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与泛读结合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字里行间,总是感动于那些或优美、或深邃的意蕴,或清新或质朴的文风,可以说,读书是我唯一的爱好。如今,身为人师,让学生像我一样爱上阅读却成了一大挑战,反复试验,所得了了。姑且略作总结,或许能与有识之士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也算于人于己都是有益之事。
  我总觉得读书谁都能读,但未必谁都会读。虽然高考要考阅读,可语文教师并不是仅为高考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
  我给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阅读要求是:静心素读。文以载道,每篇文章都是作家阅历的体现、经验的集合、冷静的思考和智慧的沉淀。读他们的文章,能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踏入他们的知识领域,感悟他们的灵性与智慧。过于功利或者心浮气躁的人,是无法与作者真正以心会心的。只有放下心中的欲望,静心素读,才能真正聆听到他们的心声,得到思想的启迪,享受内蕴之美,陶冶高尚的情操,而这一点是阅读的前提。
  第二点是整体感知,想要读出文章的味道,先要对它有个整体的印象,所谓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亦不过如此。然而,走马观花总有几瓣鲜艳入目,浮光掠影也有几片碎影留于心间。将这些美好留在笔尖,勾勾划划中,尽管是泛读,但那些议论、抒情、哲理性的语言却依然是我们最关注的,无形中就形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感受,当然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三点是披情精读,“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有了泛读的基础,再去寻找文中最打动人心的语句。大凡文章,总离不开一个“情”字,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最基本的共鸣点却不会有大的出入,而这正是把握文章精髓的地方。或许是一个词语,或许是一个句子,因为与学生的兴趣点一致,所以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瞬间的感悟,片刻的神交,使得这时候的阅读成为读者与作者心灵交汇的平台。即便有时会产生偏离,但是那些旁逸斜出的花朵,更能成就一种别样的美丽。
  最后回归泛读,这时候的泛读已经与第一遍完全不同。有了前两遍打基础,再读就真正是一种心灵的享受。用眼睛欣赏,用灵魂交融,用双手触摸,那些沉寂的文字,经过一定序列的组合,就拥有了善良与罪恶、悲哀与欢乐、光明与黑暗、前途与理想的种种感悟。“读通万卷知书贵,历尽百关悟道根”,领略了人间的沧海桑田,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使学生在单薄的青春里,用阅读丰厚自己的人生。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阅读是语文之本,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那么,如何才能养成高中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的好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  培养阅读兴趣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阅读实践活动获得感受和启发,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阅读的愿望。
期刊
写景状物的文章,特别是那些情辞优美的写景散文,最具魅力的还是那些鲜活的意象。把握完整的意象是欣赏散文的关键,只有把意象的“象”把握完整了、准确了,才能真正准确地理解寓含在意象中的“意”——作者的情思意趣。而作者创造鲜活意象的有效手段,莫过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所以能否准确辨识比喻和拟人,并且从意象的完整性去认识它们的作用,就成为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和提高学生散文写作的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
期刊
19年教学生涯转瞬即逝,有人说语文教学是痛苦的,也有人说语文教学是快乐的,所有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承载着痛苦,也享受着快乐。在忙碌而又愉快的学习中,教师不禁反思,自己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吗?  一、采撷阅读精彩  读肖川老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刘乾跃老师的《家庭教育启示录》,颇有感触:1.教师的智慧是最大的财富,绝大多数的灵感来自同伴的启发;2.做书香型教师,卓越者首先应该是善于学
期刊
工作三年来,我觉得2013年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无论从教学上还是与学生相处上,不能说自己突飞猛进,至少也算是进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从纵向比较中得来的进步,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幸福从教的决心和使命感。  一、得与失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来记录教学中的杂事简直太重要且必要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遇到的琐事很多,需要一个专门的工作笔记本,来记录学生的平日练习情况、上课情况以及每节课
期刊
如何写好考场作文,方法很多,若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确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修辞手法的适当选用,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也有利于文章从众多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运用修辞,优化结构  谋篇布局,安排结构,方式很多,若能让修辞参与这项工程,常会使作文别具一格,新意迭出。可以用设问、比拟、排比、对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谋篇构段。  1.巧设问,能
期刊
2010年那个暑假,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四川开始如火如荼地推行新课改。就如近些年每一次的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一样,虽然说法不同,其实做法和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教学中教师拿起教鞭是为了充分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同时教师更要放开手,充分发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由主体地位转化为主导位置,最终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提高学生自己接受知识的能力。  三年过去了,四川率先实行新课改的
期刊
高中语文是一门充满生机与活力、兼具人文性与科学性、又富有趣味性的学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知识,但它曾因为紧扣高考与现实脱节而陷入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教育教学改革,也就是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面对当前形势,高中语文新课改该何去何从,语文课堂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在此,略谈一些个人的浅薄认识。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以教师单纯的说教为主,
期刊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已经半年了,第一次接触这么多孩子,心中颇多感慨。感慨最深的是,我从一位学生身上深切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的真谛。  这位学生叫何举正,是高一十五班的一名男生。起初,他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总是默默无语,课上不积极回答问题,课下也不主动问问题,后来是因为他总是不交作业而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关注这个不积极的男生。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令人欣慰的是,我的坚持使这个男
期刊
新课改的实质是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应该一改往日单纯的知识体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注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让情感教育贯串在课堂教学的始终,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感受作者的心境,让学生带着感情阅读,陶冶情操  过去的语文教学目标只停留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上,新课程改革
期刊
“下面,请大家先朗读课文,进行预习。”在过道里,听着学生的朗读,感觉就像在候车大厅里听到的报站声和提醒声,像“机器人”一般毫无感情,平淡苍白。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不仅仅在于文字表意的丰富性、其内蕴的含蓄性,也在于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读起来更可体会其抑扬顿挫。可是这样毫无感情的朗读,怎么可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怎么能让学生真正爱自己的语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不但看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