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变革的文学解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比较美国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与《美国悲剧》在故事背景与人物刻画的异同,透视作者笔下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在巨大经济变革中普通人的挣扎与抉择,了解作家对当时美国社会物质世界的困惑与精神领域的迷失所进行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自然主义 社会变革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认为人作为社会个体,在无法控制的社会变革中是无助的,其笔下的人物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进行命运的搏击与挣扎,然而并非公平的起点与畸形的社会导致了主人公的人生发展轨迹。西奥多·德莱塞的两部代表作《美国悲剧》与《嘉莉妹妹》写成于20世纪初,两部作品故事主线与人物命运均有作者自身经历的影子,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故事场景设置以及人物塑造,对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变革进行了深入解析。
  
  一 20世纪初期的美国
  
  20世纪初美国工业主义的兴起制造了一个金融经济的巨人,同时如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催生了道德沦丧与世界认知观曲解变形。“美国梦”成为当时美国社会人生价值的代表词汇,当时美国普通民众认为:“财富与金钱可以治愈一切苦痛与灾难,对财富追求的兴奋流露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脚步与言行中。权力——每一个人都在这片自由与勇敢的土地上追寻属于自己的权力。”德莱塞在创作《嘉莉妹妹》与《美国悲剧》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美国社会,传统保守的地域色彩逐渐变淡,战后的悲观情绪开始蔓延,过往的温情含蓄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变成赤裸裸的对名利的追逐与向往。这是一个一切都处在不确定性与冒险投机的时代,对所谓上流社会的追求是众多青年男女生活的原动力,“梦想”变得比以往更加直白与物质化。
  
  二 嘉莉与克莱特
  
  出身贫寒,向往都市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幸福”与“成功”钻营、周旋在逐渐不再陌生的都市灯红酒绿中——德莱塞两部著作的主人公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起点与生活环境。在《嘉莉妹妹》故事发生的城市——芝加哥,街头、写字楼和工厂里充斥着来自乡下甚至国外的“淘金”者,嘉莉妹妹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她在欲望利诱下被男人利用,最后又转而去诱惑利用别人以实现自己最为实际的目的与需要。与之极其相似的是,《美国悲剧》讲述的也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穷牧师家庭出身的男孩克莱特· 格里菲斯,在几经辗转寻觅后终于得到一个攀龙附凤的机会,但在如愿迎娶富家女从而跻身上流社会的道路上存在一个绊脚石——怀孕的贫民前女友。为了能达到摆脱贫困、跻身上流社会的目的,克莱特设计谋杀了善良无辜的贫民前女友。最终克莱德落入了法网,被处以死刑。在这部以真实案件做脚本的故事里,作者采用了纯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尽量客观化的叙述和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个人人生毁灭的悲剧,使作品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文本。在两部作品中,作者均将主人公设置在都市丛林中,使其扮演涉猎者角色的同时又成为他人的猎物,在以实现“美国梦”为人生和社会理想的背景中,作品社会批判和讽刺效果得到了加强。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被冷酷无情地应验在了“嘉莉”与“克莱特”们所生活的城市中每一个角落。读者很难区分到底是他们造就了这样的城市,还是这样的城市塑造了他们。
  
  三 作家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
  
  即使有着相似的背景,甚至故事前半段的发展套路都如出一辙,但是在两部作品中作者所流露出的对主人公的态度与情感并不是相同的。《嘉莉妹妹》所塑造的“新女性”形象里,作者并没有如当时的公众一样将嘉莉看作耸人听闻、令人无法忍受的肮脏娼妇,而是用包含同情与怜悯的笔触将这个女孩的每一步命运细细刻画、如实展现,给予她每一次抉择以合理和值得理解的理由。嘉莉的抉择只遵循了一个原则——实现幸福的人生。读者甚至很难在嘉莉的抉择中清晰地划分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也许一切只是因为苹果的诱惑太过强大以至于夏娃难以抵抗而落入凡尘。“美国梦”这只被曲解了社会价值的“苹果”悬在每个人的头顶,发出耀眼的光,用金钱和华服的奢华享乐作外皮,反射着物欲凡尘的五光十色,蒙蔽了幸福的真相。
  克莱特是一个混混,是一个更接近动物性的人物。作者直白地描写了他的贪婪、自私、无情与堕落。如果说《嘉莉妹妹》中的描述还保留着文学的温情色彩,到了克莱特,作者则完全以一种客观分析的面目出现,其叙述整体上用了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新闻式叙述话语,这种带有科学色彩的分析语言增强了叙事的客观性,给读者一种冷眼旁观的感觉,从而加强了读者对故事所再现的事实似曾相识、感同深受的体会。如果说《嘉莉妹妹》是作家对挑战维多利亚式文坛的一次投石问路,那么到了《美国悲剧》,作家则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弱肉强食、物欲横流的现状。
  
  四 结论
  德莱塞透过《嘉莉妹妹》与《美国悲剧》两部作品再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而美国梦的追逐与幻灭也藉此成为众多作家的故事主题。个人欲望的夸大与扭曲伴随着道德的沦丧与泯灭似乎成了人作为社会个体而在其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总也摆脱不了的发展轨迹。对现实直白而无情的揭示与展现,使德莱塞当之无愧地成为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大师。在社会底层拼搏过的德莱塞深知社会的严酷与竞争的野蛮,而对物质世界困惑的思索,与精神领域发自灵魂的拷问,是他带给读者最宝贵的财富。
  
  注:河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XSK0701025)。
  
  参考文献:
  [1] Annette T.Rubinstein.American Literature Root and Flower—Significant Poets, Novelists & Dramatis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2] Theodore Dreiser,Sister Carrie [M].People's Literature Press Beijing,1998.
  [3] Theodore Dreiser,An American Tragedy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4] 高建为:《论〈美国悲剧〉的自然主义特色》,《求实》,2004年。
  [5] 杨金才:《从货币、劳动与理想的关系看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国外文学》,2002年。
  
  作者简介:张承承,女,1980—,河北保定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大学外语教研部。
其他文献
摘要 “五四”女性为摆脱宿命,追寻诗意的人生,成功地实现了背对传统的集体大逃亡。沉樱的小说以女性的生命经验烛照一个个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在对女性情感经历的演绎、诠释中,从精神向度上实现女性意识的构建,体现了对悲剧精神的负载与担当。  关键词:沉樱 女性 荒原 情感 歌吟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现代女性书写历史上,沉樱是一位值得关注的作家。她的小说多取材于婚姻恋爱和
期刊
摘要 白先勇在《台北人》中巧妙地运用西方古典戏剧理论中的“三一律”来进行小说创作,在短小精练的篇幅中浓缩了广阔丰富的内容,表现了深刻的主题内蕴,使其短篇小说形式简洁内敛,精神内涵却深广厚重,成为了杰出之作。  关键词:白先勇 台北人 三一律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白先勇笔名白黎、肖雷、郁金等,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曾被夏志清称为“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
期刊
摘要 蒋光慈小说创作中有一种潜隐的个人复仇意识,这种个人复仇意识在其主要的小说中都有或隐或显的流露,作者对这种个人复仇意识有几种不同的态度,或肯定赞美,或表示理解,最后却归向了对革命暴力的反思,而这也使蒋光慈的小说成为了“左翼”文学中一个独特的个性存在。  关键词:蒋光慈 复仇意识 暴力反思 个性存在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蒋光慈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形象,恰如他所主编的
期刊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名作《传奇》中所描绘的女性性格中存在着浓厚的奴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为男性而奴、为经济而奴。她们为奴的真正原因有二,即社会背景和女性自身。  关键词:《传奇》 女性 奴性意识 成因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其细腻而深邃的笔法,成为上海文坛的一朵奇葩,成为我国文坛上一颗亮丽的新星,照射出“传奇”的光芒。张爱玲用富有个性的笔触描写了40年
期刊
摘要 张爱玲作品具有突出的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在文学话语的运用上尤其擅长华丽的色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绪乃至于构建整个文本的艺术氛围。因此,对张爱玲的创作和作品进行研究,都不可能不涉及她的色彩语言运用。本文相对于前人的研究更具意义的在于,进一步分析文本色彩蕴含的象征寓意,探讨附着于上的苍凉意味,并由此解读张爱玲色彩语言背后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华丽 苍凉 灵魂 象征 寓意  中
期刊
摘要古希腊的柱式风格刚健、雄壮而高贵,各部分比例处理非常成熟和完美。可以说,古希腊的柱式风格鲜明地体现了古希腊“以人为本”的明朗和愉快的情绪。而哥特式教堂则是“神本文化”的体现,其建筑渗透了宗教性追求及其文化内涵。探讨柱式风格和哥特式建筑的不同精神追求,是本论文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柱式风格 哥特式建筑 人本 神本 人文蕴含  中图分类号: TU-80 文献标识码:A    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建
期刊
摘要 杨绛是个学贯中西、涉猎多个领域的通才,她的散文看似平直朴实,不同的读者却可以获得不同的或多元的满足,尤其是其写人艺术的高超手法,读后令人会心冥想。  关键词:真实 个性 语言 细节 美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当代文坛,有一位卓尔不群的新时期“老生代”作家,那就是杨绛先生。杨绛散文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至亲如父母,还是不疏不远如车夫厨子,甚至是极少接触的流氓阿飞,都
期刊
摘要 鲁迅的《孔乙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极其成功的短篇小说之一,将近百年后的今天,莫言的短篇小说《冰雪美人》与《孔乙己》在环境的设置、人物的刻画与情节的安排等方面体现出了惊人的相似之处,两篇作品中的主人公孟喜喜和孔乙己虽然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上演的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它的惯性一步步地导演了不同时代的两个主人公相同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鲁迅 莫言 悲剧 《孔乙己》 《冰雪美人
期刊
摘要 变形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母题”,也是表现主义艺术的一个典型特征。现代主义作品通过变形的手法对人类精神领域及心理层面进行深刻揭露与探究,以丰富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现代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进而寻求走出困境之路。  关键词:现代主义作品 变形 生存困境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提到变形的主题,人
期刊
摘要 郑愁予的《错误》一诗虽然创作于台湾的新诗现代化运动时期,但其诗中却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包含着含蓄柔美、韵味无穷的中国古典情韵,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位“绝对的现代的”、“最中国的中国诗人”。  关键词:郑愁予 《错误》 中国性 意象 意蕴  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识码:A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