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京翰教育数学专家表示,数学在高考中的位置、分值极为重要,可以说“高考,得数学者,得天下”,文科生更是如此。高中数学,其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但对于我们这些偏远山区的普通高中生来说,想要学好它,可谓比登天还难。高中数学知识抽象性大、密度性大、独立性大,与初中数学相差甚远。想要学好数学,调整心态、找准学习方法才是关键。
关键词:文科;高中数学;心态;学习方法;
进入高二,文科班的同学都在为如何学好数学而苦恼,上课听不懂、课后练习不会做、知识一知半解却不知如何去深究。有的同学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热情,又被无情的考试成绩浇灭。有的同学虽然在数学上花了不少时间,却总是看不到成效,正所谓“数学虐我千百遍,我便不待数学如初恋”。从此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的态度及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高中文科生惧怕数学的由来
一是高中文科生的自身知识结构。高中文理科分班时,多数文科班生源质量不高,尤其是文科生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能力均偏低,自身知识结构薄弱。好多学生也正是因为数学或数理化成绩较差,才导致他们选择了文科。
二是数学学科所体现的知识结构的严谨性与抽象性,往往令文科学生望而生畏,这使得文科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方面产生了障碍。如抽象函数,立体几何,推理与证明等这些知识,总使得我们的文科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三是学习数学没有毅力,学习较任性随意,时而激情迸发,时而心灰意冷,遇到困难就泄气,看见分数就茫然。这使得畏难情绪逐渐积累,产生定势,以至于望难生畏,即使面对难度不是很大数学题目,也失去了克服的勇气。
二、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文科生,要想学好数学,先应认清自身价值,不能自暴自弃,认为文科生学习数学自然不如理科生得心应手。凡事欲速则不达,学习数学、学会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而是一场持久战。端正学习态度,一两次不如意的成绩只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小插曲,我们不能因此对数学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我们应时刻保持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良好心态。
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获得认识事物的思考方式,获得继续学习的方法。在高中三年有限的备战时间里,我们要目标高远、自信自强、善思进取,以一种包含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的最佳心态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从简单问题入手,从基础题目做起,在不断的做题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合情合理,熟知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从知识与心理上寻找突破口,通过认识数学问题及解题的本质,来提高自身数学解题的智力参与度,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凡事讲究方式方法,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对于整天沉浸在政史地的文科生,应该怎么去学习数学呢?
三、找准学习方法,争取事半功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异成绩的获取终归是靠自己的不断探索与辛勤付出。
(一)做好课前预习,赢在起跑线
课前预习,是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主动了解和学习下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要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找疑点,找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学生学习目标才明确,思路才清晰。而在整个课堂中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渴望进取之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去。[1]
(二)上课认真,做好笔记
高中教学课堂教学速度快、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在短暂的40分钟课堂中,学生应该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教学环节中,而不是打瞌睡、开小差、或是看其他学科的知识。对于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要积极探索,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应大胆质疑。对于课上没弄清楚的问题要与同学合作探究,或是充分利用老师这个“资源”,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寻求指导和帮助,争取今日事今日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做笔记不等同于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誊写到笔记上。学生应该记关键的思路和结论,不必面面俱到。否则,学生会感觉“听了没办法记,记了来不及听”。
(三)课后跟进练习,熟能生巧
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因为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认真回顾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对于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写题后反思。在深刻理解的过程中,你所得到的就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对一类问题规律的把握。
课堂上的训练是有限的,课后有效地自我练习,才是把握新知的关键。要有针对性、同步性,如果见题就做,常常起不到巩固作用,浪费时间且效益低、效果差。还要进行一些限时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增强紧迫感,不至于形成拖拉作风。平时还要适当做一些难题,即使做不出,我们也能启迪思维,消除对难题的恐惧心理,巩固了相关知识与方法,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四)归纳小结,举一反三
在平时学习中,有些基础较扎实的文科生会感觉“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究其原因,是知识没有达到应有的思维层次。学习有三个能力层次:一是“懂”,只要教师讲解清楚,解题策略选取适当,同学认真投入,一般没有问题;二是“会”,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能够模仿,需要在适量的练习中得以体现;三是“通”,在悟出解决问题的道理后,能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它解决其他相关问题,从本质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只是浅尝辄止,停留在前两个层次,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要通过积极思考,归纳小结,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環节。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高考命题以“加强基础、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追求在练中学、学中会、会中悟,争取在夯实双基的层次上,通过对创新题、能力题的探求来激活思维,比较系统地掌握高考数学要求的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文献:
[1]王开开.如何搞好高中数学课前预习.[J]2012(36)
[2]王振华.浅谈文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2006(09)
关键词:文科;高中数学;心态;学习方法;
进入高二,文科班的同学都在为如何学好数学而苦恼,上课听不懂、课后练习不会做、知识一知半解却不知如何去深究。有的同学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热情,又被无情的考试成绩浇灭。有的同学虽然在数学上花了不少时间,却总是看不到成效,正所谓“数学虐我千百遍,我便不待数学如初恋”。从此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的态度及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高中文科生惧怕数学的由来
一是高中文科生的自身知识结构。高中文理科分班时,多数文科班生源质量不高,尤其是文科生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能力均偏低,自身知识结构薄弱。好多学生也正是因为数学或数理化成绩较差,才导致他们选择了文科。
二是数学学科所体现的知识结构的严谨性与抽象性,往往令文科学生望而生畏,这使得文科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方面产生了障碍。如抽象函数,立体几何,推理与证明等这些知识,总使得我们的文科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三是学习数学没有毅力,学习较任性随意,时而激情迸发,时而心灰意冷,遇到困难就泄气,看见分数就茫然。这使得畏难情绪逐渐积累,产生定势,以至于望难生畏,即使面对难度不是很大数学题目,也失去了克服的勇气。
二、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文科生,要想学好数学,先应认清自身价值,不能自暴自弃,认为文科生学习数学自然不如理科生得心应手。凡事欲速则不达,学习数学、学会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而是一场持久战。端正学习态度,一两次不如意的成绩只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小插曲,我们不能因此对数学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我们应时刻保持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良好心态。
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获得认识事物的思考方式,获得继续学习的方法。在高中三年有限的备战时间里,我们要目标高远、自信自强、善思进取,以一种包含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的最佳心态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从简单问题入手,从基础题目做起,在不断的做题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合情合理,熟知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从知识与心理上寻找突破口,通过认识数学问题及解题的本质,来提高自身数学解题的智力参与度,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凡事讲究方式方法,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对于整天沉浸在政史地的文科生,应该怎么去学习数学呢?
三、找准学习方法,争取事半功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异成绩的获取终归是靠自己的不断探索与辛勤付出。
(一)做好课前预习,赢在起跑线
课前预习,是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主动了解和学习下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要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找疑点,找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学生学习目标才明确,思路才清晰。而在整个课堂中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渴望进取之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去。[1]
(二)上课认真,做好笔记
高中教学课堂教学速度快、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在短暂的40分钟课堂中,学生应该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教学环节中,而不是打瞌睡、开小差、或是看其他学科的知识。对于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要积极探索,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应大胆质疑。对于课上没弄清楚的问题要与同学合作探究,或是充分利用老师这个“资源”,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寻求指导和帮助,争取今日事今日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做好笔记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做笔记不等同于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誊写到笔记上。学生应该记关键的思路和结论,不必面面俱到。否则,学生会感觉“听了没办法记,记了来不及听”。
(三)课后跟进练习,熟能生巧
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因为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认真回顾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对于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写题后反思。在深刻理解的过程中,你所得到的就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对一类问题规律的把握。
课堂上的训练是有限的,课后有效地自我练习,才是把握新知的关键。要有针对性、同步性,如果见题就做,常常起不到巩固作用,浪费时间且效益低、效果差。还要进行一些限时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增强紧迫感,不至于形成拖拉作风。平时还要适当做一些难题,即使做不出,我们也能启迪思维,消除对难题的恐惧心理,巩固了相关知识与方法,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四)归纳小结,举一反三
在平时学习中,有些基础较扎实的文科生会感觉“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究其原因,是知识没有达到应有的思维层次。学习有三个能力层次:一是“懂”,只要教师讲解清楚,解题策略选取适当,同学认真投入,一般没有问题;二是“会”,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能够模仿,需要在适量的练习中得以体现;三是“通”,在悟出解决问题的道理后,能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它解决其他相关问题,从本质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只是浅尝辄止,停留在前两个层次,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要通过积极思考,归纳小结,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環节。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高考命题以“加强基础、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追求在练中学、学中会、会中悟,争取在夯实双基的层次上,通过对创新题、能力题的探求来激活思维,比较系统地掌握高考数学要求的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文献:
[1]王开开.如何搞好高中数学课前预习.[J]2012(36)
[2]王振华.浅谈文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