不能太自私,否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活与妙怎么办呢?具体解释中又出现了灵气、悟性、圆融,更加难以捉摸,要准确表现或准确判定是极其困难的。只有找到它们的外显形式,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这个形式就是人物(含拟人化的物)的行为。基于大量的抽样分析,我们认为,符合智慧内涵与特质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三个:否定,选择,比较。
  否定。既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比如,明末清初中国画坛摹古之风盛行,一味追求纯雅中和,复制前人的经验,形成千人一面、笔墨堆砌、因袭衰颓的局面。这时候,石涛出现了,他否定现状,反对墨守成规,主张绘画要面向生活,师法自然,法古而不泥古,突破陈法,变革和创新技法,画出了大量新颖独特的作品。石涛无疑是智慧的,因为他突破了前人,摆脱了常态,有了个性,代表性作品灵气四溢。这种否定准确体现了智慧的内核,同时,又是以前人的经验为背景的,因而与经验“相关”。
  选择。选择常人不选的,舍弃众人趋向的。今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江苏“很忙”,因为他是体现选择智慧的典型。他,二十文章惊海内,诗词了得,绘画了得,书法了得,音乐了得,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可谁也没有想到,三十九岁那年夏天,李叔同干了件极其任性的事:出家。舆论自然一致:不可理解,不够明智。如果你知道了原因,知道了这份选择的背后是牺牲小我的大境界,你一定会五体投地。弘一法师说:愿受尽一切的苦,为了世人不受苦,愿代他们受人间的苦。弘一法师的选择,既是舍弃,又是超脱,是大“境界”中的大智慧。   隐士们自然跟着忙。弘一法师舍弃的是世俗名利,陶渊明虽然没有去做和尚,但他舍弃了污浊的官场。官场上的人们每天俯仰低昂,左右逢源,看似处事圆滑,颇有智慧,实则出卖了自己的精神原则,毫无尊严地苟活在体制之下,内心早已贫乏无力。而陶渊明不慕权贵,只听从精神的召唤,隐居山林,怡然自得,这便是“大智慧”。当然,假隐士是不在其中的,归隐不是他们出自内心的选择。有些是不得已而归隐,有些则是沽名钓誉走终南捷径的投机分子,比如武则天时期的卢藏用就被称为“随驾隐士”,成为后人的笑谈。
  对“选择”的阐述难度最大,如果不能辩证剖析就会陷入简单提倡。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鸢飞戾天,经纶世务,将凡俗“智慧”奉为圭臬;总有一些人,汲汲于名利,迷失于物质,舍弃了坐看云起时的旷达与洒脱。但我们不能因此一棒打杀,号召所有人弃绝红尘,甚至遁入空门,否则山林、寺庙就会人满为患。面对俗世,智慧的根本在于拥有一份超脱的心境,一种彻悟之后的通达。应提倡用审美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用随和的心态去对待屑小得失,用淡薄的心境去感知生活光泽,而不是简单决裂世俗。
  比较。两类截然相反的现象,两种境界高下的人放在一起,有无智慧,一目了然。讥讽之意,溢于纸上。有人在文章中讲了个故事:大跃进时期,复旦中文系主任朱东润先生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的宣言,可他牙根紧咬,脸色难看,简直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5年完成3本书,现计划3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儿却上来了,说什么也不肯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3年。讲完这个故事,作者反语评论:“这若是被现在每天码字万余的作家们看见,怕要是被笑掉大牙的。这样的速度,还谈什么效率呢?简直是愚笨至极!”
  行为的意义只有在特定情境中才能确立。如果你说竹林七贤是智慧的,你就要交代司马氏集团杀戮异己提倡名教礼法的情形,否则,阮籍登山临水长啸而归、刘伶嗜酒佯狂任性放浪就是怪诞;如果你说庄子“曳尾于涂中”是智慧的,你就要交代战国乱世那个污浊的环境,庄子选择的是不同流合污,追求的是自由精神,否则,弃天下苍生于不顾,庄子就是冷漠;你要否定周庄的“智慧”,你就要描述周庄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无处不在的广告,不堪重负快要被人潮压垮的桥,讨要小费的阿婆如何伸出青筋凸出的手……
  否定、选择、比较,对智慧的人来说,是表现出来的判断力、反省力;对考生来说,要求的是理性分析能力,能将人、事、物准确定位,能洞见其间的实质。所以,江苏考生2015年面对的是一道关于悟性、灵感、灵性、才华的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
  但智慧的景象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事情的表象,听到的未必是内心的真实。山色空漾未必无物,“难得糊涂”未必糊涂。苏格拉底说:“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孔子也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其实,决定他们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样东西——对人和世界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就是“反省性的判断力”,这是大智慧!
  最后,送给正在转发微信的朋友们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附优秀作文2篇
  维也纳的智慧
  维也纳是个很聪明的城市。
  作为欧洲工业的心脏,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涌入这个城市,带给这个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喧嚣。维也纳没有城墙没有法令,却拥抱着一切。石油输出组织的总部坐落于此,带来的是欧洲各国的大企业,流出的是每日数以亿计的财富。维也纳很聪明,二战后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迅速恢复经济,并顺应时代,出台各种政策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无头苍蝇似的工业企业。在短短数十年间,它发展成了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大城市,维也纳真的很聪明。
  维也纳本是个小小的欧洲城邦,但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玛利亚女王将所生的十六个女儿送出去和亲——维也纳很聪明,它以和亲的方式不断扩充着自己的领土,并以此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
  当然,在哈布斯堡统治时期,维也纳在扩充领土时还接受了莫扎特搅局般的音乐创新和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很聪明,它凭借着莫扎特的音乐和自由的学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音乐家和学者。最终,它以音乐和学术上的繁盛再一次征服了世界。维也纳真的很聪明。
  维也纳的智慧在于它的政策、律令、音乐、学术……然而,这些智慧或许能成就它的一时之辉煌,却不足以支撑它于世界之巅而不倒。
  幸而,维也纳抓住了让城市变为永恒的真正智慧。
  当一次世界博览会向它招手时,维也纳客气地拒绝了。就如同一位隐者让世人一睹他的真容后又退回了深山。
  有人说,维也纳就如同一个圆。它的工业,它的喧嚣都一直在圆的边缘,从未再往前踏进一步。而圆的中间,是飘扬着优美音乐的小酒馆,是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维也纳大学,是三万四千张音乐会和剧院的每天座无虚席的位子……无论维也纳的石油和金子碰撞发出多么大的声响,你依旧能听到城市中心圣蒂斯芬大教堂日暮时的钟声,依旧能看到弗洛伊德坐在沙发上向你微笑……
  或许,正是因为维也纳抓住了其智慧的本质,才没有变得像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样肮脏,才让它的维也纳森林永远生机勃勃。
  智慧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应该如同维也纳一样能够抓住智慧的本质,创造出永恒光明的未来。
  评语
  智慧的内涵究竟何如?谁能解得个中味?作为一个小小的古老城邦,何以在历史进程中能一次次华丽地蜕变,直至“创造出永恒”?
  此文高妙之处,首先在于逐层回答了智慧的内涵在灵动不呆板,包容不封闭,创新不守旧,圆融不固化。作为说理散文,另一可贵之处在于不止于纯粹的议论,而是借事说理,以雄厚的史实解证着智慧最凸显的特征。
  智慧的话题,更须智慧地驾驭。无论是整体构思,还是遣词造句,此文拿捏有方,大气磅礴。尤其说道“维也纳就如同一个圆”,不仅仅将智慧的最高境界比作一个圆,更为可贵之处在于能大胆地想象,独到地比喻,灵动地行文,直至将立意升华为“智慧”地“微笑”。综合判分:70分。(朱万成)   王大爷的早餐店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王大爷的小店里总是挤了很多人。远远的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溢到外面来。也分不清朦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
  “王大爷!老样子来一份儿!”
  进门的人大多要喊这么一句,就像打招呼一样点一份早饭,然后就坐在那和经常碰面的“早饭友”开心地交谈起来。等到王大爷把东西稳稳地放在他面前,他就开始边吹边吃,满脸幸福的样子。不消几分钟,他就要给在座的告别:“你们慢吃。”再给王大爷来个预定:“我明儿还来啊,您忙!”然后快步走了——去上班。
  王大爷性格特别好,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小,装修也比不上别处的快餐店,桌椅因长年的油灰显得发黑,墙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脱了墙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在这喝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王大爷在,早饭就该好吃,卫生就能保证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吃客们有周末不肯做饭吃的,也跑来吃早饭。这时就少不了王大爷爽朗的笑声了。
  “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哪有闲钱啊。”
  对,王大爷的粥,里头有肉,价格还不贵哩!难怪,难怪!
  “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吗?”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良心还是有的啊。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呢。”
  “那大妈呢?”我这个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没忍住就问了出来。我发现周围似乎过分的安静,我也看到王大爷的笑容似乎僵了下来……
  “你大妈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有人说话,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说我这傻不傻?哈哈……”
  我听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两下,多亏店里雾气重!“这粥真烫!”我大声地说,“我以后得等粥冷点再喝!”
  周围的人都笑了,王大爷也笑了,这种没有任何恶意的笑真好听。
  王大爷,你一点也不傻,你就是聪明才过得好啊!我不管长多大都会常来看你的,陪你说说话,就像这些也在陪你的人一样!我心里想。
  周末的早上总是让人放松的,阵阵谈笑声从街角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传出…-
  评语
  高明的记叙文都深谙说故事的最高境界:在自然流畅的叙述中已不露声色地完成了对命题的诠释,完全没有斧凿之痕。也恰因为这一点,不细读很易看走眼,以为没有扣住“智慧”行文,只有细品,方能觉其高妙。
  作者以圆熟的笔法叙述凡人小事,卖早点的王大爷性格开朗、待客热情、买卖实在。因而店虽小旧却总是宾客满堂,这其中已暗合了智慧的题旨——“凭良心不坑不骗树立信誉就是做生意的智慧”。但文章不止于此,在后文中又提到王大爷丧偶后靠着开早餐店每天与老街坊乐呵呵地谈天说地来打发孤独时光,这正是凡人应对苦难的人生智慧。至此,文章的立意又升华了一层,使“智慧”这一抽象的概念丰满具体起来,真是一篇有智慧的好文章,故判为一类上:68分。
  (雷雨)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坦桑尼亚北部有一个特殊的湖泊,深水处水温较低,而温水区水温高达50~60C,一般的水草鱼虾无法生存。仅在温水与深水中间,生长着一些翠绿的水草。这些水草里,生活着一种体型不大的鱼,就以吃水草为生。但吃这样的水草很不易:温水区水太烫,会伤身体;深水区不烫,却没有水草。于是,这些鱼长久以来养成一个特别的习惯:快速游到水草处,啃食几下,立即退回冷水里。等身体冰凉了,它们再快速游到水草处啃食。可是也有一些鱼被烫伤烫死的,那是它们贪恋水草,多啃食了几下的缘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不要套作,不许抄袭。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描述的是自然界中一个奇特景象。阅读后应该迅速提炼出关键词语:水温、水草、鱼——鱼为了生存,能够吃上水草,养成一个特别的习惯;部分鱼又因为贪婪,没有生存下来。这就给我们带来不少明确有意义的启迪。而这些“启迪”就是作文立意的根本。比如,鱼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是因为它适应了这个环境,可以从“适者生存”方面立意作文;劣境中的鱼有智慧和本领,可以从“逆境出人才”方面立意作文;鱼长久以来养成一个特别的习惯,可以从“习惯与养成”方面立意作文。针对部分鱼因为贪婪而不能生存的事实,可以从“贪婪自毁前程”方面立意作文。(赵成昌)
其他文献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几乎是现代文阅读题的必考部分。所谓的“重点词语”,指的是含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句子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语、含有特定手法技巧的词语等。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词性、联系本义、联系语境。这部分试题的常见考点有如下两种:  考点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所做事件和细节描写)、作者感情(感情色彩)以
期刊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
期刊
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承传了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其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进行文言文复习时,教师一般都会要求考生掌握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20个常用实词。但研读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发现高考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实词的考查,比如2015年安徽卷的“晏”“居”,2015年重庆卷的“屏”“容”“恚”“证”等,都不在这120个常见实词范围内。可见,掌握大纲规定
期刊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很形象地说出学生学习语文的薄弱环节和学习中的苦恼。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
期刊
灿烂的阳光下,蝴蝶翩翩起舞,五彩的翅膀绽放出炫目的花朵。然而,在三维显微镜下我们会发现,蝴蝶翅膀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本没有色彩。蝴蝶的翅膀何以能色彩绚烂?原因在于外在光线的照射,更在于它凹凸不平的特殊的微观结构。蝴蝶有此奥秘,人亦如此。  缔造电商帝国的马云就是一只翅膀“凹凸”的蝴蝶。儿时的马云就很叛逆,上初中时因为打架多次被记过,被勒令转学;因为成绩差,考了两年才考上高中;踌躇满志地想考上北京大
期刊
鉴赏人物形象,是古诗词的常考考点之一。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通常指诗(词)人自己,一般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变化等表现出来。而诗(词)人在诗词中塑造、刻画的形象,也往往是“诗化了的作者自我”,从作者对诗词中人物或隐或显的态度倾向、理解评价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爱憎好恶、理想、追求、
期刊
命题规律  现代文阅读在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中占均有30—40分。这类题目做得如何,直接关系高考的成败。可以说,得现代文阅读者,得高考!可是,对广大考生来说,现代文阅读一直是个难点,每年高考该项均分偏低。  做现代文阅渎题,其前提是要读懂文本。对于考生来说,能否读懂文本,决定了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文章的内容、思路与技巧、主旨。因此,必须扭转轻读文、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
期刊
冯渊老师在评析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时指出,高考作文欠缺的是思维。笔者批阅我校“二模”考试议论文“享受孤独”后,对此“心有戚戚焉”。按照元代文人乔梦符提出的一篇优秀文章必须具备漂亮的“凤头”、充实的“猪肚”、有力的“豹尾”三个特点的要求来审视,笔者试着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不切合中心的“漂亮、精彩”的开头  请看原文(括号里是改文)。  人生是首歌,就算没有人为你伴奏也要唱完(为你喝彩,
期刊
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用题有两大特点:  一、文化含金量不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倡导要重视传统文化,自己在讲话中也多次引用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在他的引领下,全国人民对传统文化也日益重视。高考试题文化含金量也在不断提高。  2015年的高考语用题15套试卷中,考传统文化方面内容的试卷,就有4套:  浙江卷: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
期刊
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碰到了一道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的人物传记阅读题,文章题目叫“不平凡的求学生涯”,内容讲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求学生涯,文章主要记述了钱伟长求学的刻苦勤奋,爱国精神以及科学方面的卓越才能。原文如下: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