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本质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教学本质的探讨,自改革开放以来表现的尤为明显,至今仍在争论。在不断的探究和争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教学本质观念。那么当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本质又是怎样的呢?实际上,教学这一本质问题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目前,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以学为主、以生为本,在教师参与和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有计划的、自主创新性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本质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76-02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教学本质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追问和争论的问题,在不断地探究和争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教育观。直至现在,随着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教学本质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本文着重探析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本质的特点、内容及意义。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昭示了未来教学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本质观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于2001年提出,之后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关于教学本质问题的探究也呈现出开放与动态的趋势。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教学本质研究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教师行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学生。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是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本质观的内容
  置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学本质究竟应该是什么呢?我认为用简明的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活动。在这一表述中有几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学生、教师、教与学、活动。其中学生和教师是构成教学的主要要素和条件,那么,有了学生和教师是不是就有了教学呢?不是,把学生和教师单纯聚集在一起也不能称之为教学,必须有活动,没有传授和学习知识活动就没有教学。在这个活动中,教与学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引导的“教”,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性的“学”。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本质是“学”而不是“教”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是根本和目的,教师的“教”是条件,“教”因为“学”而存在。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只有教没有学不是有意义的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或者听不懂不是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在大礼堂作报告、宣读文件材料更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积极参与并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1]教学活动的效果不是根据教师的表现或者是期末的网络测评来评定的,而是主要看学生的学的效果如何。如果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自主创新性的学习并且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都有了实在长进,这样的教学一定是高质量的教学。正如泰勒所说,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2.教学本质是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自主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学生自主性创新教育的活动和过程,即是“学”。学生接受教师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有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经过自我取舍、加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学”这一自主创新教育的活动和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自主预习(个人预习要学的内容,查阅辅助性资料,等);二是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研究性学习,小组交流,提出疑惑与问题,提出帮助请求,接受同班的帮助,等);三是应用与反馈(消化理解,举一反三,应用所学内容,寻求教师帮助,生成与发展相关素质,等);四是评价与改进(所得与满意度评价、经验与教训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等)[2]。新课程改革下,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动力的形成,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倡导学习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以“学”为主体现了学习的本质内涵,只有使学生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创新性学习”才是新课改下教学的真谛。
  3.教学本质是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习活动。
  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指导、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教”这一教育行为不仅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更是教师职业的实现活动和过程。这一活动和过程也由四个阶段组成:一是服务准备(即所谓的备课)。这一活动和过程包括研究《教育标准》、教学大纲、研究教材内容(包括主导教材内容、辅助性教材内容、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等),研究与拟定方法、途径,制定实施策略和措施,准备必备的软硬件条件,预先评估学生的实力(相关知识的水平、个体差异情况、学生的需求等)。二是提供教育服务(即所谓的教)包括课堂的组织与协调、导学(根据具体情境适时选择与调整方法、途径、手段、指导,微调学生活动),答疑与内容拓展、突发事件处理、适时地引导性评价等;三是质量管理(即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效果诊断(诊断反馈信息,评价学生所得、预测学生满意度等);四是持续改进(即复习与总结),修正不足,调整教育服务策略,制定改进措施,等。 [3]教师依据学生的请求,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而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会知识。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由“教授”转为“指导”。
  教学本质上应该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明确教师的“教”只是一种外在条件而学生的“学”才是最终目的。教师要提供优质性的教育服务来满足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需要。
  四、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本质观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由知识的教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服务者。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个人知识的单边传授而是师生参与式的教学。而学生始终是教学过程中核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知识与能力发展、个性发展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1.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程的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关键,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兴趣、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引发他们的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要使学生能够举一隅而三隅反。教师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教学不单单是为了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发展,同时也是素质和价值观等多方位目标的形成。比如:德、智、体、知识、技能、素质、学会为人、学会处事等。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角度提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正像余文森教授说的一样,这“三维目标”就像立方体的“长、宽、高”缺失其中的任何一维,这个立方体就不会存在,只有三维互相坚挺,才能培养成立体的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4]
  3.教学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应该忽视更不因该歧视薄弱生。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和用成人眼光来看是缺点的学生,我们应更加关爱,合理安排不同的任务,缩小优劣的差距,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
  4.教学是为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知心的朋友。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要及时解决和疏通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学习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生活中教师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参加更多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生活,避免道德上的滑坡。
  五、问题与展望
  1.问题
  目前,以课程改革为先导的教学进行地轰轰烈烈。我国教育改革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新瓶装旧酒或者是弃老路迷新途。(1)教学中仍以“教师”和“教”为中心。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国教学形式大部分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2)书本知识依然重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书本知识不可能包罗万象,学生如何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善于联系实际,学会应用更重要;(3)师生参与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并未真正体现。师生参与合作式的教学简单的理解为把学生分组和讨论,只注重形式和过程,偏离文本,冷落教材的学习;(4)教学未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不是一句口号或者是做做样子。
  2.对策
  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之下要想有大的突破必须坚持四个方面的要求:
  (1)国家重视宣传。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内化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工作。
  (2)学校加强监督。新课程推广的同时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要成为解决和反思问题的重要场所。
  (3)学生积极配合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及时反馈,合理解决。
  (4)社会各界的评价。新课程下教学模式的好坏由社会各界来评判。如家长的评价,家长是新课程改革下有力的见证者,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起到重要的作用。教育专家的评价,专家以其专业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来审视未来新课程教学的走向。
  参考文献:
  [1]文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J].人民教育,2003(3-4),(5)(7)连载.
  [2]何玉海.以“教”为主 到以“学”为主:教学本质的回归[J].现代教育管理,2009,(1).
  [3]余文森.“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N].中国教育报,2007,(6).
  [4]郭军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5]姚晓燕.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发展[J].甘肃科技纵横,2005,(1).
其他文献
【摘要】“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最有效的策略,是适当利用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文章就“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中班教育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 幼儿园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74-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
期刊
【摘要】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处理信息的模式,它使学习者在语言材料进行编码和理解中产生个体差异(Witkin,1962)。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的认知风格维度,场依存和场独立认知风格描述了学习者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场依存个体依赖外部环境做决定,场独立是个体依照内部线索来处理信息。外语教学是复杂的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受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和个体差异因素包括动机、年龄、性别、认知风格等个体差异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是最重要的部分。针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本文将对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87-01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期刊
【Abstract】This essay attempts to make a critic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ask?鄄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TBLT originates form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methodology and “task” is i
期刊
【摘要】英语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师过度注重讲解等问题,本文通过提出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互动参与性以及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等措施,以期为提升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口语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78-01  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81-01  对于翻转课堂的认识,我最开始接触是在可汗学院的相关视频中进行的了解。当时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比尔盖茨说的“预见了教育的未来”。随即就想到了一个很现实的、很多老师都会想到的、也是最大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可行吗?随着我对翻转课堂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发现,我脑子里的问号也越来越
期刊
【摘要】教学改革是新一轮高职高专韩国语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高职韩国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韩国语人才。结合近几年韩国语教学工作现状,笔者做了如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韩国语 教学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H55【文献
期刊
【摘要】不同的阅读目的构成了有效阅读。理解,作为一个主要的反应,是阅读中最重要的心理要素。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动机类型和水平差异,并对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动机及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阅读动机 水平差异 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课题“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动机差异
期刊
【摘要】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有一定的考试范围,相对于其它题型来说容易拿分,所以,在应考复习的这段时间,老师一定要重视文言文的复习。用心设计文言文复习课,并力求高效。  【关键词】研读《中考说明》 梳理重点 重视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92-02  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有一定的考试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本文将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创设的情境要注意生活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让生活不断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