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an42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臨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纵切口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 腹部横切口; 腹部纵切口; 再次剖宫产
  剖宫产手术是解决难产、异常分娩以及挽救孕婴生命的有效方法,一般分为腹部纵切口与腹部横切口两种手术方式[1]。近几年来,剖宫产率已呈现出上升趋势,再次剖宫产的人数也不断再增长,首次剖宫产手术的不同切口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引起了临床关注[2]。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8例再次剖宫产手术产妇,通过对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的分析,为再次剖宫产手术提供有效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再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原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腹部纵切方式)和对照组(腹部横切口方式)。观察组54例,年龄20~38岁,平均为(25.3±12.7)岁,孕周36~41周,平均(36.2±4.8)周,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5年30例,>5年24例;对照组54例,年龄22~37岁,平均(22.4±14.6)岁,孕周37~41周,平均(37.2±4.3)周,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5年29例,>5年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孕周、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硬膜外麻醉,选择与首次相同的切口方式,修剪产妇皮肤的瘢痕,按照常规性的操作方法将腹壁各层逐层切开,打开产妇的腹腔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分娩时间、盆腹腔的粘连状况、手术治疗的总时间、手术出血量等指标。
  1.3 评价标准 患者盆腹腔粘连程度可以分成重度、轻度与无粘连[3]。重度粘连:产妇的膀胱与子宫产生严重性的粘连,并且肠管和子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粘连;轻度粘连:产妇的腹壁和腹膜之间相互粘连,腹膜和子宫粘连,一部分网膜和子宫产生粘连,并且腹膜与一部分网膜进行粘连[4]。患者出血量按照纱布称重法以及测量吸引瓶内血液的容积法进行准确计算[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盆腹腔粘连状况比较 观察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字2=4.5202,P<0.05),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属于产科中比较常见的助产手术,也是一种创伤性手术,为解决难产、产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挽救妇婴的生命[6]。近几年来,剖宫产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根据产科临床统计得出,剖宫产率已达到58%~79%[7]。剖宫产手术以后再次进行手术时,由于存在较大的瘢痕,出现严重的盆腹腔粘连,给予手术操作增加难度,使得并发症率较高,手术风险较大。
  目前,大部分医院选择新式的剖宫产术即横切口剖宫产手术,由于该手术方式进行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恢复较快等特点,适应了病情比较急、变化较快、快速终止妊娠的产科,因此得到了临床的一致认可[8]。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横切口剖宫产手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带来的局限性较明显。根据临床调查得出,横切口产妇再次进行剖宫术,不仅增加了开腹的难度,也延长了手术治疗时间[9]。由于横切口暴露腹直肌的面积比纵切口大,并且与前鞘分离部分较多,在进行分离时极易造成肌纤维的断裂,增加手术后粘连的严重程度,大网膜粘连在产妇子宫下段的浆膜面,程度严重的产妇腹直肌前鞘、腹膜以及大网膜均粘连在产妇的子宫下段,倘若粘连比较严重时,会引发膀胱脏器的损伤,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横切口比纵切口操作较难,很难再选择纵切宫体部结束分娩,不容易扩大产妇腹部切口,倘若在产妇横切口的基础上进行纵切口,则会在产妇的下腹部留下不美观的“T”型。产妇属于急诊剖宫产时极易发生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等症状,从而导致手术操作更加困难,手术时间过长,对妇婴的生命健康带来较大危险[10-12]。本次调查研究中两组产妇从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分娩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相比,纵切口剖宫产手术比横切口剖宫产手术较低,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盆腹腔的粘连程度对比,使用纵切口剖宫产手术方式的观察组无粘连率为64.8%(35/54),与横切口剖宫产手术方式的44.5%(24/5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不缝合壁层腹膜极易使得腹直肌与产妇子宫发生粘连,导致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分离粘连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手术操作较为复杂。纵切口剖宫产手术的切口较小,创伤面积较小,手术时间短且操作简单,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祝莹,陈藕景,王依满.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12(8):67-89.
  [2]钟君兰.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5):54-91.
  [3]韩靖,赵明玉.腹部横切口对再次经腹手术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7(10):54-87.
  [4]张建敏.不同术式剖宫产术116例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8(25):51-96.
  [5]蒋馥霞,马九珍.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3,2(15):23-65.
  [6]梁辉标.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15):54-81.
  [7]宋春.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2(28):34-86.
  [8]张秉杰,范新霞.腹部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5):98-105.
  [9]苏卫贤,郎文君.不同剖宫产术式二次剖宫产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39-71.
  [10]刘敏.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2(20):58-90.
  [11]王炎,朱凤杰.再次剖宫产27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1(1):47-81.
  [12]张巧仙,蒋琳珊.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影响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28):102-113.
  (收稿日期:2013-05-29) (本文编辑:蔡元元)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在骨折手术后膝关节粘连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钠,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关节活动度、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的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确诊的7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与体征、检验检查、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NEC多发生于早产低体重儿,病初主要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等非特异性表现,结合腹部平片诊断意义较大,WBC持续增高或降低、PLT降低、CRP后降钙素原增高常提示临床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结论:对于早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聚丙烯补片在跟腱闭合完全撕裂性断裂中的治疗及预后,减少跟腱再次断裂。方法:术中应用“夹心饼法”修复跟腱断裂处:聚丙烯补片置入跟腱断裂两端中央并缝合固定,术后应用过膝位夹板外固定2周,2周后进行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7年,缝合跟腱处皮肤均愈合良好,置入聚丙烯补片未出现异物反应,患者均能进行正常体育活动,5例患者继续进行原来剧烈的
期刊
【摘要】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阐述了小课题研究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从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可行性、实施的方法、评价的标准和效果分析等提出改革,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小课题研究; 实践活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突出,社会对未来护理领域方面的人才要求会更高,现行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必须逐渐地转移到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来,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7月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肺组织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组织中PC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PC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NA阳性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CNA阴性患者(P<0.05)。结论:PCNA高度表达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彩超在乳腺健康体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60岁女性,采取外科触诊与彩超诊断的方法进行乳腺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诊断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的检出率优于外科触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0岁年龄组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的检出率优于外科触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健康体检对乳腺增生和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妇女病普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135例妇女进行B超普查。结果:6135例妇女普查中,B超结果异常的有1286人,占检查人数的20.96%。其中,子宫肌瘤有252例,检出率为4.11%,其次是卵巢囊肿(1.99%)及子宫内膜息肉(0.67%)。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的分布,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41~50岁年龄组的异常率最高。结论:B超检查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中山市农村居民贫血患病情况及居民对贫血的知-信情况。方法:对中山市两个镇5150名成年居民(>18岁)进行健康调查,对健康体检资料(包括血常规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该地区农村居民贫血患病情况、居民对贫血的知-信及就医意向情况。结果:该两镇农村居民贫血的总患病率为16.2%,女性患病率(18.9%)高于男性(14.8%)(P<0.05)。对贫血认知方面,正确回答贫血的症状、病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15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38例采用Richards钉内固定,B组50例采用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C组62例采用股方肌骨瓣转位移植加多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对比三组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A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88±43)d,B组为(149±32)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