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fffffffffffff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探讨尝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劣。随着我国教育模式和高考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教师也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开始了教室中“主宰者”到“主导者”角色的转化。我国教育体制正逐步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模式。因此,师生互动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以学评教”的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关注者所赞同。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师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1 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
  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此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2 点面交叉法
  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即座标。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比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公元1~2世纪,西方有个罗马帝国,东方有个东汉帝国,不同的是前者是个奴隶制帝国,后者是个封建制帝国。讲到现在的“中东和谈”,就说一说犹太人的苦难历史、现代的几次中东战争,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曲直,并介绍一些书目让学生去借阅。这种点面交叉法,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汇贯通。让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
  3 多媒体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功能,为历史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在课堂中展现出了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器官,以多种方式和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现象及其规律以。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加大传输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扬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动活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春意盎然。如讲述有关革命、战争等内容时,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总之,在历史课程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工作也要在新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教学工作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一个具体落实和执行的过程,是课改重要且关键的一环,更是关乎课改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改革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活动。富有实效的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的合作、研究精神,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 语文 集体备课  1 什么是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教研室集体研究、讨论该教师讲课内容,帮助该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
期刊
【摘 要】 学校管理工作中安全档案管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一个必然条件,也是维护学校管理真实情况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学校安全档案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并分析目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探讨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档案管理 安全 重要性  1 前言  档案管理工作,是每所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一个具体历史见证,也是其进行经验总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已经不再是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和方法的被动执行者。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对教师与学生各自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和协调,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新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依据新课程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去对照自己,重新树立自己作为教师的形象。  1 改变观念  1.1 教师要实
期刊
【摘 要】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很晚,但在国家的大力扶植和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各地区发展的十分迅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过,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加深,广大教师教学与实践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探索相对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例如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新课改的作用下,所有学科的教学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对于数学这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数学的特点,而且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上的创新,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并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新课程 数学教学 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新课改下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所有数学教
期刊
【摘 要】 新教育理念冲击三尺讲台,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我认为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宗旨,做好以下三点:首先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第二是要给学生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三是尊重关爱,教学生学知识学做人。把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到课堂内外,培养有个性的人才,才是课改的真谛。  【关键词】 联系生活 个性发展 尊重关
期刊
【摘 要】 历史知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觉得棘手的教学点之一。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 历史教学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涵盖了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等领域。在进入高段特别是六年级学习时,教材中历史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究竟怎么教?是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
期刊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
期刊
初中化学实验构建了弹性的、充分考虑学困生特点的自主学习平台: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课外实验及探究实验等,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易于学困生在众多的学习主题中选择与自己认知匹配的学习主题,寻找认知的兴奋点,增进了学困生与课程对话的时效性,促进了学困生的自主学习。  1 利用趣味实验,创设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知识
期刊
【摘 要】 本文讲述了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在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成就:首先是专著与杂文方面的成就;其次探讨鲁迅与清儒的历史联系,尤其是小说的研究;第三,作为文学创作大师的鲁迅,在小说史研究方面与胡适等专业学者的异同,以及鲁迅在文学史研究方面的独特性;第四,鲁迅文学研究的广度深入到文化生活众多领域,成绩卓著;第五,鲁迅晚年从事文学史著述的愿望及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关键词】 文学史家 鲁迅  1 杂文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