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作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学”充分重视,把学习视为一个学习者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各种作业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活动型作业——带给学生实践的情趣
1 愉快的创新画作业
根据一些课文的特点,设计创新画作业,把有关文意,通过自己的想象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如学完《松鼠和松果》一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象课文最后一节所描绘的画面,画一画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想象自己现在居住的地方的未来,画一画,再交流交流。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感到新鲜,产生兴趣。这种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2 生动的表演作业
有一些课文故事情节性强,富有童趣,我选择合适的课文课外辅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师生共同演一演。如《棉鞋里的阳光》、《夏夜多美》,教师扮演奶奶及小蚂蚁,与学生的扮演者对话。这样的实践作业富有情趣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3 轻松的音乐作业 语文作业与音乐学科相融合,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如学完《月亮的心愿》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家唱一首歌颂妈妈的歌曲献给亲爱的妈妈。对《快乐的节日》、《王二小》之类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练唱,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欣赏乐曲、赏析歌词。有一些课文学完后,教师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练习时,不但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还能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验丰富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
4 有趣的实验作业 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观察、实验作业,让学生在实验中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如学了《雨点儿》,我要求学生从课外书、报刊搜集有关水与植物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认真观察学校花圃里的花草下雨或浇水以后有什么变化,记下有关数据,写下观察报告。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但又不是在进行简单的重复,因此,最终的实验结论也会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这样的作业设计极具趣味性、挑战性,它在语文的课内外学习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课内外相互沟通,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主题型作业——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1 由校内实践转向社会实践
校内实践活动,不论是认知性实践还是模拟性实践,对学生实践能力增长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失时机地由校内推向社会,既是教育目的的最终要求,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如:学习《美丽的小路》时,我布置了“我做城市‘美容师”’的主题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这一主题系列活动,引发对环保重要性的思考。我首先让学生调查校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再让学生调查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你想为绿化和美化环境做些什么事呢?同学们根据这一主题,从给校园作“美容”计划发展到为校园“美容”做事;从清扫教室发展到为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从爱护学校财产发展到每个同学或每个小组为城市守护一片绿地。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社会责任感强了,实践探究能力增长了。
2 由模拟实践转向现实实践
模拟实践是让学生在简明、安全的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方法,推进实践能力的发展。这种实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模拟参与因自身发展水平不足或时空限制等原因而无法真实参与的实践活动,但模拟实践毕竟局限于教室的范围,它所提供的场景和条件,与现实世界中的实际相关问题尚有不小的差异,它所展现的常常是一个完整问题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局部,对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价值是有限的。为了全面推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提高学生解决一个完整实际问题的全局感和综合把握能力,我不失时机地将学生从模拟实践推向现实实践。如:在学习《自选商场》一课时,我把教室布置成商场,让学生模拟商场购物,使学生体验商场购物中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典型的行为方式。学生学完这课后,我布置他们回去跟爸爸、妈妈去自选商场(超市)买东西,观察商场里的商品及顾客购物的方式,体会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的方便,把在课堂中学会商场购物的基本方式付诸实践。
3 由重复实践转向创造实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前人已经反复进行过的重复性实践活动是必要的。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学生从重复性实践逐渐进入创新性实践,是当代科技、经济的发展对年轻一代的特殊要求。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一切有利的因素和时机布置创新性主题实践作业。如:学习《火车的故事》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主题作业:学了这课后,请你当“小老师”,自己设计一两项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作业并完成它。学生在得到信任、受到鼓励之后,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涌现出不少创造成果。如设计未来的新型环保火车、海陆空三用火车;设计空中、海底、高原铁路;查阅火车发展历史资料;研究火车的构造、原理;收集有关火车的故事;举办“火车博览会”等等。这些作业充满创造的活力。
三、自主型作业——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
1 培养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推进低年级学生的实践由以认知性实践逐步向解决问题的实践过渡。如:学习第二册《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时教师提出:“学习完这课后,接下去的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的课文你们能自己学习吗?”许多学生超前自学后发现汉字是由音、形、义三要素构成的,识字过程就是建立音、形、义的联系过程。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饶有兴趣地自主学习生字。这样的学习,使得师生的活动都是简单、轻松、和谐、愉快的。
2 增强自主发现、调查研究的兴趣
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布置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提高调查研究的兴趣、充分体验实践成功的作业。如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根据学生接受水平设计了几个实践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①请你做小导游向游客介绍江南美丽的风光;②请你设计富有特点、富有创意的吸引游客的广告语;③如果老师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你会建议我什么时候去,说说你的理由;④从课外书、报刊、电视等方面收集介绍江南特点的文字材料或图片,介绍给同学们。由于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在做这些作业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语文实践作业就如语文学习的一方沃土,它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生活、去接触社会、去学以致用,通过它,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社会,走向了自然,走向了学生的生活,走向了学生的未来。
一、活动型作业——带给学生实践的情趣
1 愉快的创新画作业
根据一些课文的特点,设计创新画作业,把有关文意,通过自己的想象用图画形式表现出来。如学完《松鼠和松果》一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想象课文最后一节所描绘的画面,画一画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想象自己现在居住的地方的未来,画一画,再交流交流。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感到新鲜,产生兴趣。这种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
2 生动的表演作业
有一些课文故事情节性强,富有童趣,我选择合适的课文课外辅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师生共同演一演。如《棉鞋里的阳光》、《夏夜多美》,教师扮演奶奶及小蚂蚁,与学生的扮演者对话。这样的实践作业富有情趣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3 轻松的音乐作业 语文作业与音乐学科相融合,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如学完《月亮的心愿》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家唱一首歌颂妈妈的歌曲献给亲爱的妈妈。对《快乐的节日》、《王二小》之类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练唱,还可以再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欣赏乐曲、赏析歌词。有一些课文学完后,教师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练习时,不但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还能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验丰富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
4 有趣的实验作业 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观察、实验作业,让学生在实验中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如学了《雨点儿》,我要求学生从课外书、报刊搜集有关水与植物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认真观察学校花圃里的花草下雨或浇水以后有什么变化,记下有关数据,写下观察报告。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但又不是在进行简单的重复,因此,最终的实验结论也会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这样的作业设计极具趣味性、挑战性,它在语文的课内外学习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课内外相互沟通,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主题型作业——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1 由校内实践转向社会实践
校内实践活动,不论是认知性实践还是模拟性实践,对学生实践能力增长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失时机地由校内推向社会,既是教育目的的最终要求,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如:学习《美丽的小路》时,我布置了“我做城市‘美容师”’的主题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这一主题系列活动,引发对环保重要性的思考。我首先让学生调查校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再让学生调查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你想为绿化和美化环境做些什么事呢?同学们根据这一主题,从给校园作“美容”计划发展到为校园“美容”做事;从清扫教室发展到为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从爱护学校财产发展到每个同学或每个小组为城市守护一片绿地。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社会责任感强了,实践探究能力增长了。
2 由模拟实践转向现实实践
模拟实践是让学生在简明、安全的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方法,推进实践能力的发展。这种实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模拟参与因自身发展水平不足或时空限制等原因而无法真实参与的实践活动,但模拟实践毕竟局限于教室的范围,它所提供的场景和条件,与现实世界中的实际相关问题尚有不小的差异,它所展现的常常是一个完整问题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局部,对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价值是有限的。为了全面推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提高学生解决一个完整实际问题的全局感和综合把握能力,我不失时机地将学生从模拟实践推向现实实践。如:在学习《自选商场》一课时,我把教室布置成商场,让学生模拟商场购物,使学生体验商场购物中不同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典型的行为方式。学生学完这课后,我布置他们回去跟爸爸、妈妈去自选商场(超市)买东西,观察商场里的商品及顾客购物的方式,体会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的方便,把在课堂中学会商场购物的基本方式付诸实践。
3 由重复实践转向创造实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前人已经反复进行过的重复性实践活动是必要的。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学生从重复性实践逐渐进入创新性实践,是当代科技、经济的发展对年轻一代的特殊要求。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一切有利的因素和时机布置创新性主题实践作业。如:学习《火车的故事》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主题作业:学了这课后,请你当“小老师”,自己设计一两项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作业并完成它。学生在得到信任、受到鼓励之后,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涌现出不少创造成果。如设计未来的新型环保火车、海陆空三用火车;设计空中、海底、高原铁路;查阅火车发展历史资料;研究火车的构造、原理;收集有关火车的故事;举办“火车博览会”等等。这些作业充满创造的活力。
三、自主型作业——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
1 培养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按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推进低年级学生的实践由以认知性实践逐步向解决问题的实践过渡。如:学习第二册《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时教师提出:“学习完这课后,接下去的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的课文你们能自己学习吗?”许多学生超前自学后发现汉字是由音、形、义三要素构成的,识字过程就是建立音、形、义的联系过程。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饶有兴趣地自主学习生字。这样的学习,使得师生的活动都是简单、轻松、和谐、愉快的。
2 增强自主发现、调查研究的兴趣
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布置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提高调查研究的兴趣、充分体验实践成功的作业。如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根据学生接受水平设计了几个实践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①请你做小导游向游客介绍江南美丽的风光;②请你设计富有特点、富有创意的吸引游客的广告语;③如果老师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你会建议我什么时候去,说说你的理由;④从课外书、报刊、电视等方面收集介绍江南特点的文字材料或图片,介绍给同学们。由于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在做这些作业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语文实践作业就如语文学习的一方沃土,它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生活、去接触社会、去学以致用,通过它,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社会,走向了自然,走向了学生的生活,走向了学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