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厨房为没有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和窗,因此在燃气的设计中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内厨房燃气供应与使用上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措施,最后还对内厨房燃气安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内厨房;燃气设计;天然气
中图分类号: TU99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室内燃气管道设计是燃气设计人员一项最基本的技能,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内厨房燃气管设计方法,在内厨房燃气管设计中推行。
1.内厨房的定义及类型
1.1内厨房产生的原因
(1)产生原因:目前城市居民用户中,有的内厨房的房屋建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及九十年代早期,居民生活水平低,住房面积小,能够有一套单元房已是梦寐以求的事,也就无从计较是不是内厨房。
(2)内厨房的类型
a、这些内厨房都是独立的房间;
b、有门通向厅或过道;
c、有门或窗通向卧室;
1.2公共福利用户的内厨房
目前城市的公共福利用户的内厨房人多建于九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生活水平较低,房地产尚未开发,房价较低,因此公共福利用户人多没有地下厨房或内厨房,随着房地产的开发,一、二层楼面的价值扶摇直上,可以说是黄金面积,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厨房灶间转移到地下室或其它不能直接采光通风的房间;
2.常见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
内厨房的自然通风条件较差,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发生中毒或爆炸事故,因此内厨房的燃气安全使用尤为重要。
首先与消防等主管单位共同研究取得一致的意见;另外建议房地产开发商不再建设新的居民内厨房;对于已建内厨房,凡与卧室相通窗应使用非燃材料填实为实体墙。限于内厨房的通风条件,其室内热负荷不能过大,因此一般只能使用一台燃气灶,如果要使用燃气热水器,则只能用密闭式(平衡式)热水器。房间允许容积热负荷指标,如表1所列。
表1房间允许容积热负荷指标
2.1居民用户的内厨房用气问题
(1)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内厨房进行改造,使其符合通风换气的要求(如把厨房门做成百叶门等);其次也可增设机械送排风装置,以保证正常的通风换气。机械送排风系统应有两套:一套为正常工作系统,另一套为事故工作系统;平时,内厨房各用气点及管道经过处由正常工作系统连续强制通风换气;当正常工作系统出现故障时,监控系统能自动启动事故工作系统,并将燃气紧急切断阀关闭。需要注意的是:事故工作系统必须是防爆型的。
(2)在燃气管引进厨房处(立管为外立管),球阀后,燃气表前,安装一个燃气泄漏报警装置。要求泄漏报警装置接出3路线路(电线),一路接探头,一路接切断装置,一路接到消防中心;当燃气泄漏时探头感应报警,同时把报警信号传到大楼的消防中心,切断装置自动切断燃气供应。
(3)选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一旦灶具因故熄火,保护装置也能自动切断燃气气源。另外,为保证安全,灶具连接软管应使用不锈钢波纹管,波纹管的壁厚不得小于0.2 mm,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燃气用不锈钢波纹软管》CJ/T197的规定;不锈钢波纹管应采用卡套式管件机械连接,卡套式管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不锈钢波纹管必须有防外部损坏的保护措施。
2.2地下室的用气问题
公共福利用户(职工饭堂、餐饮业)厨房设置在地下室的用气问题。对于地下室、半地下室、设备层敷设人工煤气和天然气管道时,《城镇燃气没计规范GB50028-2006》第10.5.3条已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1)燃气引入管应设手动快速切断阀和紧急自动切断阀;紧急自动切断阀停电时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常开型)。
(2)用气设备应有熄火保护装置。
(3)用气房间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并由管理室集中监视和控制。
(4)宜设烟气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
(5)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通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事故通风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不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次/h。②当燃烧所需的空气由室内吸取时,应满足燃烧所需的空气量。③应满足排除房间热力设备散失的多余热量所需的空气量。
在实践中为了更好达到规范要求,还定出了如下一些解决方法:
(1)地下室、半地下室内敷设的燃气管道采用10号或20号无缝钢管。除阀门、仪表等部位和采用加厚的低压管道外,均应焊接和法兰连接;应尽量减少焊缝数量,钢管道的固定焊口应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活动焊口应进行10%射线照相检验,其质量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其他金属管材的焊接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2)地下室、半地下室内的燃气管道防腐宜采用阻燃热缩带进行外防腐。
(3)应至少每隔10 m设1个泄漏报警探头,且在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进口处设置紧急切断阀(电磁阀),紧急切断阀与泄漏报警探头及厨房内的风机联动。泄漏报警装置的主机应放置在消防中心或值班室,并连通所有的泄漏报警探头。
(4)在燃气管的末端设放散管,放散管管口应直通室外大气,当用气设备、燃气管道检修或置换燃气时,可将燃气管道内的残留燃气放散到室外较安全的地方。
(5)应选用高质量的燃气计量表、阀门、管件等。
(6)使用前均需进行外观、启闭、强度及气密性试验。
3.内厨房安全供气设计
3.1选用高质量的设备和优质管材
(1)选用高质量的燃气计量表、阀门、管件等;
(2)使用前均需进行外观、启闭、强度及气密性试验;
(3)在管材的选用上宜采用10#、20#无缝钢管或具有同等及同等以上性能的其他金属管材。
3.2设置泄漏报警、紧急切断、机械通风联锁装置
燃气紧急切断阀应设置于进入室内前的燃气管道上,燃气管道所经过的场所及内厨房内均须设置燃气泄漏监控及报警系统。该系统由报警探头、报警主机、报警显示操作箱、连接电缆等组成;并且与紧急切断阀连锁,当燃气管道出现漏气,并且泄漏浓度达到设定值(一般为所使用燃气爆炸下限的1/5)时,该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内探测出燃气泄漏,将该信号传递至用户的紧急切断电磁阀(个人用户)或安装在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的报警显示操作箱(集体用户),根据预先设定:可以只是声光报警,由值班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也可立即自动关闭切断阀。
因内厨房为密闭空间,当燃气灶具使用时,燃气燃烧不仅需要大量的助燃空气,灶具还会散发一定的熱量,故厨房内必须设置机械送排风装置,以保证正常的通风换气;机械送排风系统应有两套:一套为正常工作系统,一套为事故工作系统。平时,内厨房各用气点及管道经过场所由正常工作系统连续强制通风换气;当正常的排风系统出现故障时,监控系统能自动启动事故工作系统,并将燃气紧急切断阀关闭,事故工作系统必须是防爆型的。
另外,内厨房应选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具,一旦灶具因故熄火,保护装置也能自动切断燃气气源。
3.3建立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公共建筑内厨房燃气的安全使用,加强自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和“安全事故抢险救援预案”,并经常性的进行实地演练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确保启动预案的快捷、实用及可行性。其主要内容有:
(1)迅速与当地燃气公司联系,进行事故抢险,并视情况通知消防等有关部门;
(2)组织工作人员迅速从最靠近安全通道的地方撤离火灾现场;
(3)关闭室外进气切断阀,严禁烟火;
(4)开启室内排风系统。
4.结语
内厨房燃气管道的设计存在着特殊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眼把质量关,解决好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燃气供应的持久性与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曾令璂.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与内厨房的安全供、用气[J]. 上海煤气. 2009(05)
[2] 赵斌. 燃气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 科技传播. 2010(14)
【关键词】内厨房;燃气设计;天然气
中图分类号: TU99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室内燃气管道设计是燃气设计人员一项最基本的技能,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内厨房燃气管设计方法,在内厨房燃气管设计中推行。
1.内厨房的定义及类型
1.1内厨房产生的原因
(1)产生原因:目前城市居民用户中,有的内厨房的房屋建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及九十年代早期,居民生活水平低,住房面积小,能够有一套单元房已是梦寐以求的事,也就无从计较是不是内厨房。
(2)内厨房的类型
a、这些内厨房都是独立的房间;
b、有门通向厅或过道;
c、有门或窗通向卧室;
1.2公共福利用户的内厨房
目前城市的公共福利用户的内厨房人多建于九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生活水平较低,房地产尚未开发,房价较低,因此公共福利用户人多没有地下厨房或内厨房,随着房地产的开发,一、二层楼面的价值扶摇直上,可以说是黄金面积,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厨房灶间转移到地下室或其它不能直接采光通风的房间;
2.常见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
内厨房的自然通风条件较差,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发生中毒或爆炸事故,因此内厨房的燃气安全使用尤为重要。
首先与消防等主管单位共同研究取得一致的意见;另外建议房地产开发商不再建设新的居民内厨房;对于已建内厨房,凡与卧室相通窗应使用非燃材料填实为实体墙。限于内厨房的通风条件,其室内热负荷不能过大,因此一般只能使用一台燃气灶,如果要使用燃气热水器,则只能用密闭式(平衡式)热水器。房间允许容积热负荷指标,如表1所列。
表1房间允许容积热负荷指标
2.1居民用户的内厨房用气问题
(1)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内厨房进行改造,使其符合通风换气的要求(如把厨房门做成百叶门等);其次也可增设机械送排风装置,以保证正常的通风换气。机械送排风系统应有两套:一套为正常工作系统,另一套为事故工作系统;平时,内厨房各用气点及管道经过处由正常工作系统连续强制通风换气;当正常工作系统出现故障时,监控系统能自动启动事故工作系统,并将燃气紧急切断阀关闭。需要注意的是:事故工作系统必须是防爆型的。
(2)在燃气管引进厨房处(立管为外立管),球阀后,燃气表前,安装一个燃气泄漏报警装置。要求泄漏报警装置接出3路线路(电线),一路接探头,一路接切断装置,一路接到消防中心;当燃气泄漏时探头感应报警,同时把报警信号传到大楼的消防中心,切断装置自动切断燃气供应。
(3)选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一旦灶具因故熄火,保护装置也能自动切断燃气气源。另外,为保证安全,灶具连接软管应使用不锈钢波纹管,波纹管的壁厚不得小于0.2 mm,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燃气用不锈钢波纹软管》CJ/T197的规定;不锈钢波纹管应采用卡套式管件机械连接,卡套式管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不锈钢波纹管必须有防外部损坏的保护措施。
2.2地下室的用气问题
公共福利用户(职工饭堂、餐饮业)厨房设置在地下室的用气问题。对于地下室、半地下室、设备层敷设人工煤气和天然气管道时,《城镇燃气没计规范GB50028-2006》第10.5.3条已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1)燃气引入管应设手动快速切断阀和紧急自动切断阀;紧急自动切断阀停电时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常开型)。
(2)用气设备应有熄火保护装置。
(3)用气房间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并由管理室集中监视和控制。
(4)宜设烟气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
(5)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通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事故通风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不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次/h。②当燃烧所需的空气由室内吸取时,应满足燃烧所需的空气量。③应满足排除房间热力设备散失的多余热量所需的空气量。
在实践中为了更好达到规范要求,还定出了如下一些解决方法:
(1)地下室、半地下室内敷设的燃气管道采用10号或20号无缝钢管。除阀门、仪表等部位和采用加厚的低压管道外,均应焊接和法兰连接;应尽量减少焊缝数量,钢管道的固定焊口应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活动焊口应进行10%射线照相检验,其质量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其他金属管材的焊接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2)地下室、半地下室内的燃气管道防腐宜采用阻燃热缩带进行外防腐。
(3)应至少每隔10 m设1个泄漏报警探头,且在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进口处设置紧急切断阀(电磁阀),紧急切断阀与泄漏报警探头及厨房内的风机联动。泄漏报警装置的主机应放置在消防中心或值班室,并连通所有的泄漏报警探头。
(4)在燃气管的末端设放散管,放散管管口应直通室外大气,当用气设备、燃气管道检修或置换燃气时,可将燃气管道内的残留燃气放散到室外较安全的地方。
(5)应选用高质量的燃气计量表、阀门、管件等。
(6)使用前均需进行外观、启闭、强度及气密性试验。
3.内厨房安全供气设计
3.1选用高质量的设备和优质管材
(1)选用高质量的燃气计量表、阀门、管件等;
(2)使用前均需进行外观、启闭、强度及气密性试验;
(3)在管材的选用上宜采用10#、20#无缝钢管或具有同等及同等以上性能的其他金属管材。
3.2设置泄漏报警、紧急切断、机械通风联锁装置
燃气紧急切断阀应设置于进入室内前的燃气管道上,燃气管道所经过的场所及内厨房内均须设置燃气泄漏监控及报警系统。该系统由报警探头、报警主机、报警显示操作箱、连接电缆等组成;并且与紧急切断阀连锁,当燃气管道出现漏气,并且泄漏浓度达到设定值(一般为所使用燃气爆炸下限的1/5)时,该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内探测出燃气泄漏,将该信号传递至用户的紧急切断电磁阀(个人用户)或安装在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的报警显示操作箱(集体用户),根据预先设定:可以只是声光报警,由值班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也可立即自动关闭切断阀。
因内厨房为密闭空间,当燃气灶具使用时,燃气燃烧不仅需要大量的助燃空气,灶具还会散发一定的熱量,故厨房内必须设置机械送排风装置,以保证正常的通风换气;机械送排风系统应有两套:一套为正常工作系统,一套为事故工作系统。平时,内厨房各用气点及管道经过场所由正常工作系统连续强制通风换气;当正常的排风系统出现故障时,监控系统能自动启动事故工作系统,并将燃气紧急切断阀关闭,事故工作系统必须是防爆型的。
另外,内厨房应选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具,一旦灶具因故熄火,保护装置也能自动切断燃气气源。
3.3建立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公共建筑内厨房燃气的安全使用,加强自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和“安全事故抢险救援预案”,并经常性的进行实地演练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确保启动预案的快捷、实用及可行性。其主要内容有:
(1)迅速与当地燃气公司联系,进行事故抢险,并视情况通知消防等有关部门;
(2)组织工作人员迅速从最靠近安全通道的地方撤离火灾现场;
(3)关闭室外进气切断阀,严禁烟火;
(4)开启室内排风系统。
4.结语
内厨房燃气管道的设计存在着特殊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眼把质量关,解决好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燃气供应的持久性与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曾令璂.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与内厨房的安全供、用气[J]. 上海煤气. 2009(05)
[2] 赵斌. 燃气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 科技传播. 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