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主任如何做好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高考的内容、方式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高考却依然保留着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教学效果、鉴别人才素质和选拔人才的功能。高三是一个学生中学阶段关键的一年,也是压力最大的一年。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中学以来所学知识的大汇总、大融合,导致课业负担繁重;二是高考制度的选拔性、淘汰性,导致周围同学竞争气氛浓烈;三是自身、家长、亲友甚至老师的巨大期望转化而来的精神压力。作为高三的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来备考迎考,则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三学生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不能正视失败,情绪易失控;2.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3.考试焦虑,成绩总上不去;4.身心疲惫,人际关系紧张;5.学习压力大,学习效率低。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高三班主任如何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种方法。
  二、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方法
  1.自信教育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尝试以下策略:(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4)制定阶段性目标;(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6)增强自信。
  2.挫折教育
  主要是通过在网上找一些相关文章或典型事例,利用班会课向学生宣读或讲解。如《笑对人生》、《中学生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积极面对挫折》、《苦难是通往真理的最好老师》等文章及一些电视节目中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事迹介绍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
  3.减压教育
  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班主任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指导学生自己学会缓解心理压力。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把压力变为动力。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再次,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4.学法指导
  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每天的自学时间有四五个小时,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复习。可以将这段时间分为两、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确定一个任务或目标,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确保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这样安排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忙乱无序,减少急躁恐慌心理;二是完成阶段性任务后的成就感、充实感,有助于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恢复自信心。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走上科学高效的良性循环。
  三、班主任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适度。
  心理调适的适度既包括轻度适中,也包括频率适中。每次进行调适的时间不宜过长,不占用学生的复习、考试、休息时间,注意细水长流,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频率不宜过高,进行一次谈话或者辅导之后,要相信学生,要耐心等待学生自我调整好状态,不能操之过急。
  2.注意方法。
  高三学生由于精神紧张,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尤为敏感,因此在交流过程中,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用词,不要随便用一些容易伤害学生的词语。
  3.注意记录过程。
  对于学生的心理调适,班主任要做有心人,通过做好相关工作记录,既便于自己进行学生心理工作的追踪,也便于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班主任工作。
  总之,高三的班主任很辛苦,集任课教师、班级管理者和心理辅导者数种角色于一身。面对学生在高考压力下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也要从心理方面给予调节。心理辅导是解开学生心锁的一把钥匙,有了它,学生在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才会得到真正的缓解,学习上的压力才会大大减轻,才有可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充分发掘自身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从而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具备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做久了,心中油然而生对班主任工作的敬意,因为看到了班主任的重要性。流淌的血液里融进了对班主任工作由衷慕恋的信徒般的真诚,筋骨的几分辛苦、几分劳累,被班主任的信仰大大超越了,仿佛自己就是在玫瑰园中穿行,每一名孩子都是一朵暗香饱满、时时待发的玫瑰,只要孩子们在,我便香雅高贵起来。  一、每一位孩子都是一朵含羞待放的玫瑰  耐心让我尽快走进孩子心理世界,我看到每一位孩子都是一朵含羞待放的玫瑰。
期刊
不知何时,在校园中慢慢流行起了这样一种说法——心罚,也有人称为“心灵施暴”。人们熟悉的往往是老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而对“心罚”却了解甚少,甚至有些老师有意无意中也没感觉到。我们时常会在校园里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还有的班主任为强化班级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材作为美学载体,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语文教师应依据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审美教学的研究,让语文课焕发美的光彩。  一、讲究语言艺
期刊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民间艺术作为其一,产于自然,生于劳作,表之于情,达之于意,上着天地万物,内容丰富而多彩。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提升幼儿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尤其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民间艺术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民族意识  民间艺术是民族
期刊
自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于是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有了不少的成果。游戏是由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就儿童方面而言,游戏就是儿童活动的本身,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情绪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儿童不
期刊
摘 要:课改以来,我们在词语教学方面做了许多研究,词语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怎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有效的呢?维果斯基说得好:“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  关键词:词语 教学 灵动  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引领学生沉入词语的精彩世界,借助生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词语的意蕴,从而“使词语在他们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对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改革当前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
期刊
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为了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保障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的发展,多年来,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思考着活动区活动的定位,也在总结与反思中触摸着活动区活动的内涵,下面秀一秀我们的精彩。  一、秀多变,体现区域材料的低碳化、生态化  区域环境的创设应遵循经济性原则、自主性原则。
期刊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初三化学教学是启蒙性教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具有启蒙性。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相应能力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通过日常化学教学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下面联系教学实践分享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
期刊
社会公德是衡量一个国家全民素质水准的重要标志,抓紧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学生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公德问题:  1.社会“公德心”淡薄。在公共场合下,青少年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敬老爱幼、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损坏公物等行为比比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见到老人上车时”,急于让座的人占31.2%,想让座又不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