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中国式管理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chen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式管理应该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不要轻易地将古代哲人拉出来,而是要与时俱进,找到一套适合企业自身气质的打法。
  管理大师曾仕强说:“30年前不看西方管理,那是傻子;如今不看中国式管理而全盘西化,才是傻子。”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迅猛发展,必须注重我国所特有的文化而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
  但是,中国管理模式大多不够科学,还停留在思想层面,与当今环境有许多相悖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在先哲所提出的管理思想中进一步发展创新,形成适合我们的中国式管理。
  关于中国式管理
  对于中国式管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管理是没有国界的分别。第二种认为管理以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得以区分,因此认为有中国式管理。第三种则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对,管理的使用工具是一样的,只是因使用的人不一样,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
  管理有国界之分
  我们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各国的文化背景是各不相同的,所面临的管理问题当然是各有所异的,因此所形成的管理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当年的王府井请麦肯锡公司进行“百货业大连锁”的设计方案,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正是由于中美环境的差异而导致王府井将麦肯锡的方案束之高阁,麦肯锡公司设计的种种变革最终留于纸面,而在中国无任何实际的意义。这失败的结局并不是麦肯锡单方面的错误,只是它提出的方案和建议在中国的企业中无法执行。
  不难看出,管理是有国界之分的,的确是有中国式管理的。但中国式管理绝不是那些只限于对古代先哲的思想一并纳入研究的过时内容,而是立足于实践之中的管理方式。
  对中国文化正确的认识
  中国的文化是源远流长容纳百川的,不是某一朝代的文化所能概括的,更不能简单将其定义。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国人是十分讲求变通的,与西方人直线式的思维形成反差。
  列举一个证明国人思维变通的例子。古时候,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途径一个道观,便向道长询问三人能否高中,只见道长从窗户里面伸出了一个“一”的手势。三个秀才走后,道长的小徒弟不解地问道长“一”的缘故。道长解释道:“如果他们三个都考上了那么代表一起高中,如果只有一人考上了则代表一人高中,如两个人考上了则代表一人落榜。”
  对比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不难看出国人是非常注重融会贯通的。变通的特质可令我们摆脱原有的咬文嚼字式地研究中国式管理,立足于实践中去研究中国式管理。
  但是中国的文化是存在弊端的,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文化及上层文化,严重地束缚了我国人民的思维,给我们的精神上上了无形的枷锁。正统文化对人的要求实际上则是无法达到的至高境界,因而变成了奴役老百姓的精神枷锁。“一心为公,舍己为人”这样高的境界听起来十分高尚,现如今有真正的有几人能做到呢?古代的上层文化,是统治者的治国之术,居高位者未必具有大恩大德,他们常常用正统文化来要求民众,然而对自己却采取肆意妄为的态度。对老百姓实行蛮横的压制。受这些弊端文化的影响,使国人爱上了中庸之道,和止步不前的静止状态,以无为而应万变,不敢创新,懒于创新,对上级唯命是从,更有甚者即便是吃了苦头,也采取认命的态度。
  这种文化不加以铲除,我们何时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管理?
  如何创新?
  鲁迅先生所说的国人的三大劣根性—专制性和奴性,中庸之道。其中精神胜利法的中庸之道却被儒家视之为最高的道德标准。鲁迅通过对“叭儿狗”的形象的描绘,揭示了这种劣根性――苟活于专制主义等级特权的社会结构之中,中庸主义的态度十分有利于中国人敷衍生活下去,因而形成了中国人极爱“中庸”的特点。但鲁迅先生也深刻地指出,从人性的本质上来说,中国人是并不中庸的。“中庸”的人生态度是被强迫出来的,或者说是为了适应于在畸形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的需要。
  当今的时代已变,那鲁迅先生所说的国人的劣根性是否还依然存在呢?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人的麻木,以及鲁迅先生所指出的三大劣根性已经逐渐地淡化了,但难免仍存留着一些挥之不去的影子。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当今对中国式管理的研究中,是不是有些与时代不符的东西需要摒弃呢?
  通过模仿,进而创新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模仿能力强于其创新能力,这是不容置疑的。例如,我国比其他国家晚起步几十余年,却能有当今如此辉煌的成就,大部分仰仗于我国人民天赋的超强模仿能力。无论是在高科技领域,服务业都具有超群的模仿力。
  从我们身边的例子便不难看出这一点。例如在浙江卫视异常火爆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从版权到节目设计全都是从韩国引进而来,说得直白点就是全都是复制韩国名为《running man》的同一类型综艺节目。在中国大陆引起了一片追逐的热潮,可见复制的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它给浙江电视台带来了极高的收视率,以及不菲的收入。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我国人民是很聪明的,只是受到了某种因素的局限,导致我国人民止步于模仿。
  在《奔跑吧兄弟》播放的初期,不难看出完全是照着韩国的模板制作。可是当制作方对这种节目逐渐熟悉,我们总是能在以后的每期节目中发现具备我们中国特色的创新,那些亮点叫人拍手称赞。所以我们应该拓宽思路,发展我们潜在的创新能力,而不是一直强调那些被人们研究得滚瓜烂熟,咀嚼过不知多少遍的,与当今时代并不符的思想。
  试想一下,儒家一直倡导博爱,泛爱,舍利重义,在当今这个物质的社会背景下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而且是发自内心不加任何束缚,是相当难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达到了温饱势必会要求更多,这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如果每个人都摒弃了内心的私欲,这个社会经济又由谁来推动呢?   所以,当今大部分研究中国式管理的学者,都过于循规蹈矩,研究局限在追随先哲的道路上,一味地把先哲所说的话从厚厚的古书中翻出来,生搬硬套在管理思想中,这未免模仿得过于牵强。真要模仿,也应把那些真正适用于当今管理的东西提炼出来,进而创新,形成我们自己的管理方式。而不是大家各自提着包装不同的瓶子,吆喝着同样的酒,说这是“百家争鸣的局面”。
  拒绝崇洋媚外
  不崇洋不代表不借鉴
  不崇洋的核心在于不要将中国的管理进行全盘的西化,而不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面的新奇充耳不闻。西方的很多管理思想是极其值得我们借鉴的。如上所述,国人是模仿能力很强的群族,并且在逐渐地适应了某种模式之后,很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文化,但切忌全盘西化。全盘西化会导致我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中国文化将会被西方文化所吞噬。这也是我一直强调要建立真正的中国式管理的原因。
  哪些该为我们所用,哪些该摒弃
  纵观西方的管理思想史,泰勒的科学管理解决了有关于劳动效率方面的问题,韦伯的行政组织解决了组织效率最大化的问题,德鲁克让我们了解到了知识员工的问题。每一项研究都是基于实践的,都是去解决具体问题的,当然这些管理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为其中的很多都是我们国家也同样面临的共性问题。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可见管理方式运用的对错对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
  纵观西方的管理思想史不难看出,如中山大学吴能权教授所说:“西方早已经完成了类似于西方管理的大树树干的研究,现在开始研究树枝和树叶,而中国还没有把树叶研究透不应该去学人家去研究什么树枝和树叶。”有一些西方的管理方式并不是适用于中国的,不可以都拿过来生搬硬套。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学者,善于根据实际问题,而借鉴并创新属于我国的自己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在鼓吹“中庸”“民本” 等与当今时代背道而驰的管理思想。
  创新维度下的应有之律
  当今我国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用于自己的管理方式。例如杰克魔豆的新兴咖啡连锁企业,不拘泥于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背道而驰,和员工只谈钱不谈感情,其创新点在于并不是对于对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嘉奖,而是对于犯错误的员工采取加工资的政策。
  这样一来,犯错的员工一方面由于来自同伴不服气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怕被炒鱿鱼的风险的压力,将更努力工作效忠企业。独特的管理方式使其成为咖啡连锁行业中的佼佼者。
  试想一下,如果该企业在起步之初,就按照一些学者所宣扬的中国式管理那样,“以人为本”,老板和员工相处融洽,就算员工犯了错误,老板也宽容地原谅他,那么该企业将形成何种的工作氛围呢?那必定是慵懒的工作氛围。
  如此,该企业还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么?因此,当今中国所需要的中国式管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解决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的管理方式。 中国式管理应该是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不要轻易地将古代哲人拉出来。古代的哲人大部分都是为君主所服务,君主是主掌生杀大权的,就像之前所说的,君主总是以正统的文化要求下属和老百姓,自己却可以肆意妄为。
  因此,研究古代管理哲学对当今时代的启示也应该具体有针对性地研究某一框定好的现代问题,专注的研究古代某些著作,从中提炼出真正的精华。如此看来,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是创新后的中国式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春花. 《当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 2016
  【2】 曾仕强. 《中国管理哲学》.2013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互联的时代,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方式都已经有很大的改变,未来互联加上物联网的连接,可以创造出来更新的智慧和能力,帮助企业或社会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成功企业的特质就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协同。还有一条很重要,作为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是一个回馈社会的企业,而且你的员工、你的客户看得很明白。不仅仅是慷慨,而是你是否真诚地运用你的影响力和力量来帮助这个社会,让这个社会更成功。
期刊
在现代企业中,终身雇佣关系已经越来越不现实。人才流动对公司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一笔财富。  当我们说到离职管理的时候,估计大部分HR想到的是如何做好员工离职前的管理工作,例如:减少员工的离职率,减少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要求离职员工做好离职前的工作交接,减少员工离职带来的岗位能力对接问题等。  但是这些管理,实际上都发生在员工离职之前。员工离职以后,公司还能够进行管理吗?  离职员工是公司
期刊
企业家的成功贵在自信,而要做到自信,就要务本、入角、有愿景。  所谓务本,就是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好。做企业的务本就是要做强主业、做大主业。然后就是入角,作为企业家,应该尊重生态环境、服从法律规定,对于客户、供应商、政府机关人员等各种需要打交道的人,都应该尊重对待。真正进入角色,而不是演这个角色。最后要有愿景。愿景是胸怀、境界、理想、追求,强国的重任,你不作为谁作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报国为民
期刊
互联网时代混沌的商业逻辑,在私董会这种结构化工具的帮助下,能够通过整合多方智慧,快速形成清晰的新知识体系,提升企业和企业家应对变化的能力。  到现在,私董会的概念引入中国将近十年了,但依然还有很多企业家不太了解这种舶来的学习方式,也不知道这种方式能为中国企业创造怎样的价值?甚至误以为私董会就只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家学习社群”。事实上,它不仅仅如此,1.0不是,2.0更加不是。  如果一定要给私董会定
期刊
“中国式管理”也许在一段时间内是一种正确的管理逻辑,但随着世界“越来越平”,这种管理逻辑也许需要融入主流。  世界经济的发展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而他们似乎都在说中国人没信仰,甚至质疑中国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地发展。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人,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早已渗入血液,留下了几千年的烙印。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只有西方基督教伦理文化背景下的理性契约精神,才是商品经济的文化根基。  然而,20世纪7
期刊
每一天过得很充实、很忙碌、很温暖、很真实,这应该是每个人的小目标,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生活态度。对于企业家而言,获得充实温暖就必须保证质量,做出对社会、时代负责的承诺和产品;还要承载时代精神、人文向前的责任和道德。企业家是这个人世间的苦行僧,为了信念去活成人生的一场日夜兼程。
期刊
现在做企业的人很多,但并非谁都能称之为“企业家”。要成为企业家,必须要有丰富的人脉资源,而人脉获得不是靠行贿、喝酒,而是靠人品的传扬。做企业要有好的传递,好的传递也不只是靠高工资、给人才提供舞台,更重要的是企业家要有高尚的品格吸引别人。你不是一个高尚的人,就没有传承的价值,只能是一个普通人。
期刊
《商界》杂志过去20多年的时间,一直在致力于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商业思想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仅是启迪企业家增长财富,还包括怎么样跟社会发展关系,应该怎么理解企业家。  这里要对企业家说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句话非常通俗地表达了我们社会企业家的外延与内涵。  什么叫“你好”?制造的产品能够真心实意地、发自肺腑地提供质优、价格比较合理和公道的产品与服务,从企业家的角度就已经做到了“你好”。 
期刊
赵涛:尊敬的布朗先生,对于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界和政府通力合作消除全球贫困,你有什么看法?  布朗:政府不能做100%,需要合作伙伴和资源。开发出一些基础设施,我们需要非政府的机构,比如说社会企业家拥有的技能。如果我们想解决全世界的贫穷问题,我们大家必须团结在一起。  姜岚昕:在这样一个整合型的时代,怎么样让大家共生、共享,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布朗:我们需要沟通,需要把一个国家的人带给另外一个国家
期刊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泸州老窖正在进行的革命,不只为当下的复苏,更意图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这个岁末,白酒的江湖注定不会平静。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茅台、五粮液等一线酒企接连涨价,引发了白酒行业的整体躁动。经过3年时间的调整,高端白酒重新恢复到提价节奏。高端提价,中低端趁机出货,各大白酒品牌酝酿已久的大战即将打响。  从2012年底开始,在“塑化剂危机”、限制“三公消费”“勾兑门”的内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