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时代的新闻操作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fs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处于强势电子媒体包围中的现代社会受众,已经习惯于丰富、逼真的视觉文化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报纸新闻及时从呆板、模式化的文字新闻中解脱出来,将新闻视觉化、形象化、生动化,以“悦读”吸引读者的眼球。
  
  新闻视觉化,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所谓新闻视觉化,就是在新闻操作过程中,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唤起新闻受众脑海中的记忆和想象,进而形成事物的立体感、画面感和活动感,从而给受众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达到观看视觉新闻的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新闻视觉化手段创造出来的新闻被称为视觉新闻。业界认为,视觉新闻“即指传播媒介,运用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迅速、及时地传播新闻。它具有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和直观化的特点,是新闻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能收到形式多样化、事件故事化、人物个性化、情节形象化、场面情景化的效果,从而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视觉新闻追求的是新闻的生动性、形象性、可读性。报纸视觉新闻是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应对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挑战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报道手段。视觉新闻实际上是新闻叙事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一种体裁形式。
  早在1983年,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就提出文字记者要学会写视觉新闻。穆青说:“我们在新闻写作上需有所突破,要善于把概念的表达诉诸充实具体的形象,使我们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感、可触。”
  报纸新闻视觉化——读图时代的必然选择
  随着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人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通过报纸掌握更多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闻了解得更多、更深、更透,于是读图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英国现代美术学家贡布里希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读图时代使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读者在阅读文字报道时,需要一个对文字的解读思考过程,习惯了“快餐”式接收新闻的人们,还有耐心去认真阅读纸面上的新闻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主席罗德里格斯曾说:“在美国,电视、广播、电影诞生后,人们不止一次宣称‘报纸要完蛋了’,但报纸直到今天也没有完蛋。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在以自己的方式演进着。”因此,报纸的“演进”就必须成为所有报界工作者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指导,而新闻视觉化就是演进过程中结出的“种子”。
  对报纸新闻而言,继续自己的“演进”过程,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法宝就在于将报纸新闻视觉化,大力提倡视觉新闻,用文字和图片以及表格、链接等各种手段来营造版面,制造场景,着力于场景描写,深化故事细节,唤起读者的想象,最大限度地强化文本的视觉化元素。
  新闻视觉化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媒介融合”的本义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
  新闻融合概念中的新闻表达融合指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和技能来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在这一要求下,报纸新闻的视觉化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经历了两次视觉化热潮后,报界逐渐形成了报纸要走视觉化发展道路的共识。报纸的视觉化包括内容的视觉化和形式的视觉化两个方面,后者经过第二次视觉化热潮现如今已在蓬勃发展,相比之下,作为报纸立足的根本和优势所在的报纸内容,其视觉化的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显得尤为不足。然而,随着现代社会新闻观念的嬗变,概念化的新闻写作必然转向形象化、立体化的新闻写作,视觉新闻的重要性也日益得到重视。
  让新闻活起来——报纸新闻视觉化操作技巧
  视觉新闻强调的是事件的特定瞬间和场景,捕捉的是事件过程的典型时刻。有些生活中的现象,人们往往熟视无睹,并不觉得它有什么新异之处,然而,一旦经过视觉新闻表述后,往往会有意外的震撼力。好的视觉新闻选题,捕捉及时,能让读者感到“眼见为实”。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文字来实现视觉化效果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掌握视觉新闻的写作手法,也就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字、充分发挥语言魅力的技法。
  根据穆青对视觉新闻的解释,新闻视觉化叙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新闻叙事要形象化,有生动的画面;第二,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叙事有声有色,有立体感;第三,注重细节描写。
  首先,让新闻叙事形象化。所谓叙事,显然就是讲故事,叙事形象化区别于概念化叙述,要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是新闻叙事形象化的方式之一。如:
  “……‘今天下午3点钟,我们发现广场上这名孕妇的羊水穿了,要在街上生孩子。我们立即用担架把她抬了回来。’青海陆军预备役步兵旅医院的院长杨林说。
  “16时左右,一名新来的医生冲进正在生产的帐篷内,众人只看到她匆忙的背影,她是兰州军区总医院的妇产科主任……
  “16时28分,帐篷内终于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所有守候的人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帐篷里传出消息:‘是个小男孩,母子平安!’人群中响起了掌声……”(《玉树灾区震后首个婴儿诞生记》,新华社,2010年4月15日)
  玉树地震后诞生的第一个孩子,象征着希望,代表着坚强,记者用讲故事的语言,把婴儿诞生时的惊险、紧张与期待描写得淋漓尽致。
  其次,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白描通常不设喻,少修饰,简练传神,只是以质朴的文字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淡淡几笔,寥寥数语,即声态毕现。
  “又一个黄昏即将到来,玉树州体育场内帐篷的缝隙间,木炭在三口简易铁锅下噼啪作响,尕谢和她的小女儿飞快地扯着面片,和白面片一起在锅中翻滚的,还有刚刚买来的空心菜和白萝卜。”(《希望与前行——震后普通人的生活记录》,新华社,2010年4月23日)
  这就是北京市急救中心驻玉树紧急医疗急救队医生李坚韧到达玉树灾区后,吃得最好的一顿晚饭。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饭菜要展示的,显然是救援人员在灾区的艰苦奋战和无私奉献。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早晨。徐盛祥在自家的店铺里看碟看了一夜,正有点恍惚;妻子史群玉到西宁进货,正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徐军读高二,每天早上这个时候,是他去上学的时间。”
  (《震区打工仔带妻儿骨灰重返故乡:玉树,我会回来》,《扬子晚报》,2010年4月24日)
  平静的早晨之后是地动山摇的灾难,记者笔下那个普通而幸福的家庭永远消失了,这样的白描与接下来的叙述相呼应,主人公的痛苦遭遇更令人心酸。
  最后,加强对新闻叙事细节化的把握。西方谚语云:“上帝生活在细节中。”可见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对报纸新闻报道来说尤其重要。
  “一辆八成新的小奥拓里,两个藏族小伙子正准备发动汽车。
  “在另外一顶救灾帐篷门口,一辆奇瑞QQ308正在倒车。黄色的小QQ车身上还贴着一个有趣的车贴:常出去转转。
  “走到赛马场看台前时,一辆北京现代伊兰特主动停在记者身边……”
  (《救灾帐篷外的私家车》,新华社,2010年4月22日)
  救灾帐篷外的几辆私家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也引起了读者的关注,通过对几位私家车主的叙述,我们感受到了灾区人民对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须注意的一点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新闻视觉化技巧,新闻都必须是客观、真实、准确的,对叙事角度的选择也应受到新闻真实性的制约,因此,记者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合理想象和全知全能的视觉对新闻真实性的伤害。
  (作者单位:长春日报社)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要:远东运动会一直被视为现在亚运会的前身,本文对上海的著名报纸《申报》对于历届远东运动会的报道进行研究。从1913年到1934年漫长的20多年的远东运动会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理念的日臻完美,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新闻报道业务日臻完善,虽然当时的体育报道还是比较稚嫩的,但是其报道理念和报道业务对于当今的体育新闻报道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远东运动会 《申报》 体育新闻报道 宏大
期刊
写于1934年4月19日的《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它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30年代文坛的代表作。”因为它充满爱与和谐的大美,因此在国际上也享受崇高的声誉。  沈从文浪漫主义的文笔,为我们营造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卷:风光秀丽的湘西,边远小城中人性质朴。祖孙二人以摆渡为生。外公七十,健壮依旧;孙女年方十五,情窦初开。祖孙俩为人热情。善良淳朴。在两年前端午节赛龙舟的大会上,翠
期刊
1918年,即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年后,海明威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下,怀着民主理想愿望,奔赴欧洲战场。作为红十字会一名司机参加了战争,身中两百多块弹片,遭受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战争严重摧残了海明威的身心。炮弹的炸裂声常回响在他的脑海里,其影响之长、之深远以至于直接导致他失眠、痛苦。他厌恶、逃避甚至诅咒战争。他对战后的和平生活不抱希望,以至于在他的作品中迷惘、悲观的情绪甚为浓重。 
期刊
摘要: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后现代 后现代广告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文化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理论学说,它涉及世界众
期刊
2010年10月,《家庭》杂志上刊登了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洛阳市偃师市的一个拆弹家庭,40年来在弹药销毁一线上奉献两代七口人的故事。看完后我很激动,因为拆弹工作本身具有的危险性使这个职业充满了神秘色彩,更何况是一家七口人都在干拆弹,这其中的故事必定引人入胜。于是,经过多方联系(因为拆弹家庭所在的单位是一支保密级别较高的部队),经过济南军区的批准,两个月后,洛阳广播电视台《拆弹一家人》摄制组终于来到
期刊
摘要:戏曲作为中國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在艺术和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久以来,电视戏曲节目由于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无法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品位而逐渐走向没落。为此,河南电视台本着“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精神将其原有的戏曲节目《梨园春》大胆改版,并取得巨大成功,使现代传媒和戏曲节目得以完美结合。《梨园春》的成长之路是中國戏曲节目在新时代下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的成功给其他戏曲节目以很好的启发。  
期刊
重大主题报道宣传是党报的职责,也是党报的优势。然而,如果只是将其视为一般的宣传任务,而以老面孔示人,没有激发读者的“悦”读欲望,将无法发挥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  喀什地处偏远,《喀什日报》作为当地唯一的党委机关报,目前同质媒体间的竞争压力不大,但是随着国家援疆政策的大力实施和当地各项社会性事业的快速发展,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本文试析《喀什日报》一年来突出的援疆重
期刊
摘要: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的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好的译名有助于实现影片的文化传递功能。美国影片《国家宝藏》片名具有十分微妙的法律文化内涵,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片名与相关文本的互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译名。  关键词:电影译名 互文性 法律文化 《国家宝藏》    互文性与电影片名的翻译    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改革开放后,许多欧美影片逐步进入我国影院,在丰富社会娱
期刊
马武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他先是在《质量时报》,后入《郑州日报》,我们的来往一直没有间断,且从事的行当近似:我编新闻学杂志,他搞评报和研究。国庆节前,他突然送来一大堆书稿,嘱我写几句话。这倒使我吃惊和惭愧。吃惊的是,在“熙熙攘攘,人为利往”的今天,在浮躁跟潮的新闻界,在清淡寡味的新闻研究室的岗位上,竟有这样的有心人,一点儿一点儿的积累,几年间,居然取得这样的成就。惭愧的是,我混迹新闻
期刊
摘要:《舞会以后》是托尔斯泰晚年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他运用对比手法,揭露了贵族社会外部的华丽与内在的空虚、表面的善良与本质上的残酷的矛盾,体现了鲜明的爱憎,突出了道德批判的力量和阶级的残酷性。  关键词:批判现实主义 对比手法 场景转换    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大量作品深刻剖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存在的矛盾与斗争,对当时的俄国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与淋漓尽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