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播音主持教育现状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lo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也成为人们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今火热的艺考也让无数的高中生走上了学习艺术的道路;本文将从艺考着手分析当下全国各高校蓬勃发展的播音主持专业及其教育现状。
  [关键词] 广播电视 播音主持 教育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集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美学等多门专业知识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性专业, 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不断进行着调整和完善, 已经发展成在国内高校中独具特色, 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专业。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从传统的线性编辑到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变迁; 从早先的开盘带到如今的音频数字化采录设备的运用;从最初的播音员一统天下到新世纪主持人、播音员在荧屏电波中共展风采……可以看出,作为有广泛受众的传播媒体——广播电视,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无不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上也在发生着划时代的革命。如果谈及广播电视,我们不可不触及节目的灵魂——播音主持。而谈及高校的播音主持,我们又不可不谈到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问题。
  十几年前, 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院校在全国还只有北京广播学院( 现中国传媒大学) 一所, 如今, 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 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 众多的院校纷纷开办起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尤其是近四五年, 办这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院校迅速增多, 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截止2009年,全国已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每年的毕业生由20世纪80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万余人,也就是说目前的招生规模已经比二十年前扩大了数百倍, 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一般来说, 一位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的学生, 在大一学习普通话语言和吐字发声, 大二学习有声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 大三学习广播新闻播音、文艺作品演播, 大四学习电视新闻播音、广告配音、纪录片配音。从广播电视媒体中有声语言应用的角度上看,这四年的学习内容已经基本涵盖了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技能、技巧, 理想状态下, 经过这一教学过程, 足以培养出合格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广播电视媒体对播音主持工作者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当前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体系主要用于培养“将稿件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能力, 在培养主持节目所需具备的综合能力方面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一、当前专业现状分析
  笔者据一名国家重点中学高一学生了解,由于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不断改革,许多课本上的内容都不再被列为高考的考试范围,一年的知识内容老师一学期就全部灌输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地去获取知识,该生着重提到现在越来越不提倡“复读”,而该生所在的学校更是不允许学生复读,也不再开设所谓的“复读班”,这样就使得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许多家长觉得自己子女的成绩根本不能上一所本专科类的大学,便四处带着子女拜师学艺,不管自己的子女是否喜欢,只要能上大学,进大学的校门。播音主持专业被认为成了“高考捷径”。
  每年的年初都是全国的艺考大军四处奔走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笔者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家长大多背着电子琴、萨克斯、古筝等,手里还提着考试时需要的服装,考生们一般都比平时打扮成熟,为的是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一部分考生是学习专业一个月就来参加专业考试,对考官提出的问题不少的考生都是一头雾水。在一所艺术类专业考试已经结束时,一名身背小提琴的考生告诉笔者:这已经是她考的第九所学校了,光报名费就将近3000元。
  艺术类考生上大学的迫切愿望,全国各高校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二、规模扩张与办学力量短缺
  现在打开收音机和电视机,感觉那些声音或画面似曾相识,以至于有人发出这样的评论:现如今的播音主持院校是在“成批量的生产”播音员、主持人。有这样一则小插曲:某专门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高校,该高校的学生说话都操着同样一种腔调,以至于学生到食堂买馒头也会操着浓重的播音腔“师傅,来个馒头”。今年中国传媒大学就出现大量的“瑞英腔”、“杨柳腔”的风格均为一个题材,有如流水线的产品一模一样。中传的主考老师坦言,“照本宣科,浓重的模仿,缺乏特色展现,这样的艺考生是肯定要被淘汰的。在同一个生产线上生产出的产品虽然形象、规格相同,不排除都是优等品,但是你只有拿放大镜仔细看产品身上的出厂序列号才能区分出不同的产品。
  有的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聘用的是广电系统离退休的老播音员,从播音基础理论到实践颇具建树,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老教师在教学上也更加具有说服力;而播音主持行业是充满时代气息的行业,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更加地年轻化,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它除了需要牢固掌握播音基础知识和文学功底,更需要有新思维新理念新知识作为依托,这样一来,教学上就显得动力不足,不过这应算作相当不错的师资;更有甚者,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师资,聘用的竟是非本专业的教师从教,他们也许不可能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教学上仍然采用自身所教专业的那一套进行教学,更谈不上基本功的训练了,处在方言区的所谓专业老师那就更难以想象了。一名艺考的考生告诉笔者,他在学习播音主持专业根本就没有找专业性的老师作辅导,自己所谓的专业老师就是教自己语文的高中教师。
  许多学校由于办学理念、硬件设施有问题,直接导致教学和管理不到位。特别是不少民办高校(包括公办高校创办的“三本”学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的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一年的学费就高达一万九千元。招生规模动辄数百,这样大规模地把学生招进大学更多地或许是为了让学校的硬件设施能够跟上;由于播音主持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专业,先进的非编设备、VOD点播软件、隔音的录播间等都是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所必备的设施;加之数百人的规模学校在管理上就变得相对的松懈,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加之生源质量低下,学生的文化成绩也很不乐观,在最基本的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基础学科上出现大面积“挂科”的现象;而播音主持专业考试最基本的是身高达到一米六以上,一些学生的身高只在一米五以上徘徊,对该专业学生的上镜效果也是有较高的要求,但我们看到的却不甚理想,这样毕业生的质量不堪想象。播音员、主持人成才不易育才更难,但在笔者所在的高校,学校及学院的领导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基本素质的提高都非常重视,“学艺要先学会做人”一直是学校非常提倡的一大宗旨,播音专业的教育教学是一项精品工程,更需要精雕细刻。
  三、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何去何从
  时常有学生问我:学播音主持以后去哪里找工作,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的确,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专业性的人才也是数不胜数。相对其它行业而言,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岗位极少。随着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这样的媒体往往需要拥有丰富职业经验的标杆性人才,这就使得年轻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都进不了这样的媒体工作,很多毕业生只能转向一些相关的文化传播企业或公司。在一所综合性大学笔者了解到,该校2010年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58人,进入电台、电视台工作的4人,其它的毕业生有去事业单位做文秘工作的,有去银行、企业的宣传部门的,而极少一部人选择了自主创业。
  全国各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经过资源整合、频道强化、栏目承包后,虽然播音员及主持人的位置比过去多了不少,但人员配置基本到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扩张,即使有新增岗位也相当有限。尽管目前的播音员与主持人有相当一部分难以令人满意,但并非毫无实战经验的科班大学生就能取而代之。因为媒体在用人上既重学历又重经验,有时工作经验更被看重。可见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谋业求职的形势并不乐观。此外,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数量也有严格控制,除了现有电视台、广播电台有新的人员需求或进行人员调整外,不可能产生新的就业岗位。再者,与整个传媒从业人员一样,播音员与主持人流动性非常弱,大多也只是在行业内部流动,老的不走,新人怎么可能进来?
  四、改进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学本来就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方,而不是一个批量复制的场所;更何况播音主持专业本来就需要学生释放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根据自身不同的优点寻找自己在专业当中的角色定位,达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效果;而作为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尽可能把最新的专业设备提供给学生能够上手操作,增加在校内的专业实践经验;让毕业生成为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高校在专业招生考试当中,对考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形象气质等这一系列要求要更加地严格;越来越多的人也越发意识到知识文化内涵对于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功底的基础上还必须成为一个杂家,不要求样样精通,至少说什么都懂一点,注重文化内涵的积累;尽量做到优中取优,让考生及家长能够明确不要盲目地学习及报考,要真正地热爱播音主持这个专业。
  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发展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播音主持专业及其教育也不断地顺应时代的潮流面向未来。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应该结合现今中国的国情,做好“喉舌”“守门人“的作用,由单纯地播讲新闻、主持栏目,逐步地向栏目编辑策划方向发展,使其专业领域拓展得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薛天,2010,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根本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7):153.
  [2]张研研,2010,关于新时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43.
  [3]杨康,2010,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状研究[J],科学大众,(3):128.
其他文献
[摘要]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不是有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积累和提高,也不是有效教学。上课前一定要理清教学思路,上课时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上课后一定要落实学习效果,真正做到教有物,学有果。  [关键词] 课堂 读书 积累 运用    “有
期刊
[摘要] 本文对目前我国逻辑教学整体上遇到一些困难感到忧虑;分析了我国逻辑教学体系、主要是现行逻辑教材体系在核心概念、基本原则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改造现有的形式逻辑,使语形、语义、语用相统一,并且与非形式逻辑一道共同构建我国逻辑教学的新体系。  [关键词] 逻辑教学 逻辑教学改革 形式逻辑 非形式逻辑    近些年来,高校的逻辑教学工作者被两种现象困扰着:一种是校园内逻辑教学的景气指数每况愈下、
期刊
[摘要] 景观水体既可以用来修饰环境、给人以美感,还可维持生态平衡,长期以来却大量存在水质恶化、维护管理困难的问题,使本应该具有的景观功能和对周边环境的调节功能丧失。本文以义乌工商学院群英湖为例,分析了景观水体的特点及水体污染状况,并对预防和控制该湖污染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 景观水体 水污染 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结构、城市地域职能和城市产业结构都在经历快速
期刊
[摘要] 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及就业时能否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的关键。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发现:把课堂当作特别的“职场”,把学生当作特殊身份的“职场人”,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 课堂 职场 提高 职业意识 能力    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及就业时能否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提高
期刊
[摘要] 农村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总体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和供给不公平的问题;应拓宽供给渠道,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新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优先顺序。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 财政    我国宪法规定,乡级政权的职能是“领导本乡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建设,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卫生
期刊
[摘要] 语文是认识世界、陶冶情操的工具;语文反映生活和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成为文化的最基本元素。  [关键词] 语文 生活 文化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成就的总概括,是人类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总记录。狭义的语文包括言语和文字,前者诞生数万年,如问候语、祭祀祷辞、劳动号子等。后者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中国的甲骨文、铭文和石刻、壁画等。广义的语文包括语言和文艺等,可以扩展到
期刊
[摘要] 本文就和谐图书馆背景下以人为本公共图书馆队伍建设建立过程中馆员队伍的道德素质、信息素质、文化修养其及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谈了一点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共图书馆 队伍建设    一、什么是和谐图书馆  和谐图书馆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提升图书馆员至诚服务精神,增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性,建设环境优美、资源丰富、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艺术起源于游戏为切入点,提出艺术家对艺术的“玩”法,逐步说明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自由审美游戏来进行艺术创作。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并不是单纯、幼稚的代名词。从孩子、青年到老人,每个人无时不需要和参与游戏。艺术需要生活的积淀和内心的思考,当我们发现了生活的本质,亦带来了别出心裁的艺术形式。所有人都希望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和勇气,事实上,它是人生喜怒哀乐的缩影。从“以游戏的轻松
期刊
[摘要] 《所罗门之歌》是不符合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论所下的定义的,因为亚氏的悲剧论是用来分析戏剧的,而《所罗门之歌》实则是长篇小说。从表面看两者似乎没有可联系的,但是《所罗门之歌》在时间长度、完整情节、突转、发现等方面是符合亚氏悲剧理论的。这表明托尼·莫里森选择普通人物来作为她小说中的主人公这一做法符合亚氏悲剧理论;《所罗门之歌》是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悲剧。本文尝试用亚氏的悲剧论来分析小说《所罗门
期刊
[摘要] 克里斯托弗·诺兰一直是非线性叙事的实践者,从《追随》到《记忆碎片》、《致命魔术》,再到《盗梦空间》,都带有鲜明的诺兰式的叙事风格。这些影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并不是种种形式化的炫技,而是导演在思索叙事结构与影片主题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在探求情节与角色塑造之间、叙事形式与接受审美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诺兰编导的多部影片,探析其叙事特点,进而更深层次地剖析其创作理念。  [关键词] 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