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是一门充满生机与活力、兼具人文性与科学性、又富有趣味性的学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知识,但它曾因为紧扣高考与现实脱节而陷入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教育教学改革,也就是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面对当前形势,高中语文新课改该何去何从,语文课堂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在此,略谈一些个人的浅薄认识。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以教师单纯的说教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子式的教学,学生不能或很少能参与到课堂中去,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标准则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把学生作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转化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力争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研讨,最后形成结论。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主是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彰显,合作使学生的社会性得到体现,探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应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
  二、要做到教材与课外阅读的完美结合
  高中语文教材是《新课标》的载体,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科学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把教材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认真学习把握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要求,灵活处理,发挥教材的独特作用,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利用教材中的优秀小说及科普文(如,《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宇宙的奥秘》等),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古代散文及古诗词等,让学生认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用教材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让教材展现出原本应有的绚烂多姿的艺术魅力,使学生沉醉其中不忍离去。
  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语文教师要把阅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主,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要敢于走出教材,实现教材与课外阅读的完美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课堂教学内容已远远达不到广泛阅读的标准,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比如,报纸杂志、电子书、网络等),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由教师自主选择一些时粹美文编成页子,每天发给学生阅读,或统一安排课堂阅读。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教学小课堂”与“阅读大课堂”配合好,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进行阅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观念下,有所谓的“严师出高徒”的观念,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甚至会让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明里暗里与老师作对,非常影响教学效果。
  新课改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洒在这块土壤上。”师生之间的情感越深厚,学生越容易去接受教师的教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不但提倡师生平等,更提倡教学民主,建立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索精神及创新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论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什么新奇的问题,或回答出什么千奇百怪的答案,只要有他们的合理之处或独到之处,教师都不能加以指责,要给予鼓励。
  只要教师能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平等地对待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了解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定会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需要根植于生活,教育只有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让学校中的学生尽快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如,借助《老人与海》培养学生不怕困境、勇于拼搏的精神,借助《陈情表》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亲情,借助《南极企鹅》启发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等等。从中外名家的作品中了解社会百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知社会,认识社会。
  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是社会生活的全部,身边的小事、国内外的大事都可以引入语文课堂,和课文中的情节内容恰当地组接起来,使语文课更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欣赏篇目中有韦庄《菩萨蛮(其二)》一诗,在探究·讨论第三题:“参见相关链接试比较脍炙人口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的异同。”现将白词其一与韦词其二就意境的异同作如下探究与讨论。  韦庄《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白居易《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首先,实施情感教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树
期刊
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是高考语文学科的一道选考题,相对于文学类文本而言,难度低些,得分高些,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考场上选择的都是实用类文本。但是满分25分的大题,学生的平均分仅仅15、16分,得分有些低了。  2014年贵州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的考查角度仍然是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
期刊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从学生方面来看,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治学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阅读是语文之本,要想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那么,如何才能养成高中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的好习惯呢?  一、激发兴趣  培养阅读兴趣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阅读实践活动获得感受和启发,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阅读的愿望。
期刊
写景状物的文章,特别是那些情辞优美的写景散文,最具魅力的还是那些鲜活的意象。把握完整的意象是欣赏散文的关键,只有把意象的“象”把握完整了、准确了,才能真正准确地理解寓含在意象中的“意”——作者的情思意趣。而作者创造鲜活意象的有效手段,莫过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所以能否准确辨识比喻和拟人,并且从意象的完整性去认识它们的作用,就成为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和提高学生散文写作的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
期刊
19年教学生涯转瞬即逝,有人说语文教学是痛苦的,也有人说语文教学是快乐的,所有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承载着痛苦,也享受着快乐。在忙碌而又愉快的学习中,教师不禁反思,自己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吗?  一、采撷阅读精彩  读肖川老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刘乾跃老师的《家庭教育启示录》,颇有感触:1.教师的智慧是最大的财富,绝大多数的灵感来自同伴的启发;2.做书香型教师,卓越者首先应该是善于学
期刊
工作三年来,我觉得2013年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无论从教学上还是与学生相处上,不能说自己突飞猛进,至少也算是进了一大步。更重要的是,从纵向比较中得来的进步,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幸福从教的决心和使命感。  一、得与失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来记录教学中的杂事简直太重要且必要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遇到的琐事很多,需要一个专门的工作笔记本,来记录学生的平日练习情况、上课情况以及每节课
期刊
如何写好考场作文,方法很多,若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确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修辞手法的适当选用,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也有利于文章从众多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一、运用修辞,优化结构  谋篇布局,安排结构,方式很多,若能让修辞参与这项工程,常会使作文别具一格,新意迭出。可以用设问、比拟、排比、对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谋篇构段。  1.巧设问,能
期刊
2010年那个暑假,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四川开始如火如荼地推行新课改。就如近些年每一次的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一样,虽然说法不同,其实做法和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教学中教师拿起教鞭是为了充分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同时教师更要放开手,充分发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由主体地位转化为主导位置,最终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提高学生自己接受知识的能力。  三年过去了,四川率先实行新课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