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英语的课堂,不应仅仅是课堂,而应成为学生培养英语素养的平台。然而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除了政策和学校的支持之外,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起着直接又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究新时期大学英语课堂的情感教学策略,以期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所帮助,引发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改进“重知轻情”的填鸭式教学,思考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新时期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策略
【作者简介】李静(1990-),女,回族,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一、引言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师,我们不能单纯只为了讲课而讲课,而要在了解学生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之上,改进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导入、对接学生需求的动机培养、克服心理障碍的多元互动等途径,把情感因素作为教学策略融入大学英语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导入
如今,在经济和互联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大学生急切的希望所学知识即刻转变为物质财富,或者在现阶段就能看到它的实际好处,失去了累积知识和做学问的耐心和动力;一些对英语这门语言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和教学目标不很明确,以致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方向,一味地“啃老本”;一些进入大学后自我放纵,特别是对于英语等公共必修课,认为只要过了60分一大关就满足了;还有一些学生虽有意在大学阶段提高英语,却也比较被动,知识难度的增加和课堂的平淡乏味,使其望而却步。由此可见,要想真正上好大学英语这堂课,就要首先了解学生,分析学情,找准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方向和方法。除了合理充分利用技术和资源、创设语言环境和条件、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技巧性的教学策略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因素的链接,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走进学生的内心,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疑虑和困惑。
教师可以借鉴大学新生入校后开设的导入课程和讲座,在大学英语开课之初融入导入课,通过开门见山的介绍,让学生直观地明白学习大学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清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提高的方向,了解大学英语以及所学教材的教学大纲和重点,英语相关的考试和自我学习方法、以及对未来求学就业和自身发展的影响等。只有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成怎样?”之后,才能跳出迷茫的状态,重新寻回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
其次,教师还可以将说课这个环节纳入大学英语导入课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即将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展开。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教师的上课方式和个人风采都各不相同,但目的都同样是为了服务和引导学生,所谓“殊途同归”。当学生猛然跳出自己的角色,成为了一名“教师”,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看待问题的态度会截然不同,此举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得大学英语课堂真正从老师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老师可以通过当堂反馈和讨论建议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说课的想法和建议,虽然有些内容可能不切实际,但是却可以通过此举了解学生的心声及其对英语课堂的期望,老师可以适时适量的采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另外,笔者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范围或者小规模的英语能力测试,可以借助纸质试卷、在线答题或者APP自测等形式完成,同时联合心理教育学院开展英语学习和教学方面的问卷调查,作为大学英语导入课程的一个环节,以更切实际地贯彻大学英语分级分类改革。教师能通过测试结果摸清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也可以通过问卷反馈了解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诉求,以更好地调整今后授课的进度和学生的期中期末考核方式和难易程度。毕竟,考试作为一种直接的反馈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动机来源,也便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英语程度以及努力方向。学校可以把学生的测试样本存入学校和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学研究库,为英语相关的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等积累数据和样本资料。
三、对接学生需求的动机培养
大学英语的改革终究要在教师的课堂实践及其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只有从老师“能上课”和“上完课”转变为“上好课”,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大学英语教改的方针政策。一节课无论以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呈现,最终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进入良性循环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然而,大学里的学生生源地和教育背景比较复杂,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都各有打算,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教师只有不斷从这些个体的特性中总结出他们相对的共性,才能从情感上对接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具体需求,在授课过程中与他们产生“共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和互动。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会受到不同的动机驱使。学生受好奇心、个人需求和兴趣等内部动机的驱使,更容易不间断地投入到学过程习当中。动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认知,情感和学校环境三个因素。教师作为学校环境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并且极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尝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融入情感教学策略,逐渐把学生的外部动机内化为内部动机,同时对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良性引导。
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反馈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涉及应付考试、学分学位、奖金荣誉、考研就业、出国深造、兴趣爱好、课堂氛围等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策略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和需求,不回避和贬低学生的表层动机,高度认可和评价学生内部和外部动机,与各类学生达成“殊途同归”的“共识”。真正做到“思学生所想,应学生所求”,认识到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为“学生”上课,而不是为“自己”上课。
从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模式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再到老师引导学生发挥主要作用的课堂模式,照本喧科和完全脱离教材的教学方法都不可取。教师可以在进行教材内容的同时,通过一些生动的“小插曲”和“题外话”,即时在课堂教学知识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和需求之间建立有效对接,不断地通过这种“打断”课堂教学的方式唤醒学生的注意。教师也可以在新课导入或者结课复习的过程中有计划地集中拓展与学生需求和动机相关的知识点和内容,又或者针对相关话题,巧妙地布置一些有助于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英文短文写作和翻译作业、开展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的英语辩论和讨论。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宝贵时间和平台,通过情感教学策略,在不经意间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化于课堂,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大学生课上和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需求形成有效和良性的链接,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和“学以致用”,成为一名“有温度”、关心学生情感需求的英语老师。 四、克服心理障碍的多元互动
英语听力是多数大学生的弱项,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压缩课时之后,两个周只有一节两个学时的英语听力课,课下自主练习又缺乏监督和帮助,对于想要提高英语听力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创设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很多老师尽量采用全英教学,或者英语授课占课堂时间的70%以上,想听却又听不懂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越发产生了恐惧和抵触的心理。考虑到大學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可以多采用英汉结合、英英解释和多次重复等课堂授课方式,适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表达方式和速度,通过情感教学策略关怀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多元化互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听写和回顾章节重点内容的方式,达到互动复习和提高听力的双重目的,把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练习大脑在英语发音和内容之间建立快速链接的能力和反应速度,作为有效提高听力的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内容的难易程度,兼顾课内基础知识和课外延伸拓展,不能完全依赖教材,以致丧失了英语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其次,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单词和课文等音频材料提供给学生或者在课堂上播放,动员学生课前做预习,课后多温习,以教材内容的音频为抓手,创造条件多花时间磨耳朵。此外,教师要了解和总结影响学生听力的主要因素,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提高英语听力的技巧,使其“有章可循”。学生可以先通过盲目泛听掌握材料所涉及的领域和主题,然后带着文章听,甚至通过查阅其中的生词和难句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内容,再放掉文章听,如此反复多遍直到听懂,并且尝试在听的过程中使用简写和图标等文字和符号速记关键词。最后,教师还应多向学生推荐好用的听力材料软件、网站以及电视和收音机频道,并且动员校园广播和调频FM每天或至少每周拿出一个时间不间断的播放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相关的英语材料,“润物细无声”地把英语听力自然融入到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当中。
英语口语是高考英语和哑巴英语所衍生出的一大难题,也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这条道路上的“拦路虎”。根据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普遍反映,英语口语表达主要难在词汇量匮乏、目标语表达方式缺失、语法和句子结构、表达的信心和勇气等方面。很多学生觉得自己说不好英语,因此便不敢说,尤其是不敢站起来回答,长久不开口之后,再开口发现更不会更不敢了,由此形成了一种跳不出的“怪圈”。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坐着回答到起身回答,从被动提问到主动尝试,从英汉交杂作答到全英回答,从语言碎片到完整句子结构,在这些转变过程中,教师要及其重视正向反馈和具体评价的重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做出相应的要求,并且以学生自身为标尺对其表现和提高予以鼓励和表扬,并且提出在哪些方面比之前进步了多少,要继续在哪些细节上多加注意和练习,帮助学生学生克服畏怯心理,逐渐建立起英语口语表达的勇气和自信。教师要借助情感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设各种机会、条件和情境,通过多元化互动鼓励学生开口。
首先,教师老师可以把每单元的单词领读交给学生来做,对发言同学的个性问题以及跟读同学的共性问题即时加以纠正,通过这个尝试,学生主动预习单词和练习发音技巧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并且自发地有意识地去纠正自己和领读学生的发音错误。其次,教师老师还可以利用分析课文结构的机会,动员学生在课文当中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并试图根据这些主要内容通过英文口述的方式归纳总结文章各部分中心大意,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口语,同时练习了学生运用语法和组织句子的能力,还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速度的提高有所裨益,可谓是“一箭三雕”。最后,教师老师可以在单元主题引入以及单元结尾总结之时,动员学生围绕章节主题开展小范围的讨论,找个别同学做代表性回答或集体回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同时深化单元主题和内容的学习。
五、结论
课堂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情感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英语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大学英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和关爱学生的前提下服务学生,做到“以情促学”和“因材施教”,不断通过反馈调整和深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珊珊.论大学英语课堂的情感教学策略[J].吉林:考试周刊,2014.
[2]贡美芳.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应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4).
[3]罗立胜.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学模式概述[J].外语界,2001(4).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策略
【作者简介】李静(1990-),女,回族,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一、引言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师,我们不能单纯只为了讲课而讲课,而要在了解学生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之上,改进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导入、对接学生需求的动机培养、克服心理障碍的多元互动等途径,把情感因素作为教学策略融入大学英语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导入
如今,在经济和互联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大学生急切的希望所学知识即刻转变为物质财富,或者在现阶段就能看到它的实际好处,失去了累积知识和做学问的耐心和动力;一些对英语这门语言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和教学目标不很明确,以致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方向,一味地“啃老本”;一些进入大学后自我放纵,特别是对于英语等公共必修课,认为只要过了60分一大关就满足了;还有一些学生虽有意在大学阶段提高英语,却也比较被动,知识难度的增加和课堂的平淡乏味,使其望而却步。由此可见,要想真正上好大学英语这堂课,就要首先了解学生,分析学情,找准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方向和方法。除了合理充分利用技术和资源、创设语言环境和条件、设计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技巧性的教学策略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因素的链接,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走进学生的内心,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疑虑和困惑。
教师可以借鉴大学新生入校后开设的导入课程和讲座,在大学英语开课之初融入导入课,通过开门见山的介绍,让学生直观地明白学习大学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清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提高的方向,了解大学英语以及所学教材的教学大纲和重点,英语相关的考试和自我学习方法、以及对未来求学就业和自身发展的影响等。只有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成怎样?”之后,才能跳出迷茫的状态,重新寻回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
其次,教师还可以将说课这个环节纳入大学英语导入课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即将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展开。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教师的上课方式和个人风采都各不相同,但目的都同样是为了服务和引导学生,所谓“殊途同归”。当学生猛然跳出自己的角色,成为了一名“教师”,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看待问题的态度会截然不同,此举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得大学英语课堂真正从老师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老师可以通过当堂反馈和讨论建议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说课的想法和建议,虽然有些内容可能不切实际,但是却可以通过此举了解学生的心声及其对英语课堂的期望,老师可以适时适量的采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另外,笔者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范围或者小规模的英语能力测试,可以借助纸质试卷、在线答题或者APP自测等形式完成,同时联合心理教育学院开展英语学习和教学方面的问卷调查,作为大学英语导入课程的一个环节,以更切实际地贯彻大学英语分级分类改革。教师能通过测试结果摸清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也可以通过问卷反馈了解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诉求,以更好地调整今后授课的进度和学生的期中期末考核方式和难易程度。毕竟,考试作为一种直接的反馈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动机来源,也便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英语程度以及努力方向。学校可以把学生的测试样本存入学校和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学研究库,为英语相关的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等积累数据和样本资料。
三、对接学生需求的动机培养
大学英语的改革终究要在教师的课堂实践及其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只有从老师“能上课”和“上完课”转变为“上好课”,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大学英语教改的方针政策。一节课无论以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呈现,最终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进入良性循环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然而,大学里的学生生源地和教育背景比较复杂,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都各有打算,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教师只有不斷从这些个体的特性中总结出他们相对的共性,才能从情感上对接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具体需求,在授课过程中与他们产生“共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和互动。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会受到不同的动机驱使。学生受好奇心、个人需求和兴趣等内部动机的驱使,更容易不间断地投入到学过程习当中。动机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认知,情感和学校环境三个因素。教师作为学校环境中的重要因素,直接并且极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尝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融入情感教学策略,逐渐把学生的外部动机内化为内部动机,同时对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良性引导。
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反馈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涉及应付考试、学分学位、奖金荣誉、考研就业、出国深造、兴趣爱好、课堂氛围等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策略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和需求,不回避和贬低学生的表层动机,高度认可和评价学生内部和外部动机,与各类学生达成“殊途同归”的“共识”。真正做到“思学生所想,应学生所求”,认识到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为“学生”上课,而不是为“自己”上课。
从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模式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再到老师引导学生发挥主要作用的课堂模式,照本喧科和完全脱离教材的教学方法都不可取。教师可以在进行教材内容的同时,通过一些生动的“小插曲”和“题外话”,即时在课堂教学知识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和需求之间建立有效对接,不断地通过这种“打断”课堂教学的方式唤醒学生的注意。教师也可以在新课导入或者结课复习的过程中有计划地集中拓展与学生需求和动机相关的知识点和内容,又或者针对相关话题,巧妙地布置一些有助于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英文短文写作和翻译作业、开展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的英语辩论和讨论。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宝贵时间和平台,通过情感教学策略,在不经意间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化于课堂,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大学生课上和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需求形成有效和良性的链接,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和“学以致用”,成为一名“有温度”、关心学生情感需求的英语老师。 四、克服心理障碍的多元互动
英语听力是多数大学生的弱项,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压缩课时之后,两个周只有一节两个学时的英语听力课,课下自主练习又缺乏监督和帮助,对于想要提高英语听力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创设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很多老师尽量采用全英教学,或者英语授课占课堂时间的70%以上,想听却又听不懂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越发产生了恐惧和抵触的心理。考虑到大學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可以多采用英汉结合、英英解释和多次重复等课堂授课方式,适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表达方式和速度,通过情感教学策略关怀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多元化互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听写和回顾章节重点内容的方式,达到互动复习和提高听力的双重目的,把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练习大脑在英语发音和内容之间建立快速链接的能力和反应速度,作为有效提高听力的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内容的难易程度,兼顾课内基础知识和课外延伸拓展,不能完全依赖教材,以致丧失了英语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其次,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单词和课文等音频材料提供给学生或者在课堂上播放,动员学生课前做预习,课后多温习,以教材内容的音频为抓手,创造条件多花时间磨耳朵。此外,教师要了解和总结影响学生听力的主要因素,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提高英语听力的技巧,使其“有章可循”。学生可以先通过盲目泛听掌握材料所涉及的领域和主题,然后带着文章听,甚至通过查阅其中的生词和难句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内容,再放掉文章听,如此反复多遍直到听懂,并且尝试在听的过程中使用简写和图标等文字和符号速记关键词。最后,教师还应多向学生推荐好用的听力材料软件、网站以及电视和收音机频道,并且动员校园广播和调频FM每天或至少每周拿出一个时间不间断的播放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相关的英语材料,“润物细无声”地把英语听力自然融入到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当中。
英语口语是高考英语和哑巴英语所衍生出的一大难题,也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这条道路上的“拦路虎”。根据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普遍反映,英语口语表达主要难在词汇量匮乏、目标语表达方式缺失、语法和句子结构、表达的信心和勇气等方面。很多学生觉得自己说不好英语,因此便不敢说,尤其是不敢站起来回答,长久不开口之后,再开口发现更不会更不敢了,由此形成了一种跳不出的“怪圈”。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坐着回答到起身回答,从被动提问到主动尝试,从英汉交杂作答到全英回答,从语言碎片到完整句子结构,在这些转变过程中,教师要及其重视正向反馈和具体评价的重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做出相应的要求,并且以学生自身为标尺对其表现和提高予以鼓励和表扬,并且提出在哪些方面比之前进步了多少,要继续在哪些细节上多加注意和练习,帮助学生学生克服畏怯心理,逐渐建立起英语口语表达的勇气和自信。教师要借助情感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设各种机会、条件和情境,通过多元化互动鼓励学生开口。
首先,教师老师可以把每单元的单词领读交给学生来做,对发言同学的个性问题以及跟读同学的共性问题即时加以纠正,通过这个尝试,学生主动预习单词和练习发音技巧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并且自发地有意识地去纠正自己和领读学生的发音错误。其次,教师老师还可以利用分析课文结构的机会,动员学生在课文当中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并试图根据这些主要内容通过英文口述的方式归纳总结文章各部分中心大意,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口语,同时练习了学生运用语法和组织句子的能力,还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速度的提高有所裨益,可谓是“一箭三雕”。最后,教师老师可以在单元主题引入以及单元结尾总结之时,动员学生围绕章节主题开展小范围的讨论,找个别同学做代表性回答或集体回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同时深化单元主题和内容的学习。
五、结论
课堂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情感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英语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大学英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和关爱学生的前提下服务学生,做到“以情促学”和“因材施教”,不断通过反馈调整和深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珊珊.论大学英语课堂的情感教学策略[J].吉林:考试周刊,2014.
[2]贡美芳.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应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4).
[3]罗立胜.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学模式概述[J].外语界,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