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初的雕塑往往陈列在博物馆、美术馆等地供人欣赏,雕塑家在创作的时候只需要考虑雕塑手法、雕塑风格,注重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性。而当今城市雕塑的创作要首先考虑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融合,雕塑的独创性和艺术性反而退居其次。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应当是其艺术价值和城市环境价值完美融合。
关键词:环境雕塑;艺术魅力
一、城市雕塑与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融合
城市雕塑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是一种既超越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形态,又和物质生产紧密联系的精神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纵览古今中外优秀的城市雕塑,都不是单纯的艺术品、欣赏品,而是和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民风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形态,如神殿、庙堂、宫殿、园林和墓室里的雕塑等。自然中多样化的物种隐喻了不同城市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不同的城市由于历史文化不同,所以有着不同风格的城市雕塑。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营造和谐民主、维系城市情感、彰显公共意志、融汇多元文化的精神空间,城市雕塑应当与城市的整个历史文化环境对话。当前一些城市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的雕塑风格,这种追赶潮流的行为不但是一种文化上的生态破坏,更丧失了城市的个性特征。因此,城市雕塑创作者一定要全面解构城市的区域历史文脉,使城市环境空间的历史文化意义的积淀通过城市雕塑的艺术语言完全表达出来。城市雕塑以静止的形象被赋予历史性的主题,从而让城市环境空间隐含着历史文化意义,城市环境空间具有文化沟通、信息传达和精神同构等功能。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的艺术价值需要观赏者的参与才能最终体现出来,植根于人们活动的城市环境的城市雕塑,需要以人为媒介,从而让雕塑与环境两者之间实现对话,并最终化为一种文化语境,体现出城市空间的象征意境和场所精神。对于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人们应该升华其艺术价值,使之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彰显城市的个性,并和城市环境融合。
二、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
城市环境有着各种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区、医院、学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在不同的环境中设置城市雕塑,应当找到雕刻和城市环境内在的联系,从而使之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如,历史博物馆周边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能够触发人的思绪,引导观者的思想回归到悠远的历史中。在科技博物馆周边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引发观者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商业步行街中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有让人轻松愉快的主题,让人观之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情绪,而不会感到沉重压抑。在北京王府井、武汉汉口商业区、郑州德化街、成都春熙路等城市的商业街中设置的城市雕塑,大都采用具象的形式反映当地的民俗民风,非常适合游人参与和观赏。在政府行政机构前安置的城市雕像,一般是以激发公务员勤勉创新、服务民众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如,深圳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就象征着深圳市开拓、拼搏、进取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富有现代风格、道路纵横、高楼林立的都市街区,一般选择材料和形式手法都具有现代风格的雕塑。如,位于美国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由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金尔德创作的纯红色巨型雕塑《火烈鸟》,整个作品用钢板铆接而成,高达15.9米,形似一架弯下了吊臂的起重机,其整个形体以斜线和弧线展现,虽然空灵而庞大的形体与周围的竖形现代建筑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可是由于作品的线性造型又同竖形现代建筑的直线感之间构成了一种内在的联系,因此又显得协调,营造了一种富有冲击力、感染力、生命力的环境氛围,人们远观可以感受到其性格的热情开朗,近赏则被其适中的尺度和丰富的块面折服,其细部处理和精致的钢框架完成了完美的协调。一看到它,人们就会自然而然体验到人类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现代工业发展展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在宁静和谐的自然景区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给游人一种放松、舒适的情绪。杭州曾经的城市雕塑《美人凤》位于西湖边上,但是雕塑在设置完成后就引发了人们的争议。《美人凤》虽然取自神话题材,但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景观,其与西湖缺乏足够的内在联系,造型尺寸较大,和西湖宁静、优美的环境难以相融。反观武汉东湖景区周边的雕塑,不管是被楚人视为真、善、美化身的楚天台凤凰铜雕,行吟阁的屈原像,还是和楚国文化息息相关的名君、名相、名哲、名人,都能通过雕塑将楚国文化和当地的环境空间自然地联系起来,显得非常和谐、融洽。
三、城市雕塑和城市人文环境的融合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一种公共艺术,一种社会行为,其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不断满足人们情感、文化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作为城市雕塑的审美主体,既是精神主体,又是物质主体。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长期处于远离自然的人工城市环境,慢慢给现代都市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了精神、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生态失衡。同时,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越发简化,人的健康心态遭到侵扰,从而在精神家园中迷失了,难以处于精神生态平衡状态,不能全面发展。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的和谐状态作为生态观的参照,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生命共感的价值观和生命关系。生态观以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和主体的参与性作为前提,将环境客体和主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融入生态系统观念,认为环境客体和主体的生命存在是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城市雕塑的创作思维、设计原则和审美观潜在地被都市生态文明的生态观所影响。因此,城市雕塑作品应当具有深刻的人文主义内容,反映人这个主体的深层精神活动。城市环境空间被人的精神所影响,从而被赋予了人文因素。人文因素是社会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理、时代特征、环境意义、环境性质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并最终形成了人文环境。城市雕塑作为被放置于人文环境中与环境密切交流的艺术品,应当具有与人产生积极而亲密的对话特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满足人们的心理情感与文化需求,平衡精神生态。
四、结语
城市雕塑和城市空间环境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雕塑使城市空间环境显得更加和谐、饱满、生动,而城市空间环境则是城市雕塑存在之根。城市雕塑要和它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一种融洽的、相得益彰的关系,就必须结合表层要素和内在要素,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这样的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才能具有亲和力,从而被人们接受。因此,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创作者能否处理好城市雕塑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宜軍.基于空间环境特征分析的城市雕塑总体布局规划——以湘潭市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09)
[2]蔺宝钢,武真.论城市雕塑艺术与环境空间的对应关系[J].装饰.2005(07)
作者简介
武昊(1993.9-)男,汉族,籍贯:辽宁朝阳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环境雕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关键词:环境雕塑;艺术魅力
一、城市雕塑与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融合
城市雕塑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是一种既超越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形态,又和物质生产紧密联系的精神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纵览古今中外优秀的城市雕塑,都不是单纯的艺术品、欣赏品,而是和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民风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形态,如神殿、庙堂、宫殿、园林和墓室里的雕塑等。自然中多样化的物种隐喻了不同城市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不同的城市由于历史文化不同,所以有着不同风格的城市雕塑。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营造和谐民主、维系城市情感、彰显公共意志、融汇多元文化的精神空间,城市雕塑应当与城市的整个历史文化环境对话。当前一些城市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的雕塑风格,这种追赶潮流的行为不但是一种文化上的生态破坏,更丧失了城市的个性特征。因此,城市雕塑创作者一定要全面解构城市的区域历史文脉,使城市环境空间的历史文化意义的积淀通过城市雕塑的艺术语言完全表达出来。城市雕塑以静止的形象被赋予历史性的主题,从而让城市环境空间隐含着历史文化意义,城市环境空间具有文化沟通、信息传达和精神同构等功能。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的艺术价值需要观赏者的参与才能最终体现出来,植根于人们活动的城市环境的城市雕塑,需要以人为媒介,从而让雕塑与环境两者之间实现对话,并最终化为一种文化语境,体现出城市空间的象征意境和场所精神。对于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人们应该升华其艺术价值,使之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彰显城市的个性,并和城市环境融合。
二、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
城市环境有着各种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区、医院、学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在不同的环境中设置城市雕塑,应当找到雕刻和城市环境内在的联系,从而使之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如,历史博物馆周边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能够触发人的思绪,引导观者的思想回归到悠远的历史中。在科技博物馆周边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引发观者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商业步行街中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有让人轻松愉快的主题,让人观之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情绪,而不会感到沉重压抑。在北京王府井、武汉汉口商业区、郑州德化街、成都春熙路等城市的商业街中设置的城市雕塑,大都采用具象的形式反映当地的民俗民风,非常适合游人参与和观赏。在政府行政机构前安置的城市雕像,一般是以激发公务员勤勉创新、服务民众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如,深圳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就象征着深圳市开拓、拼搏、进取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富有现代风格、道路纵横、高楼林立的都市街区,一般选择材料和形式手法都具有现代风格的雕塑。如,位于美国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由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金尔德创作的纯红色巨型雕塑《火烈鸟》,整个作品用钢板铆接而成,高达15.9米,形似一架弯下了吊臂的起重机,其整个形体以斜线和弧线展现,虽然空灵而庞大的形体与周围的竖形现代建筑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可是由于作品的线性造型又同竖形现代建筑的直线感之间构成了一种内在的联系,因此又显得协调,营造了一种富有冲击力、感染力、生命力的环境氛围,人们远观可以感受到其性格的热情开朗,近赏则被其适中的尺度和丰富的块面折服,其细部处理和精致的钢框架完成了完美的协调。一看到它,人们就会自然而然体验到人类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现代工业发展展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在宁静和谐的自然景区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给游人一种放松、舒适的情绪。杭州曾经的城市雕塑《美人凤》位于西湖边上,但是雕塑在设置完成后就引发了人们的争议。《美人凤》虽然取自神话题材,但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景观,其与西湖缺乏足够的内在联系,造型尺寸较大,和西湖宁静、优美的环境难以相融。反观武汉东湖景区周边的雕塑,不管是被楚人视为真、善、美化身的楚天台凤凰铜雕,行吟阁的屈原像,还是和楚国文化息息相关的名君、名相、名哲、名人,都能通过雕塑将楚国文化和当地的环境空间自然地联系起来,显得非常和谐、融洽。
三、城市雕塑和城市人文环境的融合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一种公共艺术,一种社会行为,其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不断满足人们情感、文化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作为城市雕塑的审美主体,既是精神主体,又是物质主体。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长期处于远离自然的人工城市环境,慢慢给现代都市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了精神、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生态失衡。同时,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越发简化,人的健康心态遭到侵扰,从而在精神家园中迷失了,难以处于精神生态平衡状态,不能全面发展。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的和谐状态作为生态观的参照,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生命共感的价值观和生命关系。生态观以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和主体的参与性作为前提,将环境客体和主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融入生态系统观念,认为环境客体和主体的生命存在是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城市雕塑的创作思维、设计原则和审美观潜在地被都市生态文明的生态观所影响。因此,城市雕塑作品应当具有深刻的人文主义内容,反映人这个主体的深层精神活动。城市环境空间被人的精神所影响,从而被赋予了人文因素。人文因素是社会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理、时代特征、环境意义、环境性质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并最终形成了人文环境。城市雕塑作为被放置于人文环境中与环境密切交流的艺术品,应当具有与人产生积极而亲密的对话特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满足人们的心理情感与文化需求,平衡精神生态。
四、结语
城市雕塑和城市空间环境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雕塑使城市空间环境显得更加和谐、饱满、生动,而城市空间环境则是城市雕塑存在之根。城市雕塑要和它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一种融洽的、相得益彰的关系,就必须结合表层要素和内在要素,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这样的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才能具有亲和力,从而被人们接受。因此,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创作者能否处理好城市雕塑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宜軍.基于空间环境特征分析的城市雕塑总体布局规划——以湘潭市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09)
[2]蔺宝钢,武真.论城市雕塑艺术与环境空间的对应关系[J].装饰.2005(07)
作者简介
武昊(1993.9-)男,汉族,籍贯:辽宁朝阳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环境雕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