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題再现
根据要求写作。
题A:生活处处有趣味,单是食趣就颇多。请以“食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B:出于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考虑,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课后,米豆、小轩和你到老师办公室取作业本。老师把桌上的巧克力递给米豆,她刚想接,却缩回了手,说:“谢谢老师,我不吃,不然我们班会被扣分的。”小轩却拿过来,笑着说:“真的很饿,我不客气了!”这个情景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从上述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泄露身份信息的校名、人名。
思路点拨
第一步:深入审题,打开思路。先看“食趣”这一文题,“食”既可以视为动词“吃”,也可以视为名词“食物”“食材”等;“趣”既可以理解为“兴味”“意趣”,也可以理解为在“食”上的一种“喜好”“趣向”。稍加整合,不难发现,此题的切入角度比较多,既可以写吃的乐趣,也可以写制作食物过程中的欢乐;既可以写获取食材时的独特感受,也可以写自己或他人在“食”方面的趣味、爱好等。总之,只要扣住“食”,写出与“食”相关的“趣”即可。
再来看第二道题目,主要情节是在面对老师递过来的巧克力,一学生担心班级被扣分,严守校规,礼貌拒绝;另一学生则以肚子饿为由,接受了巧克力。根据这一情境,既可以围绕个人的自律品质展开议论,也可以讨论如何待人处世等,只要议论的内容在情境范围之内。当然,此题还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讲述生活中与此相关的故事,表现特定的主题。
第二步:立意求新,让人心动。意高文自胜。考场作文立意,在求稳的同时,应力求新颖脱俗,让人刮目相看。写这两道题也一样。“食趣”立意时应在“趣”上多下功夫。一般考生写这篇文章,都会围绕“快乐”“亲情”“友谊”“团结”“关爱”等立意,比如品尝美味,赞不绝口;全家聚餐,其乐融融;师生野炊,互帮互爱;寻找食材,同心协力等。如果你能从研究和传承美食文化的角度立意,或从创新烹饪方法的角度立意,无疑会令人耳目一新。
写第二道题时,相信许多考生都会从赞扬或批评的角度立意,呼吁大家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有自律意识。如果能更进一层,探讨校园内一律禁止吃零食这一规定是否人性化,探讨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探讨师生相处过程中的应对策略,会让读者眼前一亮。
第三步:精心选材,成竹于胸。写“食趣”这一题目,记叙“吃之趣”“做菜之趣”“寻找食材之趣”,反映亲情、友爱、成功、失败这类主题,选材时,要注意情节的生动、人物形象的鲜明、情感的真挚动人。比如你选的材料是:跟着家人学做某一菜肴,反复尝试,终于在多次失败后获得成功,整个过程充满曲折。这样的素材写起来情节就能一波三折,主题就会更加突出。反之,表达效果就没有这么好。
而第二道题,由于是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会引用一些事例。选取素材时,一定要紧扣主旨,力求经典、生动、简洁。比如写“自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这一题目,就可选取古今中外名人的自律故事,这样既能增加论说力,又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此外,还要注意素材的搭配,比如既要有正面素材,又要有反面素材;既要有人物故事,又要有人物言论。
无论写哪道文题,素材选好后,都要认真谋篇布局,想好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如何叙事、如何写人、如何过渡;思考如何亮明观点,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论证等,力求成竹于胸。一旦有了雏形,再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篇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就诞生了。
佳作展示
食 趣
一考生
俗话说:“吃鱼没有取鱼乐。”其实何止是吃鱼,许多美味佳肴,如果你能参与到食材的准备以及食物的制作过程,就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
比如青团,是江南人爱吃的一种传统美食,这种清明节前上市的糕点,圆圆的,晶莹碧绿,泛出亮光。轻轻吸一下,清香直入鼻中;小心咬上一口,糯韧绵软,甜而不腻。相信无论是谁,只要尝上一个,就会一辈子忘不了它独特的滋味。
不过,如果你学做一回青团,就会感到动手比动嘴有趣多了。
制作青团,首先要采集艾草。挎竹篮,握剪刀,出得门来,春风扑面,莺歌燕舞,哼着小调来到河畔,专寻那新鲜的艾叶,连叶带头用剪刀轻轻一剪,丢入篮中。一枝、两枝……渐渐地,满手艾香,阵阵入鼻。那份惬意,难与人说。
艾草采回后,洗净,用开水一烫,放进小圆缸或木桶中,再用木棍左右捣击,直至出汁。那汁青青的,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苦涩味儿。接着,把汁缓缓倒入装有糯米粉的面盆里,不停揉搓,艾汁悄然游走,不一会儿,整个粉团就变绿了。望着这一大块油绿如玉的青团,你的眼睛怎能不发出惊喜的光?
而当整块绿色的粉团被揉成长条形,切块,包豆沙,做成一个个的青团胚,装入蒸笼时,你的心中又怎能不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毕竟,那是劳动的收获,那是汗水的结晶。
灶膛中大火熊熊,蒸笼上烟气袅袅,厨房里香味扑鼻,这时你的心又怎能不激动得怦怦直跳?又怎能不急切期待那青团的滋味在舌尖上绽放?那种渴望的感觉,那种付出之后的获得,绝非普通食客所能体会到的。
食之趣,其实就好比人生,如果只让你品尝结果,而不让你去经历风雨,感受酸甜苦辣,就算它再有滋味,那又有多大意义?
点 评
一、构思精妙。本文由俗语“吃鱼没有取鱼乐”切入,推而广之,巧妙点题;接着以青团的制作为例,诠释“动手比动嘴有趣多了”这一中心;最后回到食趣,呼应文首,浑然一体。
二、描写生动。文章主体部分记叙了制作青团的经过,无论是采摘艾叶时的那份惬意,还是捣汁揉面时的独特乐趣;无论是欣赏青团时那份惊喜,还是烟气袅袅中对美味那种渴盼,都描写得生动传神。品读诗意语言,让人如入其境,如闻其香,如享其乐。 三、主旨深刻。行文過程中,作者除了集中笔力表现独特的“食趣”外,不忘在结尾有感而发,以食趣比拟人生之趣,将立意一下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食 趣
一考生
人类通过劳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对吃就开始讲究起来,饮食文化于是应运而生。中国人在饮食上的精致追求,更是举世闻名。一代又一代厨师,创造出了一道又一道美味佳肴;一批又一批食客,留下了一段又一段饮食佳话。
鸭血、鸭肠、鸭肝是做板鸭的“下脚料”,粉丝亦为寻常之物,可是当这几样东西聚到一起时,金陵著名小吃——鸭血粉丝便诞生了。盛上一碗,芳香四溢。你看,发亮的是粉丝,暗红的是鸭血、鸭肝,翠绿的是葱花或香菜,隐隐的金黄当是姜蓉……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遥想当年,当某位不知名的厨师做出这道小吃时,该是多么意外;当第一位食客吃到这鲜香爽滑的鸭血粉丝时,又是多么激动。细细品读文人墨客们笔下的鸭血粉丝,你会从中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趣味。
其实,何止是南京,哪座城市,没有几样拿得出手的美食,没有几个一身趣味的食客呢?比如古都西安,最让人难忘的大概是羊肉泡馍了。馍是普普通通的馍,可当你一点点把它们掰碎时,这馍似乎就有了灵性。而当羊肉汤与馍亲密接触的那一刻,一碗只属于你的美味便横空出世了。细细品尝,慢慢回味,个中情趣,恨不得说给所有人听。难怪西北籍的那些大作家,比如贾平凹,一写到羊肉泡馍,便两眼发亮,如数家珍,喋喋不休。我想,羊肉泡馍之所以天下闻名,久盛不衰,除了厨师的努力外,更与这些食客毫不吝啬的赞美密不可分。可不是吗?食趣食趣,这么多名人都爱上了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想不出名也难!
在我看来,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有趣的当属食蟹。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牙舞爪的蟹捉住,用线绳捆住,此一趣;蟹熟后,外壳由青变红,仔细赏玩,此二趣;食蟹前,摆出锤、镦、钳、铲、匙、叉、刮、针等8种工具,此三趣;掰螯、揭壳、淋姜醋汁、食蟹黄……此四趣;环顾四周,偷窥一张张油腻腻的嘴,此五趣;做一篇与食蟹有关的诗文,此六趣。我读过不少食蟹的文章,字里行间折射出来的趣味,无论俗雅,都特别令人陶醉。
饮食看似小事,其实背后的文化博大精深,不容小觑。走进鲁、川、苏、粤、浙、闽、湘、徽八大菜系,欣赏炒、爆、炸、烹、煎、焗、焖、炖、烩等各种烹饪技法,品尝一碟碟、一盘盘、一罐罐美食,你会从中吃出种礼仪,吃出情趣,吃出乡愁,吃出民族的性格。
这真是,食之趣,趣无穷!
点 评
一、主题突出。文章通过描写几种具有独特风味的美食,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文章开篇点“趣”,随后无论是写金陵的鸭血粉丝,还是写西安的羊肉泡膜,抑或是食蟹的前后经过,都会再次强调“趣”,最后再以“食之趣,趣无穷”收尾,“趣”贯穿全文,让读者在品“趣”的同时,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内容丰富。与一般写“食趣”的作文不同,本文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向读者展示了非常丰富的饮食文化知识,从色香味俱全的鸭血粉丝,到掰馍的细节;从食蟹的8种工具,到炒、爆、炸、烹、煎、焗、焖、炖、烩等烹饪技法,让人不禁为考生的阅历和积累所惊叹。这样的考场作文,本身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大餐。
三、收放有度。文章由饮食文化切入,由面到点,自然联想到南京的鸭血粉丝,西安的羊肉泡馍,以及趣味无穷的食蟹,最后又及时收笔,回到食趣上,收放自如,思路清晰,结构完美。
自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一考生
两名学生去老师办公室抱本子,老师把桌上的巧克力递给她们吃。一名学生毫不客气,接过来就吃,因为她“真的很饿”;而另一名学生刚想接,随即缩回了手,因为突然想到了学校的制度:学校严禁学生在校吃零食,否则要扣分。
面对相同的问题,两名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拒绝的那名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在行动之前,会先考虑符不符合规定,会不会违规?这样的人,很少犯错误。而另一名学生做事则很随便,率性而为,原则性不强,这样的人,容易犯错误。
自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每个人都应努力培养自律意识,让自己成为恪守准则、不轻易逾越规则的人。
那如何才能培养自律品质呢?首先,心中要有规则,有底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必须一清二楚。如此,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试想,如果第一名学生不能把学校的规则时刻铭记在心,她又怎能在关键时刻及时缩回伸出的手?
其次,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自律故事,从典型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当然有时也可能是吸取教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走近一个个严于律己的人,他们的言行,一定会让你震撼,深受启发。比如东汉时的徐州刺史巴祇,个人设宴请客,宁愿摸黑也不用公家的蜡烛照明;南宋时有一姓李的官员特别廉洁,一天他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面对这“与客暗饮,不燃官烛”的范例,钦佩、赞叹之余,你一定心生效仿之意。
最后,要经常检视自己的言行,做得对的,自我肯定,自我表扬;做得不对的,那就毫不客气地自我批评,并且一定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吸取教训,确保不重犯。
人生之路,会遇到许多诱惑,如果放任自己,任意而为,一不小心就会犯错,甚至会犯下弥天大错,成为千古罪人。相反,如果我们能向材料中那位拒吃巧克力的同学学习,严于律己,不为所动,守住心中的底线,那就能不犯错误,堂堂正正地走好人生路。
但愿自律能成为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习惯和品质!
点 评
一、巧用材料,引出话题。作者对文题所给的材料稍加改动,写入文中,在点评中非常巧妙地引出了“自律”这一话题,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二、观点鲜明,论述有力。本文围绕“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应努力培养自律意识,让自己成为恪守准则、不轻易逾越规则的人”这一观点,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既能灵活运用材料中的事例,又能列举历史故事;既有正面论证,又有反面论述,让人口服心服。
三、语言简练,准确生动。本文虽然是议论文,但语言一点也不生硬,既简明,又准确,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根据要求写作。
题A:生活处处有趣味,单是食趣就颇多。请以“食趣”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B:出于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考虑,学校规定,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课后,米豆、小轩和你到老师办公室取作业本。老师把桌上的巧克力递给米豆,她刚想接,却缩回了手,说:“谢谢老师,我不吃,不然我们班会被扣分的。”小轩却拿过来,笑着说:“真的很饿,我不客气了!”这个情景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从上述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泄露身份信息的校名、人名。
思路点拨
第一步:深入审题,打开思路。先看“食趣”这一文题,“食”既可以视为动词“吃”,也可以视为名词“食物”“食材”等;“趣”既可以理解为“兴味”“意趣”,也可以理解为在“食”上的一种“喜好”“趣向”。稍加整合,不难发现,此题的切入角度比较多,既可以写吃的乐趣,也可以写制作食物过程中的欢乐;既可以写获取食材时的独特感受,也可以写自己或他人在“食”方面的趣味、爱好等。总之,只要扣住“食”,写出与“食”相关的“趣”即可。
再来看第二道题目,主要情节是在面对老师递过来的巧克力,一学生担心班级被扣分,严守校规,礼貌拒绝;另一学生则以肚子饿为由,接受了巧克力。根据这一情境,既可以围绕个人的自律品质展开议论,也可以讨论如何待人处世等,只要议论的内容在情境范围之内。当然,此题还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讲述生活中与此相关的故事,表现特定的主题。
第二步:立意求新,让人心动。意高文自胜。考场作文立意,在求稳的同时,应力求新颖脱俗,让人刮目相看。写这两道题也一样。“食趣”立意时应在“趣”上多下功夫。一般考生写这篇文章,都会围绕“快乐”“亲情”“友谊”“团结”“关爱”等立意,比如品尝美味,赞不绝口;全家聚餐,其乐融融;师生野炊,互帮互爱;寻找食材,同心协力等。如果你能从研究和传承美食文化的角度立意,或从创新烹饪方法的角度立意,无疑会令人耳目一新。
写第二道题时,相信许多考生都会从赞扬或批评的角度立意,呼吁大家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有自律意识。如果能更进一层,探讨校园内一律禁止吃零食这一规定是否人性化,探讨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探讨师生相处过程中的应对策略,会让读者眼前一亮。
第三步:精心选材,成竹于胸。写“食趣”这一题目,记叙“吃之趣”“做菜之趣”“寻找食材之趣”,反映亲情、友爱、成功、失败这类主题,选材时,要注意情节的生动、人物形象的鲜明、情感的真挚动人。比如你选的材料是:跟着家人学做某一菜肴,反复尝试,终于在多次失败后获得成功,整个过程充满曲折。这样的素材写起来情节就能一波三折,主题就会更加突出。反之,表达效果就没有这么好。
而第二道题,由于是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会引用一些事例。选取素材时,一定要紧扣主旨,力求经典、生动、简洁。比如写“自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这一题目,就可选取古今中外名人的自律故事,这样既能增加论说力,又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此外,还要注意素材的搭配,比如既要有正面素材,又要有反面素材;既要有人物故事,又要有人物言论。
无论写哪道文题,素材选好后,都要认真谋篇布局,想好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如何叙事、如何写人、如何过渡;思考如何亮明观点,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论证等,力求成竹于胸。一旦有了雏形,再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篇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就诞生了。
佳作展示
食 趣
一考生
俗话说:“吃鱼没有取鱼乐。”其实何止是吃鱼,许多美味佳肴,如果你能参与到食材的准备以及食物的制作过程,就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
比如青团,是江南人爱吃的一种传统美食,这种清明节前上市的糕点,圆圆的,晶莹碧绿,泛出亮光。轻轻吸一下,清香直入鼻中;小心咬上一口,糯韧绵软,甜而不腻。相信无论是谁,只要尝上一个,就会一辈子忘不了它独特的滋味。
不过,如果你学做一回青团,就会感到动手比动嘴有趣多了。
制作青团,首先要采集艾草。挎竹篮,握剪刀,出得门来,春风扑面,莺歌燕舞,哼着小调来到河畔,专寻那新鲜的艾叶,连叶带头用剪刀轻轻一剪,丢入篮中。一枝、两枝……渐渐地,满手艾香,阵阵入鼻。那份惬意,难与人说。
艾草采回后,洗净,用开水一烫,放进小圆缸或木桶中,再用木棍左右捣击,直至出汁。那汁青青的,散发出一种淡淡的苦涩味儿。接着,把汁缓缓倒入装有糯米粉的面盆里,不停揉搓,艾汁悄然游走,不一会儿,整个粉团就变绿了。望着这一大块油绿如玉的青团,你的眼睛怎能不发出惊喜的光?
而当整块绿色的粉团被揉成长条形,切块,包豆沙,做成一个个的青团胚,装入蒸笼时,你的心中又怎能不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毕竟,那是劳动的收获,那是汗水的结晶。
灶膛中大火熊熊,蒸笼上烟气袅袅,厨房里香味扑鼻,这时你的心又怎能不激动得怦怦直跳?又怎能不急切期待那青团的滋味在舌尖上绽放?那种渴望的感觉,那种付出之后的获得,绝非普通食客所能体会到的。
食之趣,其实就好比人生,如果只让你品尝结果,而不让你去经历风雨,感受酸甜苦辣,就算它再有滋味,那又有多大意义?
点 评
一、构思精妙。本文由俗语“吃鱼没有取鱼乐”切入,推而广之,巧妙点题;接着以青团的制作为例,诠释“动手比动嘴有趣多了”这一中心;最后回到食趣,呼应文首,浑然一体。
二、描写生动。文章主体部分记叙了制作青团的经过,无论是采摘艾叶时的那份惬意,还是捣汁揉面时的独特乐趣;无论是欣赏青团时那份惊喜,还是烟气袅袅中对美味那种渴盼,都描写得生动传神。品读诗意语言,让人如入其境,如闻其香,如享其乐。 三、主旨深刻。行文過程中,作者除了集中笔力表现独特的“食趣”外,不忘在结尾有感而发,以食趣比拟人生之趣,将立意一下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食 趣
一考生
人类通过劳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对吃就开始讲究起来,饮食文化于是应运而生。中国人在饮食上的精致追求,更是举世闻名。一代又一代厨师,创造出了一道又一道美味佳肴;一批又一批食客,留下了一段又一段饮食佳话。
鸭血、鸭肠、鸭肝是做板鸭的“下脚料”,粉丝亦为寻常之物,可是当这几样东西聚到一起时,金陵著名小吃——鸭血粉丝便诞生了。盛上一碗,芳香四溢。你看,发亮的是粉丝,暗红的是鸭血、鸭肝,翠绿的是葱花或香菜,隐隐的金黄当是姜蓉……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遥想当年,当某位不知名的厨师做出这道小吃时,该是多么意外;当第一位食客吃到这鲜香爽滑的鸭血粉丝时,又是多么激动。细细品读文人墨客们笔下的鸭血粉丝,你会从中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趣味。
其实,何止是南京,哪座城市,没有几样拿得出手的美食,没有几个一身趣味的食客呢?比如古都西安,最让人难忘的大概是羊肉泡馍了。馍是普普通通的馍,可当你一点点把它们掰碎时,这馍似乎就有了灵性。而当羊肉汤与馍亲密接触的那一刻,一碗只属于你的美味便横空出世了。细细品尝,慢慢回味,个中情趣,恨不得说给所有人听。难怪西北籍的那些大作家,比如贾平凹,一写到羊肉泡馍,便两眼发亮,如数家珍,喋喋不休。我想,羊肉泡馍之所以天下闻名,久盛不衰,除了厨师的努力外,更与这些食客毫不吝啬的赞美密不可分。可不是吗?食趣食趣,这么多名人都爱上了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想不出名也难!
在我看来,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有趣的当属食蟹。小心翼翼地把那张牙舞爪的蟹捉住,用线绳捆住,此一趣;蟹熟后,外壳由青变红,仔细赏玩,此二趣;食蟹前,摆出锤、镦、钳、铲、匙、叉、刮、针等8种工具,此三趣;掰螯、揭壳、淋姜醋汁、食蟹黄……此四趣;环顾四周,偷窥一张张油腻腻的嘴,此五趣;做一篇与食蟹有关的诗文,此六趣。我读过不少食蟹的文章,字里行间折射出来的趣味,无论俗雅,都特别令人陶醉。
饮食看似小事,其实背后的文化博大精深,不容小觑。走进鲁、川、苏、粤、浙、闽、湘、徽八大菜系,欣赏炒、爆、炸、烹、煎、焗、焖、炖、烩等各种烹饪技法,品尝一碟碟、一盘盘、一罐罐美食,你会从中吃出种礼仪,吃出情趣,吃出乡愁,吃出民族的性格。
这真是,食之趣,趣无穷!
点 评
一、主题突出。文章通过描写几种具有独特风味的美食,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文章开篇点“趣”,随后无论是写金陵的鸭血粉丝,还是写西安的羊肉泡膜,抑或是食蟹的前后经过,都会再次强调“趣”,最后再以“食之趣,趣无穷”收尾,“趣”贯穿全文,让读者在品“趣”的同时,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内容丰富。与一般写“食趣”的作文不同,本文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向读者展示了非常丰富的饮食文化知识,从色香味俱全的鸭血粉丝,到掰馍的细节;从食蟹的8种工具,到炒、爆、炸、烹、煎、焗、焖、炖、烩等烹饪技法,让人不禁为考生的阅历和积累所惊叹。这样的考场作文,本身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大餐。
三、收放有度。文章由饮食文化切入,由面到点,自然联想到南京的鸭血粉丝,西安的羊肉泡馍,以及趣味无穷的食蟹,最后又及时收笔,回到食趣上,收放自如,思路清晰,结构完美。
自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一考生
两名学生去老师办公室抱本子,老师把桌上的巧克力递给她们吃。一名学生毫不客气,接过来就吃,因为她“真的很饿”;而另一名学生刚想接,随即缩回了手,因为突然想到了学校的制度:学校严禁学生在校吃零食,否则要扣分。
面对相同的问题,两名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拒绝的那名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在行动之前,会先考虑符不符合规定,会不会违规?这样的人,很少犯错误。而另一名学生做事则很随便,率性而为,原则性不强,这样的人,容易犯错误。
自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每个人都应努力培养自律意识,让自己成为恪守准则、不轻易逾越规则的人。
那如何才能培养自律品质呢?首先,心中要有规则,有底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必须一清二楚。如此,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试想,如果第一名学生不能把学校的规则时刻铭记在心,她又怎能在关键时刻及时缩回伸出的手?
其次,要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自律故事,从典型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当然有时也可能是吸取教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走近一个个严于律己的人,他们的言行,一定会让你震撼,深受启发。比如东汉时的徐州刺史巴祇,个人设宴请客,宁愿摸黑也不用公家的蜡烛照明;南宋时有一姓李的官员特别廉洁,一天他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面对这“与客暗饮,不燃官烛”的范例,钦佩、赞叹之余,你一定心生效仿之意。
最后,要经常检视自己的言行,做得对的,自我肯定,自我表扬;做得不对的,那就毫不客气地自我批评,并且一定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吸取教训,确保不重犯。
人生之路,会遇到许多诱惑,如果放任自己,任意而为,一不小心就会犯错,甚至会犯下弥天大错,成为千古罪人。相反,如果我们能向材料中那位拒吃巧克力的同学学习,严于律己,不为所动,守住心中的底线,那就能不犯错误,堂堂正正地走好人生路。
但愿自律能成为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的习惯和品质!
点 评
一、巧用材料,引出话题。作者对文题所给的材料稍加改动,写入文中,在点评中非常巧妙地引出了“自律”这一话题,让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二、观点鲜明,论述有力。本文围绕“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应努力培养自律意识,让自己成为恪守准则、不轻易逾越规则的人”这一观点,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既能灵活运用材料中的事例,又能列举历史故事;既有正面论证,又有反面论述,让人口服心服。
三、语言简练,准确生动。本文虽然是议论文,但语言一点也不生硬,既简明,又准确,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