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儿童读经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国内兴起对儿童“读经”问题的大讨论,支持和反对的双方基于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提出了对于儿童读经问题的不同看法。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儿童读经问题的讨论愈演愈烈,持有不同观点的双方站在自己的理论阵地上,各抒己见。本文对儿童“读经”各方意见简要阐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理性对待儿童读经问题,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儿童的发展。
  [关键词] 儿童;读经;传统文化
  
  近年来,关于儿童读经问题的讨论愈演愈烈,整个讨论形成了旗帜鲜明的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这场讨论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讨论的发展、参与人数的增多、讨论程度的深入,这场讨论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范围内“要不要对孩子进行读经教育”的问题,而是上升到文化、哲学等层面上的论争。
  
  一、儿童读经的渊源
  关于儿童读经的争论源来已久,自民国元年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至次年5月,蔡元培又下达了第二道法令:“废止师 范中、小学读经科。”中国在教育制度上废除了儿童读经。但也是由此开始,近代关于“儿童是否应该读经”的争论便不绝于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读经的性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再是社会统治阶级为达到自身政治目的而发起的逆文化潮流。当代的儿童读经运动不管从性质上、内容上、目的上均与近代的不同,当代的儿童读经是处在中国民族复兴、人文思想大盛的时代,它是“国学热”的延续。
  当代的儿童读经运动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为弥补台湾基础教育中重知识轻文化的弊端,在台湾首倡“儿童诵读祖国优秀文化经典运动”。随后1995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巴金和冰心等9位文化名宿提出议案,呼吁建立幼儿古典学校。随后,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ICI国际文教基金会(香港)与社会其他各界人士的共同推动下,大陆儿童读经运动逐渐形成。当代儿童读经的基本理论是要让儿童从小接触最有价值的中国经典文学,并且反复诵读达到可以背诵的阶段。儿童读经教育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2004 年,儒学崇拜者蒋庆先生花两年时间编撰的一套 12 册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通本》正式出版,但遭到耶鲁大学历史系薛涌博士的撰文批评,由此引发了“我们要不要读经”的大讨论。整个讨论形成了旗帜鲜明的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
  
  二、儿童读经的支持与批判之争
  对儿童读经的支持与对儿童读经的批判, 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于“经”的理解。所谓儿童读经教育就是一种主张在3—13岁儿童之间开展长期的以古代经典诵读为主的教育。那何为经典,是否凡是古代的文化著作或文章都可以称为古代经典。这是争论之初,反对者提出的问题。针对“经”的内涵,支持者把“经”的概念外延扩大,借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 中对经的释义“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提出中国古代的“经典”都是“经”,不仅指儒家的经典,还包括墨、道、法、兵、等各家流传下来的经典。这种理解把经的涵义扩大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就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此,双方都是基于对儿童读经取材的深层考虑,基本上弥补了双方对于“经”理解的偏差。
  其次是关于读“经”的方式。支持者认为儿童背诵经典,有些内容虽然现在不一定理解、消化,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会像牛的“反刍”一样,慢慢地会将这些内容理解、消化。并且认为儿童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大量的背诵也有助于儿童记忆力的提高。对此,反对者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违反儿童本性的方法。不求理解,何谓教育。单纯的背诵,而不知道意思,与现在的填鸭式教学没有任何区别。是违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
  最后是关于读经的有效性。读经是否有用,这是双方争论的焦点。支持者一方坚持认为“蒙以养正”的观点,让少年儿童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即提供他们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让他们从中汲取营养,从小学会做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反对者一方则认为传统经典中隐含的奴性文化还有许多错误和不科学之处,儿童在不能充分理解和分辨的情况之下照单全收,后果十分令人担忧。从这点来讲,宣扬儿童“读经”究竟是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吸收了其中的糟粕,是存在疑问的。
  
  三、儿童读经教育再分析
  关于儿童读经的大讨论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讨论的重点也由儿童是否一定要“读经”逐渐转向了如何“读经”上来;从支持、赞同或怀疑、拒斥一切有关儿童“读经”的主张转向冷静地对待已经客观存在的“读经”现象,并对“读经”现象本身进行分析研究。不可否认,现在的儿童读经教育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陆陆续续的出现了很多的儿童读经班,儿童读经教育正在逐步开展,但是现在社会上的读经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于儿童读经问题,笔者认为儿童读经是可以的,但是“读”必须把握一个“度”字。度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择上。四书五经、《老子》、《墨子》、《孙子)、《史记》等等都被读经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倡为经典,因为“它们在每个伟大文化的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与引导的作用,是灵感的来源,思想运动的来源,话语的来源。也为中华民族提供了行动的准则,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不可否认,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并能代表这些经典都适合儿童学习、诵读。这些所谓“经典”中也有大量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文化糟粕。即使是百家推崇的《论语》,也有着不可避免的不适宜儿童诵读的。因此,儿童读经的前提条件是选择适宜儿童的教材。读经不能让儿童对一本书全盘的诵读,应该对经典中的糟粕进行剔除后,再让儿童诵读。还是以《论语》为例,经书当中有不适宜儿童诵读的封建思想,但是同样有许多值得儿童诵读的内容,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其中有许多值得诵读的内容,因此,在教材的问题上,应该使用节选的方法。中华民族的经典很多,节选既有利于儿童诵读经典中的精华,避免吸收其中的糟粕,还能保证儿童多诵读一些经典,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度还体现在读经的方法上。读经运动的倡导者的读经方法就是背诵,即使他们不懂也没关系,只要他们背下来,在以后理解能力提升后,就会将以往所背诵过的经典消化下去。其中以王财贵先生提出的“小朋友跟我念”的读经方法为典型。
  度还要求对于儿童每日诵读量的把握,读经不能一味的要求越多越好,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诵读的安排,切不能给儿童过大压力,这样只会造成儿童对于读经的反感,甚至于厌恶。这样,反而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尤其是儿童的读经不能占用儿童游戏的时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要给予儿童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有的家长和教师,将读经作为儿童日常学习的最主要的部分,这也是不可取的。儿童应该多方面发展,过分的诵读经典只会让儿童发展失去平衡。读经的时间,家长可以安排在儿童上学前、放学后、饭前、饭后、睡前等各十几分钟,对儿童进行读经教育,每次的时间不长,又不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也是可以保证的。
  纵观这次由儿童“读经”热而引发的大讨论,我们都应该采取宽容开放的态度,把它作为文化领域和教育领域内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教育形式,让儿童和家长多一种选择,这是一件好事情。毕竟究实而言,如果掌握好度,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有利于儿童各方面发展的。但是,如果人为地把儿童“读经”问题推向极端,无论是大一统式的全国推广还是全盘加以否定,都是武断的、专制主义的表现。相信在不不违背教育科学的前提下, 让中华传统文明在儿童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并使其得到发扬则是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心愿。
  
  参考文献:
  [1] 郭齐家.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1
  [2] 廖军和.儿童“读经”问题引发的争议.中国教育学刊,2006,3
  [3] 刘晓东.“儿童读经运动”:违背科学的主张,复古倒退的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4,5
  [4] 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北京教育,2005,4
  [5] 孙习. “幼儿读经”引发的思考—文献综述.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6
  [6] 严仲连. 理性对待“对儿童读经的批判”.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7] 刘晓东. 儿童读经就是“蒙以养正 ”?—与郭齐家先生商榷.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11
  [8] 金霖祥, 张正江.论少年儿童读经教育的德育意义.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
  [9] 刘晓东.“儿童读经运动”的质疑—与南怀瑾先生商榷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0] 杨东平.读经之辩:回到常识和现实. 南方周末. 2004 ,8
其他文献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学。因此,英语课应该是技能课和实践课,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用英语进行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从而大大地促进学习。   一.听是进行交际的前提   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
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的范读。适时恰当的范读,具有直观、形象的启示作用,不仅是教师自身高素质的体现,更是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手段。   1、 激发兴趣,以情传情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我们的教育对象好奇、好动、好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
摘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都有权启动司法鉴定程序,当事人只享有补充鉴定和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这一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困境和难题。本文以08年发生的“哈尔滨警察打死公民”一案为视角,剖析当前关于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完善对策,以期更好的为立法和司法实践服务。  关键词: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启动权    2008 年10 月11 日晚10 点多,
【摘要】 教育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改革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构建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此模式的构建应包括模式的理论基础、模式的教学目标、实施程序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构建和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青春是一首跳动的音符,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满腔热血的我怀着班级管理的美好憧憬,来到班主任工作这片热土。从站在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便感到了教育的神圣,他是承担着护卫心灵的伟大使命。我明白教师不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奉献和责任,我更告诉自己:要把青春献给党,在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我始终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门,尊重是最重要的,人人都需要尊重,不要认为教师理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工作,避免因体育活动而带来的危险,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论证了科学预防、精心组织、培养习惯是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必须的措施。[关键词]体育活动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给学校体育教育敲响了警钟。学校必须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明确安全是前提,健康是目的;没有安全,就没有健康。进一步加强学
摘要:以军旅题材作品走上文坛的石钟山在其新作《横赌》中,将描写的笔触转向了关东地区的草根人物和草莽男性。充斥在作品中是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个性迥异的人物对于横赌这种生存方式的理解、接受和认同。在整部作品的社会氛围、艺术思维、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狂欢化风格。  关键词:横赌狂欢化关东人性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0年第3期发表了石钟山的《横赌》。在这个中篇中石钟山脱离了他所熟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指导"精读"的话,课外阅读则是"博览"。学习的成果70%得之于课外阅读。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如何有效地促进让语文教学走上一条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康庄大道,成了我们研究的主题: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唤起学生浓厚兴趣,
摘要: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则边改作文边感叹,感学生思想缺乏深度,叹学生文章淡而无味。而现今许多按写作学的框架编制训练序列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虚情假意、枯燥无味的状况。  关键词:用心感悟真情作文  情感是写作的血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要作者心存感动便会作出优美的文章来。下面谈谈我针对学生作文时虚情假意、枯燥无味的状况,培养学生用心感悟真情的例子。  一、用心感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际间的交流,随着国内外人际交流的不断增多,口语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