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必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改革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构建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此模式的构建应包括模式的理论基础、模式的教学目标、实施程序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构建和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而当今社会,不会合作的人就不会生存,与其说是在竞争中求生存,不如说是在合作中求发展。因而财经学科教学中既要着重实践性,也应注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也是我国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重“学习”轻“合作”,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只是把合作作为手段,认为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获得知识,忽视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合作技能的训练;重“形式”轻“实效”,追求表面热闹,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及时机缺乏认真设计,不管内容的难易,也不管有无合作的必要,便盲目、勉强合作,似乎不让学生合作就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导致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低;重“合作”轻“独立”,问题提出后马上组织小组交流,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部分学生还未进行思考,其他同学已经说出了答案,既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合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学生”轻“教师”,上课便让学生合作,没有指导、检查,也没有反馈,似乎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而忽视教师的指导、组织,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混乱局面;等等。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一种教学理论只有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实践。本文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施程序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在财经类学科教学中加以运用。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如操作程序、操作策略等起着制约作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扩大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学习中的交往互动有助于学生灵感的激发、思维的活跃。通过合作讨论,组内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形成概括能力;广收信息,增强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路会不断明确、丰富。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不断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通过合作高效率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学会理解、倾听、尊重他人,逐步掌握与人交往、沟通的技能,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这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也是在教学实践中被忽视的目标。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积极主动探索、轻松愉快学习的情境,使每位学生不论学业成绩好坏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同伴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相互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每个成员因为为集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帮助他人获得成功而感到自豪,增强了自信和自尊,同时也会因受到他人的关心、鼓励和帮助而感动,从而学会尊重他人,这种环境易于形成学生自信、自尊、乐于交往、乐于助人的良好个性。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及运用
各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根据模式建构的理论,为实现模式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产生合作的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还有合作性的目标,包括如何与组员交流、组与组之间如何沟通等。学习目标具有定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上课伊始,教师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工资单,目的在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发他们思考工资单有哪些项目内容?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环节的教学,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二)独立学习,自主尝试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个体独立学习,没有个体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不少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合作讨论,结果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过分依赖他人,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没有深度,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使合作流于形式。教师要给学生留出独立学习的时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自主地、能动地、自由地、有目的地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突出个性化学习,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的教学,教师在揭示课题、明确目标之后,可以因势利导,出示探究题:试一试,你能想出该设置哪些账户?怎么进行核算吗?学生拿出老师发的工资单,结合课本内容独立思考与操作,并记下探究结果。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大,答案不唯一,这样整个课堂就完全放开了,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业务进行解答。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在独立学习阶段,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在小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每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各组代表汇报本组合作讨论的初步成果,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使每个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并在合作中增强交往能力。为了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小组人员要合理搭配,要有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发言交流做到有序有效,教师则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的教学,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要设置什么账户,但对于怎么核算就有不同的角度,有的关注发放工资,有的关注代扣款,尤其是所得税的问题等等。但由于学生考虑问题单一,不可能是每个学生都能想到多种处理方法,而且尚有极个别学生虽经过努力仍没有得到答案。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介绍自己的探究结果,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生可学会不同的方法;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合作,掌握了不同的核算内容。通过小组研讨,集体交流,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吸收别人的观点,修正、补充自己的观点,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梳理思路,共同概括出应付职工薪酬的各种核算内容,并用分录表示出来,从而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模型。
(四)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教师在合作学习后的总结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对合作内容作出必要的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自觉弥补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出评价性的总结,评价的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协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见解给与分析、反馈,促使学生改善学习。
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回顾负债类账户的核算并思考:今天合作探究的主要收获是什么?负债类账户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另外,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给与评价,可以先“小组自评”,然后进行“组间互评”,从而总结合作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使学生学会更好的合作。
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教师的任务是要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心理相容、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不论学业成绩好坏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消除种种顾虑,敢于回答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勤于探究问题,实现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多边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学会与他人交往。
(二)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桌合作学习(2人)、小组合作学习(4—6人)和全班性合作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编组的基本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分成互补型学习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学习小组组建之后,教师还应致力于改善组内关系,明确个人责任,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教师还要对小组长轮流培训,使之有工作方法,能组织大家共同进行有序的讨论。小组长可以采取自主承担,轮流负责的形式,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获得学习、指挥、管理的机会。合作小组还要定期重组。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便是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乐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学会合作。
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绝不只是学习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有些问题仅靠独立的、个体化的学习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才可以创造性地解决,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有时,学生虽然喜欢合作,但合作的效率不高,原因在于缺乏合作方法、技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并不是说只要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学生就能自觉进入合作学习,合作技能是需要培养的。教师应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倾听、表达、交流、建议、说服等,让学生明白合作技能的基本内容,弄清每种技能的作用,并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说出你的看法、意见”等,以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保留意见、学会主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善于组织有价值的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地位上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造成合作学习高耗低效。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科学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从学习的职能来说,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是对合作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应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个体独立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问题还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与现实生活、生产、科技有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小组活动的激情,以发挥共同体的创造性;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思维产生激烈的冲突、碰撞,从而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五)精心设计,有效组织讨论
合作研讨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在分小组讨论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组讨论组织无序,少数优秀生垄断课堂等等,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他们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现问题后适时地介入小组活动并加以指导。如果小组对合作任务不清楚,教师要耐心向学生说明任务及操作程序;应注意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防止个别优秀生的“话语独霸”现象;当小组讨论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讨论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注意开展集体交流,真正实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六)合理评价,促进发展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相比有很大不同,它是“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2]这种评价以小组成绩作为奖励依据,学生能否得到奖励不仅取决于个体成员的成绩,而且取决于其所在小组成员的总体成绩。这样就会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集体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需要实现的目标。这种评价可以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鼓励合作竞争,以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 教材 教法,2005,(1):30-35.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3] 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4,(4):14-17.
[4] 裴娣娜.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Z].北京师范大学,1999.8.
【关键词】 学生发展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构建和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而当今社会,不会合作的人就不会生存,与其说是在竞争中求生存,不如说是在合作中求发展。因而财经学科教学中既要着重实践性,也应注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也是我国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重“学习”轻“合作”,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只是把合作作为手段,认为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获得知识,忽视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合作技能的训练;重“形式”轻“实效”,追求表面热闹,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及时机缺乏认真设计,不管内容的难易,也不管有无合作的必要,便盲目、勉强合作,似乎不让学生合作就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导致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低;重“合作”轻“独立”,问题提出后马上组织小组交流,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部分学生还未进行思考,其他同学已经说出了答案,既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合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学生”轻“教师”,上课便让学生合作,没有指导、检查,也没有反馈,似乎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而忽视教师的指导、组织,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混乱局面;等等。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一种教学理论只有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实践。本文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施程序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在财经类学科教学中加以运用。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如操作程序、操作策略等起着制约作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扩大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学习中的交往互动有助于学生灵感的激发、思维的活跃。通过合作讨论,组内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形成概括能力;广收信息,增强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路会不断明确、丰富。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不断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合作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通过合作高效率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学会理解、倾听、尊重他人,逐步掌握与人交往、沟通的技能,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这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也是在教学实践中被忽视的目标。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积极主动探索、轻松愉快学习的情境,使每位学生不论学业成绩好坏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另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习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同伴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相互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每个成员因为为集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帮助他人获得成功而感到自豪,增强了自信和自尊,同时也会因受到他人的关心、鼓励和帮助而感动,从而学会尊重他人,这种环境易于形成学生自信、自尊、乐于交往、乐于助人的良好个性。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及运用
各种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根据模式建构的理论,为实现模式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产生合作的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还有合作性的目标,包括如何与组员交流、组与组之间如何沟通等。学习目标具有定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它直接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上课伊始,教师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工资单,目的在于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发他们思考工资单有哪些项目内容?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环节的教学,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与方向。
(二)独立学习,自主尝试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个体独立学习,没有个体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不少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合作讨论,结果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过分依赖他人,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没有深度,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使合作流于形式。教师要给学生留出独立学习的时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自主地、能动地、自由地、有目的地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突出个性化学习,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的教学,教师在揭示课题、明确目标之后,可以因势利导,出示探究题:试一试,你能想出该设置哪些账户?怎么进行核算吗?学生拿出老师发的工资单,结合课本内容独立思考与操作,并记下探究结果。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大,答案不唯一,这样整个课堂就完全放开了,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业务进行解答。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在独立学习阶段,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在小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每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各组代表汇报本组合作讨论的初步成果,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使每个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并在合作中增强交往能力。为了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小组人员要合理搭配,要有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发言交流做到有序有效,教师则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的教学,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要设置什么账户,但对于怎么核算就有不同的角度,有的关注发放工资,有的关注代扣款,尤其是所得税的问题等等。但由于学生考虑问题单一,不可能是每个学生都能想到多种处理方法,而且尚有极个别学生虽经过努力仍没有得到答案。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介绍自己的探究结果,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生可学会不同的方法;然后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合作,掌握了不同的核算内容。通过小组研讨,集体交流,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吸收别人的观点,修正、补充自己的观点,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梳理思路,共同概括出应付职工薪酬的各种核算内容,并用分录表示出来,从而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模型。
(四)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教师在合作学习后的总结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对合作内容作出必要的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自觉弥补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作出评价性的总结,评价的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协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见解给与分析、反馈,促使学生改善学习。
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回顾负债类账户的核算并思考:今天合作探究的主要收获是什么?负债类账户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另外,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给与评价,可以先“小组自评”,然后进行“组间互评”,从而总结合作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使学生学会更好的合作。
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教师的任务是要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心理相容、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不论学业成绩好坏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消除种种顾虑,敢于回答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勤于探究问题,实现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多边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学会与他人交往。
(二)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桌合作学习(2人)、小组合作学习(4—6人)和全班性合作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保证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编组的基本原则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分成互补型学习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学习小组组建之后,教师还应致力于改善组内关系,明确个人责任,建立积极的目标互赖。教师还要对小组长轮流培训,使之有工作方法,能组织大家共同进行有序的讨论。小组长可以采取自主承担,轮流负责的形式,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获得学习、指挥、管理的机会。合作小组还要定期重组。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便是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乐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学会合作。
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绝不只是学习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有些问题仅靠独立的、个体化的学习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才可以创造性地解决,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有时,学生虽然喜欢合作,但合作的效率不高,原因在于缺乏合作方法、技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并不是说只要让学生围坐在一起,学生就能自觉进入合作学习,合作技能是需要培养的。教师应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倾听、表达、交流、建议、说服等,让学生明白合作技能的基本内容,弄清每种技能的作用,并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说出你的看法、意见”等,以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保留意见、学会主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善于组织有价值的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地位上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造成合作学习高耗低效。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科学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从学习的职能来说,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是对合作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应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个体独立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问题还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与现实生活、生产、科技有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小组活动的激情,以发挥共同体的创造性;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探索和创造的心理态势;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思维产生激烈的冲突、碰撞,从而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五)精心设计,有效组织讨论
合作研讨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在分小组讨论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组讨论组织无序,少数优秀生垄断课堂等等,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他们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现问题后适时地介入小组活动并加以指导。如果小组对合作任务不清楚,教师要耐心向学生说明任务及操作程序;应注意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防止个别优秀生的“话语独霸”现象;当小组讨论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讨论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注意开展集体交流,真正实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六)合理评价,促进发展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相比有很大不同,它是“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大家合作达标”。[2]这种评价以小组成绩作为奖励依据,学生能否得到奖励不仅取决于个体成员的成绩,而且取决于其所在小组成员的总体成绩。这样就会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集体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需要实现的目标。这种评价可以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鼓励合作竞争,以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 教材 教法,2005,(1):30-35.
[2]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3] 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04,(4):14-17.
[4] 裴娣娜.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Z].北京师范大学,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