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应促进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对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一线小学美术教师,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纳入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审美水平得到提高,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不良心理受到疗治和矫正。以下是我的粗浅认识和初步教学探索。
  一、合作意识的培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就是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协调关系,协商解决问题,从而使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获得利益的活动。合作意识和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效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合作,我们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分工、交流,同心协力,体验组员间平等相待、相互接纳、彼此信任,体验团队精神。在美术课堂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
  首先,通过分工协作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几个学生要共同完成一件美术作业,首先要分工,这是合作的前提。我经常鼓励大家发挥利用各人的长处来进行分工,如制作一个手工作品,想象力好、有创意的同学可以进行策划、指挥,善于线描的同学可以画轮廓,动手能力强的可以进行剪、贴,色彩感好的可以进行涂色……只有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才能做到最好的分工,这样在分工的环节也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之间的互相肯定,互相欣赏。分工完成后接下来的协作更能体现合作精神。大家一起制作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出现与预期的效果不一样的情况,我经常鼓励孩子当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要主动找同伴协作解决;当同伴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用言语鼓励他,并在行动上予以帮助。大家随时进行互相帮助,互相商量,共同探讨改进的措施。这样合作互助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其次,通过学具的共享来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
  美术课上要带的工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除了常规的美术学习用品,一切自然物、废弃物如羽毛、树皮、易拉罐等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材料。一个小学生不太可能在课前预测到并备齐一切课上要用到的材料,所以一般的美术课中都有互相借用工具、材料的事情发生,其实这正是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的绝好契机。平常我总是鼓励孩子协作带工具,如我带颜料你带水桶、画笔,大家一起使用,这样既可以提高工具、材料的利用率,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品质。但即使这样,工具、材料不够用的事情还在发生,我就鼓励孩子互相借用、轮流使用或赠送。出借的一方要谦让、大方,看到同学需要你带的材料就应该主动提供,当同学用你带的材料把一个作品装饰得很美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借入的一方要礼貌地向同学提出自己要向他借用工具、材料的想法,使用后(指彩色笔、橡皮泥等非一次性使用的工具、材料)要有礼貌地归还。除了鼓励学生慷慨大方地把自己带的工具、材料与大家共享外,我还经常找一些材料短缺生(经常不带工具、材料或带很少)谈心,让他们认识到只索取不付出是不讨人喜欢的,只有经常付出的人才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长期这样培养,班级中学生协作互助的精神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再次,通过感受作业的结果与过程来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
  作业完成,合作成功,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合作的成功常常会带给学生自豪的情感体验。所以,作业完成后我经常在评价时放大作业中成功的地方并将它归功于合作,让学生知道团结的力量大无比。作业的结果固然重要,而大家互相商量、互相协作的作业过程更为美丽,让学生认识作业过程中曾经有过的合作,也会带来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合作学习时,我总是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配合得真好!”“你们能商量着解决问题,真棒!”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能使孩子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那些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孩子,我总是要给予适时的引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不要和同伴先商量一呢?”“你可以帮助他一下吗?”“一艘船只能有一个船长,你们先选个组长吧!”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引导下,孩子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得到培养。
  二、独立、细致、坚强品质的培养
  美术作业的环境安静、放松,具有较强的条理秩序性,有利于协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来说,这正是为他们设置了一种心理发展理想的环境和氛围。美术教师应注意通过美术作业完成过程的自主性、秩序性和诸多困难,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有条不紊耐心细致的作业习惯、勇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克服他们发依赖心理、浮躁焦虑心理和脆弱心理。
  首先,独立、自主精神的培养,矫正过分依赖的心理。
  心理学专家呼吁自我心理的培育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由于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里长辈和幼儿园老师太多的照顾和保护,缺少独立思维和独立行为的锻炼,致使一些孩子对他人有过分依赖的心理。在美术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心理的培养。在我的课堂里,作业的表现形式、作业材料的选择、作业合作伙伴的选择都是自由、自主的,不带有太多的强制性,学生能畅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渲泄释放自己的感情,在作业过程中认识自我,久而久之,养成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通过美术作业过程,学生自我意识觉醒,自我心理形成,他们自然会摆脱长期以来对家长和教师过分的依赖,使其依赖心理逐步得到矫正。
  其次,耐心、细致的作业习惯的培养,矫正浮躁焦虑心理。
  由于受“多动症”、“独生子女综合症”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认真学习美术的习惯,表现为课堂上坐不下住,懒懒散散,作业要么只画一半,要么非常潦草地胡乱应付一下,严重存在着浮躁焦虑心理。我在美术作业过程中常用需要静心和的严谨操作的作业来治疗这种浮躁、焦虑的不良心理。比如进行填色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的习惯。要求学生用色彩把色块涂均匀,并且尽量不涂出线条,这需要学生有认真静心,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还要有严谨的操作习惯,涂色的过程中学生耐心细致的习惯养成得到了培养。一旦耐心细致的习惯形成,在学习其它课程,如语文写字中也可以得到益处的。一丝不苟的作业过程,对克服浮躁、焦虑心理会收到很的效果。   再次,抗挫折品质的培养,矫正脆弱心理。
  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调遣,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教育只注重智力教育,加上现在的学生,无论是生活条件,学习环境,可以说是“今非昔比”,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学校也很少给孩子创设逆境,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美术作业过程是学生艰苦的劳动过程,作业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很自然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制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美术材料准备得不够充分,一剪刀下去发现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因为丢三拉四的坏习惯找不到刚刚已经制作好的部件,作业完成后发现效果欠佳,还要受到同学的议论等等,种种困难一定存在,关键是看有没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并且去克服它。在课堂中我从不要求学生一定要一次完成作业,失败了可以重来,努力过了,即使最后还是失败也是一种美丽,爱因斯坦的“三个小板凳”不是“糟糕”,而是勇于克服困难的代名词。只要学生勇于克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就能逐步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矫正承受力差、脆弱的心理。
  三、培养正确认识自己和同学的能力
  因为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较少与同龄人交往,许多孩子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不能正确地认识他人。一种表现为“自大”,认为这个世界上自己最了不起,别人都不过如此,没有人能够与自己相比,看同学时眼中只有缺点。另一种是“自卑”,对自己信心不足,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如他人。这两种心理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同学的能力很重要。
  首先,鼓励孩子用宽容的心态看别人。
  美术课上孩子们有许多机会对他人的作业进行评价,也有很多机会接受别人对你评价。我经常告诉孩子,如果老是用挑剔的眼光、苛刻的要求来对待同学的作业,老是找别人的缺点,必然会打掉别人的自信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是对别人不礼貌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你能对同学的作业抱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作业评判的标准,尽量多地发现他们学业中存在的优点,尽量以鼓励的语言对同学加以肯定,就能鼓励同学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他们以百倍的信心去学好美术。我经常鼓励孩子挖掘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表扬他们作业中包括作业过程中的优点。比如说,有的同学虽然画面效果一般,但是构思大胆,想象奇特;有的同学虽然构思普通,但是制作精细,一丝不苟;有的同学虽然造型一般,但是色彩漂亮;有的同学虽然作业不十分出色,但是态度认真……这些都是值得去赞赏别人的地方。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对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宽容别人的心是美丽的,使“自大”的孩子在寻找别人的优点的过程中发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使“自卑”的孩子在别人的褒奖声中找到自信。
  其次,鼓励孩子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员。
  我经常教育孩子公平、公正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不能因为他是你的朋友就包庇他,也不能因为你对他的印象不好就故意压低对他的评价。假若这样做,一次别人会怀疑你,二次别人会不信任你,三次会在内心鄙视你,久而久之,你就会在同学中失去威信,你就会失去朋友。所以对所有的同学一视同仁,实事求是多么重要。这与上面谈到的以宽容心态对待别人并不矛盾,宽容是对每一个同学的宽容,而不是对自己或自己朋友特有的宽容。即使老师经常这样引导,但在美术作业过程中偶尔也会遭遇个别同学不公正的评价,甚至是恶意的排挤、嘲讽,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对孩子的引导是“爱嘲讽别人的人没有真心朋友,没有必要为了他伤心难过、自暴自弃。”这样,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公正的小裁判,“自大” 者没人认同,“自卑” 者能重树自信。
  再次,鼓励孩子用区别对待的原则去看待同学。
  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之间美术表现能力和水平不可能一致,总有一些是美术尖子生,他们的美术感悟能力好,表现能力很强,自信心也很足。反之,也总有几个孩子美术感悟力弱一些,动手能力差一些,往往不能用恰当的手段把心中的设想再塑出来。这些弱一些的孩子往往不自信,如果他们的创作多次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就会挫伤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所以我总是带头对这些孩子进行评价,尽量放宽标准,表扬他们作业中点点滴滴的进步,并且让大家都理解虽然有的同学基础比较差,作业质量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画得很用心,这种精神最可贵。我也总是把这些并不成功的作业与他们以前的作业进行比较,让孩子们知道评价一个人不能老是去与别人作横向比较,也要与他自己作纵向比较,只要有进步,就是最棒的。反之,对那些强一些的孩子则可以适当对他提高一些要求。这样能克服“自大”、“自卑”的心理,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总之,一切美术活动中都蕴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让我们充分发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美术教学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修订
  [2]杨超英 《心理健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大众》 2006年05期
  (余姚市东风小学 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马绍益 2003年出生,属羊,现就读于宁海县西店镇香岩小学,香岩小学大队委委员。爱好广泛,画画、跆拳道、游泳、看书、电子游戏都是我的最爱。因为好动、爱说话、没有恒心的原因,爸妈有意的让我练习书法和绘画。在幼儿园时我就开始对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涂鸦,一二年级开始练习素描,三年级接触国画,当年第一次参加现场作画比赛,获得镇内一等奖,县天寿杯二等奖的好成绩,从此迷恋国画,对其情有独钟。此后,又荣获十七届全
期刊
蒋 采 得汉楼主人,生于1974年2月,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高级研修班,现为杭州之江书画院执行院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市滨江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杭州市滨江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杂志副主编。  2009年1月 入展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览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1年5月 荣获浙江省第五届青年书法选拔赛提名奖 浙江省青
期刊
摘 要:本文对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了初步探讨,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 鉴赏能力 培养  一、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统观高中美术教材,内容是分门别类,汇集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鉴赏课往往是以教师对作品的理论讲授为主,容易处于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和
期刊
蔡柔羽 今年8岁,在乐清建设西路1(8)班读一年级我性格活泼,从小就喜欢画画,它现在已成了我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部分。2012年,参加以“关爱”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小学生书画比赛获得特等奖。2013年,参加以“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小学生书画作品比赛获得书画明星奖。这些荣誉带给更多的自信,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画出更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期刊
摘 要:笔者在美术教学中,从保护民俗文化入手,为传统美术文化的生存,重新搭建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把装置与民俗联姻,用于优化拓展美育资源,并进行了实验性的探索。现以浙美版第七册《喜气洋洋》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尝试装置与民俗联姻,来优化拓展美育资源的。  关键词:民俗文化 美育 融合  教学案例回放——教学过程:  在《喜洋洋》的喜庆音乐声中,我给孩子们欣赏各种过年时的场景,导入课题“喜气洋洋”。接着,通
期刊
教材分析:  撕贴画作为一种最普通不过的工艺品,无不显示着人们欣赏美的情趣和想象力。撕贴画的材料随手可得,许多可能就是废料、垃圾,但在心灵手巧的艺术爱好者手中便能变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撕贴画在人们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变得愈来愈美、愈来愈成熟。撕贴画的主要特点是黑、白、灰的组合体现了美的感受,体现了人的想象力,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几项基本操作技能:一是学会撕、摆、贴程
期刊
周春雄 1984年出生于湖南邵阳。  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尉晓榕教授,获硕士学位;  2009、2011年,两度作品获学院优秀创作奖学金;  2010年,参加佛山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展。《科学家邹伯奇》;  2012年参展宁波八一美展,获三等奖。《御之胜》;  作品发表于《中国艺术家研究》、《名家课堂》、《浙江
期刊
去年10月份,上虞市教体局开展“小小画笔·欣欣上虞——2009上虞市千米儿童画展” 活动,要求作品内容主要反映我市或本乡镇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成就、风土人情、儿童眼中的美好生活等。经过资料查询、搜集,人物走访,生活观察等形式,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丰富多彩的地方资源和乡土文化,它们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环顾本地区的工艺美术、人文历史、风俗文化,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为切
期刊
摘 要: 我们农村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生活素材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材及其内容的设定也完全可以具有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按美术教材进行的教学内容外,同时根据自己学校和本地区区域所拥有的资源条件,进行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课 地方性资源  随着人们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学校和美术教师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中写字教学的缺失,是造成学生写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我们要有效落实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的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关键词:写字教学 十分钟 有效落实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写字的重要性,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新增了一条关键性的建议:“第一、二、三学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