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育即审美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精神面貌,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教师的教态美、教师的语言美、教学的板书美、教学的结构美等。
  关键词 教学 美育
  
  美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按着美的规律全面育人的教育活动。简言之,美育即审美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聪明才智和精神面貌。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需要美育。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才培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美育的功能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多年来,笔者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受益匪浅。现仅就课堂教学中美育的方法,简述如下:
  
  一、教师教态美
  
  教师的教态美是教师形象美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仪容、表情、姿态、动作等诸方面的综合审美要求。教师是教学艺术的创造者,其形象和行为参与教学艺术的创造,具有审美教育的作用。平时教师的服饰、言行、仪表和精神面貌都直接地每时每刻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平时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塑造良好的风度、形态、教态,给学生以美的感染。
  教态美是真善美的统一,是教师人格美的表现,是教师心灵美的流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领。教师要注意穿着整洁,举止端庄,表情真诚,气质高雅。更要情绪高昂,有精气神,从而给学生以形象美。我在每次上课前与学生互致问候时,都努力做到声音高亢,气息短促,这样做既能激起自己讲课的情绪,又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教师高昂的精神,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神为之一振,扫除前一节课的疲劳,从而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整个课堂上,教师的情绪要时刻与学生互动,用真情之美去打动学生,用教态之美去感染学生。在真情实感的共振中,拉近学生与教师心与心的距离,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质。
  
  二、教师语言美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媒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教师应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成为他们目光之中的焦点,应使他们的大脑处于接收知识的最佳状态。要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感到兴趣盎然,百听不厌。要做到这些,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把握如下5点:
  
  1 语言的准确
  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例如:生理学科的“近视”与“弱视”,化学学科的“正极”与“阳极”,数学学科的“某数大于零”与“某数不等于零”等术语,是不允许混淆的。要做到准确分析,严格区分,使学生感受到严密的逻辑美。
  
  2 语言的和谐
  古希腊的哲人们首先从数学出发去研究美,发现美便是和谐。例如:音乐节奏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各异的音调。按照一定数量上的比例所组成的。数学的和谐还表现为简洁,例如,用公式C=2πR来表示圆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简洁的表达方式。
  
  3 语言的生动
  形象的语言是鲜活生动的,鲜活生动的语言应当包括幽默与含蓄。例如,语文课上,精彩得体的导言,就像戏剧的序幕,如同奏响了的乐曲,它会立即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神,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逐步走进美感洋溢的语文教学殿堂。
  
  4、语调与情感
  马卡连柯说,只有学会十五种乃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够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因此,教学语言的语调应当是高低起伏适当的,缺少变化则令人乏味。语言的情感,则直接影响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没有动情的教学只能使课堂气氛呆滞,学生思想钝化。而教师以饱满的激情、浓烈的爱憎、撼人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则会对学生美感的培育和心灵的雕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 语言的节奏
  语言似紧锣密鼓,学生会应接不暇:若波澜不惊,又会使学生压抑。因此,教师宜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绪巧妙地调节教学语言的节奏,快慢适度,轻重得当,通过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形成节奏美。
  
  三、教学板书美
  
  从美学角度看,教学板书是教师审美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反映。新颖独特的板书设计,不仅能醒目直观、提纲挈领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和讲授精髓,而且可以强化学生思维力,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教学板书中精美的书写、精炼的词句、精当的目标、精确的内容、精巧的构思和清晰的条理,能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教学板书的审美化设计与书写,应注意如下四点:
  1 主体板书和辅助板书主辅要得当,布局要合理。
  2 紧扣教材,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纲目分明。
  3 精练醒目,字迹清晰、规范、秀丽。
  
  四、教学结构美
  
  教学的结构美,即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展收、密疏、雅俗、续断”,使教学富有美感。
  “展”就是对教学内容层层剥开,逐渐深入分析,展开说明;或巧设比喻,故设疑阵,设置悬念,激发想象;或多面联系,旁征博引,网罗观点;或单刀直入,开明宗义提出各种问题。“收”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小结,由展返收,纲举目张。
  “密”就是指课堂教学信息的高密度,即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传输和反馈的大信息量。而“疏”则是指与之相对的低密度。
  “雅”指高雅。“俗”指通俗,不是庸俗。有雅无俗,高深莫测,枯燥无味:有俗无雅不能准确理解概念和原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重在通俗,贵在明达,化雅为俗,俗以显雅,进而达到大俗大雅。
  “续”是强调知识的连贯性。所谓“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使学生有舒展灵性的空间。
  构建课堂教学的结构美还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不断地启发、诱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入到和谐的情感交流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沉浸在课堂结构美的熏陶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使学生的学习在习得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其他文献
实验楼前人头攒动,学生忙碌的身影晃得忙碌的我也有点喘不过气来了。不过很快地,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发觉学生中的气氛有一点点不太对劲:学生们虽然在忙着体检,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却明显地分成几个小圈子在窃窃私语,不知道在说什么。这可与他们的性格有一点不符:在这种场合下,一般情况都会出现大声喧哗的现象,甚至有几个学生会借机和初一的学生一样追逐打闹一会儿。初三了,初三的学习压力毕竟太大了点,如果有点打闹现象反倒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在每个学校或班级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后进生问题,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影响却很大。面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作为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善待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
期刊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代”字的研究是颇有心得的。据说,最早使用“代”字绝招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有诗为证云:  曹操马上传将令,大小儿郎听分明;  知法犯法本应斩,割发代首不容情。  说的是曹操为了体现自己的爱民之情、悯民之心,在行军途中传令三军将士,任何人不得践踏百姓的青苗,违令者斩首。不料,此令刚出,恰恰是自己的坐骑受惊践踏了百姓的青苗。这下却让这位奸雄为难了:割下自己的脑袋,那绝对不行!既往不咎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朗读和英语词汇习得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外语学习者进行朗读测试会对英语词汇的习得产生相应的反拨作用。针对这一假设,设计实施了一项实验,在对实验和控制两组共26名学生分别进行朗读测试和无朗读测试正常习得词汇的情况下,又对两组同学的两次词汇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对朗读测试成绩与词汇测试成绩的相关分析,得出朗读可以作为一种测试手段对英语词汇的习得发挥一定的正面反拨作用。  【
期刊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澳认为:“问题解决”是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原理和法则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高类型。“解决问题”的问题来自于数学与其他情景中,但多数来自于学生有关学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之中,尤其是低年级,教学要找好的数学问题。一个好的数学问题一般应具备三个特征:首先它是有点难的问题,有地方有待解决而且解决方法不太明显:第二,从数学角度看,它是有挑战性的和有趣的;第三,它与
期刊
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就是要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要实现这个新的课程目标,重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设置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引领着人们去寻找、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呢?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宽松环境,营造学生创新氛围    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自由、轻松自在时,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
期刊
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到我国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原则”、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顾泠沅的“青浦经验”、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学经验”,都强调了学生参与的思想和意识。因此
期刊
评语是班主任对学生一学期表现的综合评定,虽然只是寥寥几行文字,但它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很多老师沿用了“优点+缺点+希望”的模式作为终结性评语,但不足的是,它轻视或忽略了形成性评价,致使优长难扬、短缺难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加强形成性评语,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强引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走出评价误区,应注重形成性评语与终结性评语
期刊
我很荣幸,因为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幸运的是,我担任了高一(3)班的班主任。在两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有辛酸,有喜悦,有成功,有失败,有诸多令我辛酸也令我感动的故事。    故事1    我所带的高一(3)班的68名学生都是来自伊犁地区县乡镇团的各个角落,全班三分之二是男生,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特别多。也许是环境和地区的差异吧,一开始这个班就像一盘散沙,学生对我也是“敬而远之”。面对这一
期刊