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鲋鱼的悲欢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摘录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①。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课本注解
  ①指处于困境但不改其乐。《庄子·外物》以鲋鱼陷入即将干涸的车辙中,比喻人处于贫困的境地。
  注解溯源
   远水解不了近渴,远水也救不了“涸辙之鲋”。
  王勃引用的“涸辙”出自《庄子》“涸辙之鲋”的典故,事关借钱。
   庄子家里穷,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痛快地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封地的租税了,收到之后借给你三百金,怎么样?”庄子听了气得脸都变了色,他讲了个故事作答:
   “我昨天来的时候听见路上有人呼救,仔细一看原来是车辙中有条鲋鱼被困,便问它:‘鲋鱼,来!子何为者邪?’鲋鱼回答说:‘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我说:‘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鲋鱼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庄子却说要等自己南游吴越的时候引遥远的西江水来救它。“还不如早一点到鱼干市场去找我!”鲋鱼的气话正是庄子想对监河侯说的,以此讽刺监河侯的虚伪和见死不救,也形象地展示了困境中的艰难和汲汲求救的渴望、无奈——远水解不了近渴,远水也救不了“涸辙之鲋”。
  这条“鲋鱼”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涸辙之鲋、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表述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身处与“鲋鱼”同样的困境、汲汲求救之态。
  比如,隋末唐初的王绩在《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中写下:
   伊昔逢丧乱,历数闰当馀。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余及尔皆亡,东西各异居。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王绩早年对入世颇为用心,然而隋亡世乱,他出仕不久就挂冠告归了。在他隐居之时,李世民的谋士薛收频频造访,劝他出仕。于是王绩写下这首诗,既描写了社会经历动乱后的景象,也讲述了自己的心境。
   值得一提的是,王绩有个哥哥叫王通,正是王勃的爷爷。看来王家爱读《庄子》、爱用庄子的典故是有传统的。
   李白在《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中也用过这个典故:
   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因永王李璘争夺帝位失败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这首诗就是他被赦还后写给好友史郎中的。诗中化用了《庄子·外物》中鲋鱼渴望水源和《逍遥游》中鲲化为鹏的典故,比喻自己处境艰难,希望得到朋友的引荐。
   就连苏轼写奏折,上奏治理西湖,都用了这个典故:
   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此西湖之不可废者一也。
  (苏轼奏折《乞开杭州西湖状》)
   在现当代作家的笔下,也能看到这个典故:
  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
  (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在大多数文人作家的笔下,这条“鲋鱼”的处境是艰难的,是惨且悲的;但在王勃的笔下,这条“鲋鱼”惨则惨矣,似乎并无太多的悲:“处涸辙而相欢”。
  是什么让王勃的这条“鲋鱼”与众不同?
  其实在《滕王阁序》中,有多处文字卖“怀才不遇”之惨:“嗟乎!时运不齊,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但实际上,虽然当时仕途遭遇挫折,甚至连累父亲的仕途一并受挫,王勃的心态依然是昂扬向上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虽处“涸辙”,他并不想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找脱困的方法。这次在探望父亲的途中顺道参加滕王阁重修竣工的筵席,宴会上无论是给宇文新州饯行,还是为焕然一新的滕王阁作序写诗(据说都督阎公本想让自己的女婿一展文采),他都不是主角,但他却硬生生把滕王阁变成自己的“主场”:露才是手段,渴望阎公等名流帮忙解除自己的困境是现实目的,而雄文光耀千古是附加收益。
  王勃的这种“穷且益坚”的精神不仅仅是个人的气质,更是大唐士风的缩影和起点。
  初唐至盛唐,李唐王朝虽然不免种种弊政,但政治总体来说是开明的,军事上亦是强盛的,经济、文化、艺术等也有很大的发展。随着科举制度的越来越完备,用人、选士的门径也比较宽,文人士子实现理想的机会较多。
   处于这样美好环境中的文人士子,真可谓是充满自豪与自信。他们对国家、朝廷期望值较高,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也非常强烈。他们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汲汲功名之心和对盛世的热爱。
   不独王勃,后来的陈子昂“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崔涯“太行岭上二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铁。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文人士子以诗歌、文章等各种方式放声高歌,歌唱眼前这一片盛世,歌唱自己的理想抱负。他们全部的生命就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虽“处涸辙”,但只要修齐治平的理想在,蒸蒸日上的氛围在,哪里来得及悲伤呢?
其他文献
在高考语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有一类“作用题”出现频率特别高,它设题角度较多,考查范围较广,涉及标题、段落、结构、修辞、人称、人物等多方面。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等等。怎样才能答好这类“作用题”?本系列将聚焦一些重要的“作用题”,给出简单实用的解题技巧。  2017年高考结束,不少浙江考生打趣
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于2014年3月2日在好莱坞举行。《地心引力》囊括了10项提名,是夺奖大热门。的确,这是一部近年来少见的优秀太空题材影片,3D技术的完美运用给观众带来了逼真的太空体验。在影片中,女航天员漂浮于近地轨道空间,在太空望远镜、航天飞机、空间站和载人飞船构成的技术环境里挣扎求生,这些壮丽惊险的场面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当然你不能较真说这些航天器其实不在一个高度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影片
30多年前,安德鲁携带着艾滋病病毒出生于美国,之后几年内,他的父母先后因艾滋病去世。由于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普遍歧视和偏见,自安德鲁幼年开始,他的亲戚便对外隐瞒了他患病的事实。“艾滋病”这个词给安德鲁带来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耻辱感,生活的安宁只能靠谎言和药片来维持。2015年5月,安德鲁做出了一个引起轰动的举动,他在社交网站上晒出了一张全家福,照片中每个人都举着一张白色纸板,安德鲁的纸板上写着“HIV
今天我要给你讲些东西:从现在算起一千年后,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和一个爱情故事。  现在,虽然我才说了几句,其中却没一句真话。其实这个男孩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男孩,因为他有一百八十七岁了。这个女孩也不是平常说的女孩,但并不是因为她的年龄。这个爱情故事也跟现在的爱情故事不同,里面没有对交配冲动的升华,也没有恋爱双方逐渐相互依从的本能。要是你没有立刻理解我上面说的这些,你可能会对这个故事失去兴趣。不过,
对人性进行深邃而微妙的展示没有作家不渴望做到,却只有少数作家能够完成。莫泊桑的《皮埃罗》以三千字的短小篇幅,对涵容和表现复杂人性,发起极限和力度的挑战,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但《皮埃罗》却不是莫泊桑的杰作,因为只要再增加对厚重度、丰饶性的考察,即可马上看出莫泊桑的杰作当属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羊脂球》。饶是如此,我们更能看出,佳作和杰作之间的差异。写作都是从“心”出发的,也都是生活的某种反映,作家介入
年末,空寂的街道铺满了雪,灰茫茫一片。枯黑干瘦的枝条上也压着厚厚的雪,沉甸甸的。  一个身穿白大褂的中年人匆匆走进医院的大门,掏出一把钥匙,插入一道厚重的铁门。牙花与弹子完美契合,“咔嗒”一声,缓缓转动。  就在此时,一缕幽香拂过,中年人的手顿了一顿,抬眼望去,几株稀疏的蜡梅犹自清丽,香气仿佛钻出雪层,浸入每一寸冷冽的空气。  中年人垂下眼睑,推门而入。  窗外仍旧雾气弥漫,寒意灌进病房内,橙的发
在萧伯纳看来,人有两种,“理智”的和“不理智”的。理智的人改变自己,不理智的人才改变环境,而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理智”的人面对客观环境,懂得如何顺势而为,从而安稳自处,他们是聪明的,但如果囿于现实、过于求安稳就很难创造历史。我更欣赏所谓“不理智”者,他们意识到人可以付出更大的努力去改变环境,从而创造历史。   从个体角度说,“理智”和“不理智”都是为了实现自我。诚然,“理智”者的做法无可非议
何谓“硬核”?“硬核”是冷酷外表下的责任、坚硬晦涩中的柔软,是集体信念的坚不可摧,是风雨无阻的无悔等候。它既“高大上”,又深入民心、朴实无华。它是时代的奢侈品,又是时代的必需品——它是“硬核”,既坚硬,又核心。  “硬核”爆红的背后是人们对专业知识的追求。没有人想做“鹤立鸡群”里的“鸡”,每个人都想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能力赢得成绩。当今时代,学习时需要竞争,工作时需要竞争,谁拥有了更优秀的业务能力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末,我们都没料到工作、生活会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受到如此大的冲击。  2020年初,我们都因新冠肺炎疫情陷入迷茫,无法判断离“隧道”尽头还有多远。  2021年初,回顾一年抗疫经历,我们为人类抗疫表现出的韧性与智慧惊叹,也为零星不绝的疫情而忧心。   生活或人生,总是在确定与不确定中跌宕。如何对待确定和不确定,考验人类的智慧,影响我们的选择。  对此,你有
2019年12月1日,英国《太阳报》公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统计了世界上每年杀死人类最多的生物名单。   排在第一的不是什么尖牙利齿的巨型食肉动物,而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蚊子。每年因蚊子而死亡的人数高达75万人。排名第二的是人类,每年有44万人被“自己人”杀死。排名第三的是蛇,每年有10万人因蛇类而死亡。排名第四到第十的人类“杀手”分别是犬类、蜗牛、猎蝽、舌蝇、蛔虫、鳄鱼、绦虫。   而狮子和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